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贵州文史丛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贵州文史丛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贵州文史丛刊》是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文史类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是贵州省改革开放后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贵州文史丛刊》遵循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办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为社会主义物资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刊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科技、教育、民俗等方面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介绍贵州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宣传贵州,了解世界。本刊装帧精美,中英文对照,是一本贵州文史研究者的学术刊物。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教育研究、民族研究、贵州历史、文化、民族研究、文物与考古。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1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薛仁明 1-7
2 《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 张文江 8-13
3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张韶宇 14-17
4 浅谈元代官吏休假制 刘香玉 18-22
5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箓司造周知册”——论明王朝的道教管理制度 曹群勇 23-29
6 四川方志所载节庆演剧史料辑考 张志全 30-37
7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何 博 38-44
8 变革时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塑造与形成——以殷海光为例 杨毅丰 45-51
9 论用典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历史话语中的著名三钓为例 杨大方 52-58
10 王同轨交游及其小说创作 夏 杰 59-62
11 论汤炳正先生《原“名”》之学术价值——从语言起源和文字与语言关系两层面上考察 力 之 63-69
12 谈文学作品中“盗亦有道”的奸夫形象 张 泓 70-74
13 西藏文化与《西游记》关系纵深研究预测 王晓云 75-81
14 康天顺与镇远第二俘虏收容所管理工作的改进 袁灿兴 82-86
15 形上追求——禅宗影响下董其昌山水画形式语言分析 姚东一 87-91
16 民初贵州的“实业兴黔”讨论 许 峰 92-97
17 顾彭年:文学研究会中的半个贵州作家——兼及其他贵州籍会员 杜国景 98-106
18 近现代贵州古琴艺术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朱 博 107-109
19 安顺城市文化景观溯源及文化特色探析 彭 瑛 110-116
政工师论文范文:产权管制研究范式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产权管制理论范式把“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和“信息约束一管制放松一经济增长”这两个定律作为内核,并以原因、过程和绩效三个假说作为保护带。该范式把经济体制转轨理解为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围绕交易费用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内外均等化三条逻辑构建产权管制的契约范式,从而相应得到“剩余权利全面管制的工资契约”、“剩余权利无管制的定租契约”和“剩余权利均衡管制的分成契约”三个命题,最终构成一个基于产权管制契约范式的国家理论。该理论强调不同的产权管制契约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产权管制制度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国家组织模式。
关键词:政工师论文范文,产权管制,管制放松,制度转轨,国家理论,政治交易费用
一、引言:从产权的国家理论到产权的管制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家Furubotn和Pejovich曾经断言,没有国家理论的产权经济学不是一套完整的产权理论。为此,Barzel提出若干基于产权范式的国家理论。但是,该理论范式只是运用产权制度变迁理论与委托代理博弈理论分析国家的起源与演进,却没有解释国家行为是如何影响产权的形成与执行的。于是,umbeck建立了一个“权力制造产权”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Noah & Wengast和Acemuglu运用现代政治经济分析模型建立基于权力范式的国家理论。但关键的问题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被理解为个人直接消费或通过交易而间接消费某项商品的能力,而国家权力给个人赋予的法权或所有权只是起到强化个人产权的作用。可见,产权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并不能仅仅通过国家理论的权力范式来实现。
贵州文史丛刊最新期刊目录
《甲骨文合集》36661、40311释文研读札记————作者:龙正海;
摘要:文章是契文研读的二则札记。第一则根据近年出版的《殷墟》04号中所刊布清晰图版校勘补正《甲骨文合集》36661著录释文。藉由核校发现,该版辞条凡见有七,应当依从自内向外、自下而上的行款走向安排次序。其中,颇有争议的盾纹左上方卜辞应作“其于己卯,王廼各召,王弗每(悔),■(擒)?二”“■丁卯王□各■王[弗][每(悔)],■(擒)”理解为宜。第二则是对《合集》40311“戚”字加以补说。研究发现,该“戚...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提要辨正十五篇————作者:孙利政;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为学界研究中国古代目录学提供了重要参考。然因其卷帙浩繁,且出于众人之手,讹误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不断出现。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史部地理类十五篇提要存在舛误之处加以辨正
贵州省博物馆藏明刻本四种述略————作者:安琪;
摘要:明代是我国历史上雕版印刷业发展较快的时期。按书籍的版本特征,此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洪武至正德年间(1368—1521)为第一阶段;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为第二阶段;万历至崇祯末年(1573—1644)为第三阶段。贵州省博物馆所藏明刻本多为善本,亦有孤本,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本子,至今有四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就所入选四部古籍进行考述
郑玄《毛诗谱》的地理文献构成及来源探微————作者:闫晓涵;
摘要:《毛诗谱》是东汉经学家郑玄在《诗经》学领域的力作,我国古代有关《诗经》地理学的研究大多肇端自郑玄的《毛诗谱》。在地理资料的取材方面,郑玄吸收了《禹贡》《史记·货殖列传》《诗纬·含神雾》和《汉书·地理志》等史料的相关内容,并以《汉书·地理志》作为主要的文献来源。《毛诗谱》为理解《毛诗》的地理风俗和人文背景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依据,对后世的《诗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淮海集笺注》补遗诗文考辨————作者:耿森;
摘要:《淮海集笺注》是目前秦观诗文集较完善的整理本,但此书补遗时辑入了若干他人的作品。经考,《纳凉》诗乃陆游《桥南纳凉》诗中的诗句。《白鹤观》应为黄庭坚诗。《除中书舍人谢执政启代》为王敬之等人误辑。《请高飞新老开堂疏》作者应为邓肃。《论书贴》作者应为黄庭坚。《献东坡》《蝗虫谢神祝文》作者当存疑待考
钩脉比类取象带钩质地、形制、年代考论————作者:毕洋;柳长华;
摘要:基于中医脉学文献中钩脉的脉势特征以及后世对钩脉脉态的理解与医理研究,结合考古出土带钩的质地、形制及其流行年代来看,以钩脉比类取象的带钩,可能指的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曲棒形和琵琶形铜带钩。依据考古出土曲棒形、琵琶形铜带钩的主要流行时间可以推测,古代的医师大致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开始以平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曲棒形、琵琶形铜带钩的形制比类取象中医脉学理论中的钩脉。因此,仅就《黄帝内经·素问》中《平人气...
