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之友》期刊简介
《编辑之友》是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编辑专业学术性刊物。该刊力争反映编辑出版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最高研究水平。以编辑理论研究为中心,主要刊登编辑出版科研论文,兼及编辑工作的其他方面,努力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 本刊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
《编辑之友》2012年第12期目录
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话语权流变及分析.....................张楠
政策视域下的高校学报版面费难题的破解路径..................杨荣星
移动终端上的杂志业发展现状与应对思路......................谢征
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后的做大做强..........................韩晋生
基于4C营销的学术期刊经营策略..............................周华清
晕轮效应对电子图书营销的启迪..............................张天竹
媒介环境学视域中的“走转改”活动..........................赵鹏升
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郑文标
论网络文化生产力..........................................李丹
用信息限制引导网络舆论....................................林凌
基于5T分析模型的网络口碑传播..............................段淳林
基于公共外交视野刍议网媒突发性新闻报道....................林英
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网页英文翻译............................邱春安
人肉搜索的体验经济价值分析................................韦文杰
新闻评论的四个原则........................................冯海
基于6R理论手机广告传播策略研究............................陈熙
浅析数字出版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策略..........................李敏
编辑之友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构:内在逻辑、实践价值与推进路径————作者:向志强;熊任之;
摘要:数字技术与传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正逐步推进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构。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内在逻辑,具体表现在传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基础上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施主体的数字化武装、服务策略的数字化拓展、服务产品的数字化创新,以及服务评估的数字化应用五个方面。与此同时,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其不仅可以保障数字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公益性与多元性,而且将激发...
新型主流媒体叙事话语实践的创新路径————作者:刘果;
摘要:持续创新有中国特色的叙事话语,深耕新闻生产实践中的叙事话语建构艺术,是新型主流媒体创新发展的内容基础。基于场景转换的叙事编码设计和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变革,是对新型主流媒体叙事话语实践基础的创新,通过对传统主流媒体叙事话语进行根本性改造,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主流舆论宣传新的要求。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群像描摹、以共情为目的的融情化表达,以及基于技术赋能的互文性整合,是对新型主流媒体叙事话语实践表达路径的变革。这...
超越“作为知识的新闻”:新闻认识论的逻辑困境与新闻学研究再出发————作者:田自豪;王斌;
摘要:在中国新闻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学者们已对数字时代的新闻本体议题有较多开掘,进一步的任务是推进学科认识论的更新。目前的新闻认识论研究将“作为知识的新闻”视为立论前提,讨论新闻业“知识主张”的表现形式、形成过程及其对受众的影响。这种研究取向使新闻认识论研究陷入了逻辑困境,包括概念嵌套、视角杂糅和理论窄化三个方面。其中,概念嵌套反映出新闻认识论研究的问题指向相对模糊,视角杂糅反映出新闻认识论研究存在功能视...
西安翻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作品选登————作者:张子儒;
摘要:<正>~
长江大学工业设计系绘画作品选登————作者:陈金栓;
摘要:<正>~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作者:吴丹;
摘要:<正>~
数字游戏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媒介逻辑、话语建构与实践路径————作者:邓祯;
摘要:数字游戏作为一种具有异域亲缘性的消费媒介和跨文化的情动媒介,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数字游戏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多模态、互动式、跨媒介话语的构建:一是征用多模态符号,增强中华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二是联结跨文化玩家,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互动交流;三是运用跨媒介联动,形成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矩阵。从“数字游戏出海”到“文化出海”的蜕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活用中华文化资源,打造高质量数字游戏产品,树立...
可识别的流传物:诠释学视域下图书视频的内容生产与受众召唤————作者:孙蕾;颜彬;
摘要:文章从诠释学视角探讨了图书视频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内容生产与受众召唤机制。图书视频通过视觉化诠释,将图书内容转化为具有传播力的视觉文本,实现媒介化传播。视频制作者利用设置悬念、构建情节等叙述技巧重构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同时激发读者的期待性想象和情动性召唤,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图书视频作为媒介流传物,不仅促进了图书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还推动了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重塑了图书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
化身“大圣”:中华文化符号的情动体验与共同体凝聚——以“悟空”游戏符号为例————作者:赵俊利;彭佳;
摘要:在深度媒介化社会,游戏已然嵌入当代人的此在中。作为一种综合性媒介,其文化传播基因不断凸显。文章以情动体验为视角,探讨以《黑神话:悟空》为例的游戏在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符号中的情感凝聚与重要转介作用。游戏之前,“悟空”符号的丰富前文本记忆是游戏大火的情动引线;游戏之内,游戏能调动玩家的“六根”感官,推动玩家产生化身“大圣”的情动体验;游戏之外,游戏作为发散性的情动媒介,能跨越边界、空间,与媒体、政策、古...
链接共生:重思治理现代化中数字沟通与社会共识的互动————作者:张立;何泽权;
摘要:社会沟通情境与共识建构环境发生的双重嬗递,寓意着当下亟须对沟通与共识的互动关系开展新的思考。作为数字交流沟通与社会共识形成的关系空间,媒介化治理是二者联结与嵌入的关键场域。文章通过梳理媒介化社会中数字沟通与共识整合之间的互动脉络、链接效应及共生关系,形成二者相互影响、彼此形塑的现实推论。同时,积极回应二者在公共治理中的层叠关系与功能取向,致力于建构一条以数字技术和媒介化为驱动的“沟通—共识”联袂进...
从拒斥到共生:西方书籍史视野下媒介使用依赖及其理论启示————作者:桑裕臻;李常庆;
摘要:随着数智技术不断迭代交替,各类媒介已全面介入出版、社会与文化场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感官经验与思维模式。通过回溯西方书籍史视野下媒介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媒介使用依赖主要体现在对旧媒介的使用惯性与对新媒介的使用拒斥两个方面,其出现的缘由是技术内化下生理—心理的排异反应。媒介使用依赖的深化将产生知识解放与媒介制度化演进等深层影响,也存在遮蔽人类主体性的内在隐忧。只有意识到人—机关系重构的内核为...
