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云梦学刊

《云梦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240/C
国际标准刊号:1006-6365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阅江学刊》期刊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云梦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云梦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云梦学刊》是湖南理工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80年,原名《岳阳师专学报》,1986年更名为《云梦学刊》,从1994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43-1240/C,历任主编有刘唯力、童山东,现任主编为余三定,常设栏目有当代学术史研究、屈原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哲学政治经济研究、美学文学艺术研究、语言学研究等,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该刊以时代性、学术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注重刊物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多次被推荐参加国内外刊展,在《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界》等保持了较高的转摘和转载率,其中在2005年全国师范类大学学报的转摘转载量排名第13。1996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理论期刊”,2000年被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5月获“湖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2年8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3年遴选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该刊两个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和“屈原研究”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栏目,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近年来先后发表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数十位知名学者及本院学者的高质量论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云梦学刊》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当代学术史”专题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著名学者前来参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社会科学报》等多家重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2004年的专题研讨会签署了“遵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发展”的《岳阳宣言》,在全国反响巨大,被评为该年度“十大学术热点”,“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屈原研究”通过18年来的积极努力,发表论文近200篇,已成为全国屈原研究的重要学术窗口。该刊主编余三定,以其精湛的学术功底及优良的办刊水平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并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和“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称号。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湖南省优秀理论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屈原研究、哲学政治经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美学文学艺术研究、教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哲学政治经济研究。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时代转型与文艺创新研讨会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 2

  2 读书与事业——田敬诚先生座谈会举行 鲁涛;曾晓剑; 3

  3 柳忠秧古体诗·新诗作品研讨会在岳阳举行 张志刚; 4

  4 唯真、唯美与唯善——论李建军的文学批评 廖四平; 5-13

  5 社会运行学派:理论自觉历程中成熟的中国社会学学派 董翔薇;董驹翔; 14-20

  6 理解传播革命的三个视角——现代性视野中的传播 陈阳; 21-26

  7 西学与儒学的争锋:论《时务报》的反响 余亚莉; 27-31

  8 毛泽东的崇高精神信仰摭谈 吴青萍;袁源; 32-33+71

  9 2012年楚辞研究综述 方铭;余霞; 34-39

  10 晚清社会的清流派 贾熟村; 40-44

  11 九一八后张君劢民族复兴思想初探 张可荣; 45-49

  12 论《岳阳楼史话》的史学性、美学性与文学性 吴功正; 50-53

  13 论公正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目标之实现 任荣; 54-58

  14 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调式运用 王安军; 59-61

  15 论道家和道教的公益慈善伦理思想 彭柏林;左一; 62-66

  16 论韩非公益伦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周四丁; 67-71

  17 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蒯小明; 72-76

  18 湖湘菜系发展的对策研究 刘飞龙;邓银枝; 77-82

  19 时代转型与文学危机 向云驹; 83-84

  20 文艺评论现状的反思 余三定; 84

  美术向导期刊论文范文参考印象主义对我国绘画色彩的影响

  论文摘要:印象主义更注重在绘画作品中对外部光线的描绘与表现,这也必然为而后出现的后印象主义和形式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在印象主义出现的初期也曾受到过争议,但最终被画界所认可,在印象主义理论和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象主义”各流派,在现代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和革新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关键词:印象主义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印象主义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

  一、印象主义绘画色彩的运用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

  自从中国的画家接触到印象派绘画观念以后,便对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也开始对本国绘画的发展前途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学习了印象派观念之后他们也开始像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尝试明亮的颜色而摒弃之前灰暗的调子并开始尝试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在色彩并置的关系中发挥巧妙的作用。如今,在印象主义绘画理念和技法的学习之下,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对写实色彩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有了明确的方法。在与西方艺术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后,中国的现代主义绘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中国油画的语音更加丰富多样。

  云梦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国际投资争端中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适用困境及应对建议————作者:柏婉丹;

摘要:在国际法视角下,国家安全例外条款主要来源于WTO协定,并内化于各个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协定中。目前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适用要件包含:投资行为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该措施具有正当性、必要性和非歧视性。但国家安全条款的适用面临关键定义模糊、判断标准缺失等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完善、建立并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和加强国际司法协助与合作。我国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法律救济手段、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

中国藏戏面具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图像实践之道————作者:周琪;蒙宇航;

