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郭沫若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郭沫若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郭沫若学刊》是全国唯一的以郭沫若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期刊。自1987年5月创刊以来,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以赞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为动力,积极寻求同社会经济、文 化契合点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不断推出新成果,备受国内外“郭研”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关注的刊物。读者对象:社科工作者、高校教师、郭研爱好者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郭沫若与百年中国、郭沫若与先进文化、中外文化、作品研究、美学研究、文艺思想研究、地方文化、学术争鸣。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1 满江红·卢沟闻警 郭沫若; 1
2 反战战友出征之际的欢送辞 郭沫若; 2
3 《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序 郭沫若; 3-4
4 我们有战胜日本的把握 郭沫若; 5-6
5 奸雄的歌唱完了 郭沫若; 7
6 访郭老日本十年之遗存(访问日志) 孟世凯; 8-12
7 郭沫若对制定和实施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贡献 乐山市社科联课题组; 13-15
8 全集就要全——《郭沫若全集》重新出版之我见 廖久明; 16-18
9 《李劼人全集》补遗 见证人; 19-22
10 李劼人与嘉乐纸厂的文化补助金 付金艳; 23-28
11 《静晤室日记》中的郭沫若 李 斌; 29-35
12 《瓶》的研究述略与文学史形象 叶大翠;颜同林; 36-41
13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中的陌生化手法 韩 静; 42-44
14 试析郭沫若对《周礼》态度的转变 付瑞珣; 45-48
15 威廉·舒尔茨的《郭沫若与浪漫主义美学》译介 杨玉英;廖进; 49-53
16 多元系统论视野下的郭沫若诗歌翻译 张 慧; 54-57
17 《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发表前前后后 翟清福; 58-60
18 沈从文为何咒骂梁实秋 郭沫若; 61-64
社科类论文发表:关于提升法院纪检监察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
摘 要:纪检监察部门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纪检监察部门有效开展工作,可以促进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因而需要加强对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引导,严格规范其工作行为,确保监察部门权力为公正所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本文论述了提升法院纪检监察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科类论文发表,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工作效率,思考
前言:提升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有效规范我国执法人员的行为,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法律实施的公平、公正性,使我国法律更具权威性,得到更多国民的拥护,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法院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部门工作效率不能快速提升,但经过我国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可以提升我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
郭沫若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郭沫若诸子研究视野下的国别论:秦————作者:杨胜宽;
摘要:秦国从僻处西隅到在春秋、战国时代称“霸”争“雄”,最终完成结束中国历史上数百年诸侯割据征战局面的大一统事业,与其采用并坚持法家思想主张,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郭沫若在诸子研究时期着力考察春秋中期以至战国末期的社会发展演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利于其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演变脉络和内在机理的脉络梳理与清晰认识,为其后来将两种社会形态的分界点...
郭沫若译作《美术考古发现史》研究————作者:何韬;
摘要:《美术考古发现史》是郭沫若的重要译作,既是其学术旨趣转向的显性标志,也是其学术领域拓展的全新发端。原作者米海里斯关于文物整理的概念重构了郭沫若的学术视野,滨田耕作的日语译著增强了郭沫若参与考古实践的时代紧迫感,继而影响并催生出郭沫若的中国古史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中国后世历史学与考古学学科构建均有深远意义
学脉相承 变革前行——“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作者:郑惠丹;
摘要:<正>2024年10月19-20日,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文学院、郭沫若纪念馆、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承办的“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文博系统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就郭沫若的创作文本、“人民本位”思想、历史剧研究等...
“休闲时刻”的“低调启蒙”:论沫若自传的连环画改编————作者:杨崇源;
摘要:连环画《郭沫若的故事》以《沫若自传》为底本,通过脚本改编和图像演绎,实现了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跨媒介传播。《沫若自传》着意突出“自我”的“革命者”形象,在连环画的文图互动中,改编者主要通过选择性安排内容详略、优化图像空间布局、增添艺术想象成分等三种途径,使郭沫若的“革命者”形象一以贯之。《郭沫若的故事》对传主形象的成功接受与转化,正符合官方对革命历史题材连环画的推崇倾向,它也因此能在以青少年为主的读者...
