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东南传播》是一本创于2004年的月刊。它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它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它是各高校专业科研成果的发布交流平台,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站、广告公司、通信网络、传播院校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评定职称、业务学习的首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者应对媒体、对外传播必不可少的重要研习参考资料。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协会‘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刊物
【栏目设置】
特别策划、主体专栏(传媒与和谐、理论前沿、海峡传播)、学术平台(传媒研究、史学、文化传播)、业务研究(新闻采编、技术园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媒介融合的双向思维:“媒介理论”的视角 顾洁,王亚红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报道 孙振虎,贾雪纯
由点及面的媒介融合策略——时代华纳的转型启示 刘婕
地方报纸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李馨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探析——以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晚报》为例 史竹君
新媒体时代闽南话广播对台传播的社会功能 张小筝
近三年大陆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马思源,王铟
华莱坞电影的现实语境与政策导向研究 刘阳
转型中国的情感诉求——论“华莱坞”电影中的当下城市体验建构 周岩
张艺谋电影“走出去”策略论 高凯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陈力丹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群众路线”与“群众办报”的关系解读 汪罗
延安时期媒体“群众路线”实践的价值诉求——以《解放日报》改版为例 常益敏
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优势——以“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和“上巳节成人礼”为例 成越洋,班佼佼
女性网络自拍现象的文化意义解读 郭肖
从电影《撞车》看跨文化传播中的焦虑问题 杨志开
城市电视台面临的挑战及改革走向初探 陈建斌
核心期刊发表网投稿: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策略探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了解外部世界,掌握实时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然而,在互联网络、手机网络、wifi网络并不发达的县域和乡镇村,电视依然是人们获取资讯,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电视媒体在县级媒介平台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时政新闻是县域受众关注度最高,覆盖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近年来,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县级电视台的对高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所降低,电视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节目呈现出流程固化、报道僵化、语言官化、内容虚化等症疾,内容缺乏感染力,节目编排缺乏吸引力。可以说,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核心期刊发表网,电视台,时政新闻,策略
1 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意义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例如国家政策的出台、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与颁布、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干部任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东南传播最新期刊目录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进展的知识图谱分析————作者:熊妮娜;
摘要:为探究我国数据新闻研究的进展、热点及发展趋势,选取中国知网内CSSCI期刊数据库中以“数据新闻”为主题的399篇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对数据新闻的关注度有所下降,高产作者较少且合作松散,发文机构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态势;研究热点涵盖新闻业转型、新闻从业者能力重构、数据新闻生产实践、数字叙事研究、发展现状等五方面;研究趋势方面,以应...
网络生态文明视域下网络低俗文化治理路径探索————作者:郝海洪;苏叶;
摘要:风朗气清的网络生态事关亿万公众网络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数智时代,网络低俗文化的肆意传播所带来的网络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网络低俗文化以商业运作、内容庸俗等为显著表征,以网络暴力、网络恶搞等为存在样态,其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极易给网络公众正确价值观的形塑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网络治理主体要从网络法治、力量协同、媒介素养等路径强化对网络低俗文化的治理,为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共同打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生...
解构与失焦:互联网平台上公众疾病议题的话语遮蔽————作者:苏怡丹;
摘要:互联网平台在赋予议题可见性的同时,可能引发议题框架的解构与叙事焦点的偏移。以超雄综合征议题为案例,通过文本分析考察微博上健康话语的遮蔽机制与扩散路径,发现微博超雄议题的讨论呈现出污名化、娱乐化与情绪化特征:通过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弱化健康话语;梗文化和戏谑表达替代严肃议题;负面情绪输出遮蔽健康话语。在扩散方面,事件驱动强化了话语遮蔽,失焦标签传播导致议题偏离,草根主体传播引发群体狂欢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互动仪式建构——以河南卫视文综《舞千年》为例————作者:许唯一;
摘要:在数字技术的强力渗透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生产的互动色彩逐渐增加。《舞千年》以舞蹈为载体,将数字化技术、中国故事以及受众认知相连接,给受众提供了一场赋有民族情感的仪式盛典,充分体现了互动仪式的建构。在《舞千年》的互动仪式脉络中,共在场域的营造、壁垒的打造、关注焦点的设置以及情感的共享等四重维度,既讲好了中国故事,又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从想象到在场:城市漫步(Citywalk)的媒介实践与审视反思————作者:杨语桐;
摘要:19世纪西方出现了“漫游者”的概念,如今“漫游”再度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青年群体通过“城市漫步”这一具身媒介形式,漫游于街头巷尾,放松身心、感受城市烟火气。基于此背景,聚焦近年来兴起于青年群体的城市漫步媒介实践方式,使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青年文化视角出发,对其呈现形态、逻辑、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困境加以审视反思。由于加速社会下社交连接缺乏、丰富的专业内容策展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身体缺场,青年...
