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鄱阳湖学刊

《鄱阳湖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6-1307/X
国际标准刊号:1674-6848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科学文化评论》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看历史》文学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鄱阳湖学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鄱阳湖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鄱阳湖学刊》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内首家综合性生态学术期刊,于2009年7月底创刊。学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播生态思想,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编辑理念,刊登海内外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多样成果,是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刊物的创办得到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省委书记苏荣同志为刊物撰写发刊词。苏荣书记在发刊词中对《鄱阳湖学刊》寄予殷切期望,指出:在人类迈向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之际,《鄱阳湖学刊》面临的历史机遇将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白鹤论坛、文化地理·庐山、生态人类学、生态文明、绿色传统、海外广角。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2014中国生态经济建设·南昌论坛”征文通知 2

  人在自然面前角色的合理定位——从顺从者、征服者向看护者角色的转换 曹孟勤5-12

  清人应对有害动物的策略述评 赵杏根13-18

  从活态史诗《亚鲁王》看苗族的生态伦理思想 蔡熙19-26

  环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 王书明;旷萍27-32

  世界上第一次国际自然资源保护会议的意义 丁金光33-39

  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张秋兰;马回;郑颖40-47

  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 林忠华48-53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对中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启示 刘长松54-63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中国梦 黄娟;汪宗田64-70

  环境保护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环境立法的多重意义 马伟阳71-76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背景及未来发展 徐明华77-81

  生态批评的绿色化及其方法 胡牧82-90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女性──以小说体自传《一个非理性女人》为例 施经碧91-96

  岜沙苗民的生态文化特质——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解读 张祖群97-104

  环鄱阳湖诗人群体及文学生态考论 余和生;郑莲香105-111

  六朝时期鄱阳湖诗歌初探 王胜奇112-116

  省级期刊投稿影视美术的兴起对于美术研究的挑战

  【摘 要】 近年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是美术界和影视界相互结合的产物,影视美术主要研究影视和美术方面相互重合的问题,随着影视美术的进一步成熟,其在理论上也发展迅速,逐渐建立起一些较为知名的理论体系。影视美术来源于美术领域,影视美术的兴起必然对于美术领域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本文从国内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多方面入手,反映出影视美术的兴起对于美术研究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省级期刊投稿, 影视美术,兴起,美术研究,挑战

  影视美术是美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过去美术界往往是忽视影视美术的发展的,关注的程度明显不够。然而近年来,美术界和影视界合作较多,影视界在国际市场上飞速的发展,各种影视文化在不断传播,然而对于呈现出日渐衰减态势的美术界而言,美术的研究者不得不开始担忧,影视美术的兴起将会给美术领域的研究造成一种无形的冲击,研究课题需要面临新的障碍,并开始质疑许多美术领域的传统理论,对原有的美术理论格局形成一股冲击波。

  鄱阳湖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哲学探索——卢风生态哲学思想述评————作者:陈杨;

摘要: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现代性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将奠基于一种不同于现代性哲学的全新生态哲学之上。卢风是中国当代生态哲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最早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的学者之一。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思考,对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哲学进行了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在全面反思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得失、系统批判西方现代性哲学、综合借鉴东西方哲学精华的基础之上,卢风提出以超验自然...

论人类社会生态的极限状态及其特征——基于一种动静相生的视角和方法————作者:唐代兴;

摘要:极限状态是人类遵从智-力逻辑所成的极端社会生态状况,它在当代进程中呈现为全球化的后世界风险社会陷阱。就形成而论,极限状态的动力学本质是生成,生成的社会动力是“无限度的扩张”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生成的社会方式是层累。就呈现而言,极限状态从潜在达于显发,必经历裂变,裂变的基本方式是突变,突破口是社会生态临界点。就走向而观,极限状态若属有意识作为,呈扩张的不可逆性,陷阱和深渊则不可避免;若属意外形成...

重审20世纪80年代西方生态思想著作的译介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生————作者:向洁茹;

摘要:对中国本土生态文学的史论建构是厘清生态文学概念内涵、挖掘本土生态文学特性的关键路径。以往学界多认为20世纪80年代西方生态思想著作的译介是中国本土生态文学创作发轫的重要推力,但这一论断遮蔽了文学翻译与创作场域本身的复杂性,忽视了对中国本土思想传统和时代语境的全面考察。事实上,中国的生态意识觉醒及相关环保实践早在西方生态思想著作译入之前就已有丰富积累,以宣传环境保护政策为主旨的文学创作也不罕见,它们...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辩证关系————作者:方世南;

摘要:数字生态文明是由绿色化和数字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必将极大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增强、模式的更新和形态的提升,使其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新挑战和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其民主化、法治化、人文化进程中关涉人文理性的内容。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利益和弊端交织的态势下,把握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研究方法和践行思路——卢风教授访谈————作者:卢风;王俊暐;

摘要:清华大学哲学系卢风教授,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1999年)、韩国延世大学(2004—2005年)和美国哈佛-燕京学社(2007年)访问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以及国内期刊《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后改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和国际期刊《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韩国期刊Inte...

