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五台山研究

《五台山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4-1080/B
国际标准刊号:1000-6176
主办单位:五台山研究会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贵阳文史》省级文学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大庆社会科学》社科类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五台山研究》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五台山研究》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五台山研究》是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合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以反映研究五台山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文化、艺术、资源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成果为主。

  本刊是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通过对五台山佛教文化,佛教理论,佛教思想,佛教创造与实践的全方位发掘与研究,以达到钩沉佛学资源,创新佛学理论,活跃佛学学术弘扬佛学真谛,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目的。

  本刊是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合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刊物。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宗教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为宗旨,全面反映五台山乃至山西的文化资源、学术研究成果、中外文化交流,努力创立“五台山学”,积极推动山西建成文化强省,将别具特色的五台山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献与广大读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山西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佛学研究、五台佛学、文殊研究、名胜博览、文物精华、禅林清韵、名人高僧、僧风名俗。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五台山佛教文化独特的人文价值与当代研发利用 李中元 3-7

  2 五台山“宗师”考论 马海燕 8-10

  3 金色世界: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研究 杨富学 张 艳 11-20

  4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的互证———以时间的空间隐喻为例 刘宇红 21-25

  5 禅宗直觉思维研究的现状和反思 李素洁 26-28

  6 禅宗“清净”说及其影响 曾国富 29-32

  7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佛教文化略述 董永刚 33-35

  8 赵朴初人间佛教的思想特征及社会实践———兼论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独特贡献 温新瑞 36-43

  9 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始末 李湖江 44-47

  10 慈航普渡,劝善金箴———以“观音”为题材的劝善书研究 胡可涛 48-51

  11 杨仁山与日僧小粟栖、释龙舟的净土观辩释———以往返书信为内容 杨克贤 52-54

  12 “又见五台山”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高峰毅 白永兴 54

  13 不空的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 李永斌 55-59

  14 观音精神的文化意义与现实意义———2013年中国首届西普陀观音文化论坛综述 陈明波 60-62

  研究生论文发表幽默语篇识解中的认知定势

  [摘 要]认知定势是固化于主体认知结构之中的心理、知识、思维等组成的意识状态整体及其表现出来的认识势能,它能决定同类后继认识活动的路线、方向和趋势。认知定势虽然不直接参与幽默语篇的识解活动,但作用于识解活动的每个环节,是幽默主体认知活动的认识准备状态和主体性条件。在幽默识解活动中,认知定势表现为幽默主体在阅读幽默文本和理解幽默语篇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指向性的一种准备性心理状态。这种能动性表现在认知定势影响后续心理活动的走向,制约着幽默识解活动的方向。认知定势有普遍认知定势和特殊认知定势。在幽默研究的历史上,富有影响力的各种幽默理论都是建立在普遍认知定势基础之上的。特殊认知定势解释了为什么面对同一则幽默语篇,人们会有迥异的反应。认知定势不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结构,而是固化于主体的生理和意识中的精神结构,是随人的活动而形成的 “后天”结构,认知定势也会不断得到更新。认知定势的更新会使人们对幽默产生审美疲劳,幽默的效果强度与认知定势更新的程度成反比。在幽默的研究中,如果我们从人类的认知定势出发去研究幽默的可笑与不可笑,明晰各个层次的认知定势在幽默识解当中的运作功能,或许可以解决我们研究中遇到的2个难题,即幽默的难以定义性和幽默理论的普适性。

  [关键词]研究生论文发表,认知定势,语篇解读,幽默研究

  人们对幽默的研究由来已久,包括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拉斯金在内的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曾对幽默作过论述。关于幽默,西方学者形成了三大理论: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论。三大理论源自社会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领域。

  五台山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北魏舍利塔顶回归五台山寿宁寺————作者:姚腾;

摘要:<正>2024年12月22日,五台山寿宁寺迎回遗落民间多年的“释迦佛舍利塔”塔顶。此次回归文物是寿宁寺1500余年历史的见证,印证了唐宋文献对寿宁寺在北齐之前就有“育王古塔”的记载,也是五台山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承载着五台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此次回归的“释迦佛舍利塔顶”为石雕释迦佛舍利塔尖与塔盖两件文物组合而成的塔顶。佛教认为释迦佛舍利塔为古代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所造,故舍利塔又名为阿育王舍利塔...

五台山寿宁寺清代壁画————作者:雨晴;

摘要:<正>~

五台山金莲花————作者:马海明;

摘要:<正>~

宋明佛教以心性观念诠释《老子》之“道”的思想特色————作者:李梦媛;

摘要:宋明时期,儒、释、道三教以心性论为理论基础实现了深度融合。基于此,佛教多位学者从唯心视域出发解读《老子》,以心性观念诠释老子之“道”。一方面,佛教以“心”缘起诸法的功能性诠释《老子》“道”的生成义,实现了“心”与“道”在本原层面的统一。另一方面,佛教将“真常之道”视为人之“真常之性”,并将“去妄”作为“复性”之本,实现了“心”与“道”在心性和修行层面的统一。佛教以“心性”解“道”,也为我们理解宋明...

