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艺苑

《艺苑》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5-1278/G0
国际标准刊号:1673-2545
主办单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厅
上一本期杂志:《躬耕》文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文化博览》文化类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艺苑》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艺苑》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艺苑》综合艺术类刊物。以发展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办刊宗旨,以审美、自由、平等和宽容为价值选择,传达艺术经验,体验艺术审美,关注艺术流变,展示艺苑成果,为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构建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公布的200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艺术类排名前30名中,《艺苑》与《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并列排行第11位。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理论探索、欣赏评鉴、文化视野、影视长廊、艺术教育、艺苑画廊等。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印象诺曼底——周向一法国写生油画作品选登 周向一; 1-4

  2 现代是西方的吗?——印象派绘画的跨文化属性 李勇; 6-15

  3 都市景观与游客凝视——当代开罗城市问题摄影 崇秀全; 16-20

  4 历史、意象与身体——城市美学的三个维度 郑露荞; 21-26

  5 对三联画的形式溯源——兼论西方基督教绘画的古老根基 何茜; 27-31

  6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自由因素解读——以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例 李为民; 32-33

  7 “荒岛”电影情节中个体精神的怀疑与救赎——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张燕; 34-36

  8 《大明劫》:追忆中的历史质感 范舟; 37-39

  9 政治性悲剧与现代化悲歌——《霸王别姬》与《悲歌一曲》比较谈 金虎; 40-43

  10 论让-皮埃尔·热内前期电影中的父权隐喻 赵轩; 44-46

  11 茶艺表演阐微 陈力群;郭威; 47-50

  12 福建漳州旅游商品包装的整合与推广研究 李艳; 51-53

  13 另一个纬度——泉州当代艺术展 黄曦农;余深清; 54-59

  14 探析通感在数字交互装置设计中的应用 杨璨榕; 60-62

  15 《蒋公的面子》的喜剧性 周淑红; 63-65

  16 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下的《恋人絮语》 俞航; 66-68

  17 重读与对读:《父亲》的“魅” 徐一超; 69-71

  改革与开放投稿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在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和谐建设理念成为人居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城镇化的初始期就应注意开展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强化这一研究,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与开放 ,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必然会伴随到来,并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而加速。贵州省已经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战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可以预期的趋势。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大量建筑物的产生,而这些建筑物一旦定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消失,不可能改变。因此,在城镇化的初始期就应注意开展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强化这一研究,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艺苑最新期刊目录

重回市场:文旅融合与小剧场戏曲的发展契机————作者:任孝温;

摘要:目前,小剧场戏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市场问题。基于近年来对文旅融合相关政策的研究和观察,小剧场戏曲在实现市场化目标的过程中,可借近年来“文旅融合”蓬勃兴盛之势,探寻其自身发展的契机与道路:文旅融合强劲发展,为小剧场戏曲提供了融合的可能性;地域旅游特色文化,为小剧场戏曲提供了展示发展的平台与空间;文旅融合逐渐深化,为小剧场戏曲题材的挖掘与开拓提供了机遇;文旅融合持续推进,小剧场戏曲得以重回百姓生...

边际消费倾向视角下的地域文创产品“市场下沉”应对策略————作者:梁晖;

摘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文化新形态、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激烈的下沉区域竞争对中国地域文化文创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创设计的革新提出迫切的要求。目前,文创下沉市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且差异较大,消费者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因此文化创意设计需要通过调整设计定位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满足消费者...

基于艺术管理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作者:祝文思;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成为文化创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艺术管理的角度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艺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艺术与技术融合、构建多元化生态体系的具体路径。研究认为,以艺术管理为指导,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文化价值,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竞争力,为文化产业的高...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中的悖论————作者:魏毅东;

摘要:人工智能艺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挑战着人类的艺术想象力,甚至由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让人类难辨真假。但是,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本质上仍旧是基于搜索技术与信息匹配技术的计算机程序,它不是自由的艺术创造。在未来,人工智能进化为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阶段,获得类似于人类的意识、情感、理解力、想象力、意志力甚至生命本能,人工智能艺术由此成为真正的自由的艺术创造,进而有可能完全替代人类文明引以为傲的...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艺术困境与艺术终结再思考————作者:蔡小丰;何圣伦;

摘要: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艺术领域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焦虑和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艺术家的技艺也许不再重要,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这将导致人工智能作品泛滥。如何定义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及其版权归属,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此外,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作品是以一种机械复制的方式进行的,这将对传统人类艺术造成冲击,导致艺术的“光晕”消散,“艺术终结”的命题将再次被提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能...

从游戏狂欢到仪式复归:虚拟现实语境下戏剧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季语;宋旸;

摘要:戏剧起源及功能的学术争论长期围绕“仪式论”与“游戏论”展开,但戏剧的精髓实为两者的融合并升华为审美体验。历史上,不同文化和时期的戏剧作品对仪式性和游戏性的强调各异,而杰出作品总能巧妙平衡这两者。然而,近年来大众文化的崛起,特别是其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导致戏剧的仪式性特征逐渐淡化,艺术的游戏性被无限放大。高度模拟现实的虚拟场景正在深刻改变观众的视觉感知方式,对当代戏剧的样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虚拟现...

