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齐鲁艺苑》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齐鲁艺苑》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齐鲁艺苑》是山东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是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学术性综合型理论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弘扬时代的主流精神,展示创新的科研成果,传播先进的艺术文化。主要刊登美术、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和艺术理论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兼及发表美术作品、突出照片和介绍重要活动、学界名人。刊物历来关注学术前沿和热点,要求编发文章具有学术高度。刊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运作良好,在稿件选用、版面内容、文字校对、印刷制作等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刊物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几年来刊物的持续扩版和学术精进,体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不只是《齐鲁艺苑》的面貌,也反映了学院的规模和品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美术、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艺术理论、文化研究、舞蹈。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离散的语言 曹丹; 12+14
2 王彦萍作品 王彦萍; 20
3 收件箱 Kokoro; 22
4 事物状态 24
5 《马上火》 吴俊勇; 25+16
6 第四届中国当代艺术奖 胡子儿;YaoWu; 26-27
7 迷失阿姆斯特丹 程然;Yvette Zhu; 28-31
8 重塑购物中心:K11购物艺术馆实验 詹姆斯·M·布拉德伯恩对话郑志刚 詹姆斯·M·布拉德伯恩;Emily Feng; 32-36+16
9 《艺术与酷儿文化》 李棋;刘一纬; 38-39
10 《日本AV影像史》 戈丹;Daniel Nieh; 40-41+16
11 翟倞:关于知识的一切 吴建儒;李梅;Vanessa Nolan; 42-45
12 从活化厅争议到“社区艺术时代”的来临 黄宇轩;Sheryl Cheung; 46-49+16
13 刘耀华:一件未知作品的始末 杨紫;陆庆屹;Dan Makowski; 50-51
14 画家赵刚:身份的焦虑 赵梦莎;JiaJing Liu; 52-55
15 PERFORMA 13:表演的游客 郭鸿蔚;Frank Qian; 56-59+16
16 陈晓云:碎片重组之后 杜庆春;Jiajing Liu; 60-63
17 战地之间:刘小东的两个项目 杨紫;JiaJing Liu; 64-65
18 格兰菲迪呈现张云垚北京个展 66-67
《齐鲁艺苑》杂志社投稿须知:
一、 来稿务必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精炼。本刊特别欢迎关注社会现实并具有理论力度的来稿,以期反映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的态势,推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艺术文化的进步。
二、 来稿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务请用打印稿,字体不要太小并应校对无误。外文、谱例、插图、表格、美术作品和演出剧照等务必清晰。来稿请标明作者姓名、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单位、电话、邮编,以便联系。
三、 来稿题目、作者姓名以及200字左右论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请附英文。摘要应客观、全面地反映文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行文规范简洁;关键词须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或信息的名词术语。
四、 为保证来稿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引用书籍和刊物等参考文献者请注明出处。稿件参考文献列于篇末,必须依次写明:注号、作者、书籍(文章)名、出版社(期刊社)名、出版年及版次(发表年及期号)、页码,格式可参见本刊。
五、 来稿文责自负,发表时署名听便。切勿一稿多投,否则本刊有权追究。无论用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发稿时有权对来稿进行修改,不同意者请注明。半年内未见本刊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六、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稿如不同意编入上述电子出版物,请书面声明,以便处理。
政教论文投稿: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读服务平台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读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引入SNS能更好地实践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念,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学科交流与协作。
关键词:政教论文投稿,SNS,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读,导读服务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的信息需求以及信息获取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样化、个性化、知识化的信息成为读者关注的重点。导读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助推器,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志。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优势,通过学科导读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知识化的信息需求,已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齐鲁艺苑最新期刊目录
从王弼乐论看其对儒道思想的解构与重塑————作者:王维;
摘要:王弼通过解释《老子》中的“音声相和”“大音希声”等范畴概念,把隐喻超然之道的“大音”置入历史时间当中。但为了克服“五声”与“大音”这一矛盾概念,王弼重返万物的创始本源,通过对“玄”的重新阐释,将“五声”与“大音”的矛盾消解在了“冥默无有”之中。万物本源也因其所具有的“玄之又玄”的不确定性而展现出“大化流行”的活泼样式,这又为王弼阐发圣人之自由精神找到了本体依据
少数民族音乐材料的现代化发展方法——析《歌圩》民族元素的重构与发展————作者:邢晓林;孔祥鑫;
摘要:《歌圩》是陈怡受美国旧金山女子交响乐团委约而创作的交响作品,完成于1994年,首演于1995年8月1日。本文针对该曲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横向上,作曲家选用苗族“飞歌”、布依族“双箫”、彝族“跳月歌”为原始素材,分别采用重构、发展、植入的手法构成主题进行创作,使之分别起到隐性骨体架构、显性主体结构与文化符号与民族身份的象征之作用;纵向上,则分别使用配器、复调等方式形成材料碎片化的纵向...
