【杂志简介】
《妇女研究论丛》创刊于1992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是妇女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刊物,成为妇女学苑的一个不可多得至诚好友。在《论丛》创刊之际,陈慕华和雷洁琼同志为本刊欣然题词:“妇女事业的进步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研究妇女理论,推进妇女运动”。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运用多科的知识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妇女解放和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它一贯奉行“双百方针”,提倡解放思想,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与探索。在林林总总的妇性刊物之中,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学术底蕴吸引一大批关心妇女发展、热衷于性别平等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国外学者。
《论丛》是应妇女事业发展之需和妇女理论研究发展的呼唤而面世的。它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每一个妇女运动中的重大事业和每一个时期妇女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都会《论丛》中有所反映。它反映现实,但不句泥于现实,理论上的前瞻性也是一贯的追求。通过对国内外富有创造性的学术观点的推介,《论丛》已被置于妇女研究的前沿地带。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设有:理论探索与争鸣、调查与思考、现实问题研究、热点问题讨论、历史与文化、国外妇女研究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实践再思考——兼论美国冷战思潮、自由/本质女性主义对社会主义妇女研究的持续影响 王玲珍,肖画,WANG Ling-zhen,XIAO Hua
什么样的男人做家务——情感表达、经济依赖或平等性别观念? 刘爱玉,庄家炽,周扬,LIU Ai-yu,ZHUAN Jia-chi,ZHOU Yang
性别观念变迁的多视角考量: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例 贾云竹,马冬玲,JIA Yun-zhu,MA Dong-ling
嫖宿幼女罪立法缺陷之多重视角检审 林建军,LIN Jian-jun
对幼女性法益的法律保障研究 王世洲,WANG Shi-zhou
中国同意年龄法的缺陷与完善——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免于性侵害的视角 赵合俊,ZHAO He-jun
树立尊重女性的先进性别文化观念 王卫国
媒介话语传播与内容监管——从春晚小品看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传播 刘利群,王琴
话语竞争与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 佟新
引导监督示范——主流媒体在男女平等价值观传播中的职责定位 马焱
社交公开、男女同校与师生恋:1924年北京大学教授杨栋林情书事件 周宁,ZHOU Ning
流行育儿杂志中的母职再现 陶艳兰,TAO Yan-lan
欧美三国的成功经验:男性结扎如何成为普遍的自愿选择 王向贤,WANG Xiang-xian
超老龄社会中的日本女性再就业问题 崔迎春,CUI Ying-chun
二十年的成绩与挑战——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59届会议观察与总结 李英桃
从妇女史到妇女/性别史——新世纪妇女史学科的新发展 高世瑜,GAO Shi-yu
法制建设之中的性别意识与进路:对首届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会议的评析与展望 薛惠,段凡
湖南师范大学杂志社投稿:清末贵州社会转型世风世相
清末的贵州社会,保守与进步并存。漫步贵阳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在传统中国民居中夹杂着教堂与洋房;店铺林立的商业区,不时出现电报局、邮政所、照相馆、眼镜店与西式诊所的身影;街上来往的行人中,除了身穿长袍大褂的汉人,土布苗仲服装的少数民族,还有身着西装洋服的外国人与传教士;新军的制服更为抢眼,与长衫大褂的民众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制帽后拖着的长长发辫,令人看后忍禁不俊……
青年涉猎西学,尤爱体育、音乐;妇女追随时尚,热议 “天足”、留洋;茶馆里听客满座,说书人大谈剑仙侠客;老百姓饱尝生活艰辛,企盼圣主明君;商贾们惨淡经营,梦想时来运转;士绅们奢谈政治,争议立宪、共和;当官的坐困颓局,心忧着革命潮起……
妇女研究论丛最新期刊目录
以“绿色”为业:环保女性的自然观念与自我重塑————作者:张劼颖;冯一迪;
摘要:在环保公益组织中,常常可见妇女广泛、活跃的参与。本文尝试以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经验和多元实践进入“妇女与自然”这一议题的研究中。本研究聚焦从事环保工作的女性,检视女性为何从事环保工作,在其观念世界与工作实践中“生态自然”与“女性自我”是如何相互交织、共同建构的。研究发现,从业女性对于职业价值感、意义感的期待,以及对于绿色价值和公益的追求,共同驱动着她们从事环保活动,并构成持续行动的动力。组织资源、收...