宗喀巴对涅槃有无的辨析————作者:嘉央丹巴;

摘要:涅槃被视为佛教的终极目标,宗喀巴从中观思想的视角,对涅槃有无的问题有着独特的阐释,他认为不应该仅仅在胜义谛上谈论涅槃的有无,也不应该将涅槃归为不可证之法,应从平等二谛和有为无为角度去全面分析。从宗喀巴所持中观应成视角对有无问题及对涅槃的有无进行了探讨,又从胜义世俗二谛角度,详述了安立涅槃的相关问题,还从不同的体验者角度论述涅槃的有无和真实性,凡夫和圣者因境界的差别,涅槃对他们的显现也有所不同

浅谈阿弥陀佛身寿之辩——以袁宏道《西方合论》为中心————作者:方炳星;

摘要:印度大乘诸经对于阿弥陀佛寿量的叙述差异,引发了中国佛教界的长期论争。为了会通经义,隋代净影慧远、智■、吉藏持阿弥陀佛“应身”说,认为弥陀涅槃是实有;出于信仰的需要,唐代道绰和善导提出“报身”论,视弥陀涅槃为方便教化。明代著名居士袁宏道在弘扬净土教理的《西方合论》一书中,以前代诸师的理论为基础,对阿弥陀佛的寿量问题进行了创新诠释。袁宏道综合运用各宗思想来解决弥陀身寿问题,为审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内在...

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开启中外佛教合作新篇章——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作者:许宏伟;

摘要:<正>2024年12月6日-15日,第九届南海佛教圆桌会系列活动先后在泰国和尼泊尔圆满举办,来自中国、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日本、美国、俄罗斯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参会。本届南海佛教圆桌会由启动仪式、加德满都论坛、教育分论坛、青年分论坛组成,其中启动仪式和教育分论坛在泰国曼谷举行;加德满都论坛、青年分论坛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此外,还组织了丝路光明慈爱行、祈愿世界和...

中古佛经目录中的“抄经”与“别生经”考论————作者:王亚龙;

摘要:“抄经”与“别生经”是中古佛经目录中两项重要的分类。“抄经”是一种“撮举义要”的佛教文献编纂方式,“别生经”为从大部佛典中抄出一部分以单独流通之文献,二者并不相同。中古佛经目录中从“抄经”到“别生经”的概念转变,体现了对文献分类精细化与准确性的要求。“别生经”自产生之后逐渐走向没落,抄经反而愈来愈得到认可,反映出在文献编纂中从以抄撰“经”到以抄自著的发展转变

“佛商”研究————作者:丁建华;

摘要:通过溯源佛教的历史,立足于佛教的理论,既梳理“佛商”的历史脉络,又探究“佛商”应当具有的特质与内涵,以此回应当代社会对于“佛商”的疑问,提供反思“佛商”现象的思路。“佛商”并非仅仅指信仰佛教的商人,而是指受佛教思想影响、体现中国佛教文化精神的商人,更是一种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主商业文化模式,还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自佛教产生之始,商人便作为社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佛教产...

唐《五台山清凉寺碑》复原研究——基于撰者、书者、文本原貌的考察————作者:赵阳阳;

摘要:《五台山清凉寺碑》的撰者并非李邕,通过对旧抄本《文苑英华》异文的发掘,知此碑作者为名臣崔翘。通过《崔翘墓志》与史籍的互证,可对崔翘的仕宦履历做出更为准确的系年。综合相关史料,知天宝七载冬玄宗封赏杨贵妃二姊,杨铦作为从兄为表谢恩,捐赠佛经于清凉寺以求福佑玄宗,天宝八载由时任礼部尚书的崔翘撰作此碑以记录其事,而篆书大家李阳冰时居长安,受邀为此碑作书。此碑之文本因国图所藏旧抄本的引入,遂能略窥原貌。此碑...

明代五台山僧官制度考——以碑刻题衔为视角————作者:冯大北;

摘要:在有明一代的僧官制度中,五台山僧官制度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基于碑刻题衔的共性特征,五台山僧官总称“钦差提督五台山兼管番汉一带寺宇/僧众”。在以“钦差提督”为统摄的新制度中,僧纲司仍然是五台山一级僧官衙门,但其长官不专享事权。数量不等的钦差提督同时行使管理权,是通过分割、侵夺都纲事权来实现的。管理上敕差任命,分权制衡,强化了对五台山佛教的管控。番汉共存,番汉僧官并用,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

中国五台山金阁寺与日本京都金阁寺历史渊源关系考论————作者:郑文豪;

摘要:在足利时代,日本通过历代访华的日本僧侣等信息途径,获取了有关中国五台山金阁寺的详尽资料,这些资料涵盖文字记载与图像描绘等多个维度。京都金阁寺与五台山金阁寺之间的命名雷同,并非简单的巧合现象。足利义满所取法号“道义”,其内涵很可能与中国五台山金阁寺的道义传说存在关联。五台山金阁寺与京都金阁寺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共性特征,如采用金箔装饰的楼阁、三层结构的金阁设计,以及共同的密宗佛教背景等。京都金阁寺...

