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物圈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人与生物圈

《人与生物圈》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4408/Q
国际标准刊号:1009-1661
主办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主管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乐器》国家级艺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百年潮》社科类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人与生物圈》是一本用第一线的具体故事和图片来传递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杂志。该杂志创刊之初是为了在我国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科学计划,旨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保护文化多样性。

  “探索人与自然的终极话题”是我刊的办刊宗旨。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经常下到环境保护的最前沿,如三江源、塔里木、地震区等等,采访第一手的故事和事实。(这需要我

  们的记者、编辑能吃苦,有健康的身体、与基层百姓沟通交流的能力、团体的合作精神);同时由于环境问题非常复杂,涉及自然科学(如动物、植物、水文、水利、地质、地理、农业、牧业、生态、生理等等和社会科学(经济、社会、民族、法律、政治、人类、管理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知识积累,故我们还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合作(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有与第一流专家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不同学科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在这些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的工作人员应该有主动克服困难的意愿和能力。

  我们的杂志定位为公益性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双月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生物圈探索、动物世界、珍稀植物、生态旅游、环球揽胜、热点讨论、知识小品、信息快车。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世界唯一 重新认识梵净山的价值 李渤生;龙福云; 6-17

  2 梵净山生态简史 18

  3 持续实践的生态保护 杨业勤; 18-23

  4 传承丰富的生态文化 陈志军; 24-25

  5 黔金丝猴研究回顾 杨业勤; 26-30

  6 与猴有约 梵净山普通人的故事 31

  7 救猴记 陈志军; 31

  8 拍猴记 张剑波; 32

  9 珍稀哺乳动物保护 困难与出路 杨业勤; 33

  10 梵净山 为鲵前行 陈姝; 34-35

  11 梵净山冷杉 罗菊春;石磊; 36-39

  12 梵净山自然与生态 大家谈 周海翔; 40-43

  13 “靠山吃山”的另一种思路 朱启臻;周海翔; 44-47

  14 梵净山社区发展30年 任晓冬; 48-49

  15 梵净山弥勒道场与傩文化 鲁枢元; 50-54

  16 梵净山社区与文化 大家谈 李涛; 55-63

  社会学论文发表:卢梭平等观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摘要]平等观是卢梭政治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贯穿于他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中,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问题,社会平等成为热议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本文在概述卢梭平等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这一角度论述了其对我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平等,社会契约,国家治理

  卢梭是平等权利最伟大的辩护者之一,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出发点,甚至可以说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罗素所指出的:“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甚至牺牲自由以力求的是平等。” 卢梭的平等思想在当时的法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直接影响了此后的法国大革命。时至今日,卢梭仍然是被人们所探讨的最多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尤其是他关于平等的思想,在当代仍具价值,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人与生物圈最新期刊目录

南美科考散记——从安第斯山、亚马逊热带雨林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作者:罗世孝;

摘要:<正>神秘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号称“世界动植物王国”,作物重要起源中心安第斯山是蜂鸟生活的“天堂”,生物进化圣地加拉帕戈斯群岛是达尔文雀繁衍的“展厅”……处处蕴藏着生物多样性魅力的南美,吸引着全球无数科学家前仆后继

厄瓜多尔亚马逊地区的研究与保护——从Yasuní国家公园和Jatun Sacha自然保护区说起————作者:先义杰 ;

摘要:<正>厄瓜多尔在地球自然史中的地位突出,加拉帕戈斯群岛这一进化生物学“圣地”早已享誉世界,而该国濒临太平洋的沿海地区也拥有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能忽视的是,厄瓜多尔东部还是亚马逊上游的一部分,对维护这一全球瞩目的大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宝库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图片故事

摘要:<正>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景观。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8年发布的报告《拉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来自环境绩效评估的证据》,拉美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拉美和加勒比区域拥有全球约40%的物种多样性、14个大型的陆中生物群落,以及全球规模第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该区域拥有全球30%以上的淡水储备、约50%的热带森林、约33%的哺乳动物种类、约41%的鸟类

