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翻译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语言与翻译

《语言与翻译》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65-1015/H
国际标准刊号:1001-0823
主办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世界汉学》国家级论文信息
下一本期杂志:《英语文摘》文学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语言与翻译》创刊于1985年1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办刊方针。它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党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实施情况;以不同学术观点撰写的有关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古代和现代语言文字研究、名词术语规范、正字法研究、方言调查;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语与双语教学研究;语言与民俗研究;书评等内容的文章。本刊主要面向突厥语学者、科研人员、翻译工作者、民族语文工作者、“双语”教学人员、外语翻译工作者等读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连续3次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

  1998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编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论文、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双语园地、语言与文化、探讨与争鸣、书评、人物介绍。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从文化差异看语言间的异同——以英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疑问结构构成对比研究为例 力提甫•托乎提,Litip Tohti

  形态分布学与汉语“的”的句法地位研究 李艳花,LI Yan-hua

  信息动态

  论话语视角标记“在+X+说来” 周娟,王宇燕,ZHOU Juan,WANG Yu-yan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 曾缇,董印其,ZENG Ti,DONG Yin-qi

  吐鲁番地名新探 李树辉,LI Shu-hui

  维吾尔语动词“t∫iqmaq"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李燕萍,LI Yan-ping

  维吾尔语主谓句SV句的语义结构分析 徐春兰,XU Chun-lan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图拉普•喀斯木•友里齐,阿力木江•托乎提,Turap Kasim Yolchi,Alimjan Tohti

  东乡语保护对策研究 马永峰,陈玉梅,MA Yong-feng,CHEN Yu-mei

  语料库口译研究:问题与前景 潘峰,胡开宝,PAN Feng,HU Kai-bao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杨平,YANG Ping

  新疆旅游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英文妙语说新疆》为例 摆贵勤,赵佳佳,BAI Gui-qin,ZHAO Jia-jia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 张戈,伊琳娜•伊力汗,ZHANG Ge,Yilinna Yilihan

  赴援疆省市培养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情况调查——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 李素秋,LI Su-qiu

  语料库在维吾尔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胡传成,HU Chuan-cheng

  政工师论文范文:产权管制研究范式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产权管制理论范式把“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和“信息约束一管制放松一经济增长”这两个定律作为内核,并以原因、过程和绩效三个假说作为保护带。该范式把经济体制转轨理解为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围绕交易费用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内外均等化三条逻辑构建产权管制的契约范式,从而相应得到“剩余权利全面管制的工资契约”、“剩余权利无管制的定租契约”和“剩余权利均衡管制的分成契约”三个命题,最终构成一个基于产权管制契约范式的国家理论。该理论强调不同的产权管制契约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产权管制制度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国家组织模式。

  关键词:政工师论文范文,产权管制,管制放松,制度转轨,国家理论,政治交易费用

  一、引言:从产权的国家理论到产权的管制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家Furubotn和Pejovich曾经断言,没有国家理论的产权经济学不是一套完整的产权理论。为此,Barzel提出若干基于产权范式的国家理论。但是,该理论范式只是运用产权制度变迁理论与委托代理博弈理论分析国家的起源与演进,却没有解释国家行为是如何影响产权的形成与执行的。于是,umbeck建立了一个“权力制造产权”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Noah & Wengast和Acemuglu运用现代政治经济分析模型建立基于权力范式的国家理论。但关键的问题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被理解为个人直接消费或通过交易而间接消费某项商品的能力,而国家权力给个人赋予的法权或所有权只是起到强化个人产权的作用。可见,产权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并不能仅仅通过国家理论的权力范式来实现。

  语言与翻译最新期刊目录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关音韵的几个问题————作者:许征;

摘要:古诗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训诂几个方面,音韵问题比较难懂,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但它在语文教学中又是躲不开的。音韵涉及到诗词格律、破读、音义关系几个方面,其中破读和音义关系两个方面有交叉。笔者整理了初中《语文》近体诗教学中有关音韵的几个问题,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围城》的多语特征及其英译方法研究————作者:王雪明;

摘要:翻译活动有时并不仅限于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还会涉及到源语和译语之外的其他语言,本文统称为第三语言。本文对翻译中的第三语言现象进行了概念厘定,从类型、策略以及研究定位三个层面指出其具有的理论研究意义,并以《围城》为个案,梳理总结出译文对原文的第三语言采用了保留法(重复法)、增补法、省略法和改译法等翻译方法,并且具体在英语和其他语种的处理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期望本文的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能引起理...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英反预期触发语研究————作者:李勇忠;白黎;

