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长白学刊

《长白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2-1009/D
国际标准刊号:1003-5478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主管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查看长白学刊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唯实》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协商论坛》杂志社信息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长白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长白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长白学刊》是由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学术期刊。期刊始创于1981年,当时为内刊,刊名为《学习与研究》。1985年公开出版,并更名为《长白学刊》。创刊以来至2000年,《长白学刊》主编为王佩瑄,2000年-2006年,主编为林莎,现任主编为赵连君。20余年来,根据党校自身的特点,《长白学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学术与宣传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鲜明的办刊特色。学刊站在时代前沿,确立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三服务”原则。学刊密切关注改革开放实践及前沿领域问题,力求以超前的学术眼光和前瞻意识,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贯彻、落实进行舆论引导和提供理论支持;为学术创新及学术繁荣提供重要的研究阵地。在稿件的选取上不唯身份论,追求质量、避免平庸。

  本刊以办刊的严谨性和高品位赢得了许多作者及专家的好评。曾先后被认证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现为吉林名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吉林名刊。2007年1月,《长白学刊》副主编、哲学编辑赵连君荣获首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奖;2010年1月,《长白学刊》编辑部荣获第二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期刊社称号。

  《长白学刊》所刊发的稿件较多地被国内权威性文摘全文或篇目转载。2000年以来,《长白学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0余篇文章。现设主要栏目有:哲学、经济、政治、公共行政、法学、社会、历史、文化等。同时,根据形势需要和学术走向,不定期推出相应热点专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吉林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政治、法学、哲学、经济、社会、历史、文化。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群众路线与执政依靠 许耀桐5-9

  2.也谈马克思恩格斯新唯物主义的“命名”问题———兼与张莉、孙熙国商榷 王学荣10-14

  3.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起源 吴永华15-19

  4.政府与市场改革的“加减效应”及其能率释放———兼论政府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范明英 刘 涛20-27

  5.论政府与文化市场的关系 胡惠林28-32

  6.开放、整合与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龙太江 周光俊33-38

  7.中国模式的理性审视 南文化39-44

  8.论党的群众路线及其时代性、实践性 肖 杰45-49

  9.多元文化视角下执政党适应性建设探析 杨国强50-54

  10.新媒体时代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赵泽洪 朱亚兰55-59

  11.雍正朝的组织人事变革:方略与启示 柯江林 杨雯筠 孙 锐60-65

  12.从“先赋”到“自致”:治理时代公务员责任的嬗变 郭 蕊66-70

  13.基本义务的宪法界限:法律保留之适用 郑贤君71-76

  14.农民责任意识的缺失与重塑———基于对吉林省农安、永吉等地的调研与思考 栗晓宏77-80

  15.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基于 2000-2011 年的数据分析 白永秀 张新渊 周江燕81-88

  16.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王 聪89-94

  17.《新华日报》与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汤志华 刘晓华95-99

  18.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遵义会议为例 于安龙 刘文佳100-106

  19.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安全 范和生 李三辉107-112

  思想政治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摘 要:沈志远是中国较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产党员,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1965年,他恰好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一步步的深入历程,并且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沈志远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论文范文,沈志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中国;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早期的革命实践仅仅是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进、认识和初步探索阶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这两个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和衔接润滑作用的代表人物是寥寥可数的,沈志远就是其中一位。沈志远是中国较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产党员,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1965年,他恰好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一步步的深入历程,并且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沈志远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长白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论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互构————作者:孙寿涛;邱雨诗;

摘要:中华先贤契合唯物史观的睿智思想,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唯物史观基因”等的“有价值因素”,深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契合相济和相互建构。它们是实现“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更是我们今天实现“第二个结合”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资源和宝贵养分。我们一方面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文明新时代新形象;...

从“核心论”到“血脉论”:中国金融发展定位与人民主权金融体系构建————作者:王曙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金融体系的性质和定位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核心论”到“血脉论”的重大转型标志着中央在深入比较分析国内外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后对金融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这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与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意义重大。在梳理了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金融工作的深刻阐述之后,基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这一定位,对“人民主权金融”的理论渊源、内涵、制度体系以及普惠性、战略性、安全性...

