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中国舞蹈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专业学术性刊物,1998年正式升格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2003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季刊)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目前全国唯一的以舞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期刊,探讨舞蹈教育教学和理论,报道国内外舞蹈艺术动态,发表对舞蹈作品及舞蹈表演艺术的评论。读者对象为舞蹈教育工作者、舞蹈专业学生及舞蹈爱好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辟有:舞蹈教育管理研究、舞蹈教学研究、舞蹈创作研究、舞蹈学基础理论研究(如舞蹈史学、舞蹈美学、舞蹈形态学、舞蹈教育学、舞蹈社会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舞蹈力学等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形态分析的舞蹈评论——新时期舞蹈评论的职业化取向(下编) 于平,YU Ping
北京舞蹈群落现代舞种群的生态分析 史红,SHI Hong
中外社区舞蹈艺术管理模式对比研究——以北京与伦敦为例 张朝霞,颜煌,ZHANG Zhao-xia,YAN Huang
试论华尔兹舞蹈的审美表现 李濛,LI Meng
舞蹈养生理论探微 李北达,LI Bei-da
解读场景中的民族舞蹈作品创作者 朴永光,PIAO Yong-guang
民族民间舞创作中舞蹈语汇的使用与衍变 崔晔,CUI Ye
陕北秧歌当代创作发展思辨 高雄,GAO Xiong
论幼儿教师即兴舞蹈创作中的表象加工能力和身体动觉智力 海鹰,王印英,HAI Ying,WANG Yin-ying
芭蕾“性格舞蹈”的剧目教材建设研究 杨越,YANG Yue
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舞蹈教育改革与转型的思考 李素华,LI Su-hua
关于舞蹈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钟宁,ZHONG Ning
儒家乐舞思想对当代舞蹈教育的启发 饶莉娜,RAO Li-na
贵州苗族舞蹈的场域性和生态性 刘剑,LIU Jian
两种语境下东巴舞蹈象征性的呈现 张璇,ZHANG Xuan
鄂西南与湘西北土家族跳丧舞比较 张逸,张梦妮,刘戚郡岱,ZHANG Yi,ZHANG Meng-ni,LIU Qi-jun-dai
海安花鼓的历史源流与当代传承反思 何际峰,周亮,HE Ji-feng,ZHOU Liang
身体的言说:苏珊•桑塔格论舞蹈 柯英,KE Ying
舞蹈论文发表推荐:从“广场民间舞”与“代表性民间舞”的特性
摘要:民间舞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是舞蹈艺术门类中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故有“艺术之母”的誉称。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继承和发展民间舞的问题存在于每一时代。
关键词:广场,代表性,民间舞,继承发展
社会的前进把广场群众性民间舞带人剧场,并形成专业性极强的、为剧场艺术服务的、以教育形式出现的民间舞训练体系。但它与广场群众性民间舞蹈有何区别呢?它又该如何继承发展呢?本文目的就是对以上二者所呈现出的特性作一比较分析,然后谈谈对继承发展的看法。两者的区别,促成了“代民”剧场性、表演性、风格的典型性、规范性的产生。同时,作为“代民”的体现者,必须技术娴熟、艺术完美,舞得不同凡响。我们只有遵循这些客观要求,才能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其民族的审美观,熟悉他们特有的感情传达方式和所显示出的节奏和力度上的特点。其次,掌握其能反映民族心理素质的、审美理想的、富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语汇和形式。简言之,抓历史主线,承优秀传统,扬民族精神。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汉唐古典舞博袖男班课堂教学的审美性————作者:乔耸;
摘要:汉唐古典舞袖舞作为具有典范性的舞蹈艺术形式,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其中博袖以端庄秀雅的舞姿与俯仰千里的意蕴展现出独特的文人气质。文章以汉唐古典舞博袖课堂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孙颖先生如何开创男班博袖的课堂教学,总结对博袖教学的整体性认知,并围绕内外兼修的博袖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以袖塑形”与“以文塑人”的双重审美语义表达。此外,文章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舞蹈艺术多样性以及身体感...
舞蹈数字人技术的创作实践——以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数字舞者为例————作者:任冬生;
摘要:北京舞蹈学院在2024年建校70周年之际,推出了首对数字舞者“小北”和“小舞”,标志着在数字技术与舞蹈艺术融合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高精度3D建模、影视级CG雕刻、AI算法及动作捕捉技术,团队精准复刻了舞者的体态特征与动态美感,并融入学院文化元素打造服饰设计。数字人不仅具备超写实的面部表情与流畅舞姿,还搭载了智能交互功能,为师生提供教学辅助和导览服务。项目依托UE引擎与AI模型,探索了实时渲染、虚...
传统舞蹈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治理——以安代舞的实践考察为例————作者:楚歌;
摘要:文章引入文化治理与文化再生产的概念,用以安代舞为核心的组织活动作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传统舞蹈在参与社区文化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舞蹈组织在城乡社区文化治理中的机制与功能。研究发现,安代舞的存在促进了社区文艺的普及,为社区文化治理提供了实质性的内容支持,相关活动则提高了居民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参与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在此过程中,首先,安代舞从传统形态逐渐演变为新安代舞形态,舞蹈主体经历了能动...