数字技术助力演艺活动审美创新的基本策略————作者:田川流;
摘要:数字技术的融入推进了演艺活动审美能量的提升,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助力演艺活动审美提升的基本策略,方能使演艺活动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拥有持续创新的可能。其一,更新演艺理念,确立科技基础。确认数字技术与舞台艺术协调统一是演艺活动发展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与舞台艺术的协调统一是演艺活动生态建构的基础,把握元宇宙映射下演艺活动的虚实世界;其二,营造艺科生态,打造品牌效应。紧扣其规律和特点,实施分类把握,循序突破,积...
旅游演艺科技的功能与运用原则————作者:王瑞光;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复苏,旅游演艺活动正日益受到市场的热捧。科技与旅游演艺的结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科技在重塑旅游演艺景观和创造演艺形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著提升了旅游演艺的审美效果。在旅游演艺科技的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应大众心理;技术应用适度,不宜过度复杂;科技的使用应与演艺内容完美融合;满足消费者的多维追求,以此确保科技的融入既能够提升演艺效果,又能够满足观众的期待,从而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到创意伙伴的课程重构————作者:聂黎;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迎来了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重构的契机。人工智能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日渐深入,在教学设计、实践应用和课程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渐从辅助工具向创意伙伴的角色转型。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课程个性化设计,还能够推动知识共创与实践创新。在实际教学中,人工智能赋能课程重构,展现出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技术素养与综...
竹编技艺在服装史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作者:李艺;
摘要:在“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服装高校教育亟需改革。服饰史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性理论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为了适应当下服装产业和应用型服装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文化传承,古为今用”的目的,本课程在理论课为主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训练内容,通过跨界融合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服装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传统工匠精神,传承优秀技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服...
济南地区仙人渡江壁画述论————作者:仝艳锋;
摘要:济南地区现存的古建筑壁画中,至少留存有13处清代的仙人渡江题材壁画。这些壁画中的仙人身份、面部神情、佩戴服饰、携带物品、乘坐渡江工具各不相同,通过对壁画中仙人的渡江工具、人物服饰进行考证,确认了人物身份,推测仙人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为研究壁画整体情节内容提供了依据。仙人渡江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来源于达摩渡江、张骞乘槎、琴高乘鲤和八仙的故事情节
跨界不等于去本体化————作者:孙嫣;
摘要:跨界研究正成为美术史研究的主流和常态,具体呈现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扩大、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研究主体的身份模糊。批评者指出了美术史跨界研究的诸多问题,认为跨界研究偏离了美术本体,导致学科的边界模糊与范式失调。事实上,美术史的跨界本质并非去美术本体化。美术史跨界研究与回归本体争论的根本是美术史的重构问题,即在正确的美术史观指导下,明确美术史的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论
产品形态的跨文化共情设计研究————作者:左铁峰;
摘要:产品形态设计可认知为一项文化生成行为。其中,用户提出的某种产品及其属性诉求,可视作一种“需求文化”;而设计者完成的则是一项解决“需求文化”诉求的“应答文化”。基于跨文化共情的考量,设计者需要以专业与职业的视角及素养来理解和推测他人的“所思、所为”,方可通过产品形态的映射性构建以及接续的用户感知、实践,促成与用户的跨文化互动。对于产品形态的共情设计,可以情感梳理、物象构建与情感升华三个不同阶段予以认...
