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曲艺》是一本全国性曲艺刊物。始由中国曲艺研究会主办,后改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曲艺杂志社编辑。专以发表新曲艺作品和经过加工、整理的传统曲艺作品及曲艺评论、研究文章。 1957年1月创刊,首任主编赵树理,副主编陶钝。初为双月刊,十六开本;1958年1月改为月刊,自7月号改为三十二开本;1960年7月号,重新恢复为十六开本;1961年1月再度改为双月刊,出至1966年第五期,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停刊。粉碎“四人帮”后,《曲艺》于1979年1月复刊,月刊,十六开本。截止到1985年12月,已出刊一百六十一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2008年荣获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栏目设置
特别关注;有话要说;人物坊;往事回眸;E网打尽;漫画漫话;长篇连载。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一段曲艺往事的启示 向云驹
采莲赋——溥叔明改写萧绎《采莲赋》为岔曲 溥叔明,吴光辉
浅谈曲艺音乐发展现状 神乐
把握本质特征努力传承创新——浅谈四川清音的音乐创作 向胜
浅析板腔体曲种的创新——以骆玉笙演唱的《子期听琴》为例 于林青
词曲的完美合作是作品成功的保证 杨妤婕
仙乐妙谛:琵琶有情“托”在弦——我所喜爱的苏州弹词音乐 张进
曲艺音乐的腔词关系与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 蔡源莉
感悟•感动•感恩——走进暴玉喜创作的心路历程 静静
悼念恩师白奉霖先生 穆祥征
调侃李伯清 马骥
“下跪小品”:匮乏现代性的低俗演艺 周思明
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 罗君生
追求艺术生命的绿色 暴玉喜
曲艺须师承关键在创新 殷伯达
师心如父 涓涓
推动改革发展扩版再攀高峰 洛棠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投稿: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
[摘 要]在京剧史上,人物形象塑造由类型化到个性化,所以盔头在其中的运用也经历了漫长的由简单搭配到复杂讲究的探索过程。京剧是一个综合艺术整体,除去表演,需要有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去共同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精品。为此盔头作为树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标致,也是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盔头,盔箱,传承发展,重要性,经验感想
一、盔头的简介及其发展进程
“盔头”是梨园行的行话,也叫盔帽、戏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盔”是仿照古代战将所戴的头盔样式并加以夸张、美化而形成的。按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实际应用,从外形上可划分为冠、帽、盔、巾四大类。而按制作工艺与使用材料来分,可分为硬胎与软胎。戏曲盔头与戏衣一样注重装饰性,但其装饰时有变化,各剧种之间也互有异同。
曲艺最新期刊目录
持续建设行风 充盈新风正气————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1月10日,2025年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暨职业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在文艺界深入人心,初步建立起人人关注行风、持续建设行风、共同守护行风的工作局面。接下来,将持续强化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让崇德向善、德艺双馨的行业新风正气浸润到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心中
新春赞(腰截)————作者:崔琦 ;张蕴华;
摘要:<正>【曲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明媚最宜人。人逢春色,长精神,神州处处花似锦,锦绣中华飘彩云,云淡风轻溪水暖,暖流清澈赏金鳞。【南锣】过惊蛰,是春分,抓农时,抢耕耘,人工机械齐上阵!【北鼓】清明时节雨纷纷,建梯田,防护林,科学管理要跟进
以曲艺为城市文化赋能
摘要:<正>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城市病的治理和修复,是人类在城市时代之后面临的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不仅有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元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也包括了自然、资源、历史、现实等多重矛盾的相互影响。在我国当下的城市发展中,无论是硬件方面的“城市病”,还是软实力方面的...
对曲艺艺术助力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作者:苏坦;
摘要:<正>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城市文明,中华民族也建造了大量繁荣的城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也因为包括文化相对缺失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城市病”。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延续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曲艺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性、亲民性、大众性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曲艺艺术大有可为
发现女性 发掘女性 留住女性——纪念相声名家夏文兰逝世十周年————作者:殷志豪;解雨龙;
摘要:<正>夏文兰是当代女相声演员的代表,她与丈夫倪明自1984年起合作了30余年,被誉为“中国男女相声第一档”“笑坛并蒂莲”,撑起了男女合演相声的一杆大旗。夏文兰在相声创作和表演中发现了女性,发掘了女性,形成了值得借鉴的女相声演员表演范式,并为女相声演员和男女相声留下了大量相声经典。2015年8月,夏文兰因病逝世,成为曲艺界永远的遗憾。时过境迁,在夏文兰女士逝世十周年的时刻,再次回顾其数十年的从艺经历...