退休女性如何成为环境治理的主体——基于浙南“南塘大妈护河队”河道管护实践的考察————作者:陈涛;林笑笑;
摘要:女性是环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在现有治理结构下,女性的环保行动总体上被描绘为私人领域的利益表达,呈现出依附式、事件型和工具性特征。基于退休女性自组织的河道管护实践,本文旨在探讨环境治理中女性主体性塑造的内外动因,并尝试回答她们内生动力何以激活与何以持续的问题。研究表明,基于“为了后代”的生存焦虑、强调“我们”的性别意识和“老有所为”的价值追求,是退休女性环保实践的发端动力。在借助制度机会、因应国...
自我恋爱:乙女游戏中的新型爱情叙事和亲密关系转型————作者:沈奕斐;宁雅昕;
摘要:在数字娱乐时代,作为一种面向女性玩家的恋爱模拟游戏,乙女游戏已成为当代年轻女性探索与实践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探讨乙女游戏如何通过高度互动性与个性化定制构建以“自我恋爱”为特征的亲密关系。“自我恋爱”不是一种虚拟感情,也不是一种“拟社会关系”,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这种自我恋爱以消费为基础,强调正向反馈、平等自由和自我发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多重的互动重塑性...
“般配的爱情”:城市男性对于婚姻意义的体认与重构————作者:杜平;
摘要:个体婚姻历程中婚姻意义的改变对于理解婚姻制度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婚姻主体之一的男性群体却鲜少得到学术观照,本文旨在通过城市男性的婚姻实践探究他们对于婚姻意义的体认与重构。基于质性资料的分析发现,对城市男性而言,婚姻依然是一种默认的生活选项,规范性意义在婚姻缔结阶段占据主导。他们发展出“般配的爱情”,以实现外在关系适配与内在情感契合的协调。伴随婚姻在现实生活中的上演,面对结构性压力和关...
“新计划生育”:“虎扑”平台城市男性生育话题中的“钱与能力”————作者:申琦;蔡耀辉;
摘要:本文运用大数据分析法对“虎扑”平台上城市男性关于生育话题的94528条贴文进行分析后发现,城市男性的生育话题主要集中在家庭成本与负担、彩礼与生育补偿、生育能力与年龄、生育政治与政策、生育补贴与权益五方面,呈现出一种“规划+计算”的“新计划生育”观。他们基于家庭承载能力,全面权衡生育问题,特别关注经济因素和女性生育能力。这种观念的出现,本质上是城市男性对待未来的避险行为,旨在保全家庭以对抗社会不确定...
离婚协议约定给予子女财产条款的效力——《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20条解释论————作者:王中昊;叶名怡;
摘要:<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20条首次对夫妻离婚协议中约定财产给予子女作出规定,该条项下的四款内容分别禁止离婚一方单独行使任意撤销权、肯定财产给予子女约定的债权效力、明确协议中明确约定子女可以直接主张权利的利他合同性质以及设置财产给予子女约定因意思表示瑕疵的撤销条件
劳动性别分工嬗变与妇女解放——以清水江“八女放排”为例————作者:张华;
摘要:“八女放排”的历史体现了清水江沿岸地区劳动性别分工由男林女耕向男女同林同耕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妇女进入旧时被隔离的水上空间,不仅意味着男女平等在相对公平意义上的实现,使得通过劳动生产解放妇女的“延安经验”保持活力,而且激发了妇女的自信与热情。当妇女集中放排的历史告一段落,这种自信进一步激励着她们积极向上,并维持着在生产中与男性要平等的态度,使得男女平等观念获得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撑
“安全分娩”:云南阿卡人的孕产实践、生育礼俗及其当代变迁————作者:王瑞静;
摘要:本文考察中国西南边境农村地区阿卡孕产妇从在家分娩到住院分娩的转变过程,从文化内部视角探讨她们将生育礼俗与医疗秩序统合起来保障妇幼安全的方式。阿卡女性遵从地方政府住院分娩的要求,将身体空间交给医生主导,同时继续践行自己所重视的生育礼俗,以应对文化所界定的那些超越身体、关联社会—宇宙秩序的分娩危险。这些措施不会干扰医疗秩序,也不被医生觉察,是以与后者和谐共存。本文丰富了对分娩安全的多重理解,揭示出理念...
