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论坛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民族论坛

《民族论坛》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009/C
国际标准刊号:1007-8592
主办单位: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管单位:湖南省民族研究所
查看民族论坛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新疆社科论坛》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理论前沿》省级文学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民族论坛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民族论坛》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民族论坛》杂志于1983年创刊,是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主办,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一份集新闻性、权威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时政、财经、文化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3-1009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8592,邮发代号:42—223,发行范围遍布全省14个市州,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关注度与美誉度。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聚焦、人文、世相、地理、博览。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问题调研报告 黄忠彩;田长栋;方清云5-10

  武陵山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协作研究 田开春11-15+34

  桑植民歌与张家界文化旅游的发展 杨雅君16-20

  沅水女儿 沅水情结——访三峡大学刘冰清教授 徐杰舜21-27

  咬定"银饰"不放松——访贵州大学闫玉博士 徐杰舜28-34

  人类学在商务研究中的适应性——以南方某大学餐饮服务为例 田广;丹·特罗特;邵欢35-43

  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与民族认同——关于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崔海亮44-49

  乡镇改革创新需要新思维 王彦智50-52

  侗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的经验教训及借鉴 江明生53-56+64

  王朝势力的地方渗透——以清代湘西妇女节烈为视角 尚晴;刘祥群57-60

  鄂温克"贝奇仁"狩猎文化意蕴探析 张广才61-64

  广州市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实证研究 孙艳;热合玛依·吐尔逊65-69

  孔子"三重孝道"思想探析 黄琦70-72+81

  清水江文书所见林业生产投资之效益分析 李向宇73-76

  解读后现代宽容 冯润77-81

  重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波普尔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为视角 孙健飞82-85+100

  明宣宗时期女真政策论述 叶晓婷86-89

  畲族"石莲花"纹装饰特征研究 张洁90-95

  核心期刊目录2015投稿档案信息化中对档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以及意义,并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关键词]核心期刊目录2015,档案信息化,档案工作者,素养要求

  随着当代社会电子科技为主流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使档案资源利用率直线上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的素养有了新的要求。

  民族论坛最新期刊目录

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新趋势————作者:丁赛;

摘要: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推进不仅彰显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是达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目标的应有之义,是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经济基础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增幅高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引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显成效。在全国一盘棋...

民族片面性与局限性的消解: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融合————作者:李风华;张淇;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思想,长久以来一直是民族学界密切关注且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以其深邃的历史视野与科学的理论架构,对民族融合的内在本质、基本原则以及演绎路径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剖析。他们指出,民族融合乃是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与交融中逐步迈向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资产阶级在推动民族融合历史进程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少数民族汉语文民间文献价值新论——以浙南畲族民间文献为例————作者:曹大明;范宇婷;

摘要:少数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汉语文民间文献,这些文献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互动的结晶。文献内容记载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勾勒出跨民族经济交流、文化融合及民族团结的历史图景。重视少数民族汉语文民间文献的独特价值,有助于从少数民族主体视角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共同体构建:论卢梭民族共同体思想————作者:袁朝飞;

摘要:卢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在民族思想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卢梭是首位赋予全体人民以民族特性的思想家。以能体现公意的法律为基础构建现代国家民族,并将法律的精神融入一个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之中,是卢梭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卢梭不是要摧毁原来的民族,也不是要无条件地保留自在的民族,而是要在尊重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能够体现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律对其加以改造。根据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将一个个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族群...

居庸关的文化记忆:元明清时期云台建筑变迁研究————作者:张幼欣;

摘要:元代,居庸关作为元帝巡行两都的关津要道受到重视,顺帝下令在此修建过街塔,其目的有二:一是祈求神灵保佑,巩固统治秩序;二是在巡幸途中营建安全的休憩之所,修建时各族人士参与其中,各族文化在此交流、融合。明代,长城地带族群冲突不断,居庸关作为边关重镇,屯驻有大批朝廷调遣的内地军士。中原文化通过军事移民在居庸关地区得以广泛传播,云台上方由此修建起汉传佛教形制的泰安寺佛殿,其建筑的形制与风格较元代有巨大变化...

作为方法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缘由、特征及战略意义————作者:李晶;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原创性概念日益发展为标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话语,并进一步被提升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作为方法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人类文明发展格局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准确研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法论指的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基础上,由根本方法、基本方法以及具体方法构成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方...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对“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的理论建构————作者:沈桂萍;

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国家形态的民族实体,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表征,是具有国家形态的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视角,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依托国家形态发展演进为核心叙事,揭示了“大一统”“和而不同”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大地各类人群在文化领域交融互鉴,铸就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不仅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贡献了史学的分...