人工智能知识传播下的新阅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者:周蔚华;程丽;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阅读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来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知识需求。这不仅重塑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使阅读具备一些新的特点,也使得阅读的效果和社会影响与之前大相径庭。生成式人工智能中介的知识生产,生成的是人机共生的杂合知识、概率推断的计算知识、自适应式的迭代知识、身体感知缺位的形式知识。这种新兴知识催生出提问式、加速化、随机式、批判性的阅读方式。由此可能带来自相矛盾的...
市场化运作:破解出版“走出去”困境的路径选择————作者:戚德祥;
摘要:在国际传播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目前中国出版“走出去”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出版企业应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强化市场在出版“走出去”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传播规律,推进市场化运作,优化政策与机制,激发“走出去”主体的市场活力,提升跨国运营与本土化经营能力,进而突破“走出去”面临的困境
县级融媒体国家治理逻辑:基于基层媒体制度史的研究————作者:向青平;
摘要:文章发现,国家通过媒介深度嵌入县域治理场域,国家治理与技术逻辑耦合影响着基层媒体制度变迁。国家治理逻辑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媒介技术是县域社会治理转型新载体。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意味着我国进入“重返四级媒体制度的数字融合时代”。作为整合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数字化装置,县级融媒体通过新闻宣传、数字政务服务及社会需求反馈等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具体而言,县级融媒体自上而下地进行政治宣传、政策阐释,成为吸...
绘画、设计、陶瓷作品选登————作者:刘晨韵;彭琛;陈晨;刘丹亚;孙玉军;胡艳;段建华;吕雨韩;涂聪;王庆婵;郑晓琼;葛坤;寇小明;王懿敏;
摘要:<正>~
从搜索引擎到AI搜索:大模型赋能下的信息获取变迁分析————作者:王彦博;张洪忠;
摘要:AI搜索是一种面向信息搜索领域的大模型垂类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对话式信息获取体验,正在改变人类信息消费方式。文章分析媒介技术进化带来的信息获取方式变迁,即经历了以人为主的博闻强记、互联网搜索辅助的信息寻求、大模型赋能下的人智协同三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信息获取变迁背后蕴含两个变化:其一,人类角色转变,即全面执行者—部分执行者—协作者和决策者;其二,人机关系演进,即被动响应—主动智能—人智协同。AI搜索智...
作为文化中介的校园书店发展省思————作者:杨忠杨;
摘要:校园书店是推广全民阅读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以图书文化和内容资源为核心,扮演着文化中介的角色,基于人的需求和文化价值延伸出新的社交关系、文化符号,形成新的价值裂变。文章结合文化中介理论,梳理和分析“新时代杯”中国书店年度致敬评选活动中获奖的高校校园书店的经营实践,揭示其构造物质空间和象征价值的思路、理念和先进经验,探讨其在文化活动组织和日常经营管理中服务全民阅读的意义,呈现其在象征价值和市场逻辑方面...
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版权分层规制模式——以“表达性使用”为视角————作者:王诗童;杨利华;
摘要:受版权法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高质量语料资源。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相关行业的发展,需合理界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使用作品的版权保护边界。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内核、推动文化创新的立法宗旨,还是作品利益调整的制度功能,都体现出版权法内在的“表达性使用”理论预设。文章认为基于过程视角下使用作品的性质、指向与方式,以及结果视角下使用作品的效果,一般意义上的生成式人...
国家在场:迈向全球数智技术的新监管秩序——基于2024年互联网治理研究的主题聚类分析————作者:史安斌;俞雅芸;
摘要:从新监管领域的确立到赛博空间中主权国家的回归,短短几年间数智技术治理的一系列范式转型,标志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政策转折,宣告着国家监管时代的到来。文章回顾、总结了2024年度国际新闻传播学重点期刊中兼具创新性与启发性的数智治理研究,旨在勾勒新闻传播学科视野下互联网治理的知识版图,描摹全球数智技术的新监管秩序。文章发现,面向数智技术的监管秩序已悄然变化:数字主权作为国际互联网治理的新范式彰显着全球制度...
当代城市影像的民间叙事图景与媒介话语表征——基于我国民间城市形象片的考察————作者:杨怡静;
摘要:我国民间城市形象片的崛起,是近年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创作现象。就叙事主题意涵而言,民间城市形象片表现出创作者对网感化叙事、想象力叙事与陌生化叙事的大胆追求,以充满创意的赛博朋克之城、动画卡通之城、数字游戏之城共同描绘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城市图景。就视听创意手段而言,以鸟瞰视角为代表的城市视觉疆域的变形延展,以速度仪式为核心的城市视觉节奏的持续提升,以及以音响修辞为主旨的城市听觉形态的独特表达,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省级都市
- 省级新世纪图书馆
- 北大核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国家级《歌曲》
- 北大核心《天府新论》
- 北大核心《红楼梦学刊》
- 北大核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国家级《出版史料》
- 省级《武陵学刊》
- 北大核心散文
- 省级《社科纵横》
- 北大核心华夏考古
- 省级书都
- 省级中华传奇大历史
- 省级钓鱼
- 省级《电影艺术》
- 北大核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世纪
- 国家级《情报资料工作》
- 北大核心《人类学学报》
- 国家级连环画报
- 省级《大连大学学报》
- 省级《粤海风》
- 省级知音励志
- 北大核心《汉语学习》
- 南大核心抗日战争研究
- 国家级《英语文摘》
- 北大核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