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修辞学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当代修辞学

《当代修辞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2043/H
国际标准刊号:1674-8026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查看当代修辞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翻译》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新闻实践》新闻主持类期刊

  【期刊简介】

  《当代修辞学杂志》创刊于1982年,本刊为双月刊,主编:游汝杰。国内统一刊号:CN31-2043/H,国际刊号:ISSN1674-8026。

  当代修辞学杂志》研究范围遍及修辞学的所有领域与前沿课题,也在语言应用的许多领域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作为国内唯一的修辞学专业刊物,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修辞学专业的发展。

  【期刊栏目】

  当代修辞学杂志设有栏目有:修辞理论,国外修辞学,辞格研究,修辞与认知,修辞与文化,修辞与应用,流行语观察,修辞散论。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消极修辞有开拓的空间 陆俭明

  日本近代修辞学的建立与日中现代化进程 霍四通

  双否定结构句式的情态表达功能 张雪平

  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的机制和动因——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 吴春相

  非常规损益构式“V+他2+数量名”的主观化 朴珍玉

  法庭话语打断现象与性别研究 廖美珍,龚进军

  从关联视角看庭审互动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孙炳文

  从修辞的视角看宋金元明文献中指示词“兀底(的)”的语义属性 梁银峰

  仿拟广告的语用修辞学解读和仿拟译观 吴春容,侯国金

  符变与修辞:以“诗中有画”为例 江承志

  中国语言学科如何处于领先地位 林华东

  文学论文期刊投稿: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满足生存繁衍的需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代谢,成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

  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从生态哲学的视域系统挖掘和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为人类生态危机的解决寻找良策,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当今时代体现出巨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代修辞学最新期刊目录

《修辞学发凡》“零度”修辞观的认知阐释————作者:盛若菁;祝克懿;

摘要:“零度”修辞在不同的学术体系中有着不同的认知解读。陈望道的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学术体系中的“零度”修辞为其修辞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在阐释修辞与题旨情境、修辞学两大分野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修辞学发凡》“零度”修辞观的重要性、可能性与科学性,讨论了“连续统”的概念意义、“零度”修辞的连续统功能和连续统理论的认知理据。本文认为,“零度”修辞观拓展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具有将积...

“国民英雄”:航天科技新闻中航天员形象的视觉修辞建构————作者:鞠玉梅;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视觉修辞学、建构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对主流媒体航天科技新闻建构航天员形象的图像事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航天科技新闻对航天员形象的建构宏观上聚焦爱国主义价值观,彰显航天员勇于奉献的英雄形象,同时,建构的英雄形象也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微观历时变化;航天科技新闻主要调用凝缩符号、激活原型与征用仪式等视觉修辞策略对航天员的英雄形象进行建构,实现了借助图像话语传递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观念的修辞...

《特色修辞学》出版————作者:钱缘源;

摘要:<正>湘南学院曹石珠教授所著《特色修辞学》一书于2024年9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非语言要素修辞的专著。著作立足于古往今来语言要素、非语言要素都可以修辞的理论和实践,对汉语语言要素修辞、非语言要素修辞和语言要素修辞与非语言要素修辞的综合运用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提出了汉语修辞以语言要素修辞为主,非语言要素修辞为辅,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的重要观点。该书集数十年的研究积...

两种构式分析路径的对话——从“词语—构式”之间形义关系的识解谈起————作者:杨舟;施春宏;

摘要:一个词语出现在多个不同的句式中,受句式的句法配置和语义结构的影响,其形式与意义凸显的侧面并不相同,这实际体现了词语和构式之间形义关系的相互作用。本文围绕“词语—构式”之间形义关系的识解方式和结果,引出认知构式语法和生成构式主义的解释路径,进而探讨两种语法理论对立和分异的表现以及互补和融通的空间。本文重点指出,认知构式语法和生成构式主义在说明构式义和达成结构化目标这两方面存在互补空间,同时扼要概括两...

