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唐都学刊

《唐都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056/C
国际标准刊号:1001-0300
主办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主管单位:西安市教育局
上一本期杂志:《理论界》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老区建设》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唐都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唐都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唐都学刊》始终以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及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既定读者群,以古都西安为纵横研究的基准与核心点,尽量突出西安自古迄今的人文特色,辐射整个学术领域中各相关学科。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汉唐研究、东亚汉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西部文学研究、西部影视文化研究、博士论谭、历史文化研究。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民道德发展 孙春晨 1-5

  2 “良好秩序”社会的选择与伦理意蕴 陈庆超 6-10

  3 论信念伦理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意义 赵清文 11-15

  4 张载《春秋说》初探 刘 泉 16-20

  5 韩邦奇对张载“性道”论的继承与推阐 魏 冬 21-27

  6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先进理论———兼与吴伟赋教授商榷 杨永庚 28-32

  7 走向一种“动态整体论”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费瑟林.彼得诺夫;吴伟赋; 33-38

  8 唐代的蝗灾再认识 何先成 39-45

  9 论经学背景下的东汉归隐现象 蒋 波 46-49

  10 刘秀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王 征,昝风华 50-53

  11 千古谁识始皇陵———《秦始皇帝陵总体营造与中国古代文明》读后 郭政凯 54-56

  12 “事神致福”与“事死如生”———也说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的性质 许卫红 57-62

  13 秦代文化工程与阴阳五行学派 赵均强 63-70

  14 秦始皇陵营建观念初探 潘明娟 71-73

  15 历史观与世界观概念辨析 周树智 74-78

  16 浅析清至民国陕西雹灾的发生特点 耿占军 79-81

  17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我国政府文化管理的创新 刘吉发,肖 涵 82-86

  18 曲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占绍文,郭紫红,辛武超 87-93

  哲学论文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幸福的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幸福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生态环境等方面,幸福的实现则要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以破除资本主义束缚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种种枷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构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加强个人修养以及依靠社会支撑以推动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共同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对当代中国幸福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哲学论文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异化劳动,幸福社会

  一、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人类的一切劳作,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幸福。但何谓幸福,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关于幸福是什么,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康德为此感叹:“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基于前人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自己的幸福观,并从根本上回答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自我幸福与阶级幸福的关系问题。

  唐都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新的文化生命体: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作者:戴春勤;陈博轶;

摘要:“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产生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经从历史积淀、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三个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视域下的传承与革新,有助于根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新的文化生命体成长的重要动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创新,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新的文化生命体在引领文化创新和推动...

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意义叙事————作者:韦宇婷;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观,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三者之间相统一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以人民为中心凝聚社会建设力量,在百年奋斗中彰显历史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扬弃与超越了资本现代化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至上...

十九大以来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作者:方立江;陈鹏;宁克清;

摘要: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党探索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党的自我革命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和关键词共现、聚类、突变、时线等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十九大以来,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热度不断升高,发文量连年攀升,并在其主要意涵、生成逻辑、实践路径、价值意蕴等方面进了详细阐释,取得了诸多代表性...

人形机器人赋能乡村振兴的前景、困境及治理路径————作者:张瑜;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人形机器人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未来前景包括全天候精准化农业运作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效弥补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劳动力短缺、推进环境友好可持续性的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等;困境包括受高昂的初始投资及较长的回报周期限制、乡村地区缺乏相应的技术维护及配套服务、能源消耗及废弃处理影响乡村的生态环境等;治理路径包括...

唐代岭南商贸圈发展繁荣之研究——以岭南胡人胡商为例————作者:朱利民;吴铁;

摘要:唐朝中央政府不仅着力于陆上丝路的维护,而且倾心海上丝路的营运,即海事就是人事。胡人、胡商作为海上丝路商贸活动不可或缺的策动者、实施者,他们最初从事海上丝路阶段性对口商贸,逐步开拓海外市场、组织通商贸易,成功助推了岭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以广州为中心涵盖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中北地区的岭南商贸圈的形成

唐代藩镇节帅“副贰”职名考————作者:王吉永;朱德军;

摘要:唐代藩镇使府置副使以为节帅之“副贰”,其“副贰”职名随着藩镇体制的嬗变而变化。经研究发现,藩镇使府节帅之“副贰”,其职名主要有三:其一,节度副大使。开元年间,唐于边地设节度大使,使府节度副大使即为其“副贰”。其二,节度副使。中晚唐藩镇,节度使以下遍设节度副使以为“副贰”。其三,中晚唐河朔藩镇独有的“副大使”。河朔藩镇因不遵朝命,时常擅设副大使以为“副贰”,唐廷仍以节度副使称之。节度使“副贰”之职名...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型体育赛事公共话语及其意义建构————作者:董洪杰;冯红梅;

摘要:基于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标语的自建图文数据库和对设计团队的访谈数据,从多模态视角分析了新兴体育赛事公共话语中标语的视觉特征及意义建构模式。研究发现,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标语由多方统筹协作完成,突破了条幅式等传统标语“双色对比、线性表意”的呈现方式,凭借多元新兴载体,综合运用文本、图像和色彩等多模态手段,呈现出高度视觉化的新特点;其意义建构模式发生了适应性调整,表现为多元文本嵌套为主导,主题化图像和象...

区域电影视域下1980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崛起缘由探究————作者:谢群;李纪昕;

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影现象”的出现,其缘由是多方面的。1980年代是中国电影业从国有单位到市场化主体改革的过渡时期,国营电影制片厂虽然面临市场的挑战,但还可以享受到旧有电影体制的优势与便利,同时自身又有改革调整的空间和可能性。处于过渡期的电影体制为艺术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保障,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为西部电影的兴起营造了文化氛围。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引下,西安电影制片厂围绕“提...

