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杂志,双月刊,海内外发行,1995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创办,属于国家一级刊物,2003年荣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雕塑专业刊物。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如今中国《雕塑》杂志不仅获得了由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人、雕塑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艺术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还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编辑委员会队伍。其成员均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主要负责人和知名雕塑家。同时,杂志还建立了一支海外观察员的队伍来开展国际上的艺术交流活动,交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
杂志是研究和讨论雕塑及公共环境艺术理论:介绍国内外雕塑作品的专业刊物。它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学术性刊物,它集学术性、艺术性、前瞻性、新闻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对于研究和和讨论雕塑专业理论、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大有之裨益。
杂志立足于中华民族艺术,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发展脉络,以及倡导本土雕塑概念为理论旗帜,以宣传推介雕塑家为行为纲领,在全球化的格局下,构建中国本土雕塑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到来作准备。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3年获得社科类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等中国是十大高等美术学院校发表雕塑及艺术设计论文的学术性期刊之一;
加入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网》、《CNKI系列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知识资源数据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简介:
艺术资讯:提供以雕塑为主的艺术资讯,下设艺术新闻、学术活动、展会信息、新闻评论、专题报道等5个子栏目。
雕塑杂志:可查询到雕塑杂志最新和所有往期杂志的目录。
艺术家社区:艺术家展示作品、交流的园地。
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的介绍及会员申请。
雕塑百科:介绍与雕塑相关的知识,如雕塑专业术语、雕塑史、雕塑景观等等。
企业在线:雕塑企业展现实力的平台。
行业规章:国内现行雕塑行业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图书推荐:雕塑类精彩书籍、画册推荐。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平衡•旅程•相遇——布瑞克赛尔的艺术世界
当代进行时——2015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暨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论坛简记
胸中有丘壑 得意不忘形——纪峰造像雕塑艺术面面观 徐永涛,Xu Yongtao
信息动态
观念与材料的创新,塑造自然的精灵——张雯迪雕塑作品解读 景育民,Jing Yumin
移山——对自然之物的复活呈现兼谈杨冬白雕塑的中国山水文人画髓质 陈海蓝,Chen Hailan
我们生活在以“方”为基本形的世界里 张宇彤,Zhang Yutong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菩萨头冠的艺术特点 郭秋英,王丽雯,Guo Qiuying,Wang Liwen
全国美展何以屡屡没有金奖众家谈 永涛,Yong Tao
雕塑无金奖的背后 孙振华,Sun Zhenhua
对于全国美展雕塑金奖连续空缺的反思 范伟民,Fan Weimin
全国美展“怎么了”? 杨冬白,Yang Dongbai
全国美展雕塑的金奖去哪儿了? 陈云岗,Chen Yungang
伫立高原,企望高峰——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获奖作品观感 于洋,Yu Yang
雕塑•幻觉•影子 潘毅群,Pan Yiqun
论中国当代雕塑“中式物语”之设计构建 尹冰,Yin Bing
雕塑的可能 曾令香,Zeng Lingxiang
论雕塑艺术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创建雕塑艺术与民众的新“交流领域” 于子叶,Yu Ziye
美术论文发表:“意象油画”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解读
摘 要:意象油画构建了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诗性审美意境,它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把其放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探讨意象油画的现代审美意义。
关键词:美术论文发表,意象油画,传统文化
当然,意象油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其语言特征、表现形式、造型方法、色彩观念等艺术元素都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性审美特征,尤其是受到我国文人画的审美精神的影响尤甚。正如丹纳所指出的那样:“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1]他所说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自然包含民族的审美精神和价值理念,中国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周围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导致他们特别偏爱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象油画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衍生并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油画本土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也是融合主义精神不断完善和强化的过程,从表象上分析,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沿着写意和写实的语言结合模式而展开,而从精神上说,这个过程,又正是艺术家对中国特定的社会情境自觉对应的结果。”[2]我们从20世纪初期的林风眠的仕女人物、关良的戏剧人物,庞熏�的中国图案到现代的吴冠中、苏天赐、邱瑞敏等人的油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有机融入和自觉表达,油画中的文人画笔墨趣味和意境跃然而出,用关良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西画,要用中国画法画,我是中国人,应画出中国的东西来。
雕塑最新期刊目录
以纸为媒 重识艺塑——记“纸”的艺术主题活动————作者:赖芸芸;
摘要:<正>“上海之源”2023-2024中国·上海·重固城市原创主题雕塑大赛雕塑作品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在社区及公众层面进一步扩大雕塑作品展的影响力,增强参与者与艺术的直接互动,增强市民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拓宽展览的受众群体,让市民在观展中理解雕塑的技术与表达方式,我们于2024年11月3日在上海市青浦区重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以“上海之源·文心重固”为主题的“纸”的艺术主题活动。此次...
