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记者

《中国记者》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1275/G2
国际标准刊号:1003-1146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
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上一本期杂志:《出版史料》社科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传媒》新闻类论文期刊

  【杂志简介】

  《中国记者》杂志的前身《工农兵通讯》创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改为《通讯》。建国后,正式创办《新闻业务》,1956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中国记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

  1987年1月,杂志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杂志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得到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得到有关舆论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同。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杂志提出新闻媒介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一系列沟通媒介与企业的活动,成为企业产品和理念服务社会的高速引擎和巧妙平台。

  本刊指导思想正、把握方向准、刊登内容实、介绍方法新,典雅、大方而有现代感,严谨、朴实而又不失活泼,被誉为“新华社名牌产品”。

  杂志坚持"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特色,及时反映国内外新闻界重大事件及发展趋势,评介国内外优秀新闻作品和精彩新闻照片,报道五光十色的记者生活,交流新闻采访写作经验,探索名记者成功的奥秘,以高品位、高档次、高视点、实用性帮助新闻从业人员、通讯员及新闻爱好者开阔视野、完善技巧,提高业务水平,有"流动的新闻大学"之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

  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理论探索 本刊视点 本期专题 新闻背后 采编方法 新闻摄影 地方报台 信息速递 国际传媒 数字记者 摄影作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走出苦难 吴晓凌 菲利普.洛佩 2

  2 抓住需求“痛点” 让“融合”走得更远 余海波 10

  3 迎接新闻业的“小时代” 王学锋 11-13

  4 用户需求与传播技术:谁是传统媒体的方向 王晨郁 14-15

  5 政治性、新闻性相结合增强党报传播力影响力 兰炎平 16-17

  6 开创新媒体时代重大时政报道新局面 刘思扬 18-19

  7 都市媒体主题报道:以建设者姿态做好时代大文章 韩少林 陈俊旺 徐汉雄 20-22

  8 “四个统一”提振党报农村版影响力 韩嘉俊 23-25

  9 地方新闻网重大主题报道的三维视角 杨 昕 杨 静 26-28

  10 解码“玉兔” 本刊记者 29-30

  11 新闻敲诈的失范因素和治理路径 周 俊 白元琪 31-32

  12 《环球科学》的坚持与改变 刘 芳 35-36

  13 由传播价值向平台价值转型 荣思远 37-38

  14 《能源》杂志:领军者的经营秘籍 王高峰 39-40

  15 华糖传媒逆势突围的战略与实践 刘功书 赵叶星 41-42

  16 青年在微电影中的社会责任担当 朱吉龙 43

  17 传媒梦工场:新媒体的创新规则 蒋 纯 46-47

  18 传统电视人投身融媒体 董崇飞 47

  19 80后女记者的“百味年华” 孟 佳 48

  播音主持论文发表: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探索

  【摘要】当代社会,电视新闻已由预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逐渐代取简单的组合型时代。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一般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两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本文对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关键词】电视新闻,前期拍摄,后期编辑

  如今,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一概念受到人们的关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改变以前的新闻节目播放模式,逐渐尝试使节目具有更佳的现场性的新型模式。对于传统的新闻学,大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有如下几种: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可以使人们感兴趣的生活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最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这些定义,虽然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时间概念上,都了忽略了“正在进行”这一电视新闻的不可或缺的特点。根据新闻节目的“现场性”的要求的越来越高,电视新闻的音画同步可能同步于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当代社会,电视新闻已由预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逐渐代取简单的组合型时代。一般,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两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以“前期”和“后期”来划分记者编辑职能范围,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编辑的能力,导致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发挥不佳。

  中国记者最新期刊目录

守正创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 持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工作走深走实————作者:俞海;

摘要: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实践探索、战略部署和天下情怀等重点维度精准发力,切实做好这一思想的传播工作。要坚持政治引领,立足人民立场,做到守正创新,在充分认识当前工作挑战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化传播效能、拓宽数字化宣传平台及传播渠道等手段,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国际化传播,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报道 如何守正创新引人入胜——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实践探索为例————作者:李杲;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报道如何守正创新?本文认为,一是要深挖思想富矿、深化循迹溯源,以系统学习领会激发宣传报道“内生源动力”;二是要着眼中心大局、着力统筹谋划,以特色品牌栏目塑造内容生产“创新引领力”;三是要拓展表达方式、拓宽传播圈层,以“理论+”新模式提升报道的“思想穿透力”;四是要做深融合文章、做优平台载体,以多元协同联动扩大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

让无人区持续成为精神高地与新闻富矿————作者:史卫燕;王金金;杜笑微;

摘要:2025年春节前后,新华社青海分社以“寻找索南达杰”为主题开展可可西里“新春走基层”报道。报道团队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在极度缺氧和极寒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采访三代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坚守保护自然遗产的事迹。本文回顾了新华社多年来对可可西里的报道情况,展现将无人区打造成“新闻富矿”的成果,表达对英雄守护自然的敬意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记者》杂志

摘要:<正>可选择订阅方式:1.所在地区邮局订阅《中国记者》杂志邮发代号:82-232.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一号环球财讯中心A座9层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邮政编码:100052发行热线:010-63077018传真:010-63077430 010-63076601开户名称:中国记者杂志社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黄楼支行银行账号:0200042009024903326欢迎致电...