提炼化、移动化、平民化:作为数字伴读的虚拟数字人————作者:田娇;解紫琦;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正在各个领域不断破圈。文章从虚拟数字人的数字伴读角色切入,探索其对于知识生产与传播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为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与学习向导的智能化工具,数字伴读具有内容精炼、可视化呈现、适应多样化受众的特点,并通过观点提炼化、移动化、平民化适应受众阅读习惯,助力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在未来,应着重构建数字伴读与读者的陪伴、交互与信任,共同引领知识传播的新未来
离身·具身·涉身:科幻电影中AI的三种身体面向————作者:王俊;
摘要:科幻电影是人类畅想未来世界的视觉端口,身体是制造意义与幻觉的动力机器。从身体视域出发,以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演变为切入点,对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的身体形象呈现及其转向进行系统归纳,着重探讨身体在交互体验过程中与他者、与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从客体到主体,再从主体到知觉的身体转向。同时,将身体哲学理论推演与电影创作实践并置讨论,通过“离身”“具身”“涉身”三种不同的身心关系,归纳电影背后人类与...
城市闲置空间的生产与地方身份——媒介理论视野中的城市传播与风险治理————作者:张中雷;
摘要:自19世纪工业制度兴起以来,资本的无限扩张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城市环境中,城市居民的存在感与归属感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生产体系以及资本主导的经济逻辑所侵蚀。资本主义城市化不仅压缩了日常社会交往的空间需求,也进一步加剧了空间的商品化与政治权力的渗透,导致社会生活领域的日益边缘化。在此背景下,尝试从理论层面提出以城市闲置空间为媒介的分析框架,探讨这些空间如何在资本主义城市的塑造与再塑过程中,...
智能技术驱动下艺术生产模式的深度转型——从协同创作到AI生成艺术的挑战与机遇————作者:韩亚男;
摘要:随着AI、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艺术生产模式发生深刻转型。AI生成艺术让艺术家从创作主体转变为算法引导者,人机协作成为新常态。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和NFT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易去中心化,但也带来创作权归属、原创性和版权管理等问题。技术降低了创作门槛,促进更多人参与,但也挑战创作质量控制和版权归属。未来,艺术创作将继续受技术推动,但创作伦理、市场公平性等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以确保技术创新不会削弱艺术的...
制造记忆:王维诗歌英译的荒野之音————作者:李广寒;
摘要:王维诗歌在英语世界的魅力经久不衰,其原因在于诗人看待自然的方式给美国生态诗人和环保主义者以启迪。研究发现,在肯尼斯·雷克斯罗斯、比尔·波特、加里·斯奈德和戴维·欣顿的译笔下,王维诗歌被重制为荒野记忆,体现出译者强烈的生态意识以及文化记忆的再塑能力
新时代汉画像国际传播路径研究————作者:曹妍;
摘要: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汉文化资源中,汉画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汉文化符号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汉画像的国际传播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汉画像的国际传播可以从关照传播受众、塑造传播主体、建构传播内容以及丰富传播途径四个方面努力
台湾悬疑剧海外传播的现状观察、问题剖析与路径优化————作者:张陆园;许宝丹;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加速,台湾悬疑剧在跨文化共鸣与叙事革新、文化边界突破与再传播,以及群体叙事策略聚焦边缘群体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这些作品成功突破了本土市场的限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台湾悬疑剧的海外传播主要得益于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海外网络视听平台的兴起,以及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台湾悬疑剧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泡沫化、政...
何以被真实地“看见”:数字时代下青年视障群体的自我呈现与媒介再现————作者:王竣;李佳凯;
摘要:媒体的污名化对视障群体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弱势者去除污名,重返主体,是相关研究及实务不可忽视的面向。基于数字时代下中国青年视障群体的身份建构,探讨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自我呈现与媒介再现。研究发现,青年视障群体在自我呈现中会采取不同的身份管理策略以实现自我呈现的区别化;他们倾向于在网络空间中塑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同时在个人隐私与自我披露间寻求平衡;视障者对媒体内容的选择超越了身份标签,更注重内...