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情景达峰预测————作者:张明锋;姚梦;

摘要:食品消费对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食品消费碳排放对治理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基于1999—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城镇和乡村的食品消费碳排放数据,重点分析了2015—2020年各省城镇和乡村食品消费碳排放时空上的特征,并通过STIRPAT模型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外推和预测了2021—2060年不同情境下城镇和乡村食品消费碳达峰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食品消费人均碳排放呈现出波...

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内在逻辑————作者:张建刚;

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逻辑严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进一步深化了对改革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依靠力量,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守正创新”...

论动物防疫与动物权利之间的法律平衡————作者:徐爱国;

摘要:动物与人类互动历史悠久,动物既为人类提供给养和服务,也携带病毒危害人类。在保护动物权利和防治动物传染病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传统法里,动物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中处于从属的地位。财产法、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中,动物都是驾驭、交易和赔偿的标的。但是动物具有特殊性,是具有“生气”的“物”。当公共卫生和健康的概念出现后,动物防疫法成为现代法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有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地方立法前评估:理论阐释与制度进路————作者:罗师;

摘要:地方立法前评估是确保地方立法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其目的在于明确特定立法选题可否纳入立法程序,即是否立法。概念上,地方立法前评估指的是地方立法机关根据一定标准和按照一定程序,对特定立法选题进行综合考察和系统评价,进而明确是否将之纳入立法程序的活动。地方立法前评估与新时代科学立法的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符合地方立法的发展脉络,是当前形势下地方立法的理性选择。构建科学、理性的地方立法前评估制度,需要以科学、...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唯物辩证法意蕴探赜————作者:贾丽民;

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一场社会变革,更是一场思想变革,必须得“法”才能事半功倍,这个“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遵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研究分析新时代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中所形成的创新性...

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偏差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作者:蒲新微;李欣悦;

摘要: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偏差是制约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发展的现实梗阻。对执行偏差进行有效矫正和治理是破解家庭医生发展困境、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突破口。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构建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偏差的生成机理框架。政策内容模糊极易诱发基层执行者的本位主义行为,而不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家庭医生变通执行创造了机会空间。就医观念固化和政策对话缺失使得医患双方之间的有机互动难以维系。面对资源禀赋不足,政策环...

资源匮乏型乡村何以激活农民主体性?——基于“价值——制度——组织”分析框架————作者:李国梁;梁玲;

摘要:农民主体性激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但资源匮乏型乡村却存在外部“输血”模式难以适用、内生“造血”功能发挥有限的问题。广西C市L村立足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现实,从农民与外部主体力量互动关系着手,以农民主体性激活为核心,识别与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有助于破解其外部资源长期短缺与内部资源不足不活的发展困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激活路径的选择上,以价值引领唤醒乡村价值认同,以制度激励注入强劲动力...

族群·屯峒·记忆——多民族居住村落协商民主实践的三要素————作者:杨天保;刘蓉;

摘要:调研发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东里村自2017年创建“协商议事工作室”,协商民主实践初见成效,但传统村民组织历经多次调整后,乡土共同体意识的流散,壮、汉、瑶分族聚居后的空间固化,村落“治权”系统中党员数量偏低,村民个体政治参与差异化等问题,仍是多民族居住村落政治民主化的结构性障碍。因此,亟须深入开展党建工作,重塑族群及现代个体的主体性,增强村民的政治意识和组织归属感;实施有效的空间治理,重建民族互嵌型...

多源流框架下城市公共安全政策的变迁机制——基于改革开放以来226份政策文本分析————作者:戴均;刘家鼎;

摘要: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分析城市公共安全政策,探究其变迁历程,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与治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公共安全政策变迁的深层次机制是什么?这是亟待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治理场域,将政策源流细分为缓流和湍流,并关注各源流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修正多源流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226份政策文件,总结出城市公共安全政策变迁经历了灾害管理、应急管理、风险治...

