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东南传播》是一本创于2004年的月刊。它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它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它是各高校专业科研成果的发布交流平台,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站、广告公司、通信网络、传播院校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评定职称、业务学习的首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者应对媒体、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重要研习参考资料。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协会‘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
【栏目设置】
特别策划、主体专栏(传媒与和谐、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媒介融合的双向思维:“媒介理论”的视角 顾洁,王亚红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报道 孙振虎,贾雪纯
由点及面的媒介融合策略——时代华纳的转型启示 刘婕
地方报纸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李馨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探析——以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晚报》为例 史竹君
新媒体时代闽南话广播对台传播的社会功能 张小筝
近三年大陆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马思源,王铟
华莱坞电影的现实语境与政策导向研究 刘阳
转型中国的情感诉求——论“华莱坞”电影中的当下城市体验建构 周岩
张艺谋电影“走出去”策略论 高凯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陈力丹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群众路线”与“群众办报”的关系解读 汪罗
延安时期媒体“群众路线”实践的价值诉求——以《解放日报》改版为例 常益敏
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优势——以“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和“上巳节成人礼”为例 成越洋,班佼佼
女性网络自拍现象的文化意义解读 郭肖
从电影《撞车》看跨文化传播中的焦虑问题 杨志开
城市电视台面临的挑战及改革走向初探 陈建斌
核心期刊发表网投稿: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策略探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了解外部世界,掌握实时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然而,在互联网络、手机网络、wifi网络并不发达的县域和乡镇村,电视依然是人们获取资讯,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电视媒体在县级媒介平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时政新闻是县域受众关注度最高,覆盖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近年来,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县级电视台的对高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所降低,电视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节目呈现出流程固化、报道僵化、语言官化、内容虚化等症疾,内容缺乏感染力,节目编排缺乏吸引力。可以说,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核心期刊发表网,电视台,时政新闻,策略
1 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意义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例如国家政策的出台、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与颁布、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干部任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东南传播最新期刊目录
内生性飞跃: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辩证发展————作者:杨子飞;
摘要: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生性飞跃,其演变过程蕴含着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从“具体实际”到“抽象实际”的辩证发展,是结合主体的内在飞跃;其次,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从“自在结合”到“自觉结合”的辩证发展,是结合形式的内在飞跃;最后,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是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辩证发展,...
重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媒介理论与实践————作者:覃岚;孔梓睿;
摘要:深入分析西方媒介研究范式,重审中国媒介研究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可见其中“媒介实践反馈媒介理论”的构建逻辑。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媒介研究范式转型的可行性思路:从理论层面出发,对“现代化”的中、西社会科学知识谱系进行话语扬弃,明确“中国式”建构的历史基础和创新性内涵;从实践层面出发,当前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以数字媒介追求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传播与接受——基于MENA英语新闻语料的话语分析————作者:陈钇均;
摘要:本文研究基于中东北非新闻通讯社(MENA)英语新闻语料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探讨该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传播与接受情况。通过分析新闻话语中的主题和情感倾向发现,涉及该概念的新闻报道主要以客观消息通信为主,报道涉及的主题广泛,涵盖政治、外交、国际关系、经贸合作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在话语情感方面,报道呈现出明显的正面和积极倾向。报道充分传播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核心含义和特征,但缺乏结合案例分析的概...
技术嵌入与价值拓展:虚拟数字生态中的媒介化消费————作者:周也馨;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以元宇宙为中心的虚拟数字生态成为新的媒介消费领域。虚拟数字生态中的新型媒介化消费重构“人、货、场”的传统消费供给方式,实现“人与物”的直接连接。在虚拟数字空间中,数字技术促进“人-货-场”三个基本要素实现价值拓展,消费行为、消费产品、消费场景得到更新与升级。包括:人机交互促进新消费行为产生;技术赋能数字资产社交化特性;虚拟空间打造媒介化新消费场景。但由于各类数字技术仍处在不稳定的...
短视频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框架、传播瓶颈及其纾解策略————作者:郭海艳;郭佳楠;
摘要: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梳理短视频平台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分析短视频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明确短视频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及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工具,短视频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方式,有利于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与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提升社会关注度,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
跨国媒体企业风险谈判中的沟通策略及其话语逻辑分析——以TikTok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应答为例————作者:郭唐星;
摘要:本文使用TikTok周受资在美国听证会为例,期望达成以下研究贡献:1.加强组织在面对风险时的意义建构的探讨,解释组织内的举措及措施;2.加强组织在面对风险管理时的话语逻辑探讨;3.通过话语逻辑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了响应。同时也提供实践意义:1.风险谈判巧妙地运用利益相关者要素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意义建构;2.运用话语逻辑进行完整的谈判话语组成,可以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措施为何;3.妥善选择谈判者的重要性...