摘要:反预期触发语是反预期信息结构内附着在条件或预期上、能够诱发反预期的语言单位。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视域,重点探讨了汉语和英语中反预期触发语的性质和类别。具体包括:(1)从体认识解的角度,阐述汉语、英语中反预期触发语与预设触发语、反预期标记的区别;(2)以理想化体认模型为重要参照,论述汉、英语中条件类和预期类反预期触发语的具体使用情况

赵元任语言跨学科研究对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启示————作者:苏金智;

摘要:赵元任兴趣广泛,钟爱中国语言文化,从小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在美留学期间其学习经历具有多学科背景,打下了从事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坚实基础。赵元任在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开拓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跨学科研究的范围还是理论方法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文科建设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动力。语言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学科。当前新文科建设,尤其是语言...

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语音面貌特征研究————作者:贾媛;

摘要:强化和提升新疆南疆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发音规范性和标准性,对学校发挥国家通用语言主阵地作用,提升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语音面貌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面向南疆维吾尔族教师在辅音、元音和声调以及连读变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擦音、塞擦音、三合元音、阳平与上声的二字调习得情况。研究发现,由于维吾尔语与普通话的音系存...

乌鲁木齐方言“VP底呢”体貌及情态分析————作者:李遐;姜萍;

摘要:乌鲁木齐方言中“VP底呢”表示说话人对所述事件持续状态或动作的肯定强调,满足构式“不可预测性”和“较高的出现频率”的条件。本文分析了“VP底呢”的情状特征,总结了其中V的主要类型,指出“底呢”与表达不同情状类型的语言成分同现时,表现出不同的体貌意义,由此认为乌鲁木齐方言中“底呢”是未完整体标记,其中表达持续体是核心功能,进行体是边缘功能,惯常体则是扩展功能。“VP底呢”既具有体貌功能,又具有情态功...

普通话语音规范采行双重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作者:白玉寒;

摘要:实践证明,现有普通话语音规范已不能满足当前普通话的多层面需求。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尊重时代需求建立一个双重语音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概念,以小切口疏大困局,对现有普通话语音规范进行微调,把“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作为广义的普通话语音规范,适用于通用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作为狭义的普通话语音规范,适用于标准语。通用语和标准语兼容于一个普通话概念,以定义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新时期下推普工作“普及和...

现代汉语背称的听众设计和权势操演————作者:黄劲怡;

摘要:交际者常根据不同对象,设计对不在场第三方的背称正式度,以操演权势关系。然而,该现象至今未得到充分解释。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权势↘语体”模型,提出汉语背称的听众设计和权势操演框架;以《人民的名义》剧本对白为语料,对比交际双方的背称策略及权势语义差异。研究表明:中性称谓的使用频率最高;面对不同对象,说话人运用不同背称策略,体现不同的等级性、亲疏性和庄重性,操演其地位高低、亲疏远近和庄重强弱

博物馆展陈语言研究——以新疆历史文物展为例————作者:陶玉虹;李欣;

摘要:博物馆具有文物收藏、保存、展示、研究功能和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功能。博物馆通过展览与社会大众进行交流,实现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本研究借助社会符号学交际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观、视觉语法的图像人际功能等理论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解读该展览如何通过语言和图像等符号媒介构建宏观历史文化、中观考古工作和微观展览三重叙事语境,文本语义主题突出、内容连贯,引导游客在参观中学习领会“丰富...

“与其……不如……”的语义属性————作者:吕明臣;曹玉瑶;

摘要:现代汉语中“与其……不如……”表达格式一般被解释成选择关系,但从以往对选择复句的界定和分类研究来看,这样的解释混淆了“选择”和“选择关系”。从语义立场出发可以认定,“与其……不如……”表现的是比较关系范畴,和其他表示比较关系的形式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语言与翻译》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继续欢迎以下各类稿件1.语言本体研究;2.对语言学各领域的原创性研究与述评;3.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4.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和调查报告。二、本刊主要栏目语言政策、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教学研究等。三、来稿要求1. 论文篇幅以8000字左右为宜,长文应控制在15000字以内。本刊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欢迎有真知灼见、有理有据、论证严密、合乎语法...

小学语文教材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借鉴——基于清末民初语文教材的分析————作者:苏新春;周飞;

摘要:清末民初语文教材在构建新的伦理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发现,这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德育原则与目的、德育主题、德育题材与内容、德育形式与方法分别呈现出政治性、时代性、儿童性等特点。在国家变革、新旧道德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材探索了多种德育形式与方法,在宣传新伦理精神,改造国民性的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材中也保留了较多不合时宜的伦理思想与价值取向,过分强调教材建设的政治性也在一定...