摘要:藏戏面具在藏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承载民族文化的表意符号。作为价值观图像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藏戏面具通过视觉修辞、图像叙事和仪式化演出,推动了价值观在社会话语与个体话语、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之间的融通与转换,从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跨时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桂·菌桂·桂花——《楚辞》咏及的“桂”析疑求是————作者:蔡靖泉;

摘要:《楚辞》咏及的“桂”,即《离骚》咏及的“菌桂”。菌通箘,又称箘簬,是原产于先秦楚地云梦泽中一种竿长节稀、后来成为贡品的佳竹。“菌桂”当是楚人对枝干、皮卷似箘的香木桂树的美称,即汉唐以来俗称的“肉桂”,系樟科樟属植物,故《楚辞章句》注解“桂酒”为“切桂置酒中也”。然自宋明以至现当代,甚多《楚辞》注家将“桂酒”“桂浆”解译为“以桂花酿酒”和“桂花酒”。稽古考实,又名木犀的桂花树,原生于今滇西北、川西南...

政商关系的伦理之思——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作者:王小锡;

摘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新型政商关系研究》基于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统计学等跨学科研究视角,分析了“多元主体”与“不同维度”情境下政商关系的内涵与行为结构。此外,本书依托政策梳理、商会调研、社会走访、指数评价等研究方式,综合考量政商关系在政策供给、营商环境、文化引领、治理创新、数字转型等领域的现实问题与完善路径,为规范和优化政商双方...

两千年来“原”一“儒”——古今释“儒”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武树臣;

摘要:“原儒”特指探讨孔子之前的儒学。自先秦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儒者作过研究,对儒字的本义进行过概括。总结这些成果无疑有利于当今“原儒”的深化。其中,“儒者柔也”“儒者优也”“儒者侏儒”三个命题尤其值得继续深入发掘。章太炎对儒的全方位论述,对当今“原儒”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还是“他们”:韩国对朝民族主义的内在张力与演变逻辑————作者:李开盛;吴景坤;

摘要: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观念与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韩国对“同一民族不同国家”的朝鲜的政策制定。韩国历届政府在对朝民族主义认知与对朝政策框架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进步政府强调“我们”意识,依托南北血缘文化的一致性推动基于民族同源性的和解议程;保守政府强调朝鲜的“他们”身份,强调安全威胁导向的强硬政策。理解这一现象差异的关键切入点之一是韩国社会中民族主义的演变——民主化转型催生的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

机器学习的“阿喀琉斯之踵”及其正向规约————作者:夏明月;陈冬阳;

摘要: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地重塑了社会各行业的运作模式,提升了效率与创新能力。然而,伴随而来的“阿喀琉斯之踵”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数据隐私泄露与算法偏见、主客体关系的异化与信任缺失、权责主体模糊与归责困境、软法的缺陷与硬法的缺失、能源消耗与生态破坏等伦理风险。推动机器学习向上向善发展,必须优化技术设计,加强隐私保护与社会公正;构建伦理规约,强化以人为本与诚信品质;强化伦理审查,完善机器学...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何成为国家行动?————作者:王永斌;

摘要: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推进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需求。深入探讨新时代立德树人赋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内涵,剖析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是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教育家精神作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不仅为教师立身立学施教提供了丰厚滋养,更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引领。要大...

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国革命:兼论德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作者:李风华;曾宇洁;

摘要:当前,部分关于治理的研究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其研究价值应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成就和其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成功的治理。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凝聚革命目标,使革命队伍明确方向;减少组织内耗,促进革命组织的内部团结;营造组织氛围,增强革命队伍的归属感;推动社会动员,为...

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形成逻辑及践行路径————作者:李雨燕;蒋婕妤;

摘要: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节约理论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俭德文化为其奠定了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其奠定了浓厚的历史底蕴。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弘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党风,以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引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培育创新协调、低碳绿色的企业文化,以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培育奋发向上、健康消费的家风,以...

法之确定性的荀韩理路及当代价值————作者:李洋;王威威;

摘要:法的确定性问题是法治能否实现的关键,关于中国传统法是否具有确定性的讨论亦旷日持久。荀子的法简省而不周延,主张以“治人”的能动作用“使法遍”,建立起确定性之治。韩非子的法是国家制定法,在法的制定环节中追求完备、稳定,在法的适用环节中远人、去智、一断于法,如此三重保障层层强化了法的确定性。荀、韩皆从人与法的关系视域讨论法的确定性。当代应对法的不确定性依然是法治的基本课题,荀、韩思考此问题的底层逻辑可以...

