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2-1026/H
国际标准刊号:1003-7365
主办单位:延边大学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查看汉语学习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大学出版》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档案》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期刊简介】

  《汉语学习杂志》创刊于1980年,本刊为双月刊,主编:崔雄权。国内统一刊号:CN22-1026/H,国际刊号:ISSN1003-7365。

  《汉语学习杂志》长期以来,《汉语学习》一直坚持“取焦学术前沿,搭建研究平台,提倡百家鸣鸣,扶植语坛新秀”的办刊宗旨,赢得了国内外读者和作者的广泛赞誉。读者对象为从事汉语语言学和对外治语教学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攻读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中学语文教师及语言学习爱好者。

  【获奖情况】

  中国语言学、汉语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期刊栏目】

  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体貌义构式“V上了”研究

  基于语料库和软件技术的抽象名词搭配研究

  “是”字强调焦点句的语调实验研究

  听说课不同偏误类型纠误方式比较研究

  构式“A+NP_1+NP_2”的语义问题及教学对策

  试析表主观评价的“一个X,Y”构式

  从询问方式到感叹程度——“何其”的副词化与功能扩展

  量词与数量结构的话语指称性分析

  汉语体标记“了”的话语功能分布研究

  完成时态和起始时态的复合功能

  准领属性主谓谓语句的句法分析

  固化短语“这样一来”的功能与用法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勒赛克尔对德勒兹语言哲学的解读

  摘 要:让-雅克・勒赛克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尝试建构一种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这一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语言观的基础上,勒赛克尔也对德勒兹语言哲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德勒兹独特的解域化语言哲学思想虽然是一种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其坚持集体主义、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政治语用学的语言哲学思想预示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主流语言哲学的可能性,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体系的构建增添了理论活力,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勒赛克尔,德勒兹,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政治语用学

  汉语学习最新期刊目录

“已经”的多功能性及其跨语言语义图————作者:金立鑫;祁嘉耀;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普通话副词“已经”的句法分布,得到的结论是,“已经”至少具有三个语义表达功能:(1)表示对已然事件的确定;(2)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预设的否定;(3)表达“已然体/实现体”范畴。文章最后梳理了15种语言对应“已经”词汇意义的多功能义项,在此基础上构拟了“已经”的小样本跨语言语义概念空间,从中可以看到不同语言表达“已经”的词在该语义空间上不同的语义功能分布

汉语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作者:范晓蕾;

摘要:本文致力于探讨普通话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聚焦于如下议题:辨析“了”句的格式义与“了”自身的意义,厘清“了”句的断言义、衍推义、隐含义与“了”意义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句的过去时意义与现在时诠释之间的联系

汉语同类情态词连用及语义组合方式————作者:匡鹏飞;徐慧军;

摘要:汉语情态词存在大量连用现象,类型也多种多样。本文提出情态核心语和情态修饰语的概念,认为情态核心语是表达情态意义的关键成分,提供情态意义类型;情态修饰语确定或改变核心语的量级,从而使得情态系统内部能够划分出不同意义类型和不同量级。在此基础上考察同一意义类型的情态词连用现象,发现汉语情态内部存在“情态修饰语+情态核心语”“情态修饰语+情态修饰语”“情态核心语+情态核心语”三种连用类型。最后总结出汉语同...

“V得”与“V起来”的主观性及表达差异————作者:顾彬楠;

摘要:受事主语“V得”句与受事主语“V起来”句在学界被称为“平行结构”。本文从“主语的性质”“施事的抑制”“句式的现实性”这三方面考察了二者在主观性表达方面的差异,指出“V得”句与“V起来”句都具有表达言者主观性的功能,但“V起来”句的主观性要高于“V得”句。此外,本文还从“补语的语义指向”和“动作行为的性质”两个方面,指出了“V得”句与“V起来”句的属性表达功能的差异:与“V起来”句相比,“V得”句的...

语篇视角下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作者:姜丽萍;刘豪妍;

摘要: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从语篇视角切入,在建立语篇与书面语表达能力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旨在精准施策,为进一步开展留学生书面语教学以及提高留学生书面...