《妇女研究论丛》投稿指南
摘要:<正>《妇女研究论丛》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专业性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刊登与妇女/性别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法律与政策研究、妇运观察与历史研究、文学·文化·传播、国外妇女/性别研究、青年论坛、研究动态与信息、图书评介,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
夫妻一方放弃继承的认定及效果——评《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11条————作者:缪宇;
摘要:<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11条规定了夫妻一方放弃继承的效力。据此,夫妻一方放弃继承无须获得配偶同意即可生效,但放弃继承导致夫妻一方不能履行法定扶养义务的,放弃继承行为无效。这为长期以来司法实践中夫妻一方放弃继承是否有效之争画上了句号,值得肯定
中国妇女研究会“新时代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征文通知
摘要:<正>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10周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30周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为更好以研究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妇联工作及妇女现实需求,在纪念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之际向世界更好宣介中国妇女发展实践成就与经验,中国妇女研究会将围绕“新时代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
照料视角下的都市家庭环境行动——基于北京和上海40位女性的深度访谈————作者:刘齐;Alison Leigh Browne;
摘要:本文关注都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亲环境行动。以中国都市女性的日常照料实践为抓手,本文试图理解日常的、非正式的家庭环境行动,探寻女性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环保能动性。通过分析生活在上海和北京的40名22-70岁女性的深度访谈资料,本文发现,女性主导的城市家庭日常照料具有丰富的环境意涵,主要包括感知环境风险、应对环境污染、适应环境变化、学习环境知识和践行环境保护。家庭日常照料的环境意涵折射出一个观点多元、积...
延安时期女性写作与革命话语的同构性——以丁玲延安前后期的转变为线索————作者:刘卓;
摘要:丁玲于延安时期的写作呈现出明显的前后期转折。从文学史研究的视角看,这一变化被阐释为从个人到群众的变化;从性别研究的视角看,这一转折蕴含着“新女性”与革命进程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两种阐释思路分享着一个隐含的共识,即“五四丁玲”与“延安丁玲”的静态对立。从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脉络来看,丁玲延安前期小说创作“性别”议题的出现,与其静态地归因于其个人的境遇和意识状态,或者归因于外在规训与自...
从“打工妹”到“女老板”:流动女性创业与社会关系构建————作者:肖索未;丁羽翔;
摘要:本文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进京的流动女性创业者的生活史访谈,考察在创业过程中女性对社会关系的能动性构建。对于这些在市场改革早期进京的年轻农村女性而言,创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往往基于姻缘和业缘,带有明显的自致性特点,是她们积极行动和主动构建的结果。她们经营婚姻关系以平衡生意与家庭,打造兼顾生意与生活的同行女性圈子,并搭建突破性别边界的生意网络。本文通过对流动女性构建有助于创业的社会关系的情境化分析,为...
算法凝视下的女性:深度伪造的性别伦理困境与治理路径————作者:张欣;宋雨鑫;
摘要:深度合成技术同传统性别偏见相互叠加,生成了一种新的数字性别暴力形式。在高仿真、低门槛、广传播的合成技术加持下,深度伪造延续和加剧了性别不平等,侵害女性的自主权和人格尊严,更在根本层面系统侵蚀女性群体参与社会交往的真实性信任基础。深度伪造技术所引发的性别伦理困境呈现出普遍性、系统性特征,不应将其简单归因为个别化或偶发性的不良事件。这一困境实质上是技术应用失范、伦理约束缺位及法律规制滞后等多重因素共同...
