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学坛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南都学坛

《南都学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1-1157/C
国际标准刊号:1002-6320
主办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主管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西部》研究生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南都学坛》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南都学坛》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南都学坛》是南阳师范学院创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原名《南阳师专学报》,1981年创刊,1987年更为现名,1989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1年以前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版面,双月刊,1、2、4、5为社会科学版,3、6为自然科学版,逢单月10日出版。辟有“汉代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教育研究”等栏目。自2002年起,改为以文史哲为主,双月刊,调整部分栏目设置,保留原来的“汉代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文学研究”栏目,删去原来的“教育教学研究”栏目,取消自然科学版,新辟“法律学研究”、“政治与经济学研究”栏目。

  《南都学坛》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优势,突出文史重点,在汉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它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道校内外有关文、史、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综合评述,为促进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师生和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南都学坛》创办至今,已出版了110余期,发表文章4300余篇。刊发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稿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收摘率达95%以上,据中南财大信息咨询部统计,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年,分别被上述刊物收摘16、11、15、11、36、16、8篇,在全国师专中分别居11、23、9、19、1、6、8位;2001、2002年分别被上述刊物收摘21、22篇,在全国师范大学学报(含师院)排30、28位,尤其1998年,跃居全国师专榜首,可谓成绩最辉煌的一年;本刊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选题,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刊发的论文大都为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或依据。先后获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科委、省社联、南阳市政府、南阳市科委等各种科研成果奖励300余篇次。

  本刊始终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精品意识,严把稿件质量关,寓师范性、地方性于学术性之中,办出了刊物特色。1991年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颁发“栏目设置优秀奖;1998-1999年度、2000-2001年度,连续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二届“全国百强学报”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1995年、2000年在河南省教委举行的首届、二届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连续被评为“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教育报》曾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利用文化名城优势,南阳师专学报办出特色”为题作过报道。

  1981年1月南阳师专学报创刊并成立学报编辑部,属校教务处1987年1月南阳师专学报更名为《南都学坛》并独立建制为处级单位1989年1月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41-11571989年4月25日河南省学报研究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在南阳师专召开1991年3月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颁发“河南省首届社科类期刊栏目设置优秀奖”1991年5月11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利用文化名城优势,南阳师专学报办出特色”为题,对《南都学坛》作过报道1991年9月10日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编辑部被学校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5年8月24日《南都学坛》(社科版)在1994年度河南省首届高校学报系统“三优”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一等奖,获奖者:王志尧、刘太祥、白遂君、李法惠、李景瑞;《南都学坛》(自科版)在1994年度河南省首届高校学报系统“三优”评比中获优秀学报“编辑质量奖”,获奖者:徐登林、陆宜新、郑庆安、李景瑞。获奖证书由河南省教委颁发。1999年9月10日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授予“首届全国社科百强学报”称号2000年1月《南都学坛》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2000年4月21日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在河南省第二届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7月17日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在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专科委员会“三优”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学报一等奖2002年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南都学坛》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2002年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南都学坛》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授予“第二届全国社科百强学报”称号,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河南省一级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辟有“汉代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教育研究”等栏目。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汉代西北边塞军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王子今; 1-5

  2 论董仲舒的史学思想 郑先兴; 6-16

  3 先秦秦汉司法术语中的“辟” 吴雪飞; 17-19

  4 秦汉史籍中的“怨望” 张梦晗; 20-22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李向东;刘念; 23-28

  6 20世纪初美国新镇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李娟; 29-33

  7 北宋御驾亲征行军速度考 仝相卿; 34-37

  8 读乐府诗札记 杜贵晨; 38-41

  9 乡土意识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王焕然; 42-48

  10 新世纪十年来先唐文体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孙少华; 49-52

  11 刘克庄仕隐的原因及矛盾心态 姚红彩; 53-56

  12 王维研究二十年(1993—2012)定量分析 刘全发;黄旦怡; 57-62

  13 论乔叶小说的温情叙事 郑新; 63-66

  14 海峡两岸跨境经济犯罪防治问题研究 赵秉志; 67-74

  15 北京摔婴案判决结果的刑法理论根据 孟庆华; 75-79

  16 跨法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的适用标准 王小军; 80-82

  17 跨越传统城镇化陷阱: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意义与策略 刘金发; 83-87

  核心期刊目录2015投稿档案信息化中对档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以及意义,并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的素养要求。