论云南临沧跨民族节日共庆现象————作者:李玉琳;成良斌;

摘要:云南临沧作为少数民族杂居、聚居与融居的典型地区,跨民族共庆传统节日的现象突出。相较于其他地区,其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和实践资源更为丰富,跨民族节日共庆呈现覆盖面广、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等特征。这一现象的发展与国家社会进程紧密相关,自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孕育,改革开放后范围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泛形成。其形成需要物质充裕、社会交融和文化认同等前提条件,以及较为成熟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跨民族节日共庆作为各民...

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阈下的湘西苗族挑花研究————作者:彭伦波;徐昕;

摘要:湘西苗族挑花生成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其纹样也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且长期为多民族共享和共同传承。基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从湘西苗族挑花技艺、湘西苗族挑花纹样、湘西苗族挑花传承三个方面对湘西苗族挑花进行探讨。研究得知,湘西苗族挑花技艺源于中华民族刺绣技艺且流传于多民族交汇地带;湘西苗族挑花纹样体现了苗文化与楚文化以及苗文化与汉、土家文化的历史性文化交融;湘西苗族挑花在以山歌和跳香仪式为代表的...

清代康雍乾三帝长城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尹变英;

摘要:在古代中国,清朝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帝王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态度发挥了关键作用。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见证以及文明标识,对其的认知必然蕴含着对共同体意识的表达,而长城诗歌则成为承载这一表达的主要形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对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作用重大,深入研究其长城诗歌,可以清晰洞察他们的共同体意识,具体表现为:内外一家的疆域意识、内外...

非遗传承人创新能力研培“在地性”策略探究——以四川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传承人文创实践活动为例————作者:周莹;吴济池;

摘要: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地积极开展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理念的传承人研培活动,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中,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文化产品转化与服务能力以及文化创新设计能力,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基于在地性策略的非遗传承人创新能力研培实践,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激发民众文化自信,促进民族特色文...

刊首语

摘要:<正>202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从第2期起,本刊与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先后推出“名家论坛”“青年论坛”,刊发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社会反响颇好。回首过往,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多方携手助力办刊的一年,是匠心打磨提质增效的一年,是收获赞誉增强自信的一年,是《民族论坛》办刊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精品不断,佳作频现。本期“名家论坛”重点刊发了丁赛教授的《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

“大湘西二十年”民族文化产业知识生产嬗变脉络与未来演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作者:吕莎;干帅杰;

摘要:近年来,民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就相关知识图景进行勾勒与反思,对于推动大湘西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有积极助益。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文章认为该领域二十年来的知识生产嬗变脉络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理论初创期,包括文旅协同认知、民族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价、民族文化产业战略对策分析等;2.理论发展期,包括文化生态理念、旅游演...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何以赋能乡村振兴——一个西藏边境村落的实践————作者:王鑫淼;

摘要:民族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区。文化旅游凭借其强大的带动效应和生态环保优势在边境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尼边境村落吉甫村为案例点,探析边境民族村落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如何发挥经济价值,实现文化资本的转化,从而赋能乡村振兴。吉甫村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的转化,以多元主体联动、政府主导的模式呈现,最终取得了经济发展、生态保...

民族旅游中民间舞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论析——以丽江古城纳西族“打跳”为例————作者:刘朦;韩静;

摘要:进入新时代,旅游已成为构建地方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作为旅游的一种特有形式——民族旅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具优势。基于对丽江古城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的田野调查,探讨民族旅游如何通过民间舞蹈增强民族互动,强化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表明,丽江纳西族“打跳”从起源上便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更是不断汇入彝藏走廊各民族的舞蹈元素,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理...

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基于民族文化“四生观”的研究————作者:罗康隆;刘思言;

摘要:<正>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在我国得到显著推动与发展。然而,处在西方话语权之下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存在着评判标准非本土化以及过度重视申报价值而忽略传统农业产业多样性的问题。如何基于国家实情发挥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文章基于民族文化视角,以“四生观”为嵌入点,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所展现的地域性、文化性、功能性与生态性特征,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技术推广、民间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党的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作者:王伟光;

摘要:<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

为什么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者:丁元竹;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真正共同体的思想为后人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当前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一个拥有56个民族、14亿人口的巨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立足中华...

中国梦的共同体叙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互动为重点————作者:俞祖华;

摘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共同体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四个共同体”,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四个共同体”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关联。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涉及民族问题、台湾问题两大领域,其目的是增进“中华民族一家亲”“两岸一家亲”,推进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

各民族流动性互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者:张露思;

摘要:推动各民族交流互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将各民族的互嵌分为“在地性互嵌”与“流动性互嵌”,并专题分析基于中华文明传统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各民族“流动性互嵌”。首先,从学理上分析“互嵌”何以本身就包含着“流动性互嵌”,现代性何以凸显流动性互嵌;其次,分析基于商贸、旅游、城市化等流动性互嵌的典型形式及其民族交融意义;最后,结合全球化变局及构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民族论坛》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2112.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