5W理论视角下两岸融合发展的传播策略研究——以海峡妇女论坛为例————作者:唐薇;
摘要:海峡妇女论坛是促进两岸同胞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2023年、2024年,福建主流媒体主动融入海峡妇女论坛,做好策划执行和宣传等工作,充分体现“妇联+媒体”优势。本文以第十五届和十六届海峡妇女论坛为例,在“5W”理论视角下,分析两岸融合发展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成效。研究发现,两岸融合发展的传播存在品牌建设不足、两岸媒体合作不够密切、传播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并提出优化传播策略,以进一步...
双重逻辑“互嵌”:中国故事平台化讲述的提升策略研究————作者:冯杰;姜妍;肖亚龙;
摘要:海外社交媒体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空间,其独特的社交媒体逻辑重塑了内容生产、新闻实践及跨文化传播的方式。本文以社交媒体逻辑为理论基础,探讨在海外社交媒体讲述中国故事的提升策略。中国故事是由故事、叙事、语境组成的多层文本结构,其平台化实践应遵循内容逻辑与社交媒体逻辑“互嵌”的思路。分析主流媒体在X平台讲述中国故事的实际案例,文章从内容逻辑的三个层次出发,提出故事选择、叙事定制、语境调适方面的操作性...
电影点映的发展趋势、影响及思考————作者:施亚君;李昂;
摘要:点映作为电影营销发行中的重要环节,借助于话题生产和口碑传播为影片进行“预热”和“造势”,从而提升电影热度、拓展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和营销媒介的变化,电影片方不断探索新的点映模式,使中国电影点映呈现新的趋势;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点映特点、激活市场空间,获得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结合,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亟须解决的新问题。通过分析电影点映的发展趋势与产业影响,对中国电影市场新现象进行...
媒介化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未成年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审视与规制路径————作者:张文浩;
摘要:由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异军突起,未成年人是该科技的重要用户,但是在媒介化过程中影响未成年人意识形态的风险却不能忽视。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多模态表达、个性化定制、大数据操控等方式影响未成年人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并且提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下,未成年人对主流意识形态可能会产生认知认同的偏移,情感认同的削弱以及行为认同的反叛。并且就如何走出数字困境提出建议,需要社会合力促进未成年...
国际文化传播中古籍英译本的多模态话语设计研究——以《庄子》英译本插图为例————作者:黄跃进;叶翠菊;
摘要:多模态研究已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新兴科学的多模态研究学科体系。从多模态理论出发,探讨古籍英译本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模态间性机制,揭示翻译活动中不同主体间性的交互协调关系,并以《庄子》英译本插图为例,通过对图像的视觉语法分析,提出了中华文化传播中古籍英译本插图的多模态话语设计理念,以期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典籍译本研究提供新视角
人工智能视域下电影的创作转向与审美嬗变————作者:王海松;
摘要:人工智能图像合成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的发展正在推动电影创作领域的变革。传统的线性创作方式正在向数据驱动的生成式创作转变,创作主体由自然人向人机协同主体转变,影像内容呈现数字合成的虚拟奇观。AIGC的出现使影像复制成本降低,但创作仍需坚守个性。技术主义的视觉奇观对观众具有的吸引力,正进一步挑战传统写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媒介化觉醒:时空重塑中的元电影及其认知潜能————作者:胡恩凯;
摘要:随着摄像设备的渗透与媒介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影像的使用令“时空重塑”成为生活中的具体处境。既有的认知习惯则使得时空认知的混乱与真实感的消逝成为普遍困境。神经电影学的研究探明了观影体验与媒介经验间的迁移机制,元电影对摄像机的暴露与反思因此表现出提供认知训练的潜能。诸多元电影实践分别呈现了“为摄像机着色”“数字间离”和“辩证影像”等认知策略,构成了媒介化觉醒的三重任务
后电影时代厦门市电影产业建设的策略研究————作者:张陈莞尔;
摘要:21世纪以来,技术变革不断冲击着传统电影业的存在形态,为了回应“电影之死”,西方电影学界出现了“后电影”的研究思潮,关注数字技术对电影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厦门市的影视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后理论的视角切入,关注在后电影时代厦门影视产业的建设问题。通过探究后电影时代影视产业的技术特征与市场特征来分析后电影时代给影视产业带来的影响,结合厦门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厦门影视产业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和发展...