包揽式还是合作式育儿更好?中国双亲家庭父母育儿分工状况与儿童发展————作者:张春泥;盛禾;肖凤秋;
摘要:父母参与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关注中国双亲家庭中父母不同的育儿分工模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根据父母在儿童日常照顾和学业辅导中的角色,论文区分了父亲包揽、母亲包揽、母亲负责辅导而父亲负责照顾型合作和父亲负责辅导而母亲负责照顾型合作四种模式,重点比较这四类模式下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学业表现、心态以及家庭为促进儿童成长所提供的家庭教育环境。基于2023年面向全国112所公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其家长开展...
分工实践与观念互动的共塑:情境视角下的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研究————作者:姜凤姝;刘爱玉;
摘要:围绕性别分工、性别观念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现有文献欠缺夫妻双方的分析视角和互动情境的问题意识。本文使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构建情境视角下的分析框架,以考察经济和家务维度的性别分工实践以及夫妻性别观念互动如何共同形塑婚姻满意度。研究发现:首先,“男人养家,女人持家”的传统分工无法达成两性满意的婚姻,当代中国女性要求丈夫既能挣钱养家也能分担家务,男性虽然要求妻子操持家务,但也看重妻子的经...
瑜伽与家:女性健康与家庭关系的互构————作者:常笑;梅笑;
摘要:已婚已育中青年女性是家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大量照顾家人和管理家庭健康的工作,但健康研究并未给予这个群体足够的重视,而性别研究大多关注社会结构、权力话语对女性身体经验和健康实践的影响,对家庭关系和女性健康的相互作用关注不足。本研究以中青年女性群体的瑜伽实践为例,考察她们的自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与家庭关系的互构关系。研究发现,练习瑜伽的中青年女性主动管理和促进自身健康,强调“照顾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实...
共病共生与同舟共济:以炎症性肠病为例分析女性长期非正式照顾者的个体与社群获益感————作者:丁瑜;韩孟元;陈宝敏;
摘要:炎症性肠病是无法根治、需终身用药治疗、高发于青少年的少见慢性病,患者身心生活需要悉心照顾。本文从研究和日常服务中发现,大部分照顾者为女性,她们在长期照顾的沉重负担下部分女性照顾者依然显现了较高的照顾动力。通过与24名照顾者和7名患者的深入接触和访谈,本文详细描绘了女性照顾者在饮食营养、病情监控和身心情绪照顾等方面多重衍生和延伸的照顾责任,她们与患者身心精神紧密联结,形成了“共病”关系,并努力建立家...
女性社会主义与丁玲文学————作者:刘复生;
摘要:女性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传统,始于晚清的秋瑾,与民初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有很深的关联。丁玲成长于女性革命的核心区域,受母亲及其社交圈层熏陶,在少年时代即深受这一革命传统的浸染,后来在上海、北京又继续受到无政府主义和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女权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女性社会主义思想,它成为丁玲此后思想发展的底色。即使“向左转”之后,丁玲也没有完全放弃早年的革命观念,仍试图坚持女性革命的最初目标和理想,这也导致了她...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收藏界
- 国家级民间文学
- 省级《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体育时空》
- 省级《魅力中国》
- 南大核心逻辑学研究
- 北大核心《世界宗教文化》
- 国家级军工文化
- 国家级《艺术与设计》
- 国家级《广播歌选》
- 国家级音乐爱好者
- 省级《南京大学学报》
- 省级艺术评鉴
- 省级《美术向导》
- 省级《福建党史月刊》
- 省级好逑
- 省级《和平与发展》
- 省级《重庆社会科学》
- 省级《寻根》
- 国家级《演艺科技》
- 北大核心《文艺理论与批评》
- 省级《书法赏评》
- 北大核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南大核心外国语
- 省级《钢琴艺术》
- 省级中国钓鱼
- 省级画刊
- 北大核心《芙蓉》
- 国家级《创新时代》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