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艺苑

《艺苑》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5-1278/G0
国际标准刊号:1673-2545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厅
上一本期杂志:《躬耕》文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文化博览》文化类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艺苑》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艺苑》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艺苑》综合艺术类刊物。以发展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办刊宗旨,以审美、自由、平等和宽容为价值选择,传达艺术经验,体验艺术审美,关注艺术流变,展示艺苑成果,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构建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公布的200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艺术类排名前30名中,《艺苑》与《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并列排行第11位。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理论探索、欣赏评鉴、文化视野、影视长廊、艺术教育、艺苑画廊等。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印象诺曼底——周向一法国写生油画作品选登 周向一; 1-4

  2 现代是西方的吗?——印象派绘画的跨文化属性 李勇; 6-15

  3 都市景观与游客凝视——当代开罗城市问题摄影 崇秀全; 16-20

  4 历史、意象与身体——城市美学的三个维度 郑露荞; 21-26

  5 对三联画的形式溯源——兼论西方基督教绘画的古老根基 何茜; 27-31

  6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自由因素解读——以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例 李为民; 32-33

  7 “荒岛”电影情节中个体精神的怀疑与救赎——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张燕; 34-36

  8 《大明劫》:追忆中的历史质感 范舟; 37-39

  9 政治性悲剧与现代化悲歌——《霸王别姬》与《悲歌一曲》比较谈 金虎; 40-43

  10 论让-皮埃尔·热内前期电影中的父权隐喻 赵轩; 44-46

  11 茶艺表演阐微 陈力群;郭威; 47-50

  12 福建漳州旅游商品包装的整合与推广研究 李艳; 51-53

  13 另一个纬度——泉州当代艺术展 黄曦农;余深清; 54-59

  14 探析通感在数字交互装置设计中的应用 杨璨榕; 60-62

  15 《蒋公的面子》的喜剧性 周淑红; 63-65

  16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下的《恋人絮语》 俞航; 66-68

  17 重读与对读:《父亲》的“魅” 徐一超; 69-71

  改革与开放投稿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在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和谐建设理念成为人居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城镇化的初始期就应注意开展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强化这一研究,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与开放 ,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必然会伴随到来,并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而加速。贵州省已经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战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可以预期的趋势。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大量建筑物的产生,而这些建筑物一旦定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消失,不可能改变。因此,在城镇化的初始期就应注意开展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强化这一研究,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艺苑最新期刊目录

原创展览的互文性传播策略研究——以《宋词里的福建》为例————作者:樊俊娇;江净沙;

摘要: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飞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博物馆不断加大“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力度,涌现一批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品质展览。福建博物院立足地域特色,推出的大型原创展览《宋词里的福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对该展览的互文性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展览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双创”背景下现代雕塑设计课程改革研究————作者:李兵;徐傲楠;

摘要:雕塑设计作为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在表现时代特征、彰显文化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现代雕塑设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让现代雕塑设计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思政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红色教育的内核是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专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属性,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思考,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不可...

高校声乐课程的本土化建构——以福州传统音乐为例————作者:杨明玉;

摘要:福州丰富的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滋养着一代代福州人,文章在对福州市9所高校的声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积极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思考如何结合福州本土优秀的传统音乐创新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实现 “筑梦新征程,放歌新时代”,落实高校音乐专业学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树立

从学报视角看艺术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创新模式————作者:景献钰;

摘要:在当代高等教育发展中,艺术职业院校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挑战。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已成为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此背景下,研究艺术职业院校的科研与教学互动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学报视角深入探讨艺术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其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和科研能力强化方面的潜力,梳理当前艺术职业院校在科研与教学互动方面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创新模式,以期让...

