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青年探索》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青年探索》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青年探索》杂志于1983年5月创刊,至今已经有28年的历史了,是我国青年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最早的刊物。目前已出版了160期,在我国20多种青年研究类期刊的综合评价中已经稳稳进入前五名。1992年就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还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一直是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
本杂志是由时任广州团市委副书记、现任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朱小丹同志带领大家创刊的。正如当时担任主编的朱小丹同志在第1期的发刊词中说的那样,本杂志已经做到了“它将竭尽全力,为深邃缜密的思考,提供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为健康活泼的争鸣,提供生气勃勃的讲坛;为锐意创新的探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它愿意成为观察青年的一扇窗户;成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条纽带;成为青年研究科学体系的一块基石;成为向青年工作科学化进军的一面旗帜。”本杂志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主办,广州市青年研究会协办,双月刊,全年6期,每期大16开,96页。
近年来,《青年探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台港澳地区青年研究与探索的权威刊物。自2010年第1期后全面改版,以“聚焦广州青年、关注台港澳青年、探索中国青年”为办刊宗旨,凝聚了内地、港澳等地区一流的青年方面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为本刊的顾问、编委,一起努力将本刊继续打造成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期刊,力争重新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优秀栏目期刊,近年来,也相继成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录入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录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录入期刊、以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录入期刊等。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台港澳青年研究、青年工作研究、青年现象研究、 青年心理研究、 青年问题研究、青年文化研究、外国青年研究、 青年研究理论与方法。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特别策划·发展导向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魏雁滨; 5
2 香港高校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成长 周慧泉; 5-13
3 青少年正面发展视角下的志愿服务——以一个自发的大学生支教服务小组为例 许英; 14-19
4 优势视角下边缘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的成效研究 王玥; 20-26
5 从政治文化的变迁看当代台湾青年的认同问题 黄继朝; 27-31
6 福柯的拷问:关于香港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十年 邵家臻; 32-39
7 论美国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路径 宫倩;高英彤; 40-45
8 德国对父母照顾权的国家监督机制——南京两幼女被饿死事件引起的法律思考 王葆莳; 46-50
9 中国“新世纪一代”的“嬉皮消费主义”亚文化之理论检视 宋德孝; 51-56
10 从“屌丝文化”透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理 令小雄; 57-61
11 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性别差异分析 周兴生; 62-68
12 青年现象中的超越与创造 吴端; 69-75
13 当代大学生眼中的十个宗教热点问题探析 邢国忠; 76-79
14 大学生“裂痕效应”的形成与消解:建构主义的视角 徐喜春;付艳; 80-84
15 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研究 高飞;陈景敏; 85-90
16 从“中国梦”实现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与管理 罗贤甲; 91-96
17 《青年探索》特别征稿与征订启事 98
影视类期刊投稿:空间隐域下的影视声音艺术造型论
[摘要] 自声音进入影视以来,声音就作为影视的一种元素同画面共同塑造着影视中的各种形象。由于中国早期技术、观念等落后的原因,致使我国影视声音的发展处于低迷、缓慢的状态。再加之,声音作为影视的一个重要组成支翼,与画面同构于影视的创作之中,通过对影视声音的深入分析,深入声音在影视中所表现的空间感,使其成为声音系统下形成的影视造型意识,为能在立体空间中琢述影视声音的艺术感。本文试从宏观到微观的包容式结构对影视声音造型予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影视类期刊投稿,影视声音,艺术造型,空间艺术,系统
在之前对影视的研究当中,让我们见所众闻的就是影视造型中的人物造型、画面缔造,但是,很少或几乎未闻有声音造型者,这对于影视声音来说,是其不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影视声音体系建构的缺失,魏南江、赖黎等另辟新境,从影视声音造型的角度进行了垦荒式的探索,使影视声音艺术的发展有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影视声音研究中新的路途。本文就顺承这个新的方向从影视声音艺术的宏观空间到微观的有形元素予以探究,希望能从仅有所识为影视声音艺术的发展再添新笔。
青年探索最新期刊目录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宅”——关于知识青年再社会化问题————作者:吴重庆;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知识青年历经“拔根型”人生赛道、“个体化”成长模式、“数字化”日常生活,出现“去社会化”现象,由此导致心理病患。告别建立在个人主义文化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推动知识青年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回嵌社会关系,在再社会化的同时,获得生活意义,完成“安身立命”的中国式社会化
人工智能生成象征秩序的存在逻辑与当代青年的人生经验————作者:涂良川;
摘要: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的繁荣与兴旺而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在丰富青年的人生经验方面弥足珍贵。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逼近通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生物智能的能力、社会智能的意义和个体智能的可能,其奠基于大数据、强算力和大系统等实现的强大能力、广泛应用以及对生物智能有限性的超越,打造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象征秩序、形成了新的崇高对象。所以,直击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象征秩序的内在逻辑及其存在论叙事,...