从增产节约到环境保护——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演变————作者:刘俊辰;郭爱民;

摘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工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属增产节约运动的一部分,是工矿企业的工作重心,有助于挖掘工矿企业的生产潜力。至20世纪70年代,伴随中国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工业废物流失于自然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但受资金、技术和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中国难以直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源头治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环境意识觉醒以及国内...

斯洛维克教授生态批评系列讲座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生态批评新路径”国际学术论坛综述————作者:李素杰;张晶晶;陈曦;张兵奇;

摘要:<正>2024年11月4—15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邀请美国著名环境人文学者、爱达荷大学荣誉教授、俄勒冈研究所高级科学家斯科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作了为期两周的生态批评系列讲座。在此期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联合该校中华文明阐释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和“中华文明生态思想的全球价值与文明互鉴”研究团队,于11月9日共同举办了“东西互鉴古今融通——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生态批评新...

2024年度中国气候法学研究综述————作者:王中庆;王博文;

摘要:环境资源法学界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持续探讨和研究成果,积极回应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随着气候法学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全面梳理年度气候法学研究动态,对于气候变化法治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损害、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法治化以及气候变化的立法、诉讼、跨学科交叉研究等不同角度,系统梳理了2024年度中国气候法学研究成果。文章指出,未来中国气候法学研究需要融合...

超越“马尔萨斯陷阱”之后绿色发展的必然与应然————作者:卢风;

摘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创新速率的加快。发展之“硬”道理主要在于不经过工业化发展,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就不可能超越非人动物的生活水平。现代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使人类文明超越“马尔萨斯陷阱”,让劳动人民摆脱绝对贫困,享受与人的尊严相称的物质文明。但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且污染环境、损害生态健康的“黑色发展”。新科学和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黑色发展”是不可持续且十分危险的,支持现代发展观的自...

唐宋以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圩田开发对扬子鳄生境的影响————作者:许小燕;王旭;

摘要:扬子鳄作为珍稀物种,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与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圩田开发息息相关。扬子鳄作为穴居动物,其筑巢行为使圩堤易溃,古代圩民们为了护堤保圩多对其进行搜寻捕杀,并填实其洞穴,直接破坏了扬子鳄的生存环境。唐宋以降,随着圩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湿地大规模减少,圩田趋于小型化,圩田干田化及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圩区民众冬春修圩、旱季引水灌溉等活动使扬子鳄生境趋于恶化,种群数量日益减少。重新审视长江流域人类活...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世界”国际研讨会综述————作者:任杰;

摘要:<正>2024年10月18—20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课题组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主题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成就及其国际传播。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述评————作者:王丽君;

摘要:文章梳理了2024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相关论述,具体而言包括三大向度: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当代资本主义的相关研究,包含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深度挖掘,对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性研究,以及对西方绿色左翼政党及其政策转向等问题的探讨;二是从理论溯源、概念内涵、国际传播等维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开研究,并尝试逐步构建起中国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

《鄱阳湖学刊》投稿须知与版权声明

摘要:<正>一、本刊简介《鄱阳湖学刊》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是国内首家综合性生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期刊,2018—2023年连续6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环境科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同时入选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并被世界知名EBSCO学术数据库全文收录。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学术名家、生态人文社会科学专题研究(滚动推出,包括生态哲学研究、环境政治研究、生...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论断的辩证意蕴————作者:林文俊;叶妍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新质生产力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兼具保护性和可持续性的绿色生产力,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新质生产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态治理的绿色化发展,与绿色生产力在理论基础和目标使命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利于破解绿色发展...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实录————作者:王露瑶;龚梦玲;

摘要:<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摘要:<正>~

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预备通知

摘要:<正>生态文明是不可遏制的时代大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为在全世界范围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的研究、传播与实践,第18届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将于2025年6月5—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分论坛随后将在伊利诺伊斯进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指导,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CPS)等单位联合主办

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述评————作者:唐发发;

摘要:斋藤幸平作为当代日本的新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以及对晚年马克思未来社会观的重释而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讨,主要围绕他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建构、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去增长共产主义”理论的建构等方面展开。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关于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系统...

马克思的启蒙人文主义批判:一种革命的生态学视角————作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回跃;

摘要:马克思从对启蒙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创立了一种深层次的唯物主义本体论。这种唯物主义本体论不仅强调对人类生存条件的关注,还运用唯物主义方法,把人类生存环境置于现实维度进行考察,构想以人的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路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关于以社会生产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概念中,形成了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与此相对,后人文主义则...

公正转型:国际气候法中的一个演进概念————作者:薇莉雅·约翰逊;马亮;

摘要:近十年来,“公正转型”被纳入国际和国家气候法律框架,已成为气候政策中越来越受欢迎的概念。然而,这一概念并未得到法律学者的太多关注。文章分析了公正转型的含义和法律影响,特别是它在国际气候法中的含义和法律影响,并表明后《巴黎协定》时代的公正转型已演变成为解释和发展气候法原则和义务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概念,进一步强调了“公正转型”概念从以劳动力为中心到内涵更全面的实质性演变,这将有助于凸显以一种参与和保护受...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鄱阳湖学刊》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86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