闽浙地区“三月三”节庆舞蹈与乡村公共文化建构————作者:陈育燕;
摘要:舞蹈作为节庆仪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乡村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公共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衍生之地,也是培育公共精神、公共价值与公共利益的载体。文章以闽浙地区畲族“三月三”节庆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节庆舞蹈在国家、政府、学者和民间等多主体协同参与与互动下所形成的公共文化。“三月三”节庆舞蹈对畲族社区公共文化的影响路径包括:凝炼文化符号,形成文化地标特质,是深化集体记忆的关键;节庆活动延展符号...
想象同构与视觉在场下的岭南舞蹈创作——以第八届岭南舞蹈大赛作品创作为例————作者:曾明慧;
摘要:文章从舞蹈创作的视角,对广东省第八届岭南舞蹈大赛中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细致分析这些作品中呈现出的创作多元形态,深入探讨置身其中的创作者是如何以想象性同构形象创作思维,运用基于符号性构建的身体视觉在场技术,实现对岭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为当代岭南舞蹈的创作提供一套可参照的解读视角与方法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表演体系“三化”教学理念与角色塑造研究————作者:沈培艺;
摘要:文章聚焦中央戏剧学院舞剧表演体系中的核心教学理念——“三化”:“形象化、性格化、情境化”,探讨其在舞剧角色塑造中的应用与效果。“三化”理念的提出,旨在深化舞剧表演教育体系的内涵,提升舞剧表演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通过“三化”理论学术视角分析在角色塑造过程中的重要性,演员能够更迅速、准确地把握角色特点,丰富细节处理,并与角色融为一体。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实践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三化”理...
AI数字舞蹈艺术创作的机理研究————作者:于大雪;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艺术逐渐崭露头角,其中AI数字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艺术形式,吸引了广泛关注。本文对AI数字舞蹈艺术创作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数字舞蹈艺术从CGI艺术时代、互动型艺术时代到AI艺术时代的发展历程,探讨了AI在舞蹈动作数据挖掘与训练中的应用、AI表演的实时互动与适应性需求,以及文化和社会因素在AI舞蹈创作中的影响。通过跨学科合作,研究如何将AI技术融...
东晋南朝舞蹈因革及表演形态疏论————作者:齐鹏;
摘要:东晋南朝舞蹈因革历程跌宕绵延,这一时期的雅舞重建与杂舞勃兴,对中原舞蹈文化的传承和衍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文章对舞蹈源流、属性、功能等问题予以系统论述,进而在中原旧曲“新声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东晋南朝舞蹈表演形态的演进趋势。“雅舞趋俗,俗舞近雅”现象发于汉魏,兴于南朝。刘宋杂舞合之钟石,萧梁“三朝乐”更是融以杂舞、胡舞、散乐,南朝四代乐舞递嬗将“援俗入雅”逐步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东晋南朝俗舞...
体美协同发展视角下舞蹈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创新的实证研究————作者:王梓霏;郑琬亭;
摘要:文章基于体育美育协同发展视角,通过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力图挖掘舞蹈艺术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人文价值和美育功能。将作为艺术审美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艺术,通过编创排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身体运动的开发意识及灵敏协调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审美能力,加深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进而实现体美融合、全面发展...
《舞赋》所见舞容与美学思想新探————作者:闫宁;
摘要:《舞赋》对盘鼓舞摹写入微,细致传神。但其中“鼓陈”“雍容”“兀动”“指顾”“机迅”“顿趾”“跗蹋摩跌”几处训释,旧说存在分歧。重新解释后发现,傅毅的美学观与创作论受到老庄道家思想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对舞容的描写,涉及舞者心理活动、艺术想象段落尤其突出。准备阶段“舒意自广”所包含的艺术想象论受虚静说影响;开始阶段的“兀动”亦带有道家审美色彩;“机迅体轻”体现了重视天机自然的直觉灵感论;“容不虚生”则对...
流域人类学视野下民俗歌舞的整体性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为例————作者:张远满;
摘要:文章从流域人类学视野出发,以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的民俗歌舞为例,分析清江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其文化的古老性与多元性特征,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法,呈现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俗歌舞的丰富性与仪式性特征,为流域人类学的区域研究提供典型个案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专场演出的时代表达——陈维亚访谈————作者:陈维亚;刘冰;
摘要:2024年10月,北京舞蹈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专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盛大上演。作为艺术院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庆祝演出,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之时,此台晚会在富于艺术深度和情感浓度的同时,也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舞台呈现中。晚会以独特丰富的艺术内涵力图推动我国舞蹈艺术的新发展。该篇访谈是陈维亚导演基于大型晚会策划与创作团队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晚...
