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阅江学刊

《阅江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802/C
国际标准刊号:1674-7089
主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云梦学刊》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土族》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阅江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阅江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阅江学刊》以“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为办刊目标,秉承“特色中有个性,深度中显内涵,高雅中见品味”的办刊理念,以全球视野和多学科视角,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前沿动态,重点反映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观点新、信息新、角度新、资料新、方法新”的理论成果。读者主要为国内外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教师、研究生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阅江论坛、气象与人类社会发展、制造业研究、民国文化研究、高等教育评论、新闻与出版、专题研究(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子栏目)、新书推介。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 严 强7-13

  对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解读 刘林元14-20

  “公共自信”: “公共自卑”的“天敌” 黄建钢21-30

  大部制视域下中国环境管理体制分析 刘志勇31-39

  市民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抑制效应分析 崔玉平,董筱文40-46

  气候资源产权制度初探———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分析 杨惜春,肖子牛47-53

  气候资源的权力与权利: 基于公共财产属性的构造 闫 海,赵巧玉54-58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论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现代气候观 刘国章59-64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制造发展研究 宋 平,李长顺,唐德才,李萌萌65-71

  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机遇与路径———以页岩气革命为背景 王礼刚,王 瑾72-77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两岸新闻交流政策诠释 谢清果,张汉丽78-87

  新媒体、受众与主流价值观建构———以流行歌曲传播为例 周兴杰88-93

  “新闻是如何可能的”: 现代新闻话语生产的形式与逻辑 张荣华94-100

  介乎士大夫与平民之间的文学形态———南宋中后期游士阶层的诗歌创作 吕肖奂101-106

  周紫芝新乐府观述论 王辉斌107-113

  李白游仙诗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其审美意义———兼议对《楚辞》游仙体式的接受 李金坤114-119

  试论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的异同 吴振华120-129

  傩戏的面具与非物质之“道” 丁淑梅130-136

  相关论文范文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建设的几个管理问题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博士点十余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令人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博士点管理方面分析了培养目标和学生培养定位、各博士点的交流沟通体制与机制的建构以及博士点建设的内部管理等方面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学科论文;建设;管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原属于法学门类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现今已提升为法学门类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论文。

  阅江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民国律师公会档案资料汇编(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卷)》

摘要:<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严成教授主编的《民国律师公会档案资料汇编(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卷)》(20册)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国律师公会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23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汇编》是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司法行政部、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司法院、立法院、行政院、国民政府、社会部、财政部、实业部等35个全宗档案之中搜集整理出来的,包括律师公会与国家各级各...

论实事求是的三重根————作者:王荣江;王圣康;

摘要:“实事求是”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对事实的准确把握与问题的有效解决。然而,在实事求是的传统论述中,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展开,这导致实事求是在现实中的贯彻和执行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瓶颈和障碍。科学哲学中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察渗透理论”为深入探讨事实与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观察渗透理论为依据,可将实事求是...

人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论析————作者:罗昆;

摘要:人学是以整体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学问,人的问题始终是学术界无法回避的焦点论题。在人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人的异化”“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论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的本性”“社群关系”“人性变迁”“内圣外王”等观点具有高度契合性。正是这些契合之处,推动了人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彼此契合到有机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造就...

《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

摘要:<正>《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惠富平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太湖地区农业历史悠久,司马迁曾用“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来描述其简朴自然的稻作生产生活方式。唐宋时期这里开始成为产粮大区和重要的财赋之地,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推动下,太湖流域农业发展成就巨大,地域特色更加明显

《马克思主义动力论》

摘要:<正>一部好的学术著作既不会钻入经典文本中自得其乐,也不会沉浮在社会现实中空腹高心,而是植根经典问明来路,走进现实澄明去路,实现厚重的经典与鲜活的现实直接“对话”。《马克思主义动力论》(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就是以“动力”为纽带,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现实有机统一的一部力作

《“双碳”目标导向的数智供应链运作管理》

摘要:<正>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核心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邱玉琢教授撰写的《“双碳”目标导向的数智供应链运作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年版),正是对这一重大命题的系统回应。该书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构建了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供应链管理框架

DeepSeek驱动下的范式转型与认知进化————作者:何静;

摘要:当前AI技术正加速从专业研究走向大众生活,DeepSeek以开源生态、文化适配和技术普惠为特征,开启了人机共生新模态的探索。本文围绕DeepSeek的技术发展与社会影响,构建了“技术平权-范式突破-个体革命-社会重构”的分析框架,以解析DeepSeek在技术普惠、认知增强、心智进化与群体智能等方面的突破性影响,进一步为理解人机关系演进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在技术平权层面,DeepSeek通过开源策略与...

社交机器人治理:国际实践与中国进路————作者:高山冰;孙振凌;

摘要:恶意社交机器人的泛滥给个人权益、社会秩序乃至人类伦理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社交机器人的治理议题被推上全球舞台,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其失范行为进行约束。目前对社交机器人的治理并未形成体系,主要依赖人工智能、数据隐私、智能机器等领域的指导性、模糊性规范。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有必要关注境内外媒体平台上社交机器人营造的与中国议题相关的舆情,更有必要汲取先进经验,完善本国社交机器人应用和监管相平衡的...