原味——倪可风书法作品赏析————作者:倪可风;

摘要:<正>~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技术现代性与文化主体性:中国动画工业的突围——基于叙事重构、产业协同与哲学隐喻的多维分析————作者:王雨馨;里晓行;

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叙事、技术与文化的多维突破,展现了中国动画从本土化探索到全球化竞争的全新格局。影片以哪吒从“自我觉醒”到“世界对抗”的成长为核心,探讨权力规训下的个体选择,打破“魔”与“仙”的二元对立,揭示存在主义内核。技术层面,依托自主研发,实现从技术“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跨越,并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东方美学符号。产业上,影片开创全产业链开发模式,IP价值通过漫画、游戏、文旅等多元化路径...

《唐探1900》:喜剧糖衣下的“思想炸弹”————作者:王小尚;谭雅文;

摘要:2025年春节档电影《唐探1900》作为“唐探系列”新作,它既继承了前作典型的喜剧悬疑类型范式,又开拓性地引入了对历史、人性以及社会的深度思考。此外,该片的惊喜之处在于,它既满足了春节档电影中合家欢的特质,又巧妙地将华人移民史植入侦探推理的情节,使其兼具了娱乐性与思想性。基于此,文章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角色塑造、视听语言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该影片的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以期为类型电影研究提供新的视...

视觉工业中的神话转码:《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狂欢与困境————作者:吴英华;刘晨蕾;

摘要:《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现代性视角重构传统神话,通过解构《封神演义》的叙事框架与人物原型,将“天命神授”转化为“人本觉醒”的哲学命题。影片以工业化流程整合文化符号,构建“封神宇宙”的产业生态,并通过殷商美学与神魔法相的视觉实验开辟东方奇幻新纬度。然而,影片亦暴露出工业化叙事的双重困境:视觉奇观的过度堆砌挤压了伦理反思的空间,神话转码的策略虽突破传统范式,却在与当代认知的融合中产生裂隙。这种重构与...

话剧《奔月》:神话原型的当代演绎与审美表达————作者:胡明华;张舒函;

摘要:2024年肖竞导演的戏剧《奔月》改编自当代作家鲁敏的同名小说。戏剧编导根据自身对小说神话原型叙事的理解和阐释,设置了不同的叙事视角来构建人物冲突;在舞台空间的处理上根据人物、情节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呈现不同的变化和特色。导演和舞美设计通过现实与梦幻结合的舞台意象来表达现代人对自我认同的探求,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原型在当代叙事中得到了生动演绎与审美表达

清代画风影响下的朝鲜末期画坛——以朝鲜画家金圭镇为中心————作者:李谦;

摘要:朝鲜末期,伴随着以金圭镇为代表的朝鲜画家同中国画家交流的逐渐频繁和深入,朝鲜画家不断吸收中国绘画风格和手法,促进朝鲜画坛新式画风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画家金圭镇在中国游历多年,亲身体会到上海等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书画作品浓厚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气息,借助扬州画派、海派绘画的题材和风格,致力于朝鲜书画作品的商品化和世俗化改革,无论是在绘画题材选择上,还是绘画技法上,都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意味

以礼承乐——南音“拜师仪式”的传统与当代————作者:陈振梅;翁娇玲;

摘要: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礼乐关系密不可分,孔子也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全人教育主张。南音作为闽南语系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音乐,以文化、空间、技艺为载体,通过乐的交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礼的关系,其中,拜师仪式是最为密切与直接的一种呈现方式。传统的拜师仪式突出“馆阁”“徛馆先生”的核心地位,当代的拜师仪式则弱化了这两个关键因素,体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空间和身份职能,但不论是...

闽籍书画名家黄羲国画作品选登————作者:黄羲;

摘要:<正>~

技术变革赋能产业升级:2025年春节档电影观察————作者:周星;张慧乾;

摘要:2025年春节档电影在技术革新、内容供给、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档期样本。这不仅是市场强势复苏的标志,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能力的集中体现。档期内影片通过本土化叙事与视听奇观的融合,重构了观众的社会情感与集体记忆。同时,票房狂欢背后的隐忧值得重视,如档期内马太效应和虹吸效应凸显、部分影片的口碑与票房存在错位、影片先天缺陷(IP依赖、...