不断推进新时代的郭沫若研究——在第八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作者:卜宪群;
摘要:<正>尊敬的潘洵书记、尊敬的蔡震名誉会长、尊敬的第八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的各位代表同仁:大家上午好!在郭沫若先生诞辰132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他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生活过的重庆,隆重举行第八届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会议上,大家推选我为会长,对于大家的信任,我表示诚挚的感谢!作为新当选的研究会会长,我代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主管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郭沫若纪念馆全体...
探寻郭沫若的文学思想逻辑,推进郭沫若研究走向深入——“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李怡;
摘要:<正>2024年,我们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学术主题是“郭沫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年岁次甲申,又逢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80周年,研讨会的大部分论文都与这样的主题有关。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略加小结,这不是对会议论文的全面的评述,而是根据我个人这几天的阅读所限,挑选其中与我近期学术思考契合的部分稍微延伸阐发,仅仅就是个人挂一漏万的心得而已。首先是关于《甲申三...
郭沫若诗话(十)————作者:蔡震;
摘要:散佚于《郭沫若全集》之外的郭沫若旧体诗词,一些作品有多个文本存世的问题,譬如,其所作字韵诗《四用寺字韵》即如此。在收集整理这些诗词时需要注意对文本、篇题等的勘定。在钩沉整理郭沫若创作的文献史料时,亦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要重视以手迹形式存世的资料,重视对于手迹资料的释读,及释文准确性的把握
主持人语 开新与返本:郭沫若研究的拓展深化————作者:李跃力;
摘要:<正>当郭沫若研究从简单的政治化或道德化的泥淖中走出来,崭新的局面便出现了,“历史化”的观念和“跨学科”的方法也由此变得自然而然。近年来,文史学界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转向”热潮,“文献学转向”“情感转向”“图像转向”“听觉转向”“记忆转向”等一时络绎不绝,郭沫若研究亦厕身其间呈现出新的气象。一方面,大量民国报刊图书文献数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得我们占有的文献数量前所未有。这些新的文献不仅使我们对...
“寿郭”与郭沫若“文坛领袖”形象的复杂化生成————作者:余明埌;李跃力;
摘要:1941年,中共策划“寿郭”活动,政治界与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均纷纷撰文贺寿,而国民党不少要人也发表“寿郭”贺词,与中共形成微妙的话语竞争。中共有组织地引导与推动“寿郭”活动的进行,塑造出郭沫若“文坛领袖”的三个面相:浪漫的诗人、两度弃笔的战士、流亡十年的学者。通过各种复杂的话语策略,中共试图重构郭沫若个人史、新文化史与革命史,回应与消弭来自内外部的异样话语,在权力与话语、政治斗争与文化斗争的交汇处,...
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对孟子形象的解构————作者:黎育瑶;
摘要:郭沫若历史小说《孟夫子出妻》中塑造的孟子形象与《韩诗外传》《列女传》都有所不同。他对孟子行迹和《孟子》文本故事情节的再创作,使得孟子其人其书具有了与原来不一样的意义,这消解了历史赋予孟子的神圣性,是郭氏非孟思想的直接体现,使得人们不再将孟子看作强制性的典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氏解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否定国民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更是对封建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理性批判,反映了他反尊孔读经的精神趋向
作为“喻体”的历史:论郭沫若的“重写型”小说————作者:徐欣雨;
摘要:“重写型”小说是指以小说的形式对包含政治、历史、文学等在内的符号体系进行“重写”。由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殊的社会语境,鲁迅、郭沫若、施蛰存等现代作家纷纷开展“重写型”小说创作。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鲁迅的《故事新编》,但郭沫若的小说集《豕蹄》和未收录其中的四篇历史题材小说也是研究“重写型”小说不可忽视的文本。区别于他者的是,郭沫若“重写型”小说的创作模式为“先欲制今而后借鉴于古”。作者在现实生活...