谈方荣翔对京剧裘派艺术的贡献————作者:高起光;李妍霏;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隅,京剧历史积淀丰厚,艺术价值极高。裘派艺术是京剧净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方荣翔是京剧裘派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创作实践与艺术理念,为裘派艺术,乃至整个京剧的发展,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通过对方荣翔生平履历、师承脉络及相关艺术成就的梳理归纳,探讨其对裘派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以期为当代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
论绘画风格与流派————作者:戴秉心;
摘要:风格是对一个画家最高的要求,但在基本训练上不应提出;风格形成有诸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画家的气节(精神节奏);画派具有地方性与民族性,世界主义画派是不存在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畲族音乐的叙事演变————作者:王荟;李宝佳;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从事民族工作的重要主线,也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主要思想根基。作为民族话语重要艺术载体的畲族音乐亲历并绘就了其话语表达形态及实践机理,从叙事场域的“封闭语境”转向“开放语境”,从叙事形态的“娱神旨趣”转向“复合审美”,从叙事视角的“自在认同”转向“自觉认同”,映衬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递嬗式超越。作为民族话语关键艺术标识的畲族音乐,一方面应深植历史,加强对畲族优...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结业仪式
摘要:<正>~
我校6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资助项目
摘要:<正>近期,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公示了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资助项目名单,我校6个项目入选,涵盖4个申报类别,入选项目数量和类别再创全省第一。我校入选的6个项目包括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项,为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荆雷教授负责的“‘博山琉璃’艺术作品国际巡展”;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3项,其中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1项,为艺术实践与创作处处长朱长磊教授负责的“交响乐《天下黄河》”;小...
在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结业仪式上的致辞————作者:蒋庆鹏;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老师们、朋友们:岁末沉香,万象待新。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共同见证由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圆满结业。在此,我谨代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山东艺术学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多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引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写意油画的先驱——戴秉心老师油画展开幕式记实————作者:刘曦林;
摘要:<正>时间:1962年6月15日地点:山东艺专南院新教学楼一层美术科展览室吕品②老师主持开幕式。吕品:戴老的油画展是我们学校美术科学术活动及国内油画活动的重大事件。请张鹤云教授讲话。张鹤云③:戴老油画展是我省第一次油画专题展。过去国画容易土生土长,发展得快
在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作者:彭丽;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冬日暖阳,朔风作歌,由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今天就要结业了。在此,我谨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员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山东艺术学院作为一所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承载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在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作者:刘晓静;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员:大家上午好!我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梆子腔新剧目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的负责人刘晓静。今天,我们齐聚在山东艺术学院,共同回顾与总结项目开班至今的各项工作。在此,我代表项目组,向拨冗出席结业仪式和一直支持此项目实施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积极参与、勤奋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民间锣鼓乐曲的数列结构及其文化意蕴——夹仓打击乐《斤求两》调查研究————作者:贾力娜;
摘要:自20世纪20年代杨荫浏先生对十番锣鼓的开创性研究以来,民间锣鼓乐曲中的数列组合关系逐渐成为音乐学界探索的焦点。尽管众多研究致力于揭示数列关系的规律,但对其背后文化渊源的解析仍显不足。通过对山东省日照市夹仓地区流传的打击乐《斤求两》的调查发现,该乐曲的数列结构与秦代“十六两一斤”的计量方式紧密相连,进一步分析表明,这首乐曲的数列组合源于宋代以来斤两除法运算中使用的“珠算口诀”,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其...
沂蒙题材美术创作的图像叙事————作者:沈颖;
摘要:沂蒙题材美术创作呈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记忆与图式表达。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的视觉表达以再现革命史实、传播革命思想和激发革命斗志为本务,成为思想宣传的利器。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结合新的时代语境不断创新拓展沂蒙精神的艺术形态表现,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描绘了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精品力作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精神力量和传播效果远远超过...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神州民俗》
- 北大核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华夏人文地理》
- 国家级《中国残疾人》
- 省级《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省级《鲁东大学学报》
- 省级《词刊》
- 北大核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度假旅游
- 北大核心《诗刊》
- 省级艺术与投资杂志
- 北大核心《学术月刊》
- 省级《新闻记者》
- 省级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 省级《新闻传播》
- 南大核心史学理论研究
- 省级《杜甫研究学刊》
- 北大核心《辞书研究》
- 省级雨花
- 国家级国学学刊
- 省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
- 省级ACS创意空间
- 省级书都
- 省级康寿文摘
- 省级《剑南文学》
- 国家级《纪实》
- 省级当代音乐
- 省级《社会科学论坛》
- 省级娘子关
- 北大核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