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郭沫若学刊

《郭沫若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1-1049/C
国际标准刊号:1003-7225
主办单位:四川郭沫若研究会
主管单位: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
上一本期杂志:《武汉文史资料》省级文学研究生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钟山风雨》省级社科类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郭沫若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郭沫若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郭沫若学刊》是全国唯一的以郭沫若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期刊。自1987年5月创刊以来,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以赞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为动力,积极寻求同社会经济、文 化契合点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不断推出新成果,备受国内外“郭研”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关注的刊物。读者对象:社科工作者、高校教师、郭研爱好者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郭沫若与百年中国、郭沫若与先进文化、中外文化、作品研究、美学研究、文艺思想研究、地方文化、学术争鸣。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1 满江红·卢沟闻警 郭沫若; 1

  2 反战战友出征之际的欢送辞 郭沫若; 2

  3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序 郭沫若; 3-4

  4 我们有战胜日本的把握 郭沫若; 5-6

  5 奸雄的歌唱完了 郭沫若; 7

  6 访郭老日本十年之遗存(访问日志) 孟世凯; 8-12

  7 郭沫若对制定和实施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贡献 乐山市社科联课题组; 13-15

  8 全集就要全——《郭沫若全集》重新出版之我见 廖久明; 16-18

  9 《李劼人全集》补遗 见证人; 19-22

  10 李劼人与嘉乐纸厂的文化补助金 付金艳; 23-28

  11 《静晤室日记》中的郭沫若 李 斌; 29-35

  12 《瓶》的研究述略与文学史形象 叶大翠;颜同林; 36-41

  13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中的陌生化手法 韩 静; 42-44

  14 试析郭沫若对《周礼》态度的转变 付瑞珣; 45-48

  15 威廉·舒尔茨的《郭沫若与浪漫主义美学》译介 杨玉英;廖进; 49-53

  16 多元系统论视野下的郭沫若诗歌翻译 张 慧; 54-57

  17 《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发表前前后后 翟清福; 58-60

  18 沈从文为何咒骂梁实秋 郭沫若; 61-64

  社科类论文发表:关于提升法院纪检监察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

  摘 要:纪检监察部门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纪检监察部门有效开展工作,可以促进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因而需要加强对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引导,严格规范其工作行为,确保监察部门权力为公正所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本文论述了提升法院纪检监察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科类论文发表,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工作效率,思考

  前言:提升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规范我国执法人员的行为,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法律实施的公平、公正性,使我国法律更具权威性,得到更多国民的拥护,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法院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部门工作效率不能快速提升,但经过我国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可以提升我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

  郭沫若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鲁迅、柔石和朝花社关系疏考————作者:俞宽宏;

摘要:1928年底朝花社由鲁迅和柔石等人在景云里创办。这个社团以倡导刚健质朴的文艺为目的,先后出版了《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和《艺苑朝华》等期刊书籍,介绍东欧、北欧的文学和西方现代木刻艺术。但这个社团因经济规模小、选错发行企业、主持人身兼多职缺乏图书经营经验等原因,最终社团经营失败。尽管如此,朝花社忠实地履行了它的结社宗旨,积极传播进步文艺思想,为中国左翼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其倡导的现代木刻艺...

主编期语

摘要:<正>今年是左联成立95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两个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重大的现代史事件,郭沫若都参与其中。尤其是在面对日本侵略者野蛮侵略的国难当头之际,郭沫若从日本抛家别子,毅然回国,参加全面抗战,展现其在家国存亡、民族安危关头,接受生死考验,作出救亡图存正确选择的赤诚爱国之心。历史应当铭记他的名字,礼赞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的郭沫若档案选登————作者:曾祥金;

摘要:<正>~

郭沫若为左联所做的思想与行动准备————作者:杨胜宽;

摘要:郭沫若在1924年以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为契机,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的政治思想、文学观念、史学思想等根本转变,这不仅为他此后参加国民革命、加入共产党产生了直接作用,而且为1930年左联成立做好了思想与行动的充分准备。郭沫若作为左联49位发起人之一,既是中共组织建立左翼作家广泛联盟与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斗争的必然安排,也是其自身创造的综合有利条件的自然结果