从“现象身体”看媒体装置艺术————作者:韩恺;
摘要:本文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感知理论出发,以身体哲学的视角来分析在审美活动中媒体装置艺术作品与体验者身体之间的关系。在“现象身体”的意义上提出:感知媒体装置艺术的体验在本源上也是一种对自我“身体”的体验。艺术作品向你呈现的维度或状态是你的“身体”的维度或状态,你的身体面向艺术、感知艺术、进入艺术,是你在通过艺术“镜像”自身,感知自身,进入“身体”。正如美学家里普斯的移情理论:对客体的审美欣赏是一种...
关于生态雕塑的几点思考————作者:边涛;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态雕塑作为一种将艺术创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兴艺术形式。通过分析生态雕塑的定义、特点、创作过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旨在揭示生态雕塑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场域视角下蔗内村公共空间重构策略研究————作者:罗依彤;翟宇;
摘要: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乡村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空间发生了瓦解和重构。蔗内村随着人口的外流,村落空间呈现萎缩和空心化的趋势,这不仅是单纯的空间问题,更是社会空间内部关系问题。本文通过探究场域理论在蔗内村公共空间重构中的应用,引入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研究视角,为乡村公共空间重构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并基于其场域问题分别从社会场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三个角度提出策略。探索出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的新路径,重塑行动者与...
地铁影壁——从传统装饰到现代演绎————作者:王海军;
摘要: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影壁,是中国古代营建思想“技”与“艺”相统一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诠释。文章立足于西安地铁影壁的当代创新实践,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影壁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工艺创新,一方面为地铁壁画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另一方面在美化地铁环境和提升公共精神审美的同时,发挥传统影壁祥瑞图形的当代价值,对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及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手工日用陶瓷的趣味性设计————作者:王亚韶;
摘要:手工日用陶瓷区别于机制日用陶瓷,趣味性表达作为手工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特征,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也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创新方向。本文阐述了趣味性、陶瓷手工艺与日用陶瓷概念,探讨了材料、技艺和造型形式在趣味性设计中的表现及其作用。趣味性设计不仅提升了手工日用陶瓷的审美价值,还赋予这些器物在当代生活中更广泛的艺术和文化意义
“经验”与“规律”——高校雕塑教学的尴尬及其反思————作者:曾文军;
摘要:“经验”性技艺教授在雕塑教学中不可避免,但是面对着现代教学的跨学科视野、AI虚拟数字化与材料学的发展,雕塑教学的内容被无限扩容,经验性的传递在教学课堂显然过于单一,也忽视了雕塑主题、雕塑应用场地、雕塑批评等方面的整体性。加之现代雕塑教学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网络中没有联系和思考的碎片散沙也会造成雕塑教学的负担。如此,对雕塑教学“规律”的重新认识和反思显得尤为必要,目的是保留传统的研习,又具备...
陇南民间美术融入大学美育探析————作者:汤小倩;
摘要: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文化归属感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甘肃省陇南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关键媒介。学校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筛选和提炼陇南民间美术的精华,结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以及跨学科的整合方法,有利于实现民间美术与大学美育的有机结合。这不仅能够丰富...
福建传统木雕融入高校国画造型课程教学研究————作者:关铭华;
摘要:本文聚焦福建传统木雕艺术,探讨其造型观念及象征性表达在高校中国画专业基础造型课程中的应用路径,试图构建兼具传统中国画造型共性与福建地域文化艺术特征的特色教学模式。在本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框架研究中,通过系统整合与深入分析福建传统木雕图像资料,挖掘福建传统木雕的造型特征与构图规律,并在传统工艺美术造型思维逻辑的框架下,将其囊括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大范畴之内。本研究从传统图像与文本间的转换关系出发,探索如...