共情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人际意义建构——以专题片《外国人眼中的新疆》为例————作者:胡潇元;范瑜;

摘要:在数字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话语建构越来越依赖图像、色彩、音乐等多模态资源。本文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基于新视觉语法理论,提出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通过对《外国人眼中的新疆》中视觉资源的具体分析,发现该专题片聚焦系统中旁观和客观视角占优,凸显了专题片客观、真实的特点;情感系统中个体类情感介入方式占比偏高,说明片中人物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讲解自己在新疆生活、工作的经历,让观众既领略...

“中文”名称演变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元一体性————作者:郭熙;曹贤文;

摘要: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名称使用以来,学界围绕它的内涵和外延、学科和事业有过一些讨论。但作为这一名称核心概念的“中文”称说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目前尚未看到深入的分析。从古今演绎的时间向度和中外交融的空间向度,追溯“中文”称说的错综内涵和演变历史,可以看到这些不同名称的形成、发展和沿革的种种因素,而多样称说方式的同时存在,则敞显了“中文”称说方式和世界各地中文教育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为顺应...

“1+1+1”结构三音节词的形成与传播————作者:王志英;

摘要:近年来“1+1+1”结构三音节词迅速增生,该结构是在概念整合作用下形成的,“1+1+1”结构三音节词来自三个不同心理空间的整合,概念整合初期是转喻机制在起作用,成词以后在隐喻机制作用下语义进一步泛化;由于结构内部语素词性的差异造成整合度上的差异,名词性语素构成的词整合度低,形容词和动词性语素构成的词整合度高;该结构的形成与人类语言表达的经济性、主观性、求新求异心理、类推以及网络推动有着密切关系;该...

从时间到让步和建议:“姑且”的功能扩展及虚化历程————作者:王莹莹;

摘要:时间副词“姑且”表示暂时地;也可用于复句中充当让步标记,表达让步情态义,具有篇章衔接功能;还可用于祈使句中充当建议标记,表达主观意愿或建议,具有标记“建议”言语行为的话语功能。这三种用法是历史上并列短语“姑且”词汇化和语法化的产物,副词“姑且”由同义并列短语“姑+且”词汇化而来,在此基础上分别语法化为让步标记和建议标记。演变的动因主要有情态增强导致主观化、语境吸收导致关联化、视点转换导致元语化

从“想必是”看评注性副词的再演化——兼论“想必是”与“想必”的差异————作者:李蓉蓉;

摘要:现代汉语中,附缀结构“想必是”通常位于句首,较少位于句中。从表达功能来看,主要包括主观推测、篇章衔接,属于典型的元话语。从历时来源看,“想必是”最早出现在元代,属于跨层结构;发展到现代,分化出附缀结构“想必”,二者并存。情态凸显、语境吸收、虚化组块是附缀结构“想必是”的形成动因,分界转移、情态强化、重新分析是形成机制

我们如何认知和表达世界——基于体认语言学的立场表达解读————作者:冯军伟;

摘要:体认语言学认为,在人类与客体世界的长期互动实践中,人类的认知加工为我们塑造了认知世界中的客观世界、示证世界、可能世界、情感世界和态度世界。这五大认知世界本质上都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进行认知建构的最终产物,体现了人类对客体世界的五大认知视角,分别是叙实视角、认识视角、示证视角、情感视角和态度视角。这五大认知视角反映在人类的语言世界中就体现为互动交际话语中普遍存在的叙实立场、认识立场、示证立场、情...

基于信息结构理论下的语篇翻译————作者:刘正江;

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信息传递,汉语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对推动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汉语-维吾尔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结构理论为指导,从政论文本语篇出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汉语和维吾尔语之间信息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汉语以话题突出、结构比较简洁,注重用内在语义来贯穿内容;维吾尔语与其相反,主要以形态变化来处理句际之间的种种...

同传认知过程研究的多模态路径————作者:齐涛云;杨承淑;

摘要:认知一直都是同传研究的热点议题,基于多模态语料库可以对同传认知的微观过程进行有效探究。本文试图对同传认知过程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进行初步构建。在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在语料中寻找认知标记,然后分别从串行和并行两个方向通过多模态证据对认知标记产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推断。串行和并行方向分析分别依据Levelt提出的言语产出蓝图和Gile提出的同传认知负荷模型。利用本文所建构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同传策略或...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语言与翻译》文学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352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