工作室:主流媒体破圈突围的实践与探索————作者:程婧;

摘要:在媒体推进深度融合、创新生产传播机制的进程中,工作室作为一种新型组织管理策略应运而生,其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形成相对独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成为媒体“大兵团”运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新华社近年不断推出各类“轻骑兵”角色的工作室,持续扩大传播力影响力,有效激发采编业务新活力

多元声音绘就经济真实画像——中国经济圆桌会报道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韩洁;

摘要:新华社全媒体传播栏目《中国经济圆桌会》自2023年7月推出以来,截至2025年2月底已围绕多个经济热点推出13期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栏目通过把握权威高端定位、直面难点热点问题、创新话语移动优先、融通内外全球落地等举措,彰显了新华社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为主流媒体经济宣传带来启示。同时,本文还对栏目创新提出强化思想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网络传播等思考

AI赋能全国两会报道:创新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作者:攀日月 ;程辞安;

摘要:信息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降低了媒体应用AI的门槛和成本,为全面赋能全国两会报道创新提供了可能。要充分利用AI全流程、全链条赋能两会报道创新,但同时要注意避免两会数据或事实偏差、AI味过重、侵权风险等

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策略——以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为例————作者:许志龙;

摘要:本文以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策略。在选题层面,应聚焦国家需求和社会关切;在采写层面,应深入一线调研,注重理性客观分析和前瞻思考;在传播层面,应优化文图版式,拓展传播新平台新阵地,创新工作机制

变量 存量 质量:津云融媒体工作室集群的运行与演进————作者:印永清;侯津淼;魏彧;

摘要:本文从“变量动能”“存量功能”“质量效能”三个视角,系统总结剖析津云融媒体工作室集群发展成效、面临问题和改进路径,旨在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实践案例和经验借鉴

身入心到 内外兼修 求实问效——关于调查研究的几点认识思考————作者:汤玮;

摘要: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调研既要“身入”更要“心到”,注重拓宽格局视野,提高“知内知外”能力,致力于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持续践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

展现新春活力涌动 书写万家暖意融融——新华社2025年“新春走基层”报道的亮点与思考————作者:孙铁翔 ;滕沐颖;

摘要:2025年是“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展的第15年,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后,对新闻战线践行“四力”的一次全面检视。新华社“新春走基层”报道凸显了“高站位”与“小角度”的有机贯通、“走得远”与“走得深”的有机贯通、“写得实”与“写得新”的有机贯通

道以为根,术以为用:浅谈调查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作者:刘惟真;

摘要:调查研究有道可立,亦有术可循。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升站位高度、扎根一线蹲点、注重“调”“研”结合,把握好“旁敲侧击”与“正面突围”、“大处着眼”与“小处落笔”、“妙手偶得”与“蹲点获得”等几对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发动五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敏锐的洞察目光挖掘线索、突破迷障,掌握寻根究底、发现观察、提问“画像”等采访与研究技巧,不断完善调研实践的“方法论”

以高品质生态文明报道讲好美丽中国故事————作者:高敬;胡璐;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日常报道实践,探索如何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中提炼出提高站位、扩大视野、讲好故事的几点经验做法;在讲好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等日常报道中,要坚持深耕领域、正面为主、问题导向。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报道质效,要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增强学习能力,加强调查研究

紧扣主线打造精品 用心讲好美丽中国的海南生态故事——海南日报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报道的探索实践————作者:林绍炜;陈彬;

摘要:怎样讲好美丽中国的海南生态故事?本文认为,一是要紧扣主题主线,确保宣传报道有高度;二是要深入基层践行“四力”,打造精品作品;三是要打好融媒体“组合拳”,放大传播声量;四是要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涵养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高质量发挥工作室效能 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兵——中国青年报社“青蜂侠工作室”的培育实践————作者:董时;王海;

摘要:中国青年报社近年来通过设立工作室的方式,打破报社内部门、行业、工种之间的壁垒,改革用人、考核、薪酬、奖励等方面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创新内容生产、扩大产品影响,培育出新闻短视频《青蜂侠》栏目这一“思想引领特种兵”“国际传播轻骑兵”。本文是对这一探索实践的总结、思考

培育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突击队——广东广播电视台系列工作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作者:曾少华;

摘要:近十年来,广东广播电视台持续推动工作室制度改革,实现了“出精品、出人才、出影响、出效益”。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工作室要树立“五种思维”,守正创新,在机制创新、内容创作、资源链接、人才培育等方面大力作为,让工作室成为广东台系统性变革的突击队

在剖析样本中见证韧性与活力——经济样本报道的价值及操作思路————作者:邬焕庆;王俊禄;唐弢;

摘要:2024年以来,新华社推出了中国经济样本观察报道,打破传统经济报道框架,从小切口展现宏大叙事,运用纪实文学风格讲透中国经济发展逻辑,探索报道转型新路径。本文阐述了这种样本报道的操作思路与启示,提出要以宏大叙事揽全局且注重体感,避免认知误区;在操作上选好样本、深度调研写作、跨界传播

传递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工人日报2025年“新春走基层”报道浅析————作者:尹雪梅;于灵歌;

摘要:作为一家面向“三工”的中央媒体,工人日报发挥日常工作贴近基层职工群众的传统优势,在2025年“新春走基层”报道中,通过选题出新、叙事提质、传播增效三个方面,用一篇篇接地气的报道,形成传播合力,强化思想引领,传播主流价值

同题报道中,如何打造特色融媒栏目——以中青在线“新春走基层”报道探索为例————作者:孙晔;李想;

摘要:“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已连续开展15年,是各家媒体春节期间报道的重头戏,也是“同题作文”的大比拼。在今年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编团队集中打造了《新年说“新”》特色融媒栏目,把普通人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变化,与体制机制改革巧妙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短视频,让网民通过触摸身边的“小变化”,感悟改革的“大时代”

践行调查研究的“三观”————作者:陈燕;

摘要: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正确的调研观。正确的调研观,须包含国情观、时空观、质效观这“三观”。践行调查研究的“三观”,需要心怀“国之大者”、服务治国理政,构建历史观和系统观,让调查研究发挥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推动工作、群众满意的实效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