《里耶秦简(叁)》释读十三则————作者:张明哲;

摘要:《里耶秦简(叁)》新近问世,简牍内容为我们了解秦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极大的帮助。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状况等因素,书中部分文字模糊难辨,尚未能被准确识读。通过对第七层与第十层简牍字形及既有释文进行细致剖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进一步释读的机会,文章选取十三例加以考释,以期为《里耶秦简(叁)》的研究添砖加瓦

论郭沫若的屈原形象塑造与自我身份建构————作者:张艳;

摘要:郭沫若通过不断重塑屈原形象来探索现代文人参与文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探寻自我身份建构的途径。诗剧《湘累》通过突出“病”与“泪”的形象特征追认屈原为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剧《屈原》为将屈原纳入抗战话语体系,转而为“病”证伪,以“泪”为阶级斗争对象,并彰显其“风雷电”的精神特质和“人民本位”的政治理念,在版本演进中逐步确立了屈原“人民诗人”的形象。勾连郭沫若不同时期的屈原言说,屈原形象不但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精...

时间与叙事:清华简《系年》异文三论————作者:张卉;

摘要:清华简《系年》记载两周史事,有些不同于传世典籍,如第四章将卫公子启方奔齐之事载于卫戴公即位之后;第七章将楚成王围宋伐齐,戍谷居缗之事记在晋文公四年之后;第十七章将齐国高厚逃归之事置于湛阪之役后。上述三条竹书文献与传世典籍记载差异并非史事层面的,而是因作者在叙事中采用了插叙倒叙等手法,打破了事件发生时间的连贯性顺序。《系年》作者采取上述叙事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史事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也可以看出...

档案所见田汉审查手稿考释————作者:祝贺;

摘要:田汉1940年在政治部工作期间的两件手稿,未被《田汉全集》《田汉年谱》及其他论著收录或提及,当属田汉集外文。手稿内容是田汉对董每戡编选的独幕剧选集开展的戏剧批评,不仅是田汉在政治部参与文学审查工作的有力证明,也体现了董每戡在推动抗战戏剧运动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对于研究政治部出版审查工作机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主持人语————作者:吴毅强;

摘要:<正>1925年,王国维以《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为题,给清华学校暑期留校学生作公开演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为说明这一论点,王先生云:“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见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虚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其中第一、二条是自汉至民国两千二百...

主持人语 如何推进“左联”前史的研究————作者:咸立强;

摘要:<正>1930年3月2日,星期日,上海多伦多路中华艺术大学走来了鲁迅、画室(冯雪峰)、冯乃超、沈端先(夏衍)、潘汉年、周全平、洪灵菲、戴平万、钱杏邨(阿英)、郑伯奇等40余人。他们在这里开了一个会,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从此,中国左翼文化与文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左联”史的研究经过了多年来艰难的开掘,现已粗具规模。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址纪念馆的成立,将人们日渐模糊的历史记忆再度具象化了...

郭沫若《辛亥革命之精神》识读————作者:廖金福 ;陈俐;

摘要:<正>满人入关,统制中原,中国受异族踩蹒,实行科举奴化教育。自法国大革命,天赋人权之说盛行各国君王,相顾失色。我先总理中山先生,本大同博爱之思想,融合中西文化于一炉,起而倡导革命。仁人义士,投笔而起者,大有人在。十九世纪诚为世界革命之黎明时期,李素果炸死俄皇亚历山大第二,克丧刺死法大总统葛尔诺,以及波斯王南时,意大利王安伯,塞尔维亚王亚历山大,葡王古伦等等,不可胜举。二十世纪开幕之大人物即徐锡麟之...

张资平的反日革命文学家像研究——以中日档案馆藏张资平佚文为中心————作者:曾小兰;

摘要:学界普遍认为张资平是假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之名敛财的文学家,并最终沦为汉奸。本文在挖掘和分析张的杂文《从早上到下午》和《佐野学氏右倾》、日本档案馆所藏有关张的公告及其杂文的译文、张发表于《中日文化》上的杂文(1941)后发现,张在20世纪30年代认为日本无产阶级者尚未萌生无产阶级意识,无法实现中日无产阶级者的联合,由此与中国左翼文坛对立,并被日本当局认定为反日革命文学家。至40年代,沦为汉奸的张资平...

