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安徽文学

《安徽文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4-1169/I
国际标准刊号:1671-0703
主办单位:安徽省文联
主管单位:安徽省文联
上一本期杂志:《华章》文学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文艺生活》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期刊简介
  
  《安徽文学》杂志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安徽文学》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1-0703,国内刊号:CN34-1169/I,邮发代号:26-177,半月刊。由《安徽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稿件以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类为主,欢迎一切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的学术人员投稿。
  
  
《安徽文学》2012年08期目录
  
  由“三吏”、“三别”浅析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程雁晖
  两棵倔强的树——论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和牛汉的《半棵树》
  .................................................王永磊
  舌尖上的文学——浅谈汪曾祺的饮食散文............李新雨
  浅析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马薇
  跨文化视野中的《古韵》..........................钟雅璇
  无为方言字词考释六则..............................潘景
  诗意盎然——评《铁匠》的语言特色................谢姗蓉
  英国汉学家杜威廉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研究............蒋秀云
  欲望都市下的人性裂变与文化转向..................杨秀丽
  试论新感觉派的形式探索——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例..马尔克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心路变化根源..................韦家海
  浅探神秘的“白鹿原”世界........................许倩倩
  “看”的另类释义——兼释词义相近的一组词........张文聪
  从习得标准看趋向补语习得顺序......................黎杰
  从原型(prototype)理论观点研究中国人学习日语被动句的习得
  ...................................................张苏

  
  

  安徽文学最新期刊目录

何德兰《孺子歌图》的副文本研究————作者:孙丽;

摘要:以何德兰《孺子歌图》编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其封面、标题、序言、插画和字体设计排版等凸显主题、彰显中国特色,传递中国文化和北京童谣的童真童趣,以期为中国典籍童谣的副文本翻译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布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惯习研究————作者:郑玮;

摘要: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和翻译家相比,林语堂不仅在翻译选材方面与当时的外译汉主流翻译活动背道而驰,而且其英文作品往往译创融合,难分彼此。以布迪厄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试图通过阐述林语堂的社会轨迹来分析其翻译惯习的特点及其惯习与社会相关场域的互动关系,进而阐明林语堂翻译现象特殊性背后的原因

我国生态文学翻译现况初探————作者:刘畅;韩启群;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生态文学翻译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对译者的借鉴意义,以期对生态文学翻译工作提供参考。本文使用循证学方法,对生态文学翻译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和归纳,对生态文学翻译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讨论了生态文学翻译工作中可借鉴的策略

坪内逍遥与莎翁翻译————作者:林弋岚;

摘要: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期,是日本翻译史上的一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日本大量翻译了西方的书籍,所涉领域包括科技、哲学等等。在此次翻译大潮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翻译家,坪内逍遥就是其中之一。坪内逍遥致力于翻译欧美文学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翻译了全部的莎翁作品。他是日本国内翻译完莎翁全集的第一人。本文通过简短回顾坪内逍遥的生平、坪内逍遥与莎翁翻译缘起、坪内逍遥翻译莎翁作品的翻译原则等三部分,为读者解...

“微笑”符号的美学解读——从印刷时代、图像时代到互动时代————作者:王晨晨;

摘要:虽然表情符号的产生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其解读、影响。解读也并非从单一角度,而是可以从符号学、艺术学、图像学、美术学多种角度进行解读。"微笑"无论是作为词语、图像还是表情都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最初是用"感性认识"来定义这个学科,他发现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倾向于使用感性认识,此美学研究的方向得到了美学集大成者康德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可知,美感并非只有理性可描绘出的意义,它还具有一...

社会记忆与国族认同——以白先勇《台北人》为考察中心————作者:汪睿;

摘要:《台北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不仅展示了与历史文化有关的社会记忆,同时用不同类型的人物象征不同形式的国族认同。白先勇特殊的出身和漂泊的经历,加上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这些因素同时影响着作家创作。本文试从小说题材与主题、人物形象和作家自身三方面入手,分析《台北人》中社会记忆与国族认同的表现、原因和意义

精神分析视野下李尔王的疯癫心态————作者:李雨薇;

摘要:李尔王的悲剧意蕴与其体现的疯癫主题密不可分,作为主人公的李尔从清醒到疯癫的过程在剧本情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李尔的这一心路历程体现了其内在精神的变化,具有深层的心理因素。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泛性欲理论对李尔的内在精神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李尔潜意识中力比多的存在状态。在精神分析的视野下,李尔疯癫的原因应当归源为其内在的俄狄浦斯情结与自恋情结得不到合理解决从而引起潜意识中力比多的倒流与固着最终导致...

现代人的危机——从生态批评视域看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作者:江明瑶;

摘要:雷蒙德·卡佛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复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短篇小说简洁的语言下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卡佛也多次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生态话题。通过对卡佛的短篇小说集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小说中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与精神生态危机,从这三个层面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卡佛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更是通过文字倡导人们回归自...