“所谓”的属性及其语用功能————作者:李光华;朴奎陈;

摘要:“所谓”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述词,但学界对其属性及其语用功能尚未达成共识。就其属性而言,可以视为表示语篇连贯关系或表达言者情感态度的元话语标记。通过“所谓”与引号的比较发现,二者的性质高度相似,都具有指示性与多余性。对于“所谓”的多重解析,可以分为提及性引语与使用性引语。当为提及性引语时,可适用言内分析与言外分析两个步骤;当为使用性引语时,则需反复适用上述两个步骤。至于“所谓”表现出的否定色彩,其...

多义性特征对“没VP之前,S”生成的制约————作者:鲁承发;

摘要:多义性特征深刻制约着“没VP之前,S”构式的生成。首先,从共时层面看,“没VP之时,S”与“VP之前,S”这两个源构式都具有多义性,只有二者语义类型相同时,才能进行构式整合。其次,从历时层面看,新构式被整合生成后可以与源构式同步发展,从而扩展出新的语义类型。最后,从跨语言层面看,新构式的语义类型呈现出蕴含共性特征,这是构式生成过程中认知心理与社会规约双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让转格式中主观量的表达类型与形成机制————作者:张耕;

摘要:让转格式中让步部分的主观量解读从何而来?文章考察该格式全量否定型、全量肯定型和非全量型三类表达,发现主观量有两种形成机制:第一,从强烈情感到主观量。全量否定即质的否定,在质的反预期下转为表达言者的强烈情感,让步部分的量性形式与强烈情感交织而获得主观量解读。第二,从量值评价到主观量。全量肯定表示言者对量值大小的意外,即量的反预期,由此导向主观量解读。非全量型的形成是为了表示量的反预期的递进

汉语学习者名词外部物性关系习得研究————作者:朱周晔;熊文新;

摘要:本文以物性结构理论为指导,以405篇汉语学习者作文和135篇汉语本族语者作文为语料,自下而上获取28595个核心名词,从句子层面考察汉语学习者对名词与共现成分之间外部物性关系的习得表现。研究发现:(1)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单个物性角色以处置、行为、定位、施成、评价、功用六种类型为主;多个物性角色组合以两个物性角色组合为主;(2)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产出呈现非线性发展路径:单个物性...

“毕竟”的语用特点及其语义类属————作者:徐铂;田静;

摘要:“毕竟”有两种用法,其一为标记最关键原因,以解释上下文,其二为标记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毕竟”两种用法适用的语境和使用特点,指出其标记原因用法出现于因果句及含因果关系的让步转折句的转折部分,标记结论用法仅出现于让步转折句中,两种用法本质一致,语义可概括为标记共识性信息作为最关键论据,解释上下文,使听话人接受并理解;但二者形式略有差异,后一用法可视作前一用法的省略式。由于“毕竟”标记论据解...

从回声话语看汉语语篇的递系为本————作者:王蕾;

摘要:汉语语篇的递系研究目前多为理论推导,本文尝试以影视剧对话中的回声话语作为切入点,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重复自说明的回声话语远多于重复自话题的,表明对话语篇的组织模式是以递系为本,即前一个说明是后一个说明的话题;重复说明类回声话语做说明和话题的数量接近,比起做说明,做话题形式更能凸显递系特色

“当然”的连词用法考察————作者:陈满华;

摘要:现代汉语中“当然”已产生连词用法,该用法与副词功能尚有一定的交叠,但是在交叠状态下副词功能已有所蜕化,连词功能占主导地位。连词“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用于连接句子,但也用于连接分句,偶尔甚至可以用于连接段落,语调起重要作用;有多重语法意义,基本义是表示句子或分句间的让转关系;在语用方面,没有明显的语体或语域分布倾向,语感上往往可舒缓气氛,还有一定的语篇功能

标的类话语标记的特点和功能认知探赜————作者:周明强;

摘要:“标的”类话语标记旨在标明话语表达之目的,因而有“标实”与“标异”之别。“标的”类话语标记常用以实现言理、叙实、析因、置疑和推测等语义语用功能。标实性话语标记的选择条件是:一看由事件域因子促成的肯定态度的强弱:事实上>实际上>其实;二看对“实情”的处理方式:或“证实”、或“析实”,或“评实”。标实性话语标记替换的规律是:语气弱的可以替换语气强的。标异性话语标记用于“辨实”,在前后事件域对立不再突出...