中华传统婚育文化的继承与变革————作者:宋健;郑玉荣;张晓倩;
摘要:构建新时代婚育文化是人口新形势下积极应对低生育率挑战的必然要求。婚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华传统婚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婚育文化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展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并在当前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情形。具体表现为:从静态到流动、从熟悉到陌生、从确定到风险的社会转型削弱了家庭的凝聚力、降低了婚姻的稳定性、动摇了生育的必要性,数字社会在文化、经济、情感...
第二次人口转变下中国婚育观念的变迁与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作者:石人炳;王昕迪;
摘要:受经济、政治、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第二次人口转变中的中国婚育观念逐步发生演进与转变,并最终导致低生育率的后果,致使人口出现“断崖式”危机。婚育观念是婚育行为发生的内驱因素,是当代价值观在婚姻和生育问题上的表现,在人口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框架,可以将中国婚育观念变迁归纳为三大转变:从家族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婚育价值观转变、从婚育一体到婚育分离的婚育关系转变以及从传宗接代到为爱成婚的婚...
农村新型婚育文化培育:新机遇、新挑战与路径选择————作者:贾志科;沈宇琦;刘佩;
摘要:面对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所带来的长期挑战,从思想观念层面着手,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已然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婚育观念呈现三方面特征:婚恋观层面,青年择偶自主性增强且女性比男性更注重经济收入和住房等外在条件,晚婚普遍且彩礼习俗顽固;生育观层面,二孩为主流生育意愿且性别偏好淡化,意愿生育间隔拉长,面临育儿成本高而收益低的困境;家庭观层面,重视婚姻稳定却忽视父职...
就业困境中的“全职儿女”:类型分化与成因分析————作者:赵怀娟;
摘要:在社会竞争加剧叠加就业压力下,一部分青年选择了特殊的职业形式——“全职儿女”。通过网络田野调查发现,“全职儿女”有两种类型:短期过渡型与相对稳定型。短期过渡型“全职儿女”通常出现在城市中产家庭,是经济下行、劳动力过剩、职场竞争相互作用下的妥协退让,“再出发”是其核心规划;相对稳定型“全职儿女”选择“归巢”通常是为了回应家庭的现实需求或纾解职业压力,照护长辈是其核心任务。成为“全职儿女”往往是被动选...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青年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代际关联还是迁移经历?————作者:谌新民;何靖怡;李萍;
摘要: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既迎来崭新的职业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通过CGSS2021数据对数字化转型时期青年职业的代际影响和个体化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父代和子代之间的职业单位类型存在较高相关性,但整体上父母的职业情况和受教育程度对青年职业发展的影响力呈减弱趋势,而青年职业的个体化特征显著。在数字化转型时期,青年的迁移经历、城市融入更有助于青年实现职业质量...
想象职场:从一流高校毕业生到“体制人”的个体决策叙事————作者:林小英;谭心怡;
摘要:近年来“考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一流高校的学生也加入到“考碗族”的队伍,但真正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后则或多或少感受到了从职场想象到工作现实的反差。研究以从一流高校毕业、成为公务员不久的受访对象为典型案例,刻画了他们带着精英身份建构的职场想象,而工作现实迫使他们做出驻足或逃离的二次选择。研究发现,在入职前“考碗族”通过各种方式建构了自己对政府部门就业的想象,而真正变成“体制人”后,这种想...
《青年探索》2025年投稿指南
摘要:<正>《青年探索》是专门研究与探索青年理论、青年政策、青年现象与问题、青年成长与发展、台港澳青年等内容的学术期刊,重点关注青年理论新发展、青年成长新现象、青年工作新问题等议题,设有栏目《特稿》《专题研究》《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台港澳青年研究》《外国青年研究》,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请勿一稿多投。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排版规范,...
新兴青年:基于职业、文化和阶层的三重理解————作者:刘保中;
摘要:作为近年来涌现的新的青年社会群体,新兴青年目前已经成为政策关注与服务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青年领域学术研究的新议题。新兴青年类型多样,是一个具有多维面向的群体。文章提出“核心维度”的分析方法,抽离出职业、文化和阶层三个关键维度去理解新兴青年的核心特征和本质属性。作为一种新职业群体,新兴青年呈现出全新的职业劳动方式、基于兴趣驱动的个体化职业选择以及职业稳定性缺失和职业生涯不确定性等特征。作为一种新亚文...
我国青年就业新特征、新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考察————作者:王笑非;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是新时期国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大命题,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2016~2022年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青年全周期就业视角出发,基于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考察中国青年就业的新特征,特别是比较2020年前后青年就...
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者:杨旭宇;宋健;
摘要:数字时代,数字素养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对青年就业有着复杂的影响。文章从数字认知能力、数字应用素养、数字创新素养、数字风险意识四个维度构建青年数字素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描述我国青年数字素养的现实特征与人群差异,考察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青年的数字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人群间差异,农业户口、乡村地区、较低教育水平的青年数字素...