丽特摩尔的具身隐喻理论————作者:胡壮麟;

摘要:英国学者杰内特·丽特摩尔(Jeamette Littlemore)曾收集和审读六百多篇当代隐喻研究的文章和相关专著,关注的内容主要涉及隐喻的具身性和认知性。在此基础上,丽特摩尔提出:具身隐喻是在具身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重点介绍丽特摩尔关于具身隐喻研究的多种理论和方法,内容涉及根隐喻、概念隐喻、相似性隐喻、隐喻抽象性的层次体现、场景和具身根隐喻的源头等

基于互文机制的修辞构词例谈————作者:祝克懿;闪洪;

摘要:本文从修辞创新思维出发,在互文空间中探索当代修辞构词形态的衍化路径,推导在汉英对话语境中,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汉语修辞构词呈现的动态多元发展态势:一方面,利用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构词精彩纷呈;一方面,派生式构词规模化发展,部分复合式构词有向派生式构词衍化的倾向性,修辞主体于创新思维、语言感知、选择性注意、记忆加工等方面具有与时俱进的认知能力。文章以“X+力”构词模式作为典型案例,通过描写其内外结构...

汉语说明语篇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分布特征考察————作者:刘云;郭海瑞;

摘要:本文采用元话语分类框架,以汉语说明语篇中的互动式元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汉语说明语篇中互动式元话语的类别,统计各类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频次,考察说明语篇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具体使用特征和篇章分布情况,并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汉语说明语篇中的互动式元话语类型多样,各类互动式元话语在使用频次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与说明语篇特殊的行文目的、特定的表达偏好以及特别...

汉语“对称结构”之体认分析及其解释力————作者:王寅;

摘要:对称结构常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将其视为汉民族语法机制中一种最重要的体认方式。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认为,现实中诸多对称现象是心智中形成对称思维的基础,据此形成了语言中诸多对称结构。这对于汉语语法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汉语词汇绝大部分是双音词,这便是对称思维的认知结果。又因汉语在词层面和句层面上的组织方式具有同构性,大多数特殊句法现象(本文主要论述名词谓语句...

汉语时量并入式——论事件与参与者间的属性转移————作者:刘美君;张晓培;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我读了一天的书”这类形义错配句式的认知机制。这类句式中的时量短语,如“一天”,语义上表示事件的持续时间,但在句法上却被“修饰标记”“的”标示为宾语名词的修饰语。此类句式中时量短语被编码成宾语修饰语的现象,即“时量并入式”,体现了一种“从事件到参与者的属性转移”(Event-to-Participant Attribute Transfer),在修辞学中则被称为“移位修饰”(Trans...

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的但书研究——兼论我国立法中但书表达的技术规范————作者:殷树林;文马虹;杨帅;

摘要:“但书”是晚清传入我国的日语外来词,指在既有法律规范之后,通过连词“但”或“但是”引导对前文进行限制或补充,并与前文主条款有依存关系的特殊法律规范。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学和法学角度对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的“但书”进行了考察,在类型上将当前我国立法语言中的“但书”分为三大类七小类,指出了当前我国立法中但书表达存在的六个方面的失范现象,并从立法技术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学术生态与学科理想————作者:祝克懿;

摘要:<正>随着2025年新曙光的来临,修辞学科和《当代修辞学》学术平台也迎来了新的使命。综观欣欣向荣的学术生态:新学科背景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总目标早已规划好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新任务,而以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的修辞学科建设也拥抱新时代的新要求,正积极地解决学科内外发展已经产生的系列问题。比如:1)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如何承载学界和各类评审机构的学术评价?2)什么品质可以作为期刊学术理...

ChatGPT等语言大模型到底做对了什么?——语言大模型的世界模型和感觉知识的来源探秘————作者:袁毓林;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ChatGPT等语言大模型到底做对了什么,才得以生成语言通顺和内容连贯的文本。文章首先介绍机器和人类在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差别(难易倒置),说明语言大模型不是只会转换符号的“中文房间”,而是一个能够通过文本中的有关描述来重构世界模型的“柏拉图洞穴”。然后介绍辛顿和苏兹凯维等语言大模型奠基者对于大模型的工作机理的有关见解,通过分析包含名词“桌子”和形容词“饿”的语句的意义,说明大模型通过训练...