  [关键词]核心期刊目录2015,档案信息化,档案工作者,素养要求

  随着当代社会电子科技为主流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使档案资源利用率直线上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的素养有了新的要求。

 

  南都学坛最新期刊目录

汉代“无相忘”研究————作者:蒲朝府;

摘要:“无相忘”是汉代人的习用语,“苟富贵,无相忘”和“长相思,毋相忘”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文化内涵。富贵是时人的普遍愿望,富贵后的“无相忘”是一种带有积极倾向的社会理想;在追求富贵过程中渴求得到提携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不仅普通民众常有此期盼,上层统治者也以此相嘱托,这种互相扶持的做法在致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思是离别男女情感生活的主题,“毋相忘”是他们的美好诺言;夫妻祈望彼此坚贞是一种更...

昆阳之战在东汉历史中的政治意义————作者:袁延胜;

摘要:昆阳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也是决定王莽政权存亡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还是刘秀展现军事才能的一次重要战役。刘秀登基的祝文讲了刘秀的功绩和天命,第一件事讲的就是昆阳之战,昆阳之战也成为刘秀登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政治依据,同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展现的军事才能和过人胆略使其获得了人心、得到了拥护,并在统一天下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东汉建立后,由于谶纬思想的流行,昆阳之战也逐渐被神圣化...

斯多亚学派的艺术观及其自然美学根基————作者:泓峻;

摘要:斯多亚学派把自然看作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统一体,认为理性作为具有广延性的实体,渗透在宇宙的各个角落;自然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整个宇宙及世间万物都是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杰作,处处体现着理性的完美;人类被赋予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宇宙间万物的各种能力,承担着见证自然之美的使命;人类的艺术创造不仅仅是模仿,而且包含着源自心灵模型的创造;自然的创造与人的艺术创造都源自统一的宇宙理性。斯多亚学派的自然观蕴含“自然全美...

自然的物化与造物:伊奥尼亚学派自然美的哲学根基————作者:陈梦晖;

摘要:伊奥尼亚学派将自然的起源归结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并通过对这种物质的不同设想,尝试解决自然生成的问题。这种物质观一方面将自然物化为一个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的存在,并赋予其最高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也通过富有活性或运动能力的物质来解释自然造物的多样性。在这一思想框架中,自然美既体现为具有具体模式的秩序之美,又展现出充满生命力的物性之美,这展现出一种区别于古典哲学处理自然中“一”与“多”问题的新方式。它既强调...

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作者:张明斗;袁庆政;

摘要:以全国111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其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组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因城市发展阶段、地理区位以及规模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和中小...

汉帝国“边郡”“内郡”社会结构与行政方式异同————作者:王子今;

摘要: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有“北边”“南边”“西边”“西北边”之说。边地郡称“缘边郡”“边郡”。史籍也可见“北边郡”“南边郡”。西汉时“边郡”太守多为“名将”。承担军事责任的“边郡之士”应主要是服兵役者。“边郡”的军事作用和交通条件受到特殊重视。在战争紧张时期,“边郡”兵员的调用是全民性的。与“边郡”对应的行政区域称“内郡”。“边郡”与“内郡”选官要求的侧重明显不同。而“边郡”特殊的...

岳麓秦简“候馆简”研究——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之十————作者:朱红林;

摘要:《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212-213有关候馆设置管理的规定,证明了《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是有史实依据的。设候馆于市,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的起源之一,而候馆很可能是市场管理机构市亭的前身。同时,秦汉简《传食律》中很多发生在候馆或者说传舍中的买卖或借贷行为,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候馆与市场的密切关系

近代革命报刊视域下的巢南诗————作者:胡全章;

摘要:1903年夏秋时节,以国内外中文革命报刊为主阵地形成的新诗坛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革命诗潮;同年季夏,陈巢南刊发于东京《江苏》杂志的《革命之歌》,高举排满反清和民族主义旗帜,宣扬革命须臾不可延缓的道理,成为革命诗歌成潮之际的潮头性作品。近代革命报刊视域下的巢南诗,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民主革命立场、磊落多英的志士襟怀和学有根底的大家气象,兼有志士之诗和学人之诗的双重气质。从清光绪末叶到民国初年,在近代革命诗潮...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作者:李向阳;