谈苏州评弹中的“书中戏”————作者:管尔东;
摘要:<正>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门类,曲艺诞生和成长于诸艺杂陈的演出环境。无论是街头、庙会一类的露天表演,还是瓦舍勾栏、书馆茶社等专业场所,艺人都是各展所长、博君所好。因此,这也就造就了江湖卖艺多元、综合的行业特征。曲艺与戏曲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在题材内容、表演特色和艺术追求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其中,苏州评弹中的“书中戏”现象更是这一规律的充分体现。它看似是两种演艺形式的简单嫁接,实则达到了“一加...
曲艺创新 守“土”有责——浅谈曲艺创新发展与本体艺术传承的关联————作者:徐开麟;
摘要:<正>曲艺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艺术,因为它根植于民间,以浸润生活、通俗易懂、淳朴无华、土味十足为特征,以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象为主题,以大众能即时吸收、即时消化的表达方式,用多种表演形式、多样表演风格,简单而生动地讲述与黎民生活、社会百态息息相关的故事,深得各阶层观众的理解和欣赏。曲艺是一种具有鲜明民俗民风民情特色的艺术,流传千年,以其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韵味代代相传,...
以相声为例谈人工智能与传统创演模式之间的差异————作者:刘文赟;
摘要:<正>相声,作为中国曲艺艺术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生动的表演,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让人捧腹大笑,还能反映社会现实、传递价值观念。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相声创作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参与者—人工智能。这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相声作品与传统创演模式的相声作品之间差异的关注和思考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同里宣卷档案资源开发实践路径研究————作者:孙媛媛;王玉明;
摘要:<正>2020年,《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强调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提出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大数据、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并催生出数字人文理念,数字人文将计算机学科与人文学科紧密结合,通过数字技术深度开发档案资源,为传统人文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使...
相声 胡同诗中游————作者:徐涛;
摘要:<正>甲您看相声这门艺术啊,年头不短了。乙历史比较悠久了(老态)。甲嗯,这就刚打土里刨出来的。乙(动作:拍打身上的土)甲所以我们相声演员有义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乙这是我们的责任!甲在这方面,我们也是各有所长。乙哦,您打算尝点什么啊?甲尝点什么像话嘛,擅长!乙哦,那您擅长?甲我擅长,诗!乙诗歌
小品 一“蚊”不值————作者:蔡海滨 ;万玲;
摘要:<正>【时间:当代。【地点:某国企总经理办公室。【人物:马主任:男,40岁,喜欢小题大做,自己多想又怕人多想,简称“马”;小杨:女,30岁,总经理秘书,简称“杨”;小张:男,临时工,28岁,简称“张”;姚总:男,50多岁,简称“姚”。【布景:办公桌椅、台灯,背景上有“临时指挥部”字样,以及“工地临建房位置图”和标注着“1号工地”“2号工地”“3号工地”“4号工地”等的“规划建设施工分布图”
相声 “孝”子————作者:姜力琳 ;陈超;
摘要:<正>乙朋友们,大家好!我往这儿一站您就能看出来,我是一位青年的、优秀的、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但艺术家也有苦恼啊,什么苦恼?钱太难挣了……甲老师你好!乙看见了吗?我粉丝。甲您是当代的表演艺术家,演什么像什么?乙签名吗?我带着笔呢。甲我这次来就是想请您帮我演个戏。乙演戏,演什么角色?甲扮演主任。乙什么
对口数来宝 非遗过大年————作者:启贺;
摘要:<正>甲火红的灯笼高高挂,乙喜庆祥和满华夏。甲又是一年春节到,乙人人脸上带着笑。甲我们俩就在河西非遗小分队,乙带着满台节目,来慰问干休所的老前辈。合对,慰问革命老前辈。甲我们挂吊钱儿,贴福字儿,秦琼敬德俩门神儿。乙左右对联儿写金字儿,幸福的日子越过越有趣儿。甲这过年的民俗里蕴含着非遗文化,乙非遗文化进万家
