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4-1312/K
国际标准刊号:1674-8697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文史博览》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文物世界》期刊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文物鉴定与鉴赏》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文物鉴定与鉴赏》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文史博览》是由政协湖南省委员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史类刊物,主要刊发历史见证人和文史工作者撰写的反映国内外政治军事、工商经济、文教科技、民族宗教、华人华侨、社会生活等方面重要历史事件的内幕秘闻和重要人物的各种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珍贵的历史照片,体现亲历、亲见、亲闻等特点,融思想性、史料性、可读性于一体。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湖南省“双佳”期刊

  湖南省一级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特稿、口述、往事、人物、钩沉、亲历等。

  2014年04期目录参考:

  1 甲午战争,我们为何败给了日本 南 晨; 5-13

  2 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凄凉——我的邻居张爱玲 戴文采; 13-15

  3 “不关心群众生活,算什么共产党员” 慕 安; 16-17

  4 蒋经国:共产党的情我领了颜东岳 颜东岳; 17

  5 苏军直升机“入侵”新疆真相 杨静水; 18-19

  6 汉武帝强力推行财产申报 李晓巧; 20

  7 “卖身契”成就国际大导演 张达明; 21-22

  8 二战后,美国文化占领德国 青木; 23

  9 考教授:“文革”荒诞事 刘振修; 24-25

  10 动物园,清末改革新气象 赵喜斌; 25

  11 毛泽东点将:不用其长反用其短 马少华; 26

  12 任弼时:爱护干部的“党内妈妈” 叶介甫; 27-28

  13 教育家张伯苓:中国不亡有我在 彭忠富; 29-30

  14 武学高手老舍 翟景华; 30

  中国文房四宝杂志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进展

  摘要: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我国行政伦理研究以“公共性”为内核构建起了庞大的学术图景,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的相互交织决定着行政伦理的方向和路径,形成了“行政伦理困境”、“行政伦理失范”、“行政伦理建设”和“行政伦理法制化”四个主要论域。对我国行政伦理研究而言,尚有不少可以继续深入的空间: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后现代理论可能带来的突破;在研究方法上,从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向全学科的研究方法转变;在研究视角上,从“学科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

  关键词:中国文房四宝杂志,行政伦理,行政伦理研究,公共性,美德伦理,规范伦理

  一、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兴起的背景

  第一,从历史背景看,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源远流长,这为行政伦理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土壤和价值要素。早在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倡以 “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并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充满了朴素行政伦理的火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传统行政伦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根源与基础。

  文物鉴定与鉴赏最新期刊目录

汾阳市博物馆馆藏隋代瓷器经典的研究————作者:李娟;

摘要:研究汾阳市博物馆馆藏隋代瓷器经典的目的是了解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并挖掘其文化价值。隋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对其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趋势。通过对汾阳市博物馆馆藏隋代瓷器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隋代瓷器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揭示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文化影响。同时,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研究隋代瓷器的造型、纹饰和装饰手法,有助于我们探究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研究结果表...

不同存放环境中动物剥制标本表面微生物分析————作者:刘明骞;

摘要:动物剥制标本数量迅速提升,但存放环境对其表面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文章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存放于不同环境的动物剥制标本表面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为动物剥制标本的维护和预防性消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馆藏书画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以常州三杰纪念馆为例————作者:宫蕾;李鹏;

摘要:文章针对常州三杰纪念馆馆藏书画的保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探讨书画材质特性、损坏原因,以及传统与现代保护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旨在提升常州三杰纪念馆书画保护的技术水平,为类似书画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沈周《溪山高逸图》的空间叙事和桃源情结表达分析————作者:王一帆;

摘要:文章对沈周所作的隐性桃源作品《溪山高逸图》的图式内容、空间构图和图像要素进行图像学研究,就绘画所展开的“远游—追寻—回归”的桃源空间叙事展开分析,通过画面布局处理和对画中丹枫、桥、渔人等要素的解读,来分析其中的绘画叙事性特征及隐含的桃源情结,试图探讨沈周画作的叙事性文化内涵、背后的桃源隐逸情结和美学意蕴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清代粉彩盘类瓷器鉴赏————作者:孙纬陶;

摘要: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四件清代粉彩盘类瓷器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器物的造型、釉色、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详细赏析,深入探讨了每件瓷器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旨在通过对这些精美器物的赏析,加深对清代粉彩盘类瓷器艺术的理解,并为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化保育视角下的地方小众非遗项目活化研究——以潮州大吴泥塑为例————作者:黄佳悦;陈舒涵;杨韬;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形成了诸多共识,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截至2023年底,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的项目有十万余项,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着保护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众非遗项目,因其小众特殊性,保护与发展面临着挑战。文章将总结以潮州大吴泥塑为代表的小众非遗类项目的...