对中国与南美科技合作的认识——从生物多样性领域谈起————作者:葛学军;

摘要:<正>到目前为止,我们与南美国家的科研合作已有十余年,其间开展了多次野外联合科考,从而在双边关系上具有开拓性。为便于国内更多科研机构未来布局面向南美的工作,在此分享我们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中国对南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度及困难性当欧美科学家面向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时,我们限于条件在许多年前往往仅针对国内的生物类群开展研究

揭开“洪堡之谜”——从全球三大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起步————作者:罗亚皇;高连明;

摘要:<正>山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板块碰撞、造山运动和地表侵蚀等复杂的地质过程形成,具有明显的海拔落差、显著的环境异质性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在全球范围内,山地仅覆盖了陆地约25%的面积,却提供了超过80%的淡水资源,也承载着陆地近三分之一的生物物种的生存,是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区域。据统计,在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超过70%均地处山地生态系统中。与此同时

南美赤潮治理的中国方案————作者:袁涌铨;

摘要:<正>南美赤潮问题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需要相关国家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以形成更科学的治理方案。扇贝与三文鱼产业的灭顶之灾1 1月末的北半球已步入深秋,南美大陆却春意盎然。在洪堡寒流的持续作用下,太平洋东岸的上升流将外海深层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涌升至近岸,形成了全球知名的秘鲁渔场。这片海洋生产力颇高的海区同样也是秘鲁紫扇贝和智利三文鱼的主要养殖区。扇贝是秘鲁出口创汇的“金密码”,其养殖规模和出...

大自然的圣殿——潘塔纳尔————作者:沈孝辉;

摘要:<正>一位西方学者说过:巴西是个万花筒。此言不虚。即便仅从生物和生态视角观察,巴西已足够令人眼花缭乱了!在南美,有两大片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荒野,其一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其二是与之毗邻的、巴西人所称的“潘塔纳尔”大沼泽地。虽然两者在生态系统类型上并无可比性,但潘塔纳尔在野生动物的丰富度上却完全可与亚马逊媲美,遗憾的是它不大为外界所知。潘塔纳尔与亚马逊同属全球充满生机活力的陆地生态系统,...

乌拉圭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保护相协同————作者:先义杰 ;Flavio Toti Monzón;

摘要:<正>目前,乌拉圭已建成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El Sistema Nacional de ■reas Protegidas,简称SNAP),其已成为协调环境保护(特别是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文化要素多样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具。该体系通过娱乐、旅游、教育和研究,以及开发与自然保护相适应的富有成效的活动,为自然保护地所在社区和整个社会创造安居乐业的机会

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4次会议召开————作者:刘宁;王丁;

摘要:<正>2022年6月13~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MAB-ICC)第34次会议在法国巴黎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MAB-ICC的34个理事国和相关观察员国的代表共43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UNESCO助理总干事Shamila NairBedouelle博士代表UENSCO总干事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我国常驻UNESCO代表团杨进大使、沈雪松公参衔...

UNESCO名录地发展报告发布————作者:乔娜;刘宁;

摘要:<正>近日,《可持续发展之地: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地在推进2030年议程上的潜力》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加拿大和英国两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完成,由加拿大、英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三方共同发布

探访荒漠绿洲“洛玛斯”————作者:葛学军;

摘要:<正>许多万年前,地质变迁、寒流、信风、高山、厄尔尼诺……诸多自然实力派的代表齐聚太平洋沿岸与安第斯山麓间干燥的沙海,并达成脆弱的协议,一起在南半球的冬春之交,将成团的雾气派往签约地,从中润泽出一座座绿岛,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由此生生不息——这就是秘鲁和智利特有的生态系统“洛玛斯”,笔者将结合自身实地考察经历予以介绍

