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理论导刊》是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由著名书法家茹桂题写刊名,始创于1979年6月,1985年1月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理论导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网》来源期刊、《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
《理论导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党校,面向全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致力于探讨、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本刊宣传马列主义,坚定政治方向;围绕大政方针,突出理论指导;关注改革实践,透视时代热点;立足学术前沿,反映最新成果。并确定了以“倡行求真务实,推进理论创新”为基石的办刊理念。从编辑选稿意识、组稿重点来说,《理论导刊》侧重于刊发那些善于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层面探讨、研究现实问题的专题文章,以期有补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注意刊载具有学术原创性、前沿性的优秀论文,努力保持刊物的思想理论品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连续四届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改革研究、农业·农村·农民、西部论坛、探讨与争鸣、党史与党建、世界经济与政治、调查与思考。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从讨论到辩论:我国人大立法审议机制的完善 李店标
法律与道德:国家治理中领导力建设的二重性 龙凤钊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之构建析论 陈宇博
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李林
公共冲突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机制建构 王玉良
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的现实困局及其破解 高洪成,姜瑞青
现状、问题与路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探论 陈俊
群众工作认同的制约因素与提升之道 谭和平
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新成果 钟宪章,温金童
论国家认同概念的阶级性内核 宁乐锋
回归道德生活:现代社会“去道德化”现象刍议 刘彦平
略论有效制度的创制与均衡 姚贱苟,刘素霞
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话语方式建构的三重维度 肖唤元,秦龙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高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内涵特质和发展趋向 吴大兵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祝杨军
思想政治教育的符号学维度探论 鲁杰
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 吕百利
协同治理:“悬浮”化乡镇基层政权“软着陆”的实现理路 高军龙,寇荷超,张海洋
农村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赵明霞
基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对陕西劳动力就业态势的分析 侯建会
贵州社会科学投稿:建设法治甘孜与甘孜藏区习惯法的冲突与协调
摘 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设法治甘孜也势在必行,这必然涉及到如何处理法治甘孜建设与甘孜藏区习惯法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对甘孜藏区习惯法和法治甘孜建设现状做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探索性的阐述了建设法治甘孜与甘孜藏区习惯法冲突的原因、表现及冲突的解决。
关键词 法治甘孜,甘孜藏区,习惯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甘孜藏区习惯法与社会主义法治契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YZB002。
作者简介:武雪萍,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讲师。
理论导刊最新期刊目录
新时代中国政治文明新形态生成路径的“四维”探究————作者:卢志华;
摘要:新时代中国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路径是其历史回溯在不同维度上的经验表达。从结构、形式、目标、功能四个维度出发,统合从政治框架到政治形态、从阶级政治到制度政治、从争取独立自由到建设美好政治、从战时政治到开放政治四条线索,有效形成历史发生语境下新时代中国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路径
身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互动审思————作者:黄晓晔;孙煜;
摘要:在网络场域中思考身体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从现实物理空间延伸至数字虚拟空间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互动中的身体,不仅指代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肉身”与“心灵”的统一体,更指代以精神、意识功能为核心的真实身体的符号化、技术化呈现。在身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互动既是肉体能力嵌入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以身体为媒介的社会精神构建活动。但以身体视域探查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互动面临悖论:一方面网络空间对肉身的驱赶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创新精神的三重向度————作者:吴学兵;王佳惠;
摘要:创新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的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新精神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意蕴,要以改革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卓越精神等精神特质共同激发现代文明形态的创新活力。同时,创新精神以其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价值方向、提供坚实保障、厚蓄精神底蕴,彰显其价值旨趣。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只有坚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生成的学理探赜————作者:顾训宝;
摘要: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使命的生成,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长期的历史积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要。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使命的生成进行深入系统的学理剖析,有助于提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自觉性、增强文化自信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批判: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视角————作者:杨煌辉;
摘要:数字劳动的产生和发展源于20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和重大创新。在资本主导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数字劳动的生产性表现为它对资本价值的创造,但更为深层的逻辑是再生产出新型资本—劳动关系,使得“消费直接也是生产”的场景更加鲜明与具象,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趋于“合法化”。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对数字劳动的生产性展开分析,数字劳动呈现出“异化劳动”“物化劳动”“抽象劳动”等本质特征,但数字劳动的生产...
新传播语境下非理性舆论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作者:杨志超;程冠一;
摘要:网络空间形塑的全新传播语境推动了舆论传播样态、传播范式与传播规律的全面变革,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先行”的风险愈加凸显。新传播语境下,非理性舆论导致意识形态面临传播场域失控的“迟滞效应”风险、话语内容失真的“晕轮效应”风险、价值认同失序的“中空效应”风险和行为底线失守的“极化效应”风险。为此,防范化解新传播语境下非理性舆论的意识形态风险,要注意提升防控能力、强化内容管理、凝聚价值共识、健全保障机制,巩...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理论的双重维度及其当代启示————作者:张星萍;
摘要: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西方绿色思潮的理论诘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层批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科技批判理论。就价值维度而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反对“控制自然”的观念和消费主义文化,为科技的生态转向奠定了新的人性和道德基础;就制度维度而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指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主导的全球权力体...
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的交往异化及消解路径————作者:俞光华;张寒雪;
摘要:资本与数字技术结合使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阶段,也让人类交往逐渐呈现出交往主体数据化、虚拟化、客体化,交往工具商业化、沉浸化、主体化和交往行为不平等、不自觉、不自由等异化表征。这些异化缘于资本与数字技术共谋形成的数字镜像模糊人的具身认知,建立的数字网络限制人的交往场域,构造的数字牢笼局限人的交往行为。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所致的交往异化,只有实现数字交往主体的自我赋权、数字交往工具的监管转型、构建数字...
