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期刊简介
《青年文学家》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大型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展现大学生风采,教师教学交流为主题,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教师等发表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及学术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青年文学家》2012年16期目录
杜鹃花开春烂漫...............................徐雨露;
浅淡《道德经》中处世之道........................鄢云;
试论《圣经》中盐与受苦思想的蕴意.......廖琴芳;万吉琼;
浅析萧乾短篇小说的写作艺术....................闫亚伟;
对《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再认识................朱秀英;
从《河岸》看苏童小说对人生困惑的关注..........张小璐;
《窦娥冤》中窦娥反抗性之我见..................徐秋琴;
谈职专语文教学中职专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马爱芬;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与改进方法探析..........贾建英;
导学互动课堂应导在三处动在四时..................聂丽;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乐理课的兴趣................吴桂英;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王静;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探究式教学探析..................辛丹;
浅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叶锐;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的探究................刘秀玲;
青年文学家最新期刊目录
新地址(外二首)————作者:李国坚;
摘要:<正>一众文友聚会,酒过三巡,聊到夜哥的《今夜把事物分开》,这首诗写得真好。夜哥是手摸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诗人,单就诗集名的这一句,便足以成为其鲜明标签;智勇兄的标签是“一杯会说话的茶”,这杯茶是用音乐来冲泡的;李玉兄的标签是“墙角的父亲”,阅读量已达几个亿;我和诗侠李晃曾互相给对方贴了“梅山诗人”的标签。席间,李玉兄、智勇兄用诗语言聊到“弯曲的情感”,我即时续上后一句“才能完成抵达”。智勇兄说:“...
平安夜·《平安夜》————作者:杨航;
摘要:<正>又是一个平安夜,我坐在钢琴旁,在昏暗的灯光下翻找着一沓厚厚的钢琴谱。偶然间,一本破旧蜡黄的琴谱引起了我的好奇。紧接着,我翻开这本琴谱,便发现了这首标满记号的《平安夜》。一时间,它将我的思绪拉回十年前。记得那时我刚开始学钢琴。小小的我,甚至还没有钢琴高。对我来说,琴键也显得尤为宽大。每周二放学后,我都会跟着柯老师学习弹奏那单调又复杂的键盘
微而不微————作者:林禹达;
摘要:<正>见微知著,凡事要从细微处入手。—题记“微”的本意有轻微、细微、极小或极少、细小的、微不足道的细节等含义。荀子《劝学》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微,可以见微知著,洞晓重大的影响或结果,从而演变成巨大和庞大,这正可谓:“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因而,微,看似微小,实则微而不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微”往往包含着古人浓缩的智慧
我看“倍速”————作者:董雨涵;
摘要:<正>近年来,“倍速”一词频繁出现在个人生活与国家发展中。有人认为“倍速”带来了效率与便捷,欣然接受;有人认为“倍速”会导致质量与深度的缺失,心存忧虑。在我看来,“倍速”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运用它。自古以来,人类始终珍视时间的价值,追求在有限的生命里提升效率,渴望以倍速的节奏拓展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乔治王岛的雪————作者:王一如;
摘要:<正>天,唰的一下暗了下来,似乎有谁突然拉下了电闸。此刻,我独自在乔治王岛采集岩石标本。500米外的母船海洋四号,这条仅2600吨的小铁船,急促地拉响了汽笛。这是危险信号,命令我立即停止工作,火速归去。来南极四十天了,平均每三天便会遭遇一次极端天气。凭经验可以预料,最好的结果也是一场突如其来铺天盖地的暴风雪。这类气象灾害持续时间跨度极大,短则十分钟便偃旗息鼓,长则能肆虐整整两昼夜
青春与梦想的追逐————作者:祝子宜;
摘要:<正>作为一名高一学生,青春对我而言,既是充满希望与激情的词汇,也是我时常深思的谜题。高中生活的开始,带给我无数的新鲜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学习环境、繁重的课业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让我感到压力巨大。这个曾经充满梦想和理想的词汇,逐渐被现实的压力所侵蚀。面对未知的未来,我开始对自己产生疑问,但也在这份迷茫中渐渐明白,青春不仅仅是欢笑与轻松,它也包含了成长与挑战。记得刚踏进高中校园的时候,...
乡情韶韵————作者:刘梓琳;
摘要:<正>“十里铜韶一望收,芙蓉眺帽换双流。千街万厦七桥架,半岛犹存风采楼。”当我看着家里珍藏的《韶关全景》的题诗,回忆起小的时候,爷爷曾带着我拜访他的老师、校友—我所见到的《韶关全景》另一个版本,就是长年陈列在广东北江中学旧图书馆的版本。时过境迁,两个版本的《韶关全景》皆已泛黄,当今的韶关也不止七座桥,但“千年铜韶”的历史底蕴依然造福粤北,我对韶关的感情亦未淡漠
读《人世间》有感————作者:谢稳;
摘要:<正>《人世间》讲述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近50年间的故事,主要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三情”观念。首先,《人世间》以周家三兄妹的成长轨迹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式家庭的情感联结。作为一家之主,父亲周志刚以宽广的胸襟维系着整个家庭的凝聚力
苏童小说批评与接受研究之管见————作者:陈志鹏;
摘要:<正>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以极其叛逆的先锋姿态冲击着宏大叙事的重重栅栏,铺设着一座座海市蜃楼般的叙事迷宫;他又凭借着天马行空的超验智慧穿越了纸醉金迷的20世纪90年代的写作场域,以其特有的古典气质与卓然想象构筑了一个屹立于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的“南方世界”。作为一名成就斐然的文坛巨匠,苏童的小说早早便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诗骚传统”与北宋初期词学思想的建构————作者:丁孟丽;
摘要:<正>北宋初期是词体由晚唐五代向北宋过渡,并奠定北宋词学思想的重要阶段,在整个词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宋初词学思想之所以能够为后来的词学发展架起桥梁,与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骚传统”既包含着寄托个性情怀的体现,同时也指向了对集体价值的追求。北宋初期延续晚唐五代词在创作题材上“艳科”取向传统的同时,文人士大夫注重将传统经学精神融入创作之中,以此来拓展词体的思想内涵与...