电子化妆与中区呈现:青少年图像社交中的“易容术”与“新自我”实践————作者:骆正林;刘丙羲;

摘要:图像媒介的演进与人类文明进程深度互嵌,其技术迭代不断重构人类社会的时空秩序、虚实边界及主体间性关系。自21世纪以来,智能化浪潮下图像技术的伦理失范问题日益凸显,亟需系统性的反思与应对。本研究通过历史性考察图像技术的演进轨迹,结合当代青少年图像社交实践,拓展“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中区呈现”、概念模型及“电子化妆”理论范式。研究发现:“电子化妆”作为21世纪数字“易容术”,其技术本质...

智能时代的传播研究综述(2015—2024)——基于人类主体与非人类行动者的分析————作者:武靖宇;张玉;

摘要:媒介的物质形式和技术逻辑与特定时期的文明形态密切相关。对智能时代传播问题研究进行总结,不仅有助于相关学者直观理解研究进程,还可以此为契机,探索人与媒介等非人类行动者关系的演变过程,窥探人类文明未来的演变方向。本文通过对2015—2024年智能传播领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人类主体与非人类行动者两条主线分析发现,人类主体研究聚焦于主体性存续及人机关系问题,非人类行动者研究则围绕智能算法、技术资本、技术...

数字经济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逻辑与挑战————作者:高鹤鹏;

摘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所在。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无疑成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新动能,其内在逻辑体现为数字经济对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能够提升生产环节的效率、合理重塑分配环节、进一步顺畅交换环节、助力消费环节实现更优匹配。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是数字经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目标要求,数字经济对高...

全球碳中和潮流下阿联酋的气候政策与绿色转型————作者:李慧明;史择翰;

摘要: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生产国,阿联酋长期以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采取积极政策与行动,致力于国家绿色转型,制定《国家气候变化计划2017—2050》,在中东地区率先提出并推进2050年碳中和目标。阿联酋是中东地区第一个批准《巴黎协定》并提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主动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8次会议。大会完成首次全球盘点,达成“阿联酋共识”,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阿联酋采取积极的气候政...

无神: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重大特征————作者:徐小跃;

摘要: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的特征有多种概括,无神是其中一个更为根本的特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思想,“观乎人文”的价值取向与“究天人之际”的思维方式都体现着无神的道理和精神。实际上,重此岸、非宗教的无神文明是由其更深层的“文观”所决定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重要特征及其精神的“无神论”具体贯彻落实到这一“相结合”...

人民至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与实践指向————作者:曹劲松;

摘要:人民至上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坚定立场,体现在思想观点创新和理论方法创新的始终。这一理论立场既是源于历史与实践的价值逻辑生成,又是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凝聚民心力量的根本实践指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在百余年非凡历程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塑造和激励着广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昂扬...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域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作者:俞海;马竞越;贺舒琪;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突出优势和特征,蕴含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具有完备的科学体系,主要体现为“十个坚持”“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在坚持党的领导、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巴库气候大会成果分析与未竟议题————作者:朱蓓;庄贵阳;

摘要:2024年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幕,最终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COP29的主要成果包括达成气候融资目标、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创建全球碳市场机制、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完善国家适应计划和全球适应目标等。巴库成果差强人意,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援助资金缺口大、气候责任与义务分歧多、地缘政治冲突激...

从“发展的和谐”到“实质的美化”:新时代环境哲学的一种内涵及其进路————作者:周国文;樊亚丽;

摘要:要深入理解从“发展的和谐”到“实质的美化”作为新时代环境哲学的一种内涵及进路,就应将其价值脉络视作一种有机衔接并层层递进的转化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与观念保障,是新时代生态伦理以正确观念推动绿色发展的结晶。由“发展的和谐”向“实质的美化”的演进,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对价值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从“增长的冲突”到“发展的和谐”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发展...

从阶级意识到数字自我意识——兼论数字时代阶级意识的解蔽与扎根————作者:李弦;黄帅;

摘要:从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以来的理论线索来看,阶级意识不仅象征着无产阶级共同体精神的联结纽带,更是点燃无产阶级的普罗米修斯之焰。从马克思经历的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到卢森堡等人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再到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阶级意识似乎被资本主义的粉饰历史之手所遮掩,彰显个性的自我意识叙事取得主导权,并在互联网消费主义的景观影响下演变成虚假的数字自我意识。数字自我意识的当代显现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传统...

全球碳市场连接的进展、挑战与对策————作者:孙永平;蔡正芳;施训鹏;

摘要: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巴黎协定》第6.2条和第6.4条形成决议,对国际碳市场的缔约方授权、首次转让申请、方法学原则、减排量授权、登记簿实施建设、适应分成豁免、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结转等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和文件,为全面开启全球碳市场奠定了法律基础。当前,全球碳市场连接面临地理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气候政策差异性、环境完整性等现实挑战。针对上述挑战,应通过建立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签署双边或多边...

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作者:郑文革;刘婕;

摘要: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各类低空航空器为载体,辐射带动低空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应用场景涵盖应急救援、农林作业、无人机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和低空旅游等多个领域。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更是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然而,低空经济也面临一系列阻碍其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责任风险和各类衍生风险。为有效应对上述风险,需要推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阅江学刊》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210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