技术规制与价值重建:智媒生态下社会交往实践与规范研究————作者:高宪春;赵雪松;
摘要:智媒生态下以算法、数据等技术要素驱动的社会交往成为常态,引发对交往主体性价值的关注。人机融合的交往主体、虚实等同的交往场景与虚拟具身的交往形式交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智能化表征,形塑社会生存与交流互动方式。智媒生态下多元主体间的社会交往规范具有多层次的内涵:技术具身、平台架构与场景驱动生成交往实践的行动逻辑;社会交往主体碎片聚合的关系样态指向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个体利益中心主义、反思性缺失以及交往中“...
对华安全话语的多维建构与协同传播及其本质——基于对美国“去风险”的文本挖掘研究————作者:韩自昂;时盛杰;
摘要:安全具有话语建构的实践属性,从“脱钩”到“去风险”标志着美国对华安全话语有了新的转向。通过自建政府、智库、媒体三大主体关于“去风险”政策的语料库,运用词频分析、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模型进行文本挖掘,立体化呈现美国“去风险”政策的安全话语实际操作。在“去风险”这一安全话语的建构与传播过程中,各主体协同一致,各司其职配合政策传播。美国政府通过渲染迫切性,为政策定调;智库突出学术性特点,深化细化分析...
“侨”文化书写:海外华人视角下的福建移民电影————作者:郑恩;李振康;
摘要:本文以福建移民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跨国主义理论与侨民文化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侨”文化在华语移民影像中的表述与重构。通过对《海外赤子》《金山》等典型影片的文本分析,揭示了影片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等核心主题,并分析了这些主题如何通过人物塑造与摄影美学实现文化认同的多重建构。研究发现,福建移民电影不仅再现了华人跨国迁徙的历史与现实,还通过创新的叙事策略与技术应用,推动了“侨”文化的跨国...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闽人智慧”系列材料对外翻译传播研究————作者:黄诗颖;苏炎奎;
摘要:如今,全球对外传播已步入“复调传播”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多元传播主体协同参与。在这一进程中,政府与官方媒体作为主导性引领角色,国内各大媒体则基于其自身的传播特性与受众群体,与非政府组织、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积极互动,优势互补,共同搭建起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协同共生的多元平台,形成了官方与民间携手共建的“复调传播”全新格局。基于此,以翻译传播学为指导,根据“闽人智慧”系列材料的文本特征与传播困境,从传播主...
5G时代下乡村广播的存在机理剖析————作者:陈帆;罗宜虹;
摘要:在5G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大行其道,新媒体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传播媒介,乡村广播作为传统信息传播工具,却依旧在5G时代下的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乡村广播在媒体多元化的现代依旧拥有肥沃的生存土壤?本研究意在探析乡村广播何以屹立于现代化媒介丰富的乡村社会,研究发现,乡村广播通过承载共同文化记忆、契合乡村“关系”特征和弥合数字鸿沟、体现“国家在场”权威、适应乡村特殊需求,在新时代...
“我听故我在”:智能时代数字听觉人的“在世存有”————作者:陈培鑫;
摘要:以智能音箱、智能耳机等为代表的数字声音媒介的发展与普及,呼唤着数字时代“听觉转向”的强势回归。作为新声觉空间的主体形态,数字听觉人以游牧式的生存样态流动于虚实相嵌的声觉空间中,呈现出双重主体的特征,能够在情境性身份中形成场景化社交圈层与共在式情感共鸣。一方面,数字听觉人通过声音符号建构属于自己的个人名片,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中形成兴趣群落,产生一定的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数字听觉人以声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自然辩证法通讯》
- 北大核心《当代修辞学》
- 省级《西夏研究》
- 省级流行歌曲(艺考)杂志
- 省级《晋图学刊》
- 北大核心《满族研究》
- 省级南都娱乐周刊
- 国家级《图书情报知识》
- 北大核心齐鲁学刊
- 省级文学与文化
- 国家级人民音乐评论
- 省级连云港文学
- 省级《散文诗世界》
- 北大核心《中国档案》
- 北大核心《现代哲学》
- 北大核心史学月刊
- 省级华章
- 省级《战略决策研究》
- 省级《黄梅戏艺术》
- 省级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北大核心《图书馆学研究》
- 省级《世纪桥》
- 北大核心《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美与时代·城市版》
- 省级《中华书画家》
- 北大核心《考古》
- 北大核心《音乐创作》
- 省级《云南档案》
- 省级《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兰州学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