跨媒介视域下的身体多维表达——张云峰访谈————作者:张云峰;杨思妮;
摘要:202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专场演出,不仅将北京舞蹈学院筚路蓝缕的70年教学成果串联成线性叙事的视觉盛宴呈现,也同时彰显了北舞人在新时代以“舞”追求卓越、勇攀巅峰的决心。其中,创意学院师生精心打造的“亮点、观点、焦点、支点”四大创意情景表演版块巧妙融入晚会五大篇章,凭借精准的身体语言、高超的表演技艺及细腻的舞台设计,充分展现了当代北舞人的风采,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前,随着融媒体...
舞蹈艺术的“多义性”与“多异性”——论孙颖的兴体身感美学————作者:周志强;
摘要:作为“后传统”(Post-tradition)艺术,中国古典舞应是今天的人们依照中国典范、古雅的文人美学传统创生出来的,具有中国文化认同意义的舞蹈。代表这种创生路径的孙颖舞蹈,以个人气度情志兴发感动,追求舞蹈表演的“身感交融”,从而成为具有古典光晕的艺术形式。孙颖舞蹈可称之为一种“兴体身感美学”的艺术,其艺术创作理念是当前中国古典舞走向典范古雅范式的基础
当代中国古典舞建构中的汉唐范式及其重要意义————作者:王海涛;
摘要:孙颖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奠基人之一,创立的汉唐古典舞成为这一体系中最具中国风范的艺术流派。汉唐范式的有效建构,不仅弥补了以戏曲舞蹈为建构模型的局限性,更为中国古典舞的民族形式及其主体性建设拓展了新的维度。文章以孙颖的继承观、发展观和价值观为剖面,围绕其实践中的资源继承、形象活化与文化价值进行讨论,以期为当下中国舞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汉唐古典舞基础训练中“文化型教学观”的模式创新————作者:吴莎;
摘要:文章聚焦汉唐古典舞基础训练课程的“文化型教学观”模式,对相关课堂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经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通过汉唐古典舞的作品创排和学生反馈,总结在“文化型教学观”指导下的人才培育实践经验,以期对中国古典舞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论孙颖艺术创作观中的悲剧意识————作者:李建勋;
摘要:悲剧意识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探究悲剧意识与中国文化的联系,进而探究悲剧意识是如何影响艺术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并最终显现在艺术作品之中,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艺术作品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的理解。文章结合孙颖先生的人生经历,论述孙颖艺术创作观中的悲剧意识
人工智能时代舞蹈语言数字化的逻辑内涵与挑战————作者:许锐;郭家宁;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舞蹈语言数字化的逻辑与内涵及面临的挑战。鉴于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具身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其数字化过程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多模态素材量化、主体表现力依赖程度和艺术标准化程度的差异等方面。针对舞蹈艺术的特性以及舞蹈语言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为了有效推进舞蹈智能领域的发展,文章提出构建高质量的中国舞蹈数据集是未来舞蹈智能化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此外...
舞蹈影像的身份找寻与动态演进————作者:刘春;
摘要:“舞蹈影像”在中国语境下涵盖了舞蹈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结合的多种创作形式,其概念的宽泛性导致其美学追求和艺术属性的模糊。舞蹈影像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其从记录功能到艺术创作的演变,并始终受到技术、社会、文化和商业力量的影响。舞蹈在电影中可以作为叙事工具、奇妙景观和诗意表达,并与电影语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美学表达。舞蹈影像在电视时代的跨界合作催生了众多创新作品,艺术节的网络构建则为个体创作提供了新的...
雷州半岛传统舞蹈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互动路径————作者:樊蒙蒙;潘垠松;
摘要:雷州半岛作为我国三大半岛之一,具有鲜明的半岛文化特征和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文章以雷州半岛国家级传统舞蹈项目——遂溪醒狮和湛江傩舞为研究对象,聚焦雷州半岛传统舞蹈传承与乡村振兴两个重大现实问题,梳理雷州半岛传统舞蹈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调查雷州半岛传统舞蹈传承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兴旺维度的现实情况,分析二者之间存在乡村传统价值观念日趋薄弱、缺乏多元主体共同协作、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产业结...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紫禁城
- 省级《社科纵横》
- 国家级《新闻与传播研究》
- 北大核心《鲁迅研究月刊》
- 北大核心《作家》文学期刊
- 北大核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动脑
- 省级情感读本
- 省级《高校图书馆工作》
- 省级孔学堂
- 省级《黄山学院学报》
- 省级《参花》
- 省级郑和研究
- 北大核心《理论导刊》
- 省级《理论学习》
- 国家级《大学图书馆学报》
- 北大核心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省级《黄梅戏艺术》
- 北大核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国家级画刊
- 省级《文史精华》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评论》
- 省级南方文学
- 省级北大荒文学
- 省级图书情报研究情报
- 北大核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 省级《设计艺术研究》
- 省级喜剧世界
- 国家级《神州》
- 南大核心出版发行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