略论务川考古遗存中的秦文化特征————作者:张晓超;赵蓉;
摘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贵州务川地区陆续出土为数较多的古代历史遗存,是黔东北乃至整个云贵高原的重要考古发现。这些历史遗存自出土以来,引起了学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已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经笔者对这些历史遗存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并进一步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就其形制等方面来看,不少器物带有明显的秦文化特征;再从这些墓葬的葬俗等方面来看,其与秦文化墓葬系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贵州六盘水的古代岩画————作者:敖波;
摘要:<正>岩画是指在岩壁表面用石质或金属等工具磨刻,或用赭红色颜料涂绘出的各种图形或符号,用以表达古人的生活场景以及愿望和想象。历经沧桑,许多岩画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审美价值。岩画研究者依据岩画绘制技术和岩画风格差异,将我国古代岩画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贵州岩画属于用红色矿料在岩壁涂绘而成的中国岩画南方系统,整体风格与内容接近四川、云南和广西等邻近省区发现的岩画
论《汉书》对《史记》合传体例的承继与改进————作者:白少雄;
摘要:在我国古代的史书编撰中,司马迁首创合传之体,这种体例对其后的班固影响较大。班固在著录史书时,不仅将《史记》中的两人合传变为多人合传,还将其应传而未能详载的人物传记进行合传。此举扩大了单篇传记的容载量,使《汉书》对人物的著录更为详实。在此过程中,班氏还调整了以往史书中传记次序和篇章命名的不足之处,确定了著录史书时应依照以时为序、事类相近以及具有劝诫意义等著录规则。班固的这些做法,使《汉书》从体例上得...
“海棠香国”考略————作者:熊茂松;陈奕婷;
摘要:巴蜀大地的大足、荣昌、永川、乐山、凉山、成都等地都在使用“海棠香国”这一雅称,但依据各有不同,自说自话,难成定论,考查“海棠香国”的源流已属必要。今查历代文献,“海棠有香”一说最早出现于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所著《百花谱》,所指地点为昌州(今重庆大足、荣昌、永川等地),“海棠香国”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亦指代昌州(亦属今重庆大足、荣昌、永川等地)。两宋时期,多有文献记载昌州为“海棠香国”。明代万历年间,...
《四库全书总目》编选“小说家类”的文体观————作者:梁结玲;
摘要:小说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兼有诸多文体类别的综合性文类,它包含的文体类别相当庞杂。《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清代官修书目,对“小说家类”的文体录入有一套较为详细的入选规则。从四库馆臣的编选观念来看,追求“惟其词之是”的文辞,推崇魏晋六朝的语体风格,对于语言鄙俗、过度伪饰、怒骂叫嚣的文章则一概否用;在小说的叙事方面,提倡“约而该”的叙述方法,对“敷衍成章”的文章则不予入编;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文章之用应“以资考...
《经义模范》编刻考论————作者:吴冬莉;
摘要:《经义模范》是研究明清时期科举时文演变的重要文献,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多为其时之士子、塾师和考官使用。清朝乾隆年间,因其收录了大量宋代经义文,被著录于《四库全书》。该书现存诸本皆自四库本而来,四库馆臣对其评价甚高。光绪年间,《经义模范》曾有多次重刻,然其编刻情况历来存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证此书编者应为明代学者杨慎,编选此书的背景与明朝嘉靖后期时文写作的风格演变有关。同时,杨慎编选此书的意图,应...
《立斋闲录》建文史演变考论————作者:张锦宇;
摘要:著录于明代中期的笔记《立斋闲录》建文史部分保存了许多一手材料。但在今存《立斋闲录》各版本中,建文史部分的编次和内容差异较为明显,此前未厘清其演变过程。从编次的方式来看,《立斋录》与辽宁图书馆藏本《立斋闲录》应为将建文史作为专题录入的早期版本,其他版本则是以时序重排的晚期版本。从内容来看,《立斋录》是最接近原本的版本,所用史料也比较准确;辽宁图书馆藏本《立斋闲录》的高巍上书部分出现不少纰误。另外,晚...