政府部门包容性氛围建设的组态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作者:柯江林;张继争;周璇;

摘要:在我国政府部门干部构成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营造包容性氛围以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优势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有关包容性氛围前因的研究多囿于传统定量研究范式探讨单一要素的独立“净效应”。本研究认为包容性氛围的建设需要多种组织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共同作用,故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组织氛围的五大条件性影响因素(组织背景,如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如岗位分配;组织流程,如招聘...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供应链溢出视角————作者:王杰;刘刚;周晓辉;

摘要:基于供应链溢出视角,利用2006—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客户数字化转型如何带动供应商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表明:客户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供应商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且这一结论通过了诸多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检验发现,客户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竞争效应(绿色需求倒逼)和共谋效应(知识溢出)两种供应链溢出效应影响供应商绿色技术创新。此外,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客户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

“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高清海类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程彪;

摘要:高清海先生的“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概念,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具体阐释了“类”或人的“类本性”,而且充分体现出高清海类哲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高深的思想境界。高清海先生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来理解和阐发人的“类本性”,进而把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然理解为一个“类统一体”;认为“人与自然的类统一体”的实现有赖于人性之丰富完善,有赖于人的存在境界之提升;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存使命”也在...

“形式的反作用”与“时代折光”——论贺敬之的新古体诗————作者:崔柯;

摘要:新古体诗是贺敬之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又一艺术创新。面对社会语境的变化,立足自身承担的文艺工作使命,贺敬之创建新的抒情方式,以“形式的反作用”传达出面向丰富的“时代的折光”。贺敬之一方面清楚旧体诗具有形式束缚内容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敏锐意识到,旧体诗在表现某些特定题材的时候有其优长所在。通过对旧体诗取其便利、去其束缚,贺敬之打造出“新古体诗”这一兼具传统特色与当代品格的艺术形式。结合贺敬之对创作观念的阐述...

审视“南方”:客家女性书写的主体阙如与文化经验————作者:高云球;韩山;

摘要:客家地区浓厚的宗族文化与因迁移形成的族群结构,使客家人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观念。客家人在“耕读传家”“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精神传承中形成了勤劳勇敢、坚忍内敛的群体性格特征。同时,祖辈相传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客家人的精神之中,成为他们的人生规范和行为准则。客籍作家,以文学的方式将客家女性在旧的历史时代中的生存境遇与文化经验层层揭示出来,不仅反映出客家文化对女性的品格形成与个体命运的影响...

城乡医保统筹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性研究————作者:周云波;刘畅;马丽;

摘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基于我国城乡医保制度改革的视角,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医保统筹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医保统筹政策相对于“新农合”与“城居保”制度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政策针对农村的低学历、中低收入以及中老年群体产生更明显的效果。机制分析进一步证明统筹医保制度可以通过降低农村居民医疗支出负担、提...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论析————作者:王旭东;

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动力要素和动力运行机制;其动力要素涵盖理论指导力、物质生产力、文明滋养力、民众需求力、改革开放力、科技创新力、组织保障力、制度规范力、人才凝聚力等多个方面;基于动力要素的不同定位和作用,将其划分为基础性、过程性和保障性三层动力结构。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运行机制中,其动力系统由动力驱动主体、动力要素、动力输入、动力整合和...

文化自信视域下网络空间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作者:吴星儒;

摘要:网络空间既是文化空间,又是政治空间。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研究网络空间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建构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话语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就现实发展而言,网络空间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仅可以促进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话语权的建构,还能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路径。面对多元文化侵袭和外来意识形态挑衅挤压网络空间红色文化“生存空间”、红色文化单一叙事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当代中国气候外交及其战略选择————作者:张丽华;高晗;

摘要: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让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同时人类社会面临以气候变化为典型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远的全球性问题,亟待治理。全球气候治理离不开大国的气候外交活动。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气候外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下经历了外交目标与外交方式的调整,并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多边主义原则与合作共赢原则,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长白学刊》省级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213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