依法治校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学生法治信仰培养路径探究————作者:涂苗;廖政林;

摘要: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在此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专业特色,更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学生法治信仰,为教育法治、国家法治贡献力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由浅入深,递进式剖析挖掘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并从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强化参与法治实践、注重法治典型案例总结宣传等三大方面提出学生法治信仰培养路径建议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舞蹈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作者:黄欢;

摘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教育、科技、人才受国家重视迅猛发展,作为数智时代尤为重要的艺术教育的一大分支,舞蹈教育应该紧跟基础教育步伐,努力将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向新质人才培养目标靠拢,培养具有创新、共情、立维交叉、表达、规划能力等极具艺术思维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舞蹈人才,这需要教学管理者与实施者不断革新舞蹈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化培养目标,重塑“师、机、生”三元舞蹈实践主体观念,运用数智技术拓宽舞蹈教...

青少年参与非遗志愿服务的推动策略探究————作者:马灵;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参与非遗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联合社会机构,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非遗志愿服务环境,提供优质的资源,挖掘内在的文化价值理念,积极探索青少年非遗创新实践途径,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非遗文化的熏陶。文章旨在探究青少年志愿服务对非遗传承保护的意义,提出青少年参与非遗志愿服务的推动策略,促进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古建筑匾额的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以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为例————作者:李洁;

摘要: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将文学、书法及雕刻等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双重身份,它以“画龙点睛”式的手法赋予各式古建筑身份和地位,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文章从匾额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艺术之美出发,以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为例,从当代视角看待其背后所蕴藏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激发人们对匾额的关注和对其保护利用的思考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传统文化开发和保护研究——以屏南漈下村为例————作者:黄丽琴;

摘要: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推进脱贫地区传统文化开发和保护,是实现文化振兴,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乡村全面振兴大背景,以屏南漈下村为例,认为乡村全面振兴与传统文化结合具有天然耦合性,提出加强文化的保护和价值挖掘、遵循保护原则提升整体规划和具体策略、培养自觉和自信的文化保护主体等三点启示,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价值...

筑梦新征程 放歌新时代——走进首届福建中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双年展————作者:方一珊;

摘要:<正>近日,“首届福建中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双年展”在福建省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双年展入选作品200余件,展出美术与书法金奖作品各5件、银奖作品各10件、铜奖作品各20件。此次“福建中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双年展”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历届福建艺术节书画大展基础上,新设立的常设性专业性展览活动,聚焦中青年美术书法群体,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本届艺术节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

浦城剪纸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多维度探索————作者:杨仁斌;

摘要:剪纸是浦城的地方特色文化,具有用途独特、使用范围广、风格上南北兼容、文人气息浓厚等特点。面对传承困境,浦城剪纸开展一系列传承创新实践,并积极探索产业化融合实践模式。文章通过对浦城剪纸的艺术特色的解读,梳理其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路径,为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清新淡雅——贾俊春工笔花鸟画作品选登————作者:贾俊春;

摘要:<正>~

梁芳漆艺作品选登————作者:梁芳;

摘要:<正>~

食饮有节:当代福建电影中的地方性饮食文化————作者:黄灵瑶;刘汉文;

摘要: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之举,更是充满“滋味”与乐趣的基本行为。从季节、节令、礼节三个角度出发,能够更精准地捕捉“食饮有节”在福建电影中的生动展现,并一窥当代福建电影背后饮食文化的精神实质,继而展望饮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节”为参照探寻饮食之道在福建电影中的多元体现,不仅有助于理清福建饮食文化的深层内涵,亦有助于挖掘福建诸多城市与电影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成就

泉州光影:地域特色与文化蕴含中的城影互动现象————作者:王懿涵;

摘要: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城市有着深厚的联结,不同城市的品格风貌给电影镌刻下不同形态的“城市印记”。电影在城而生、向城而长,而又可反塑于城、赋能于城。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多元文化宝库,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同时电影也为泉州塑造出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展现其独具一格的城市魅力。文章运用城市性理论,聚焦泉州的地域景观与文化特色,结合具体文本,分析探讨泉州与电影之间的城影互...

相映·交融·互塑:电影“城市性”理论视域下的漳州影事————作者:林代炜;

摘要:电影的“城市性”作为电影的基本属性之一,它通过电影与城市历史、文化和地理的深层联系得以显现。电影与城市在不同层面上的双向互动蕴含着“城影互动”的艺术规律,不仅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播,对两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聚焦于漳州影事与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漳州革命历史与观影事件的相互反映、漳州民间艺术与电影的相互融合以及漳州地理环境与电影的相互塑造这三...

新世纪以来鹭岛取景电影的空间美学————作者:王小琳;

摘要:在“空间转向”下,以身体为中介打破空间物理容器二元对立桎梏。以意向性空间为索引,对鹭岛取景电影空间美学建构进行求索,主要以理论—人文视角为切入点,从三个层面进行审美体验:一是以鹭岛风光作为意向性对象,在电影画面空间中体味鹭岛城市性美感;二是鼓浪屿特殊地缘作为异质空间促进电影叙事空间多元生产;三是以鹭岛人文地理作为意向性行为的产物,在电影具身空间中体验鹭岛城市人文意蕴

越剧《梅花魂》:女性筋骨与叙事焦虑————作者:马潇婧;

摘要:上海越剧院复排的越剧《梅花魂》将1958年和1981年两个演出版本进行糅合重组,对剧情故事进行了精简,削弱了复杂的政治线索,试图通过强化爱情线的完整性来突出越剧抒情、诗意化的特征。但是纵观全剧演出,为了保证传统剧情框架的完整性,强化爱情内容却并未完善人物彼此的情感递进,不仅消解了剧目试图突出的袁(雪芬)派固有的女性叙事动力和悲情色彩,而且在情节困局中显示出了一种性别叙事的胆怯与焦虑。主创试图给出这...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艺苑》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92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