新发现《山居四要》最早版本元至正刻本版本流变探研————作者:李幸璟;邱志诚;
摘要:元代著名类书《山居四要》在中国传统医学及农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学术价值,但学界所据悉为颇多错讹的明代胡文焕刻本。实际上,台湾图书馆尚藏有一个徐勉之、王元裕作序的元至正二十年刻本,其为该书最早刊本。这一发现提供了厘清《山居四要》版本流变的关键:作者汪汝懋还以徐、王序本雕板印行了两个(增刻)重印本,即杨彝序本和刘仁本序本。循此以进,相关渊源不明的刊本、抄本乃可一一考定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订补————作者:郝建华;杨绍固;
摘要:在《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岳石木”和“卜颜岳石术”的条目以及逊都思氏笃列图的传记存在归类上的误处。通过对《索引》所列资料以及元人文集、方志、碑刻等史料的稽考后,发现“岳石木”与“卜颜岳石术”应为同一个人。而且,经过对索引中列出的两个“笃列图”史料进行分析,发现索引将逊都思氏笃列图的传记拆分为两篇,应为舛误,故认为应将这两个传记条目合并。此外,对索引中部分人物的生平亦作了订补,以期能为索引的完善提...
清代贵州解元的地域分布与产生时段特征————作者:车智玲;
摘要:解元之称谓始于唐代,按照唐朝的制度,参加会试的举人由地方解送进京参加会试,后来就把举人中的头名称“解元”,历代均沿用了这一称谓。到了清代,贵州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较之前代大为增加,与明代贵州仅有三十六名解元相比,清代贵州考中解元的人数达到九十八人。这主要与其时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有关。在清代解元中,就地域分布、产生时段和其后续的经历方面而言,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通过查阅民国《贵州通志》等史...
王阳明记体文创作及其与心学的关系————作者:俞修齐;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散文体裁的记体文产生于先秦时期,历经六朝、唐宋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其形式逐渐稳定成熟。明代是继宋代之后记体文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明代的诸多记体文中,王阳明的作品是颇有代表性的,不仅呈现出创作数量较多、艺术成就高等特点,而且与其心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对王阳明记体文创作风格的转变和与心学的关系及其文学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贵州省外与播州有关的三处摩崖石刻————作者:李连昌;
摘要:<正>遵义古称播州,唐代诗人韩愈的《韩昌黎文集》收录有他的《柳子厚墓志铭》一文,其中讲述了柳宗元易刘禹锡迁播州的事。这里提到的播州,指的就是遵义。《明史》记载:“遵义府即播州。秦为夜郎且兰地。汉属牂牁。唐贞观中,改播州。乾符初,南诏陷播,太原杨端应募复其城,为播人所怀服,历五代,子孙世有其地。宋大观中,杨文贵纳土,置遵义军
王太岳著述考————作者:李花蕾;张舒;
摘要:清乾隆四十二年,王太岳进入四库馆,同曹锡宝等一起编纂了《四库全书考证》。他的诗文集主要有《青虚山房集》《西城小筑诗》,生前均未刊印。王太岳去逝后,其所编文稿经曹锡宝、刘墉、王昶、王芑孙、鹿传霖等人之手,或点评,或整理,或抄录,或椠刻,得以流传。民国时期,潘承弼为合众图书馆购入《青虚山房集》稿本。该本收录的王太岳诗文最全,又有王昶序、王芑孙的批注,并钤有名家藏印若干。笔者经查阅相关古籍,对王太岳著述...
明代重修灵渠考论————作者:左菲悦;
摘要:灵渠修建于秦代,在沟通湘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代对其均有维护与整修。明代对灵渠的修浚主要有六次,由于史料采用不全或引述有异,一些研究结论尚存不足。考万历《广西通志》之《兴安县重修陡河记》发现,万历十五年(1587)广西巡按御史蔡系周虽有修渠之议,但未实际动工;至万历三十年(1602),灵渠才得以重修。厘清万历年间灵渠修浚的确切时间,有助于了解明代修渠的真实情况,以及当时的水利工程与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情报学报》
- 省级《编辑学报》
- 国家级《网友世界》
- 北大核心《学术月刊》
- 国家级《中国图书馆学报》
- 省级周末文汇
- 国家级《中国扶贫》
- 省级《南京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省级《黄河》
- 国家级《当代青年研究》
- 国家级军营文化天地
- 北大核心《交响》
- 省级《当代传播》
- 省级奋斗
- 北大核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国家级《天风》
- 省级《黑龙江史志》
- 省级诗书画
- 省级现代妇女(理论版)
- 省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省级对外大传播
- 省级女报故事
- 北大核心《青海社会科学》
- 省级《世界家苑》
- 省级最文摘
- 国家级中国文字学报
- 省级民族画报
- 省级《读者欣赏》
- 省级《文学教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