以唐代莲花纹瓦当为例浅谈古陶修复技术————作者:王翔宇;王思睿;

摘要:古陶修复是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工作,其目的是恢复破损伤残陶器的本来面貌,并研究其背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前提下,文章主要对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陶瓷修复实训室馆藏唐代莲花纹瓦当残片修复的过程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古代陶器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一些实践经验与建议

油画类文物的病害分类和评估方法研究————作者:黄慧滨;

摘要:文章根据梳理我国油画类文物病害分类情况、总结油画病害分类原则,进行对油画病害的定义、分类;再开展病害测量,对病害性质做出判定,并基于油画病害类型特点实行病害综合评估,构建起油画类文物病害规范化评估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油画类文物修复的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此次研究对油画类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整体修缮保护————作者:张春梅;

摘要:太平天国忠王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本修缮工程自2017年筹备,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9日开展施工。针对其年久失修导致的屋面漏雨、木作架腐烂、彩绘壁画受损等问题,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原则下,对东、中、西三路建筑进行整体修缮,涵盖屋面、墙面、木构件、油漆修复及水电改造。采用“局部揭顶不落架”等技术措施,有效解决建筑残损问题。工程完工后...

从文物修复到数字化再现:海军遗存保护的新路径————作者:王明哲;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军作为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其文物遗存不仅是国家记忆与荣耀的载体,也是后人了解历史、缅怀先烈的宝贵途径。无论是古老的战船残骸,还是珍贵的舰载装备,这些文物均见证了海军的辉煌历程与沧桑变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珍贵的文物正面临着风化、侵蚀等自然因素的严峻挑战,亟须得到有效的修复与保护。海军遗存的保护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尊重与铭记,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如何有效保护...

木醋液在木质类革命文物防护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李新宇;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对木醋液处理木质文物前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研究木醋液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机理,探讨木醋液在木质类革命文物防腐、防霉和防蛀方面的应用效果,为我国木质类文物的保护提供一种新型、环保的处理方法,同时也为木醋液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浅析汶上县石刻文物的保护————作者:王慧;

摘要:石刻文物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记忆,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文物资源的重要构成。加强对石刻文物的保护,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近年来,汶上县深入挖掘石刻文物的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

新质生产力赋能博物馆研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河南博物院自助研学为例————作者:吴萌萌;郝玉洁;

摘要: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博物馆研学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推动博物馆研学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结合案例剖析博物馆研学如何通过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在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影响

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作者:葛晓姗;

摘要:当前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实践覆盖多领域,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当代观众对于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文物活化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厘清博物馆公共文化属性,认为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与内涵,进而提出系统观念、学术支撑、文化IP生产经营、数字建设、社会合作五方面实践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思路

绿色环保设计在博物馆建筑和内部展览空间的运用浅谈————作者:朱卫华;

摘要:在当今博物馆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不仅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定的文化气息,还具有文化展示与科普教育的双重功能,是承载当代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现本土人文特色的文化名片。面对当代社会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博物馆作为文化与社会进步的象征,其建筑设计与展览空间规划亟须加强对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视。通过精心挑选环保材料、运用先进环保技术等策略,博物馆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及...

三维扫描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作者:白琳;

摘要:在科技进步的浪潮下,数字化技术为文物的修复与利用开辟了新视野,尤其以三维扫描技术为突出代表。文章深入剖析了三维扫描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现状,细致探讨了该技术在文物信息记录、修复方案设计、状态监测评估以及虚拟现实展示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构建高精准度的数字化模型,三维扫描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修复工作的效率,还极大降低了修复作业中的文物受损风险,还为文物的变形监测与数字化展示开拓了新的方法路径。尽管如此,...

四川汉画像石棺中的虎形象刍议————作者:张慧;

摘要:四川是我国汉代画像石棺主要出土地区之一,虎作为民间传说中的百兽之王,在画像石棺上也多有出现。文章简要阐释了四川汉代画像石棺中不同的虎形象的发现情况,根据虎形象的组合方式以及位置、构图等对其进行类型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虎形象与石棺的题材组合模式进行总结,可以看出虎形象的位置和组合通常出现在墓主人的升仙场景中。在此基础上对虎形象在画像石棺中的功能性进行探讨,汉代人认为虎的阳气充沛,可以驱邪镇祟、护佑人...

从绿釉陶水榭到绿釉陶戏楼:探索古代陶器的多元魅力————作者:高馨;

摘要:在中国古代,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文化、艺术与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汉代,随着制陶技术的精进与审美观念的变迁,陶器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绿釉陶水榭与绿釉陶戏楼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制陶工艺,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精神世界。文章分别阐述了绿釉陶水榭与绿釉陶戏楼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分析了从绿釉陶水榭到绿釉陶戏楼的历史价值,以供参考

龙纹的起源与形成————作者:王玉锋;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需要切实加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同时需要加强对我国传统图腾、传统艺术的研究和探索。龙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代表祥瑞的图案。龙纹在我国传统事物中应用广泛,而且是我国传统图案中具有普遍影响力的代表。我国龙纹的造型极为独特,世代相传,现代人对于龙纹装饰仍有偏好。文章对龙纹在各领域中的运用、龙纹的内涵以及各个朝代龙纹所展现出来的不同样式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带来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初探————作者:吴杰;

摘要:使用温湿度记录仪、甲醛检测仪、VOC检测仪、照度计、紫外辐照计和无动力采样盒等环境检测仪器设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期展厅及库房温湿度、污染性气体、照度等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安全的因素做检测,结合行业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文物预防性保存环境调控给出合理建议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信息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64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