否定功能“用不着”和“不用”的差异及成因————作者:吴德新;

摘要:否定是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否定表达在语义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汉语“用不着”和“不用”是一对否定词语。二者均表说话人对命题事件的否定情态意义,均具有主观性,但二者表否定时本质上存在差异,“用不着”所表达的否定情态更强调主观性,而“不用”的否定情态则强调客观性。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本身词义、结构特点、信息量和主观化程度

让步式评价构式“不是NP,胜似NP”——兼谈边缘范畴及其成员的实现路径————作者:赵彧;陈昌来;

摘要:“不是NP,胜似NP”作为让步式评价构式,表达主体对陈述对象的范畴归属做出了边缘成员的断言。构式的语用功能可以表达言者的态度立场和认识立场。研究发现,边缘范畴的存在既有心理现实性,也有语言表现性。除了构式层面,语言中的词缀、词汇、话语标记等多个层面都有表征边缘范畴的形式。边缘成员的实现路径有两条:下行路径和上行路径

从认知语义学看汉语“部分”量词的量化功能————作者:孙竞;

摘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汉语“部分”量词的语义功能,指出“部分”量词可以增加描写的详细度,在这个意义上它不是强制性的。相比之下,“部分抽取”功能使它具有句法上的强制性。文章讨论了汉语是否有复合量和连续量的语法标记,认为个体量词和“部分”量词在切割语境下可以各自实现复合量预设与连续量预设。最后文章提出“全量承诺”假设,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分析了汉语表达部分量的手段

汉语词尾“了”是先时标记吗?————作者:许钊;

摘要:汉语词尾“了”并非先时标记。一方面,“了”在最简结构句中不一定编码句子的过去时意义;另一方面,“了”不具备独立表达相对过去时意义的语法功能。因此,无论从绝对时还是相对时的角度来看,词尾“了”都不能被定义为先时标记。在此基础上,从体貌角度对“了”的功能进一步探讨,指出“了”起到了将概念情状转化为现实情状的实现体功能,并对转换的机制和类型进行了分析,为研究时间结构与时体特征这两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做好准备...

动态语境下朝汉语语码转换功能及其动因————作者:梁彬;

摘要:语码转换作为双语者语言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诸多研究关注了静态语境下的表象,但对于动态语境下的功能及动因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考察话者使用语码转换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并分析语码转换动因。研究发现:朝汉语语码转换具有“传递信息情报”“构建话者关系”“展开交际对话”语用功能;根据话者“性别”“年龄”“权力”“语境”社会功能产生差异;并验证得出,朝汉语语码转换动因中,“传递信息情报”“构建话者关系”为话者...

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内核与边界————作者:李宝贵;李慧;

摘要:“内核”决定了学科生成的起始点,“边界”确定了学科生长的极限,“内核”与“边界”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内核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来看,理论内核包括支撑理论和学科理论,实践内核包括实践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核心目标。国际中文教育学科边界有内外之分,内边界明确稳定,外边界模糊动态。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内核与学科边界之间呈现出一种内核决定边界、边界影响内核的态势。数智...

基于“可加工性理论”的汉语二语疑问句发展跟踪研究————作者:合佳妮;常辉;

摘要:本研究通过跟踪分析不同母语背景的中级和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自发性口语产出,从“可加工性理论”角度,考察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的使用特点和发展规律。结果显示,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的发展顺序基本符合“可加工性理论”的预测,且母语迁移受到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加工处理能力的限制,研究结果支持“发展限制下的母语迁移假说”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汉语学习》核心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307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