主持人语 档案视域下的创造社作家研究————作者:曾祥金;

摘要:<正>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料学转向”的背景下,档案文献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事实上,档案文献在辑佚、手稿及作品版本研究,年谱、传记编撰及作家本事研究和文学组织、文学制度研究方面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档案文献的集中发掘可以呈现新的文学面貌与文学生态,而在挖掘出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之进行理性、历史、逻辑的审视,提出独到、深入的新见,力图解决重大文学(思想)史问题,也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必然...

《神州日报》中的“郭沫若”——从题画诗《赤壁夜游图》《风雨归牧》谈起————作者:麻馨月;

摘要:抗战胜利后,《神州日报》由国民党人以个人名义出资在上海复刊,并创办副刊《原野》,由赵清阁主持。在赵清阁的主持下,副刊团结了一批知名作家,郭沫若便是其中的一员。郭沫若在副刊发表了《赤壁夜游图》《风雨归牧》两首题画诗,体现了其对战后现实的一种回应。《神州日报》虽然对郭沫若的形象塑造、活动报道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但在配合国民党意识形态的同时,显示出一定的独立性。这一时期不同立场的报纸对郭沫若报道,有着...

《乌程汉简》所见汉代关税、物产与物价问题探析————作者:陈越;

摘要:《乌程汉简》是2009年3月发现于浙江湖州的一批汉代简牍。《乌程汉简》的出土与整理为研究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对其中涉及的关税、物产、物价问题进行讨论。简文记载了汉廷对运盐收取关税,且关税份额低于文献记载的通常关税。乌程物产丰富,其中“鲜曲”“鱼子”“干鱼”等丰富了我们对汉代饮食的认识。此外,还记载了乌程粮价、布价及特殊商品“鳣”的价格,其中粮价较河西地区偏低,布价则处于中...

档案视域下抗战时期的郭沫若研究三题————作者:曾祥金;

摘要:档案文献的发掘与整理或许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下一个生长点,作为一种方法的现代文学档案文献理应得到更多的呼应和重视。而具体的方法和视角需要落实在个案研究当中,具有作家、学者、政治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且在现代文学文化史上留下重要痕迹的郭沫若是很合适的选择。本文利用新见档案对国民党取消郭沫若通缉令、郭沫若与陈诚会面及谈话内容和军委会政治部内部贺衷寒与郭沫若之间矛盾等事件进行重新梳理,新材料带来了新问题

郭沫若历史小说中的“重复”书写————作者:龙一枝;

摘要:“重复”是郭沫若历史小说的一个明显特征。郭沫若的历史小说中有大量重复的意象、人物和情节,这些“重复”链接文本内外,构成一个复合组织,生成小说的意义。郭沫若借用历史文本“延异”出历史人物“人性”的一面,对历史人物形象进行解构,以达到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目的。采用解构主义的理论,以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郭沫若历史小说中的“重复”现象,更能凸显其小说的意义

郭沫若诸子研究视野下的国别论:秦————作者:杨胜宽;

摘要:秦国从僻处西隅到在春秋、战国时代称“霸”争“雄”,最终完成结束中国历史上数百年诸侯割据征战局面的大一统事业,与其采用并坚持法家思想主张,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郭沫若在诸子研究时期着力考察春秋中期以至战国末期的社会发展演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利于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演变脉络和内在机理的脉络梳理与清晰认识,为其后来将两种社会形态的分界点...

郭沫若译作《美术考古发现史》研究————作者:何韬;

摘要:《美术考古发现史》是郭沫若的重要译作,既是其学术旨趣转向的显性标志,也是其学术领域拓展的全新发端。原作者米海里斯关于文物整理的概念重构了郭沫若的学术视野,滨田耕作的日语译著增强了郭沫若参与考古实践的时代紧迫感,继而影响并催生出郭沫若的中国古史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中国后世历史学与考古学学科构建均有深远意义

学脉相承 变革前行——“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作者:郑惠丹;

摘要:<正>2024年10月19-20日,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文学院、郭沫若纪念馆、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承办的“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文博系统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就郭沫若的创作文本、“人民本位”思想、历史剧研究等...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