《青年探索》2025年投稿指南
摘要:<正>《青年探索》是专门研究与探索青年理论、青年政策、青年现象与问题、青年成长与发展、台港澳青年等内容的学术期刊,重点关注青年理论新发展、青年成长新现象、青年工作新问题等议题,设有栏目《特稿》《专题研究》《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台港澳青年研究》《外国青年研究》,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请勿一稿多投。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排版规范,...
第二次人口转变下我国大城市居民婚育行为变迁趋势研究——以上海为例————作者:陈蓉;顾宝昌;
摘要:基于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框架,运用1987年以来的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相关社会调查等多个来源的实证数据,考察了以上海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居民婚育行为的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年轻世代推迟结婚的趋势明显,终身未婚水平不断上升;婚前同居越来越普遍,且在较高文化程度人群中更为常见,但仍是婚姻的试验而非替代;离婚水平呈现递增趋势,且女性尤甚,近10年间上海女性的离婚水平已反超男性。人们不只生...
我国未婚青年婚恋观念、婚姻焦虑及政策态度探究————作者:李月;成前;滕素芬;
摘要:未婚青年婚恋态度通常是未来婚姻、生育变化走向的晴雨表。本研究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选取18~35周岁未婚青年样本,对我国未婚青年的婚恋观念、婚姻焦虑以及对婚育支持相关政策的态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未婚青年对待婚姻和恋爱的态度更加自主,仅有三成未婚青年认同一生必须结婚和生育,并且结婚和生育的出发点都更加强调自主性;未婚青年在进入婚姻的经济基础、与配偶关系、养育教育子女、婚后生活等方面都...
“十五五”时期青年发展规划:新环境、新挑战与重点任务————作者:陆杰华;郁亚蔓;
摘要:青年发展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青年发展工作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收官之年,也即将迎来“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国家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国家人口发展发生巨大转变、国家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青年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新的环境背景下,“十五五”时期的青年发展规划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其中...
中国青年研究热点议题与学术启示(2024)————作者:张志安;龚沈希;
摘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青年发展有了更加多元的面貌,青年研究也日趋丰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为青年研究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也为青年研究如何顺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设定了更高标准。文章尝试以具有启发意义的热点议题为切入视角,勾勒2024年国内学界关于青年研究的知识版图。...
捆绑与松绑:从“新型合意式生育”看婚姻与抚育的关系走向————作者:杨帆;
摘要:传统生育观将抚育关系视为婚姻关系的必然延伸,抚育关系也以婚姻关系作为赖以存在的基石。随着生育观念日趋多元,越来越多的青年认为结婚不一定生子,生子也无需以结婚为前提,由此婚姻与抚育的捆绑关系逐步松绑,传统婚姻家庭的道德秩序也正被颠覆性重构。既有法律规范与家庭伦理道德仍以传统婚姻家庭关系作为规制重心,使男女双方合意形成的“两头婚”“非婚生育”“丁克家庭”等“新型合意式生育”面临困境。以“两头婚”为例,...
青年群体如何想象死亡?——基于持续性联结视角的实证研究————作者:金圣钧;
摘要:人终究走向死亡,因而难以避免想象死亡。青年时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亦是生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持续性联结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对两百余名青年的调查和跟踪访谈可以得知,青年群体通过对死亡的“见证性认知”和“侵入性认知”引导其生死观的建立,而后经由媒介化空间中的集体哀悼、他者镜像和共情联结调适和修补生死认知,最终形塑了关于“临终时刻”“死后世界”的具象化死亡想象。总体而言,青年群体不避讳对死亡的探...
从“饭圈”乱象看中国青年网络社群的建构和行为逻辑——以“CP粉”群体社交平台互动为例————作者:武亦文;奥利维耶·贝洛·马丁 ;王鲲;
摘要:新时代的青年是网络原住民,既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求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饭圈”乱象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对“饭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饭圈”群体建构和行动逻辑的特殊性是导致乱象的根源。以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CP粉”群体为例,依据法国社会学家麦克雷的网络群体建构理论,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法,聚...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国学吉林
- 省级《寻根》
- 省级书摘
- 省级《参花》
- 省级《中华手工》
- 北大核心《大舞台》
- 省级经典阅读
- 省级艺术中国
- 省级《南京师大学报》
- 北大核心《理论导刊》
- 省级《太平洋学报》
- 北大核心《北方文物》
- 南大核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北大核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国家级《创意与设计》
- 北大核心《音乐艺术》
- 北大核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上海艺术家》
- 省级《少年文艺》(上半月)
- 北大核心《湖北大学学报》
- 省级《艺术研究》
- 北大核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省级《黄河之声》
- 国家级军营文化天地
- 省级时文选读
- 国家级中国艺术时空
- 省级《邢台学院学报》
- 省级《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西南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