网络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情境建构、记忆连接与文化认同————作者:王志强;李雯萱;
摘要:作为现代生活的镜像展现,网络美食题材纪录片构建了具有人间烟火味的饮食情境,承载着人们的饮食记忆,并在视听与味觉感受的交织中,深化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在互联网语境下,网络美食题材纪录片通过情境建构、连接记忆与文化认同三大叙事维度,以生活情感底色连接记忆,以记忆与情感体验感悟中国饮食文化,以多元化认同路径共筑文化认同感,为在数字时代讲好中国本土故事,发扬中国饮食文化,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景观建构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作者:王楠;孙浩;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电视媒体的创新,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当下的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从主题、场景、互动等多方面进行景观建构,营造具有历史感与庄重感的氛围,以此深化受众对历史文化的体验和认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播仪式观为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一个新...
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网络焦虑情绪引导力的提升路径研究————作者:许鸿艳;解佳茁;
摘要:网络环境放大了个人对于焦虑情绪的传播和感知。社会的转型、客观事实的刺激、传播主体的渲染、主体的认知偏差等因素刺激了焦虑情绪的产生,导致网络焦虑情绪的蔓延、线下非理性行为的出现。主流媒体在疏导焦虑情绪方面具有正向引导、凝聚共识、黏合社会等优势,针对网络焦虑情绪的诱发因素及传播过程,主流媒体引导网络焦虑情绪的途径主要包括: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提升主流媒体的社会治理效能,减少客观环境及风险事实对焦虑情绪的...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呈现与创新传播————作者:刘旭颖;郑峰;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乡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我国乡村电影坚守了影片本土创作的阵地,在新主流、商业以及艺术电影领域里,壁垒森严地延续着乡村地域书写与美学旨趣,构建了乡村电影的美学镜像。新时代语境下的国产乡村电影,以客观化的美学呈现,承载着乡村现实主义的文化张力与伦理体系;在真实与“想象”的视阈中,寓托着创作者“恋地”情结的空间叙事与诗性表达;从融媒体流变中呈现出国产乡村电影的主流文化创新传播与乡村振...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两岸文化认同的路径探索————作者:陈军;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岸文化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统一文化认知框架,抵御分裂思想,拓展文化交流维度。必须把握两岸文化认同的历史基础,认清当前文化认同方面面临的历史碎片化、模糊化、意识形态“去中国化”、社会认知多元化、思想倾向西化等现实挑战。从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宣传传播、社会参与等维度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中国-中亚交流电影文化间性与文化认同分析————作者:陈天依;陈文静;
摘要: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作为各国文化交流的载体的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电影交流片与合拍片的梳理分析,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以共性问题为平衡支点展开交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合作,通过合拍片的方式展现两国文化共通内容进而实现文化认同的传播路径。通过中国与中亚各国电影在交流过程中文化间性思维与文化认同理念的寻找与确认,为“...
国际传播中科普短视频的视觉修辞分析——以星球研究所科普短视频为例————作者:赵婉婷;
摘要:短视频是兼具视觉性与修辞性的媒介文本,在国际传播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国内自媒体星球研究所的地理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构成要素的维度观照地理科普短视频所构筑的视觉景观,包括地域意象、虚拟意象和环境意象,来解析科普短视频的劝服实践路径。另一方面,从国家主体性的象征行动、观看结构的视觉辩证以及消弭自我与他者的身份认同壁垒三方面来探究媒介文化的互动机制和传播效果。这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散文诗世界》
- 省级延安文学
- 北大核心《新闻界》
- 省级读书文摘
- 省级郑和研究
- 省级文学教育
- 省级《图书情报论坛》
- 北大核心《新东方》
- 省级棋艺象棋
- 北大核心《文艺评论》
- 国家级文博
- 省级《四川文学》
- 省级现代广告
- 省级《东京文学》
- 省级对外大传播
- 国家级中国地方志
- 北大核心《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文明与宣传杂志
- 省级《宁波大学学报》
- 南大核心《上海戏剧》
- 省级报告文学
- 南大核心文化遗产
- 北大核心《学习论坛》
- 省级《太原大学学报》
- 省级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 省级时代文学(上半月)
- 省级艺术中国
- 国家级集邮博览
- 北大核心《交响》
- 省级《攀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