启民智必由教育——漫谈《动物庄园》————作者:吴雨婷;

摘要:伟大的作品总能启发读者不同的解读。《动物庄园》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中动物庄园从建立到腐朽,教育因素始终起到重要作用。教育为动物们推翻农场主奠定了思想基础,洗脑教育和愚民教育却是动物们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动物庄园》是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在教育方面给予的启示是: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及时改革,决不能故步自封

印第安口述传统与后现代叙事——论厄德里克《爱药》中的叙事策略————作者:刘相廷;

摘要:路易丝·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多产且卓有成就的作家,她在1984年发表的处女作《爱药》中,讲述了北达科他州印第安保留地三大家族数代人的生活处境。在《爱药》中,厄德里克使用的叙事策略一方面体现了她对印第安口述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她对后现代叙事因素的运用。厄德里克运用这样的叙事方式不仅反映出当代美国印第安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被边缘化的困境,还是对抗美国主流文化同化的一种策略

迷宫的建筑师——博尔赫斯与其代表作《曲径分岔的花园》————作者:邹青;

摘要:迷宫小说是后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模式。读者面对的是作家设置的一座座迷宫,无始无终,循环往复,令人无从把握。本文分析了迷宫小说的代表作——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曲径分岔的花园》,从而探讨迷宫意识在后现代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童年的宣言,人性的光芒——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赏析————作者:董芳源;

摘要:《小王子》一书以跌宕起伏、别具一格的第一人称叙事模式,通过"我"和小王子的一次次对话,运用新颖独特的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小王子的胆大、心细、聪颖和睿智,让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说极富哲理的语言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读者。本文从童年和人性的角度,全面赏析《小王子》的主题意义,品味《小王子》的表现艺术,有着独到的审美取向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隐形的权力——论《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的男权意识————作者:田晓晴;

摘要:《致他的娇羞的女友》是英国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维尔最负盛名的爱情诗,因其结构严谨、气势磅礴且充满奇思妙喻而备受赞誉,但其辉煌的艺术成就掩饰不了诗中浓厚的男权意识。文章从诗歌的叙事视角、结构形式和语言三个层面,结合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审视诗歌的细节,试图挖掘诗歌中隐藏的强烈的男权意识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在中国的接受元素简析————作者:郭楚凡;赵亚珉;

摘要: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以及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均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而稳定的接受,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小说中佃农的"土地情结",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品质以及牧师凯西和乔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升华等方面,激起了中国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中社会变革的背景也引发了中国读者对当前中国转型时期的思考

浅析《虚幻的不动明王》——兼谈陈舜臣推理小说派别归属————作者:卞显乐;

摘要:陈舜臣是著名的日籍华裔作家,凭借着于1961年发表的处女作的长篇推理小说《枯草之根》,获得江户川乱步奖,成功地踏上了日本推理文坛。此后,于1969年凭借短篇小说《青玉狮子香炉》荣获直木奖。1970年又凭借着《玉岭的叹息》和《孔雀之道》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作为推理作家的陈舜臣是日本推理文坛上的首个"三冠王"。陈舜臣推理小说与其他本格推理小说不同,并不是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情节和谜题设置来吸引读者的...

从《所罗门之歌》看莫里森对非裔美国文学的继承与超越————作者:卢旭晨;赵亚珉;闫丽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女权思潮的崛起和种族意识的觉醒,性别和种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罗门之歌》作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不仅继承了非裔美国文学性别和种族两大传统主题,而且将其推向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新层次,反映了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小传统”与通俗小说——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例————作者:于敏;

摘要:精英主义批评家贬斥的通俗小说是大众文化的产品,属于李伯庚所说的文化"小传统",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的社会生活。作为目前最成功的长篇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吸引大众读者、符合大众阅读能力的方式戏仿式地展现了现代生活与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特征,反映了当下的时代精神

身体、都市与文本空间下的女性解放——《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女权主义解读————作者:李梦韵;

摘要:20世纪20年代美国现代化转型期间女性解放受到关注,该时期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则反映了女性在身体、都市和文本空间三个层面的生存状况。此时尽管女性解放取得一定的成果,女性仍未得到真正的身体和都市空间解放,其受到的阻力包括男性作家试图逆转女性解放成果的文本建构。而从男性作品切入女性空间,对于解读女性空间解放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代科技发展下的伦理困境——论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作者:夏倩;

摘要: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是一部关于克隆人生存困境及其作为人类器官捐献者的科幻小说。本文站在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并结合科技伦理,分析科技发展下克隆人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以及伦理选择。以凯西为代表的克隆人生活和受教育于黑尔舍姆这样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伦理环境的变化,他们的情感意识和道德观念逐渐形成,其重点在于他们是"人"或"非人"的伦理身份的混淆。通过对克隆人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的揭示,石黑...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土地伦理思想探析————作者:倪铭英;

摘要: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沙乡年鉴》把土地伦理的概念初次带进了我们的视野。土地伦理的道德对象超越越了人类,包含了由人类生命和非人类生命共同构成的整个生命体。他提出的土地金字塔概念将一切人类生命和非人类生命整合在一起,是组成生物共同体的循环线路,人类只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独裁者。利奥波德对人类的绝对权威性提出质疑,赋予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所有生命以价值。土...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安徽文学》文学类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4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