相声 双面人————作者:梁洪昊;
摘要:<正>甲非常高兴能站在XX的舞台上,这里是XX的故乡,您的掌声听着都那么公正,还热烈,用我们当地话叫“我脸上有光啊”!乙对,我也脸上有光。甲你哪有脸啊?乙你得了奖,我就不配有脸了?甲那你说说,你的脸在哪?乙(比划)这就是我的脸。甲这一堆都是啊?乙什么叫一堆啊?甲这不是脸。乙这是什么?甲这叫面部。夸您表演生动,面部表情丰富
常德丝弦 琴声依旧————作者:姚琴;
摘要:<正>合妙曲雅韵何处寻?大小河街觅芳尘。高腔号子听不够,走马楼里尽知音。你看舞台上有人在演唱,正是传统曲目“王昭君”。【《昭君出塞》选段甲怀抱琵琶马上弹,千秋琵琶做胡语,万般思念寄琴弦······众(白)停!停!停一下——乙演员正演唱,有人却喊停
资讯————作者:曲讯;
摘要:<正>北京曲艺团献艺庆春节1月25日、26日、30日、31日和2月1日,北京曲艺团在北京艺术中心剧场陆续为观众献上《笑满京城》相声专场和“恭贺新禧”春节曲艺专场演出,让观众在笑声中欢度新春佳节。(曲讯)中国曲协开展“强基工程”新春特别行动进军营活动1月18日,中国曲协在京开展“强基工程”新春特别行动进军营活动,组织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用内涵丰富、深受欢迎的曲艺作品,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曲艺评论的时代使命与经验范式————作者:王笃祥;郭谂墨;
摘要:<正>“现代化”意味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演进,而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显示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密关联。近代以来,借由西方理论资源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曾经是中国人探求自身现代化道路的一条主线。而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日益显现出其在避免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弊端和孕育新型现代化道...
新时代曲艺艺术的价值重构和市场开发——从相声谈起————作者:津扬;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曲艺人应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探索新时代曲艺艺术的价值重构路径,推动其市场化开发
盘索里 辣白菜————作者:崔然 ;崔立君;
摘要:<正>歌者 长白山林涛吼峡谷震荡,鸭绿江浪花舞碧水欢畅。太阳最先从这里升起,照耀着山水环绕的小村庄。小村庄名字就叫岔路河,居住的都是朝鲜族老乡。民风淳朴邻里和谐,幸福美满日子兴旺。每当月亮从云中露出笑脸,总有那悦耳的歌声随风飘荡
陕北说书“改造说书”的历史探源、变革维度及当代启示————作者:苗景笑;
摘要:<正>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曲艺生根发芽并于地方文化的滋养中日臻成熟,在艺术上往往呈现出极强的地方性,不仅内容取材于当地的生活,而且说唱所采用的语言也往往是地方方言。与此同时,曲艺往往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反作用。“改造说书”运动中的陕北说书就是这种双向影响的一个绝佳例证。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从“旧”到“新”的艺术蜕变中,陕北说书既获得了新生,也成为了曲艺参与地方文化、革命文化的宝贵样本。这对...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娱乐无限
- 省级深圳青年
- 省级宋史研究论丛
- 省级畅游江苏
- 省级新闻论坛
- 省级沧桑
- 省级传媒评论
- 省级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 省级《吐鲁番》
- 国家级世界
- 省级新疆钱币
- 省级人生与伴侣:上半月杂志
- 北大核心现代出版
- 北大核心《满族研究》
- 省级情感读本
- 省级祝你幸福
- 北大核心《宁夏大学学报》
- 省级《法语学习》
- 省级黑河学刊
- 国家级《全国新书目》
- 国家级《出版参考》
- 省级《书画世界》
- 国家级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 省级译苑新谭
- 省级环球银幕
- 南大核心外国语
- 省级《唯实》
- 北大核心《德国研究》
- 省级德国哲学
- 省级红岩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