摘要: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初兴阶段至关重要的助力因素。成长于清末的现代小说家译者,凭借对中国文学建设着力点的判断,赋予其译作浓郁的现实关切和强烈的启蒙色彩。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对现代小说发生过程的参与,以现代小说家译者为主导;他们以译者与作者双重身份的有机统一,在两副笔墨的互动与转换中创造,既是域外文学的引渡人,又以创作者的努力引领现代小说的发展方向。以鲁迅的翻译小说为例,《域外小说集》的翻译...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作者:李坤成;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新文学家在理论与创作上声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新文学建设,确立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胡适到李一鸣为代表的新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构旧体文学权威与建构新文学正宗地位的任务。作为清代极具影响力的旧体文学流派,桐城古文在新文学史家笔下被塑造为不能适于时代需要的形象,在新文学史著作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林纾因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创举闻名于世,亦被新文学史家与桐...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问题————作者:韩旭;孟思盈;

摘要:《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应注意与《监察法》《人民陪审员法》《法律援助法》《法官法》等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以解决刑事诉讼法的空白、遗漏和与相关法律的冲突问题,应通过“内外一体”“协调一致”和“拾遗补缺”的修法途径解决上述问题。在衔接协调中应注意保持《刑事诉讼法》的统一性和核心性,照顾现行各专门法律适用的特殊性,可以通过在《刑事诉讼法》中增设“特别程序”或者增加“初查”程序、特殊侦查(调查)措施等,解...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形式的规范化————作者:闫召华;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限定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形式。但相关司法解释特别是检察机关的司法解释却明确要求对认罪认罚案件一般应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这导致实践中确定刑量刑建议的占比逐年提升,确定刑量刑建议占比不断接近极值。虽然确定刑量刑建议在增强被追诉人从宽预期、减少认罪后反悔、增进量刑规范化等方面的功用不容否认,但片面追求确定刑量刑建议占比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事实上,确定刑量刑建议和幅...

数字经济对医疗服务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作者:喆儒;蒋懿萱;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全球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出现,全球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数字经济为跨境医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基于2010—2021年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与医疗服务出口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整体医疗服务出口,但对医疗旅游出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效应经过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降低...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法————作者:王先俊;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了“连续性”与“阶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并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有益启示

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政策扩散实证研究————作者:刘一夫;

摘要:政策扩散是政策实施与推广的重要方式。基于政策扩散视角研究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贯彻落实,可以梳理政策时序、刻画空间特性、厘清扩散机制,为战略实施提供具象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政策扩散的“S型”特征明显,空间特性符合“领导—追随”等级效应,主要机制特性为行政指令。同时,政策扩散存在力度不足、覆盖不全、机制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持续加大...

突破难点,守正创新:奋力推进《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作者:樊崇义;

摘要:《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于2023年9月发布了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的修改草案,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这次修改的背景和要求与前三次修改有着重大区别,尤其是在新时代修正《刑事诉讼法》会遇到很多难题。针对修改中的难点一一作了论述,如修改的理念、标准和要求,修改中如何坚持“程序正义”,如何坚持“科学修法开放修法”,如何贯彻...

“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出版200期贺词与贺信

摘要:<正>为汉代历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大贡献——祝贺《南都学坛》“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创设200期卜宪群作为秦汉史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南都学坛》创设的“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已经走过了39个春秋,为推动秦汉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学术贡献。值此栏目创设200期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和我本人,对栏目39年的持续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对栏目所做出的学术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栏目的未来发展表示由衷期待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作者:贺方彬;蒋青青;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既是对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较量和国际话语权争夺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球文化治理体制求变、国际传播秩序重构,这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创造了历史机遇,同时全球意识形态斗争加剧、我国现有国际传播能力不足等因素也对其国际传播造成了巨大挑战。有鉴于此,在准确设置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

新型城镇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与消费结构升级————作者:王云多;冯誉婷;

摘要:为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养老制度发展对带动消费增长的作用,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该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养老保险覆盖率对中部和东...

当代文学史料中的版本问题研究————作者:黄亚清;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系统工程中,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是“特定时代里社会影响最大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版本现象。同时,现代发达的出版体系和传播技术的支撑使当代文学版本情况相对稳定,并为批评研究及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基础史料。但随着史料工作的推进,因为政治体制、艺术完善、新媒介技术等的影响,当代文学版本谱系不断扩张,导致传统版本观念捉襟见肘、版本乱象和批评错位、电子版本的有限性及其与研究者主体性的复杂...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南都学坛》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210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