古典诗学传统的创造性演绎——以郑敏的咏物新诗创作对陶渊明、杜甫的接受为例————作者:高嘉颖;
摘要:<正>新诗与古典诗歌天然地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经历了白话文运动,也依然没有断绝古典诗歌对新文学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俞平伯《凄然》、徐志摩《偶然》等带有浓厚古典诗语韵味的优秀诗歌作品,说明青年诗人在审美心理层面无法全然抹掉古典诗学的文化痕迹,在20世纪40年代成长起来的女诗人郑敏亦是如此。一、借解构主义转向“古典”与很多现代诗人不同,郑敏没有系统地学习古典文学,她的求学生涯主要伴随着的...
从闺阁走向江边——以六朝时期粮食贸易盛况管窥吴歌西曲的文学情感之变————作者:黄雅玲;
摘要:<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由吴歌和西曲两部分组成,清商曲辞主要产生于六朝时期的长江流域,其中,吴歌大致产生于扬州一带,西曲则产生于江陵一带。创作地点的变化,带来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文学情感之变。吴歌多言闺戏与闺怨,情意缱绻缠绵;西曲多叙离愁,岸边依依惜别
论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的文学张力————作者:孟祥月;
摘要:<正>陈春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首次出版于2020年9月,并于2021年获得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这部小说集一出版就获得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好评。余华认为,陈春成最厉害的一点就在于他的作品在写作上既飘逸又扎实,小说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堪称一位前途无量的作家。《夜晚的潜水艇》这部短篇小说集一共包含了九个故事
被困于童话之外——浅析安妮·塞克斯顿《变形》中的女性婚姻困境————作者:刘子仪;
摘要:<正>安妮·塞克斯顿于1971年出版的诗集《变形》是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性重构。在这本诗集中,她将十七个经典的格林童话置于后现代视角之下,运用讽刺与解构的改写手法,挑战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传统,为女性书写与童话文学的融合开辟了新径。在读者心目中,原版格林童话已经成功地以男性视角为主导,构建了王子与公主圆满幸福结局的认知框架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作者:陶怡璇;
摘要:<正>《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这部作品既以细腻沉郁的笔触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阶级矛盾与性别困境,又通过女主人公简·爱追求人格独立与平等尊严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极具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与深刻的社会批判交织相融,使其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启蒙读本
“滋味”说源起————作者:梁宇轩;
摘要:<正>“滋味”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颗明星,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有着巨大的影响。及至今日,“滋味”作为审美标准仍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若探究“滋味”说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及其根本要求,则需从“滋味”说的产生原因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滋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文艺作品(尤其是诗)中具有能激起欣赏者美感的特质。其最早由钟嵘正式应用于文学批评中,形成独立的美学评价体系,并将其奉...
从色彩视角探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作者:张彤;
摘要:<正>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以下简称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一本享誉世界的名著,作家运用精湛的文笔,采用高超的象征性创作手法,将文本内容与象征主义相融合,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人情冷暖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两宋“帝都”词探论————作者:杨晨;张爽;
摘要:<正>王国维先生在其经典论著《殷周制度论》中提到的“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阐释了帝都作为古代政治文化中心这一特性。帝都的本身属性契合了文人的帝都情结,使“帝都”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早在《诗经》中便有对周王宫室的描绘和记录,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促成了京都文化前所未有的兴盛,唐代雄健壮丽的长安诗篇烘托出恢宏的盛唐气象。发展至宋,“帝都”意象承载了深邃的文人意识,呈现出更为深厚的文化品格
《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文学赏析————作者:闫红武;
摘要:<正>名著犹如镶嵌在人类历史文化浩瀚长河中的璀璨宝石,闪烁着智慧与灵感的耀眼光芒。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塑造三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激发学生对名著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描绘了祥子从满怀理想到逐渐堕落的人生轨迹,深刻揭...
论姜夔对“诗骚传统”的接受及创作呈现————作者:张爽;杨晨;
摘要:<正>《诗经》《楚辞》作为早期南北文化孕育的文学经典,其互融互补的思想内涵、情感观照与艺术品格逐步合流,从而形成中国文学的精神传统,即“诗骚传统”。“诗骚传统”因其巨大的文学影响力和精神感召力,成为贯穿历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核心线索,并跨越文体界限辐射至词体。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之巨擘,其创作“托物比兴,因时伤事,即酒食游戏,无不有《黍离》周道之感”(王昶《春融堂集》),在词体创作、词学理念与审美观念等方...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妇女生活
- 省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省级《吐鲁番》
- 省级《长江论坛》
- 国家级《中国记者》
- 省级广告大观
- 省级时代青年哲思
- 省级哲理
- 省级《通俗歌曲》
- 省级黑河学刊
- 省级收藏家
- 省级《西部论坛》
- 省级《新乡学院学报》
- 省级俄罗斯学刊
- 省级文学港
- 省级松州学刊
- 省级语言学研究
- 省级散文诗
- 省级《读者欣赏》
- 省级《文艺生活》
- 国家级《新湘评论》
- 国家级《纪实》
- 省级《好家长》
- 省级武侠故事
- 北大核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省级当代旅游中旬刊
- 国家级《传媒》
- 省级《文学与艺术》
- 国家级大众电影杂志
- 省级旅游新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