文本对话的表现:跨文本联系与文本间联系————作者:格里莎耶娃·柳德米拉·伊万诺夫娜;姜宏;汪吉;韩笑;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文本对话问题。“文本对话”是一种隐喻性表述,用以指称那些本质、功能潜质、属性皆不同且可通过不同特征进行辨识的异质现象。文本对话需从主题、称名、认知、功能及意向等视角进行描写,其中又涉及从认知、互动、语言(包括结构)及文本语法等角度体现文本对话的不同标志。文本对话是现代语言文化交际实践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重点探讨文本对话在语言文化领域中所产生的影响,为此,还需考察计算机辅助交流...

历史话语的多元符号特征————作者:米尼亚尔-贝洛鲁切娃·阿拉·彼得罗夫娜;金玄;姜宏;

摘要:本文致力于探讨语言和视觉符号系统在历史话语中的运作特点。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历史学家在传达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与视觉手段之关联的重要性。本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建立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科学著作之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话语分析法、语言分析法、解释性分析法。研究揭示,在历史话语中,借助多样化的符号渠道,人类对于历史事件的信息获取过程得以有效简化及系统化,这些信息以史学家提出的方式作为记忆保存下来。作为不可...

从虚拟类同到合预期性:自然会话与自媒体中的“也是”————作者:高华;刘丹青;

摘要:关于副词“也”从表示类同的基本语义如何发展出表示强调、委婉等语气已有诸多研究。我们留意到在一类自媒体语言中“也”与“是”融合发生词汇化,频繁用于讲述和评价,属于目前“也”字研究中各种定性都无法覆盖的用法。本文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探析此形式在短视频解说话语中的用法和功能,并与自然会话中“也是”的分布和使用进行比较。我们认为,“也是”词汇化是“也”和“是”各自功能扩展的结合。语气副词“也(是)”的核心语...

语言生态视域下语言认同的内涵和特点————作者:李妙文;张先亮;

摘要:语言认同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其重要性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认同,而且还影响到语言能力的提升,甚至会影响到对民族、文化、国家的认同。在语言生态系统中,语言认同作为语言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环节,与二者形成了“语言—语言认同—环境”的互动关系。语言认同与各系统、各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和作用方式使其呈现出情感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内涵,以及被动性、自觉性、多元性和层级性等特点

“本质的时间化”:修辞运作及对我国当下的重要启示————作者:邓志勇;

摘要:“本质的时间化”是伯克(Burke)新修辞学提出的修辞策略。“本质的时间化”是一种戏剧主义行为,它蕴含了这样的哲学观:“被语言引发、通过语言运作、最终超越语言所限”。“本质的时间化”有两种基本途径,即“历史回归溯源”与“终极态描本”。鉴于这两种修辞策略是西方文化中常见且有效的策略,本文认为它们对我国当下对外传播具有较大的启示

可能性与真实性——网络公共修辞“后真相”问题研究————作者:邢兆梅;

摘要:网络公共修辞的“后真相”问题是指修辞主体利用只能提供可能性意见或具有误导作用的竞争性真相来煽动情感、主导舆论,由此导致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中被忽视。从修辞哲学视角看,其反映的是修辞的“可能性”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文章阐释了修辞中“可能性”的真正内涵为“很可能为真”或“很可能是真诚的”,挖掘了修辞的真实性本质的实在论哲学基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公共修辞的真实性原则,包括情感真实、符...

再论“后真相”时代话语修辞研究的新路径:批评叙事分析————作者:陆娇娇;

摘要:“后真相”时代的话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操纵性等新特点,后经典叙事分析流派与批评话语分析在语言的社会实践取向和批判主义立场上具有同质性,二者可相互融合,并在新修辞学的修辞认识观维度形成新研究范式,进而从批评视角考察叙事如何被话语生产者用于实现特定的话语修辞目的。本文认为,该研究范式可采取批评叙事分析的研究路径,通过五步三层面分析框架,系统把握社会话语的叙事结构模式、特征与类型,并借助话语规范性批...

《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机制与手段研究》出版————作者:钱缘源;

摘要:<正>上海师范大学殷祯岑副教授所著《语篇意义整合的过程、机制与手段研究》于2024年7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互文性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双重视域下讨论语篇整体性的实现过程、机制与手段。该书认为,语篇的意义不是天然的铁板一块,而是多源异质的意义片段在当下语篇空间中交织互动、从混乱到有序整合生成的结果。全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二至四章,梳理各学科对语篇、意义、整合等论题的研究,界定核心...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当代修辞学》核心文学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311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