亚历山大·冯·洪堡和中国——自然、政治和美学中的环境知识————作者:Oliver Lubrich;房强;先义杰;

摘要:<正>在欧洲和美洲,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公认的博物学家、人类学家、游记作家和画家。他已成为文化理解和跨学科研究、殖民主义批判及早期生态学的标志性人物。委内瑞拉、古巴、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以及美国都竖立了他的雕像;街道、广场、学校、研究机构、国家公园、美国一个州(译者注:艾奥瓦州)的下辖县

龙晓云作品————作者:龙晓云;

摘要:<正>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科学家与秘鲁合作伙伴一起考察被誉为该国国宝的安第斯皇后凤梨。许多凤梨科植物以附生方式生活,即以其他植物的体表为“家”,从空气中获取营养,而安第斯皇后凤梨则扎根于土壤中。这种植物原产于秘鲁和玻利维亚海拔3660~4400米的安第斯山区,是世界上现存的最为高大的凤梨科植物成年个体茎高可达10米,一生仅在80~100岁时开一次花(有数千朵,依靠蜂鸟传粉),随即死亡,结出的种子...

封面故事————作者:龙晓云;

摘要:<正>南美安第斯山典型自然景观艺术想象图。画面前景是南美特有动物羊驼,其身处由莲座状植物构成的帕拉莫(荒原)生态系统中,中远景是南美最高峰——钦博拉索山及其生态过渡带。200多年前,该山峰被认为是地球上的最高点,并由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攀登,他因此开辟了生物地理学发展新格局

影响世界的南美植物————作者:王利松;黄宏文;

摘要:<正>南美是全球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陆,当地原住民有上万年的植物利用历史和传统知识储备。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刻起,一段长达几百年的全球性生物种质交换进程由此开启,史称“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在此期间,跨洲和跨洋的资源植物的引种、栽培、驯化和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农业生产方式和食谱,改变了东西方文明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

采撷在万里之外的拉美丛林————作者:张挺;

摘要:<正>拉美距离中国遥远,即便有少量同胞的身影,也主要是为了经商或旅游,科学考察更是罕见。2014~2016年,因工作需要,我和同事们得以前往法属圭亚那和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丛林,观察到与中国国内不一样的生境,其间还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法属圭亚那:欧盟体制为跨国植物学研究带来自由气息为了协助研究组重新构建一个有关全球被子植物的科级分类系统,我于2014年受命采集美洲特有的15个科级植物的野生...

探索秘鲁的爵床科植物————作者:邓云飞;

摘要:<正>秘鲁地处南美热带地区,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其东部为亚马逊热带雨林区,西部沿海为干旱荒漠区,全境自西向东分别是热带荒漠、高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受益于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该国物种变异和分化样式复杂,多样性非常丰富。除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热点区之一,秘鲁还拥有土豆、辣椒

华南植物园与拉美的合作史————作者:余艳;

摘要:<正>拉美是中国国际关系中的薄弱部分,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下,双方要解决共同的挑战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需加强交流与合作。其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领域可成为重要的突破口。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开展了一系列尝试

中国-新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作者:Soledad Zurita;

摘要:<正>2022年8月17~18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办、厄瓜多尔科托帕西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新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形式举行,并在Youtube平台同步直播。500余位来自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代表参会并进行了交流互动。研讨会旨在介绍中国与新热带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促进双方植物学家间的相互了解及未来合作

厄瓜多尔沿海植物研究简史————作者:Xavier Cornejo;石浩友;葛学军;

摘要:<正>尽管厄瓜多尔太平洋沿岸的植物多样性已被研究了很多年,但仍大有潜力可挖,且我们还有机会拯救那些已被发现或尚待发现的濒危物种。厄瓜多尔沿海植物研究简史厄瓜多尔是一个位于热带南美的小国,赤道从中穿过。厄瓜多尔地处南美西北部,哥伦比亚以南,秘鲁北部和西北部,西邻太平洋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人与生物圈》社科类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360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