青年红色记忆“泛娱乐化”现象的批判与纠治————作者:孟伏琴;葛彬超;
摘要:随着红色记忆“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严肃、崇高的红色史实不断被抛出记忆视域而陷入娱乐的黑洞,引发青年红色记忆危机,表现为片面追求感官刺激造成青年历史认知浅表化、消解经典和崇高导致青年价值审美低俗化、虚无历史和价值致使青年精神世界空心化。从生成机理来看,这与个体原子化的生存境遇、资本逻辑与技术赋能、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为此,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着手进行纠治,国家层面牢牢掌握青年...
自由、解放与正义:数字劳动价值向度的三重阐释——以马克思劳动观为视角————作者:咸怡帆;王薇;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在重塑人的劳动样态的同时也提出了构建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数字劳动形态这一理论命题。马克思劳动观根植于对人类本质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洞察,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解放、社会正义等多个维度阐发了劳动之于人的多重价值。“劳动”不仅确证着人的存在方式,也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构建未来社会美好图景的核心范畴,为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劳动的本质及价值向度提供了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形象塑造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作者:魏倩楠;李玲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形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外在多元的社会状态,它主要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通过向外界表现和传递的讯息,使公众脑海中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形象的认知判断,包括学科建设、理论体系、实践应用、话语表达等主要构成要素。立足广阔的历史视野,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形象塑造的内涵,并论述塑造其社会形象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
中国式共同体话语中的价值关联与情感依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作者:岳凤兰;王铭康;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价值与情感是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大一统”价值沉淀和“家国同构”的情感烙印,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和平与发展”的价值沉淀和“亲仁善邻”的情感烙印,都充分印证了这两个共同体所蕴含的共同价值关联和情感依恋。这两个共同体中的价值关联和情感依恋,可视为共同体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层面,它们在共同体的发展中起到了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及实践生成————作者:翟承宇;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内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多重向度。从逻辑关系上看,“人的本质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人的动力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人的发展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归旨。从价值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观照“人的现代化”的本质向度,五个本质特征彰显人的主体本性、合理需要、...
数字青年文化“泛娱乐化”现象:现实症候、生成机理与纠治进路————作者:张雷;曹洪军;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青年及数字青年文化应运而生且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标识。然而,“泛娱乐化”思潮深度渗入并影响数字青年文化教育,使之呈现出政治“后真相”与青年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缺失、知识定制化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冲击、“泛娱乐化”思潮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耦合变异、金钱异化的“饭圈”文化与青年理想信念缺失等复杂多样的现实症候。因此,需从数字青年文化发展的主体逻辑、资本逻辑、环境逻辑三个维...
道德记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作者:刘飞;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中那些蕴含道德精神、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实践的道德精华,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持续发展的道德之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集体道德记忆之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辉煌奋斗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优良党德传统,确证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与强烈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赋予鲜...
当代青年泛民俗实践的表征、成因及其引导————作者:李振鹏;孟飞;
摘要:泛民俗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对源民俗进行转化、重塑,使之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文化样态。当代青年借助非日常性的泛民俗以满足多元的情感需求,具有文化解构、情感赋魅、认同传播等多维表征。这既是青年基于个体认知、情感心理及历史传统而作出的主观选择,又是时代形势发展的客观结果,具体涵盖困境纾解、社交表演、文化自觉等三个层面的实践成因。为此,需通过铸牢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助力民俗文化产...
数字空间拜物教的生成机制、权力机制与消解策略————作者:孙全胜;
摘要:数字空间拜物教是产生于数字空间的拜物教现象,其生成于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以及网络文化与消费心理的共同作用,社交媒体通过平台的设计和运营刺激用户对数字产品的追求欲望,不断强化数字空间拜物效应;网络文化和消费心理使得人们对于虚拟物品的追求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加剧了数字空间拜物教现象。在数字空间,平台运营者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和控制力,通过设计和策划加速数字空间拜物教的形成;数字空间拜物教参与者也拥有权力,...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理解历史展开的钥匙————作者:林劲博;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尤其是“费尔巴哈篇”当中,马克思从“分工”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方法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生产以及社会历史发展问题。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分工理论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展开的重要钥匙,其从现实与理论两个维度解释了人类历史的展开,并给出了分工以及人类历史展开的可能路径,对当今我们的经济政策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探要————作者:王贤斌;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实事求是是其唯物论根基,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要把握新的历史方位、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主体向度是其唯物史观品格,体现为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相统一、领导主体与人民主体相结合、价值主体与评判主体相融通。战略辩证是其辩证法核心,注重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科学布局、合理统筹、扎实推进及着力拓展文化建设。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红色档案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于政党认同的视角————作者:徐盛;
摘要:红色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民族独立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见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政党认同赋能价值。红色档案是政党认同的具象化载体,政党认同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基础。以政党认同理论作为解释性框架,在认知层面,红色档案是民族复兴历史记忆的承载形式;在情感层面,红色档案是“四个与共”理念的表达媒介;在评价层面,红色档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体。要从叙事优化...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北方文学》
- 省级上海集邮
- 省级《躬耕》
- 省级《北京档案》
- 国家级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省级《上海艺术家》
- 省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科学与社会》
- 省级娱乐无限
- 北大核心《学习论坛》
- 北大核心《西藏研究》
- 省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文艺风象
- 省级文物修复与研究
- 北大核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省级《卷宗》
- 北大核心《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省级老朋友
- 北大核心《世界宗教文化》
- 国家级《新闻与传播研究》
- 省级《回族文学》
- 省级《情报杂志》
- 国家级《北方作家》
- 省级时代青年(悦读)
- 北大核心艺术百家
- 省级《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
- 省级流行歌曲(艺考)杂志
- 北大核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