戏曲文献中重文符号的形态与释读————作者:龙赛州;陈灿;

摘要:古代书籍在传抄和刻印过程中,为节约时间,对前后字词相同的使用特殊代号进行表示,这些特殊代号我们一般称之为重文符号。戏曲文献中的重文符号形态多样,有重字、重词、重句等多种方式,展现出了与其他文献不同的形态,释读时除了依据前字,还可根据上下文、曲牌格律等方式进行。在戏曲文献中,另有“前腔”“合前”等具备重文意义的特殊词语也需注意

主观戏剧的建构与私人悲剧的书写——论斯特林堡室内剧《雷电雨》————作者:宋林羲;

摘要:斯特林堡创制的室内剧(Chamber play)不仅是戏剧形式的革新,更是其主观戏剧理念与私人悲剧书写的双重实践。文章以《雷电雨》为研究范本,揭示室内剧如何通过舞台形式解构时空秩序,构建起主体精神的外化场域。斯特林堡通过视觉艺术“叠印”的创作手法与“幽灵回返”的叙事策略,将资产阶级家庭空间转化为现代性困境的隐喻装置。剧中人物在记忆与现实的交叠中陷入生存僵局,这种无法调和的内心冲突既构成了主观戏剧的...

篆刻印章尺寸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作者:沈金涛;关普扬;

摘要:篆刻,即文人印章艺术,亦被称为“方寸艺术”。在其上千年的发展史中,因为用途、材质、钤盖对象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总体逐渐呈现由小放大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当代愈演愈烈,篆刻家尝试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艺术创作。部分篆刻作品的尺寸之大、质量之大前所未有,以至于失去了印章的钤盖功能。此类现象带来的深远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篆刻指代文人印章艺术的定义恐难以涵盖当下包罗万象的艺术创作,篆刻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实际...

审美经验与动作符号投射:人工智能编舞艺术作品的美学重塑————作者:温济民;

摘要:科技作为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新工具与新媒介,其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紧密。当前,现代科技与舞蹈艺术在多元媒介上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个性化学习体验与艺术表达方式的革新。从舞蹈身体、运动、表情方面的属性分析,人工智能舞蹈作品仍具备舞蹈的运动特性和艺术情感,人工智能编舞与人类编舞同样可以获得审美经验,具有动作符号系统。在科技的赋能之下,舞蹈艺术拥有了更为广阔且自由的表达空间。然而,对于人工智能...

沉浸式剧场中舞蹈的运用及其互动的实现——以《极限震撼》北京站为例————作者:吴咨娴;

摘要:沉浸式剧场是剧场表演的形式之一,其以打破现实与舞台之间的界限为显著特征,在多感官感知和强互动实践中,让观者获得沉浸式体验。舞蹈作为沉浸式剧场中的众多要素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的运用带给观者视觉上的审美体验、情感上的紧密连接和精神上的强烈共鸣。同时,舞蹈也为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提供前提和媒介,打破传统剧场的“第四堵墙”,实现沉浸式的共舞体验。文章以《极限震撼》北京站为例,对沉浸式剧场中舞蹈的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5D策略————作者:何竞平;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意义深远、道阻且长。当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面临诸多难题。文章针对非遗传播现存难题,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五个维度,提出了适用于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5D策略——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戏剧化(Dramatization)、数字化(Digitization)、差异化(Differentiatio...

数智赋能:桂南采茶戏非遗保护的新模式探索————作者:段宇辉;林海;

摘要:桂南采茶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桂南地区客家人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艺术智慧。文章以桂南采茶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深入探究戏剧类非遗保护的新模式,通过剖析桂南采茶戏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阐述数智时代给桂南采茶戏保护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人才断层、数字化保护不足等挑战,进而提出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传播路径—产业协同发展”四位一体的保护模式...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