翻译、期待与概念建构:以“原生家庭”概念为例——期待规范视角下Toxic Parents两个汉译本的描写性分析————作者:杨馥毓;王洪涛;

摘要:美国通俗心理学作品Toxic Parents在我国有2003年和2018年两个汉译本,依据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期待规范理论思想框架,结合我国当代相关伦理概念传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2018译本放弃与原著文本对等,引入了“原生家庭”这一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广泛热议的概念。通过对比两个译本背后受众期待的异同,受众对翻译文本的期待根植于其对相关概念的期待,Toxic Parent...

狄百瑞论儒家的困境及自由主义传统————作者:连凡;

摘要:狄百瑞认为儒家君子与皇帝间的紧张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君子因代言百姓与上天而有力,却困于缺乏民众支持及宗教后盾,而处于皇权与民众的裂缝间。儒学虽有批判专制的自由主义传统,却没有建立稳固的权力基础。其教育核心修身,过度依赖个人道德意志,不切实际地将治国重任归于皇帝。清代学者如吕留良、方东树虽有新见,但因儒家缺乏组织化思想表达与公共舆论工具,难以抗衡强权,多成空想或抗争失败。因此,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及...

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悖论——艾恺《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中的思考————作者:吴思博;

摘要:艾恺是享誉世界的汉学家,《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一书是对他思想谱系里“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相关问题思考的拓展。在西方的反现代化语境中,“文化保守主义”一方面以人文对抗科学,另一方面也以“落后”对抗“先进”,赋予了文化保守主义天然的排他、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而当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思想伴随着新帝国主义殖民者的入侵来到亚洲各地,这极大刺激了本土精英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尊心。艾恺指出,当我们在...

西周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和实践研究————作者:王林;

摘要:西周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有很多创新。敬天、敬德、保民的重民思想,致天之罚的周公“革命”思想以及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德治和法治交融思想是西周维护统治安全的思想基石。分封制、宗法制、迁移殷贵族和遗民,是有效维护政权安全的主要途径。西周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和实践,对当代完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维护国家安全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要做好西周维护国家安全思想和实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月兔形象文化背景探源————作者:郭阳子;

摘要:月亮与兔的形象结合,长期流传于我国古代神话体系之中。就中国古代月与兔如何产生联系这一问题,可以从早期女性生殖崇拜、月中阴影说、阴阳五行说和长寿升仙四个方面作初步的探索与阐述。从历史学、人类学、文字学、哲学思想等多个角度对兔月之间关系的产生进行剖析,可以厘清、证实上述四个方面在其特定的时期,对兔月之间联系的产生起到了促进、推动的作用。兔、月关系的产生,是我国古代早期与秦汉时期思想文化合力的结果,该讨...

乡村振兴视域下陕西旬邑社火的变迁与发展探讨————作者:侯志琨;陈中和;

摘要:陕西旬邑社火起源于周朝,保留着古代傩祭的遗风。传统社火表演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旬邑社火在组织形式、表演内容、演出主体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旬邑社火具有凝聚乡村民众的情感、强化民众对乡村的认同、提升民众的自豪感等价值。当下,社火能对推动乡村民风的建设、乡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强社会认同,夯实群众基础、提高演出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使社火提质增效,从而为乡村...

方立江教授

摘要:<正>方立江,男,1969年生,土族,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学博士,现为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政研会理事,青海省党史研究学会理事,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青海省)专家组组长,西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专家组组长,青海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兼研究生思政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青海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方立江教...

师法晋人有古意 尤善小楷呈风流——李志瑾副教授及其书法作品

摘要:<正>李志瑾,女,陕西西安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诗歌创作、书法创作。曾主持陕西省社科项目及教育规划项目、西安市社科重大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21年10月在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大唐何处不飞花·李...

论汉代经学视域下贾谊形象的塑造————作者:杨延平;

摘要:受今、古文经学的影响,汉初名士贾谊的形象在遭际、政术、学术和才识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了多样性。就遭际而言,司马迁认为贾谊是不得其时的悲剧文人,班固以为贾谊是得遇型士人,东汉末年的部分士人强调贾谊的不遇遭际;就政术而言,司马迁认为贾谊的政术较为粗疏,刘向以为贾谊的政术通达国体,班固主张贾谊的政术优劣参半,王充则强调贾谊“汉为土德”的政术十分高超;就学术而言,司马迁认为贾谊的学术博通多元,刘歆认为贾谊的学...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建设传播好中国粮食文化————作者:杨丽;

摘要:<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粮食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主干,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智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一带一路”主题纪实影片的叙事转向及传播创新————作者:荆翡;宣睿;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交流以及打造共同市场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也为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与国际传播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从时间、空间、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该类型影片的叙事路径转向,提出借助视角切入小微化、内容架构多元化、时空组接穿越化、传播方式矩阵化、场景展示沉浸化等方式实现“一带一路”纪实影片的叙事传播策略的创新,进而在观念上回应时代要求、服务倡议主题;在平...

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传播中的道德重心转换研究————作者:方立锋;楚娇洋;

摘要: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传播中由于道德重心转移滋生了诸多风险,如理性优位的主体沉论,“伪道德”现象中的群体极化,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产业化盗版乱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性扩张下的个人主义兴起、网络群集传播下的群体极化、生成式AI引入网络文学创作等。对此,亟需从行业、平台、制度三个方面探索治理路径,以引导网络文学传播进入更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唐都学刊》文学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2081.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