字解年俗:中华传统年俗礼仪文化的文字学探微————作者:文静然;

摘要:年俗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本文从文字学视角围绕年俗礼仪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华传统年俗礼仪文化不仅体现了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五谷丰登的期盼与珍视,还蕴含着压邪去祟、长养正气的文化内涵。除夕习俗通过一系列仪式活动,实现了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文化寓意。“福”的多重内涵与谐音表达与除夕祭祖的敬祖观念则蕴含着中国人关...

基于中庸方法的辩证思维解读及其语言逻辑分析————作者:姚从军;欧阳乐颖;

摘要:“中庸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呈现出道德伦理的内容,且跟近现代科学、政治实践和现代科学思维关联甚大。近年来,更出现了“中庸之道”方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领域内的应用案例,由此可总结出“中庸”方法有关的评价标准和实施方式,并用之解读现代社会政治决策实践中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并可运用创新的现代语言逻辑工具对基于中庸方法的解读进行形式化分析。挖掘“中庸之道”思想隐藏的方法论作用,古为今...

“大思政”视阈下家庭教育功能定位与提升路径————作者:李超民;汪婷;

摘要:家庭教育是“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大思政”视阈下家庭教育具有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家国情怀、推进私人教育与公共教育协同育人、提升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等社会功能。“大思政”视阈下家庭教育蕴含着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主体和评价体系,较“大思政”育人格局存在教育理念功利性、内容淡化育人性、方式缺失科学性、主体欠缺多元性和评价体系缺少多维性等问题。为有效推进“大思政”育人和家庭教育,有效解读家庭...

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的逻辑再造与行动实践————作者:张世英;周孟杰;

摘要:智慧教育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创新动力,通过跨时空、跨组织、跨模态的教学要素重组以及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变革。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通过资源赋能教学内容、平台赋能教学项目以及数据赋能教育治理,构建了灵活创新、个性鲜明的新媒体专业育人生态网络。新媒体专业智慧教育生态包括视频场景下的智慧环境、人机协同的培养模式、多元主体的教育治理、开放化的数据生态管理,应从创新...

《天问》尾层新解————作者:周秉高;

摘要:《天问》尾层的内容是前文问天、问地、问古三大层次思想的升华,条理清晰,意思连贯,逐层递进。具体可分三层:第一层触景生情,是作者的自嘲,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层揭露时弊,并委婉地向君王进谏,其内容主要有止战和用贤两点;第三层预言楚国国运将不久长,使全诗的主题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尾层在写作上采用更加皮里阳秋的手法,委婉蕴藉,艺术水平很高

《楚辞研究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维度————作者:张少辉;

摘要:毛庆新著《楚辞研究史》主要有构架周密、考索精深、昌明传统和扬弃谬见四个方面的特色。该著在楚辞学领域的贡献则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突破了楚辞学史的限制,在研究维度、研究方向、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上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局面,因而成为楚辞研究史上的第一本较大规模的专著;二是突出楚辞研究史中蕴含的文学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兼有文学理论、文学思想和文学研究史三个维度的完整的体...

我的近思之学————作者:朱汉民;

摘要:<正>每一个学者均有自己的学问路径,而我的学问道路并不始于对天下大事、宇宙人生的思考,而是切近于我在岳麓书院对能够接近之事的思考,似乎就是所谓“近思之学”,即中国古代学者就近思考自己所能接近之事的学术,如朱熹就编有中国思想史名著《近思录》。而“近思”一词来源于《论语·子张》载子夏所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之说,何晏解释说:“近思者,近思于己所能及之事也。”[1]

朱汉民《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的张载及其关学研究————作者:刘学智;

摘要:<正>朱汉民在宋明理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是学界所公认的。近读他在《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以下简称“朱著”)第二编第三章[1]160—182关于“张载及其关学”研究,觉其有独到之处,有一些“点”是我没有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颇受启发。汉民既把张载及关学研究放在整个宋明理学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但又不是一般地泛论,而是立足于张载个案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

儒家义理之学的探寻:读《儒家义理的历史衍化》————作者:郭晓东;

摘要:<正>2023年,朱汉民出版了《儒家义理的历史衍化》[1]一书,该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儒家义理之学进行深入思考的论文结集。在该书中,朱汉民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且卓有见识的观点,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儒家义理之学”的提出。早在清代,桐城派就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之学。但朱汉民重新提出“义理之学”,且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可以说,这个提法是对“中国哲学”这一提法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