中峰明本日本法孙景辙玄苏的尊祖慕华意识————作者:郑洁西;衣然;

摘要:元代名僧中峰明本在东亚佛教界享有极为崇高的声誉,其日本法嗣创建了一个新的禅宗派别“幻住派”。该派经由一华硕由、湖心硕鼎等人的努力,到16世纪后期成为引领整个日本禅宗的一大流派,其日本法孙中出现过一批产生较大影响力的重要人物,景辙玄苏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景辙玄苏在当时的日本佛教界享有较为崇高的地位,还曾长期活跃于东亚外交舞台。他主导对朝鲜外交20多年,在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战争期间还与明朝进行过外交...

吐鲁番出土几件《华严经》写本残卷研究————作者:崔中慧;

摘要:敦煌及吐鲁番出土的汉文佛教写经,从早期即反映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写经生合作书写的书法风格。通过关注几件由20世纪初于吐峪沟出土,目前藏于德国的《华严经》写本佛经残片,其中有几件年代较早的残片值得注意,编号分别为Ch667、Ch2545、Ch1825与Ch1508。这4件残片书法风格独特,笔者根据其特殊的书法风格,比对敦煌及吐鲁番相关有纪年石刻以及其他有纪年的写经,推测这几件残片或为北凉时期的写经

高僧的养成:论憨山德清的五台山生涯————作者:何孝荣;张书铭;

摘要:憨山德清(1546-1623)是晚明佛教四大高僧之一。他于万历三年(1575)至万历十年(1582)居五台山,奋力证悟修为,深入禅宗、华严宗,从一位普通行脚僧成长为禅教兼修的高僧;他与僧人福登、圆广、洪恩、镇澄等交游,启发、帮助他们成长为高僧,推动了晚明佛教复兴;他与官员交游,与李太后结缘,护持五台山佛教,为国家解忧纾难,也对五台山佛教传播发展和晚明佛教复兴发挥了积极作用。憨山德清的8年五台山生涯...

紫柏真可与方山长者————作者:韩焕忠;

摘要:紫柏真可对方山长者李通玄居士的崇敬之情,已经完全达到崇敬佛菩萨那种程度了。是以因缘时至,他便远赴山西太原等地,去瞻仰方山居士的遗迹,并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境。不仅如此,他还祈望方山长者的神灵能够为自己在佛教界的出处进退开示出一个总的方向来,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方山李长者像前自卜出处疏》。可以说,紫柏真可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尊崇方山长者李通玄居士的高僧

“五台山十大寺”史地变迁考实————作者:姚腾;

摘要:敦煌第61窟五台山图中的“十大寺”,是中国佛教史上名山大寺格局的直观反映。唐代中期五台山出现了官方赐额的“五大护国寺”,确立了五台山作为皇家道场的地位。唐中期以后形成的“十大寺”与“十二大寺”,反映了神圣空间与现实巡礼的互动。晚唐至宋金元时期五台山以十大寺名义形成管理制度,明清时期十大寺屡经兴废,但“十大寺”的观念深入人心。十大寺史地变迁反映了佛教圣山与国家政治的关联、神圣空间与民族融合的关系、佛...

从分别到解脱——论唯识学的语言哲学思想————作者:陈鑫;

摘要:唯识学一向关注语言问题,具有丰富的语言哲学思想。唯识学主张,名言与心识密切相关,因为二者都以分别为根本作用。语词与对象相应,句子与事态相应,但语词或句子的意义不取决于它们所意指的对象或事态,而是取决于语词的使用,这体现了唯识学语言观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唯识学也注意到了言语行为及其效果问题,从种子与现行相互熏习的角度讨论了言语行为的起源和作用。唯识学的语言哲学从语言的分别开始,最终落实到众生的解脱问题...

文明交往视野下5-8世纪中土西行求法僧的“中国观”————作者:李沛;

摘要:古代中印两国都认为自己所处在天下之中,都有各自的“中国观”。当佛教传入中土后,两大中心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中土的西行求法僧是受“中国观”之争冲击最大的,他们对天地之中央的选择有三种态度:印度中心论,中土中心论,还有持多个中心可以共存的发展理论。这三种态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5-8世纪佛教在中土的发展情况。西行求法僧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文明对话,寻求中印文明之间的共性,调和“中国观”的矛盾。以玄奘...

晦堂祖心与士大夫参禅————作者:米进忠;

摘要:晦堂祖心是北宋著名禅师,黄龙宗第二代祖师。在出家之后,晦堂祖心曾经参学云峰文悦、黄龙慧南、翠岩可真及泐潭晓月等禅师,最终成为黄龙慧南的嗣法弟子。在晦堂祖心的弘法生涯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指导士大夫参禅。曾经跟随其参禅的士大夫,包括黄庭坚、谢景温、王韶等人。由晦堂祖心对士大夫参禅的指导,可以概括出宋代士大夫参禅的几个特点,包括参禅士大夫身份的多元化、士大夫参与的普遍化、儒道经典运用的广泛化。这些特点最...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五台山研究》文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93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