日本馆藏郁达夫史料辑释————作者:黄成湘;邓文肸;
摘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现藏郁达夫相关史料共4份,其中,“左翼作家”一词频繁出现。考察20世纪30年代的郁达夫的相关活动后不难发现,其与左翼文学、左联关系微妙,游离于组织之外,一度被贴上颓废消沉的标签。但事实上,他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社会革命,革命意志坚定,而日方馆藏史料也证实了这点。本文以时间顺序辑录这些史料,以期客观还原日方眼中的“左翼作家郁达夫”
“迷羊”的再出发:广州叙事与郁达夫的“左驰右旋”————作者:颜云溪;
摘要:1927年郁达夫因“左驰”而批判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却被创造社友人判定为“右旋”,并因此遭逢人生巨变,成为“迷羊”。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对郁达夫而言,成为了一个近似创伤原点的存在。在文艺与政治中“左驰右旋”则是郁达夫突围“迷羊”困境,疗愈创伤的方式。1927年至1935年,郁达夫于著述中反复回溯此时此地,形成了流变的广州叙事。大革命时期广州的价值取向在郁达夫笔下不断变更,由此郁达夫重构了知识分子在革...
主持人语————作者:袁洪权;
摘要:<正>在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文献是论文行文最为重要的基础与学术判断的依据,阐释的良性推进也是论文有效学术提升的体现。没有文献作为基础的论文,原本就建立在沙滩之上,很容易坍塌。但有了文献作为其基础,却没有真正有效地把它建立在立论的基石上面予以理论的建构或拓展,这样的文献使用也是一种让人心疼的浪费行为。今天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文献、史料的挖掘不仅要依托于我们常见的期刊、报纸,更重要的是要伸向原始记录的...
《郭沫若学刊》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郭沫若学刊》征稿启事
摘要:<正>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集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家、翻译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和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革命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是在20世纪国际学术对话中真正为中国取得话语权的文化学术大师。作为一份以郭沫若命名的学术刊物,《郭沫若学刊》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前沿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刊欢迎...
主编期语
摘要:<正>编委会已经确定本期拟用的稿件,标志着全年四期的编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值此之际,把一年来的编刊情况作一简要小结。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引起了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广泛反响。其中所揭示的主题以及可以发掘的内涵虽解读各异,但其意义与价值却可以日久弥新
主持人语————作者:咸立强;
摘要:<正>陈思和老师在《试论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1993年)一文中指出:“现代出版业已经成为知识分子以思想文化为阵地,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钱理群教授在《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纲》(1997年)中认为,直接影响和制约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三大文化要素(背景)是出版文化、校园文化、政治文化,由此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开展20世纪文学市场的研究,推出一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出版文化丛书》。第...
“新书业与左翼文学的发生”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作者:陈思和;
摘要:<正>关于新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这个题目,很早就被提了出来,不是新题目。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钱理群先生与我谈过一次,他说现在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有两个盲点:一个是新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新文学与校园文艺社团的关系,这两个盲点也是我们研究领域的空白。从那时到现在,一晃30年过去了。那时候,老钱身体力行,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策划了一套丛书,我记得第一本是刘纳的《创造社和泰东图书局》,接着他...
创造社出版部的募股、优待与政策调整:从新发现的一则材料说起————作者:刘天艺;
摘要:新发现创造社出版部史料一则,题为《一个好消息》,系创造社出版部第一次募股章程和《创造月刊》广告词,由此展示出创造社出版部成立之初的资金数额和来源。从后续的几次募股情况来看,创造社出版部用广发小面值股票的办法在短时间内筹集了大量资金,但为了快速占领出版市场,相关优待读者、股东的政策在制定之初缺乏考虑,令其收支平衡受到影响。为此,创造社出版部多次调整了相关政策,为后来“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以及“左联”筹...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岭南学刊》
- 省级《当代图书馆》
- 省级天风
- 省级《戏文》
- 南大核心世界历史
- 省级格调
- 国家级《出版参考》
- 省级《新闻战线》
- 省级《艺术研究》
- 国家级音乐传播
- 国家级军营文化天地
- 北大核心《阿拉伯世界研究》
- 国家级佛教文化
- 省级《新闻研究导刊》
- 北大核心《云南大学学报》
- 省级经典美文
- 省级东西南北·看人物
- 省级青海湖
- 省级《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 省级《上海艺术家》
- 省级《侨园》
- 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国家级对外传播
- 省级《文史精华》
- 北大核心《世界宗教文化》
- 省级《文化交流》
- 北大核心散文
- 省级《卷宗》
- 省级《美术教育研究》
- 省级漫客小说绘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