漆立体艺术的创新路径与教育实践探索————作者:黄旭曦;
摘要:随着新时代对传统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研究的深入,漆工艺的发展也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势。其中,漆立体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独特的材质特点,为漆工艺的发展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在漆立体艺术的教育中,不仅要传承漆艺的传统技艺,更要拓宽发展路径,推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高校教育在漆立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
虚拟空间视域下雕塑艺术全球化的文化趋同研究————作者:韩禹锋;何冲;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化生态学与智能算法机制相结合的视角,探讨虚拟空间中雕塑艺术全球化传播中的文化趋同问题及其潜在冲击。并借助文化生态学框架,分析数字平台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塑造雕塑艺术的传播环境,揭示地方文化符号在数字平台上遭遇的同质化压力。与此同时,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探讨数字平台中的数据筛选与算法偏向如何影响雕塑艺术作品的展示,推动主流文化的优先传播,并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压缩
汉画像石中“伯乐相马故事”的艺术呈现与文化内涵————作者:何雨盎;
摘要:“伯乐相马故事”是汉代画像石历史故事题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现有的图像看,其整体风格简约,线条流畅而简练,通过一人一马,刻画出伯乐在观察不同马匹时的状态。马匹高大而健硕,突出了汉人对于良马形象的认知。此类画像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汉人以史为鉴的思想观念,同时也说明在厚葬观念的影响下,汉人把对于马的喜爱和认识运用于墓葬艺术当中,以传达对知人善任的推崇和对知音的期盼
从敦煌莫高窟装饰性彩塑看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作者:张韵涵;
摘要:在佛教东传的历史进程中,古印度、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沿丝绸之路传播至敦煌,影响了莫高窟早期装饰性彩塑的营造风格;北朝以后,莫高窟装饰性彩塑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互鉴,并汲取本土艺术元素创新发展,在隋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转。这反映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文明既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又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绵延与律动:与个展相关的思考————作者:霍波洋;
摘要:<正>《绵延与律动》是2024年10月我个人作品展览的主题。第一次在自己的工作室办展览,作品根据工作室现有的空间条件创作和布置。展览中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今年创作的新作,应该说这次作品的创作手段及观念对于我来讲都是一种探索和实验,创作的同时思考了一些与创作相关的问题
《十二生肖之蛇》————作者:朱林;
摘要:<正>~
洞穴之喻————作者:刘锐;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喻”理念出自他的《理想国》一书,人类被比喻为黑暗洞穴中的囚徒,走出洞穴的过程则被比喻成通过教育获得真理的过程。柏拉图洞穴之喻放在当代语境下,启示我们追溯艺术的本源,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真。我们对传统文化真正的认同要进入考古学人类学和哲学的高度,艺术之不变的关键仍在于艺术家与世界所发生的关系,与外界自然的“相遇”
主题性雕塑化空间————作者:张宇彤;
摘要:<正>作为一个限定性较强的概念,主题性雕塑化空间主要包含主题性雕塑及雕塑化空间这两个层面。一方面,主题性雕塑主要是指以某一特定主题或概念为基础进行构思与表现的雕塑,通常涉及人物、动物、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历史事件、时代精神等诸多内容。另一方面,雕塑化空间则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巧妙、合理的空间设计与布置,将展陈空间与雕塑融为一体,进而被强化了的作品与展览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关系
塑民族风骨 铸时代风范——“致敬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主题雕塑创作展”文化特色————作者:邵晓峰;
摘要:本文以“国士之风—―致敬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主题雕塑创作展”为例,通过分析主题雕塑展览的持续性、人物表现题材的丰富性、优秀雕塑创作的生动性,进一步阐释主题雕塑创作中的民族风骨与时代风范,彰显其文化特色
红色文化主题景观雕塑《铁钉九连》创作分析————作者:雷苗;雷兴福;贾鸿;
摘要:红色主题雕塑创作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本文将表现红西路军汪家墩战斗史实的景观雕塑《铁钉九连》作为分析对象,从地域性红色文化挖掘、创作元素的提取与转化、整体构思与作品呈现角度,阐释本作品设计创作的人文价值。进一步探讨红色文化主题景观雕塑在实际应用中对当地革命精神传承、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深层意义
漆艺与雕塑结合案例式研究——以镶嵌、彰髹工艺为例————作者:孙晓东;
摘要:传统漆艺与雕塑艺术结合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积极意义,镶嵌和彰髹是传统漆艺中两种富有代表性的工艺技法,本文重点阐述这两种工艺技法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作用和艺术表现力以及详细的制作过程,以此来探索漆艺如何与雕塑相互影响相互结合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电影世界
- 省级荆楚学术论丛
- 省级《包装学报》
- 省级《新闻战线》
- 北大核心《民族文学研究》
- 省级神剑
- 省级故事大王
- 省级《传承》
- 省级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 省级中国画画刊
- 国家级《中国传媒科技》
- 北大核心《俄罗斯文艺》
- 国家级报林
- 省级《上海艺术家》
- 省级建筑史
- 省级华中人文论丛
- 国家级《今日辽宁》
- 省级小读者
- 省级《延边大学学报》
- 省级《草地》
- 北大核心《世界宗教文化》
- 省级重庆图情研究
- 省级分忧
- 国家级《今日东方》
- 省级暨南史学
- 省级《艺苑》
- 省级金色年代
- 省级连云港文学校园美文
- 省级好逑
- 省级《传媒观察》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