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5-1077/J
国际标准刊号:1003-3653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西藏艺术研究》省级艺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西北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艺术探索》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艺术探索》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艺术探索》内容丰富,涵盖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以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维系全国美术、音乐、舞蹈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工作者,推崇浅明晓畅的文风、提神醒脑的观点,兼容提高与普及,并蓄理论与实践,富有专业特色。

  作为综合艺术类学术刊物,涵盖了艺术学学科下属所有各学科专业方向:050401 艺术学 ,050402 音乐学 ,050403 美术学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50405 戏剧戏曲学 ,050406 电影学 ,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 ,050408 舞蹈学;相邻学科,如: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美学;以及与艺术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艺术教育,艺术管理,艺术市场,艺术人类学;其他如:摄影、播音、主持、相声、曲艺、民间艺术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

  全文收录:《CEPS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名栏,重点建设栏目),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与管理,艺术市场与文化产业,艺术书评,学术文丛,广西艺术史,艺术教学与创作;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篆刻,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服饰,摄影,动画,工艺美术,以及其他视觉艺术;作曲技术理论,艺术表演与教学,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舞蹈,播音主持,以及其他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

  另,美术设计版辟有“探索美术馆”,主要以彩色图版,介绍艺术家,发表艺术作品。包括:当代名家展厅,当代艺术展厅,学院展厅等。尤其关注学院师生作品,注重发掘艺术人才。

  2014年01期目录参考:

  1 石涛北京时期交游和艺术活动考(清康熙二十九年初至三十一年秋) 陈国平; 6-21

  2 谢赫《古画品录》成书年代探析——从张僧繇与萧绎来看 张东方; 22-25

  3 于阗文化圈的文化性质与艺术样式初探 张健波; 26-27+36

  4 唐碑形制与碑碣制度不符之原因探析 张宇; 28-29

  5 谢环的生平、职业及其绘画创作 杨德忠; 30-36

  6 曾熙的书学思想 冯文华; 37-41

  7 民国时期山水画的革新之势 田佳佳; 42-43+48

  8 周碧初五年留法研究 陈丰收; 44-48

  9 抗战时期的桂林美术社团 赵晓娇; 49-51

  10 论中越独弦琴艺术的地域性特征 张灿; 52-54

  11 瑶族服饰研究综述 梁宏章; 55-57

  12 从《山水纯全集》看韩拙山水画创作笔墨观 李艳婷; 58-59

  13 图像、行为:身体与艺术形式之变 王曦彤; 60-62

  14 消费时代的波普策略——艺术玩具现象解析 凌霞;陈飞虎; 63-66

  相关论文范文自恋主义对于当代审美时尚中的影响艺术期刊征稿

  摘 要:现在人们审美时尚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追求个性化。这种追求出发点原是好的,是对个体自由生命的张扬。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所谓的追求个性化走进了误区,有一种自恋主义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尤其是青年人)似乎已经不再注意别人的眼光和指责,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就是美的,沉浸在自恋的欣赏中。现代女性更是强化了对感性的张扬和自身身体的肯定。文章选取女性视角来谈当前审美时尚中存在的这个问题,从个性、形象塑造和心理等诸方面分析当代审美时尚中的自恋主义倾向。

  关键词: 审美,时尚,自恋主义

  审美时尚观念的历时性嬗变,是生命美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一般而言,个体生命的历程和人类的演进过程,在本质上都是生命运动的表现形式,具有内在的相似或同构关系。同时,由于在人和人类发展的每一时段,人的生命动能、审美经验都发生着变化,这就必然引起审美心理、观念的相应变化。

  艺术探索最新期刊目录

艺术人类学的知识史考察——兼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实践————作者:牛乐;李于蓝;

摘要:西方艺术人类学学派的知识生产始终基于两种范式,即基于人类学立场的艺术研究和基于审美/艺术立场的人类学研究,二者的问题起点均为文化的差异性和知识的对立性。相较而言,中国艺术人类学秉持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的知识论实践,既不以差异化为导向,也不以同质化为目的,而是在充分尊重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寻求共同性的知识表达。在文化艺术领域,则可表现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亦即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的...

览胜纪游:清代嘉道年间桂林山水的实景书写与仿本创作————作者:郭林林;

摘要:桂林山水虽在唐代就得以发现并开始传播于岭外,然而其图像创作则相对较晚,而桂林山水的实景创作则直至清代才开始出现。清代嘉道年间,画人张宝、罗辰、张祥河在实地游览的基础上分别创作了桂林山水的实景图像,并刊刻为纪游图册传于后世。这些纪游图像的绘制确立了清代桂林山水图像范式,为其他画家所接受并奉为粉本进行相关图像的创作。这不仅为推介桂林山水提供了图像参考,也表明了嘉道年间美术创作领域的追摹真实自然的创作新...

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与文化意蕴————作者:罗薇丽;

摘要:侗族风雨桥的建造在材料选择和空间布局方面,展现出侗族人民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观念,力求实现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侗族风雨桥的精美雕刻与绚丽彩绘反映了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要实现侗族风雨桥生态审美与文化意蕴的有效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可从以下路径进行:维护传统空间中自然要素的核心地位;开展教育活动,强化民众文化保护意识;强化集体记忆;保护与传承侗族传统聚落空间的民族特色

20世纪以来海外中国艺术研究的范式转向————作者:宋石磊;

摘要:20世纪初期海外中国艺术研究以汉学家的文献考证为主。20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汉学与艺术史的两大学派的对峙。20世纪50年代,海外中国艺术研究从汉学中剥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向一种风格学形式分析的解读。几年之后,汉学与艺术史之间的专业对垒消解,逐渐走向汉学与艺术史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艺术史学科的危机”与新旧艺术史的分野,海外中国艺术研究的问题、方法与范式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逐渐转向多元化...

创造李渔:日本伪书《唐土奇谈》的生成与影响————作者:夏心言;

摘要:日本江户时代是中国戏曲在日传播的高峰时期。京都书商芸香堂主与小说家畠中正盈合作,出版了李渔戏曲译作《唐土奇谈》。此书与李渔戏曲并无关联,实为一部伪书。它的作伪反映出商业包装与文化传播的两面性,一方面博采画集《无双谱》、朱彝尊《曝书亭集》、日本汉语教材《俗语解》等稀见汉籍和章回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客观上传播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捏造了李渔生平并夸大了中日戏剧的相似性,增加了文化误读的...

身体实践中的社会记忆与历史叙事——面具舞蹈麻昼个案分析————作者:王阳文;

摘要: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面具舞蹈具有一定的时空规定和组织流程,包含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功能,是典型的仪式舞蹈。对于无文字社会来说,仪式承担了族群历史记忆的主要方面,仪式中的身体实践是保持社会记忆的重要手段。仪式舞蹈通过手舞足蹈的身体实践赋予特定编码的姿势、动作以象征性意义,一方面通过重复性操演,保留并延续社会记忆,另一方面为族群的历史记忆提供了叙事文本,成为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面具舞蹈麻昼在身体...

中国太空题材科幻电影对美国同题材电影的重写与超越——以《流浪地球》系列与《2001太空漫游》的比较为中心————作者:覃才;

摘要:《流浪地球》系列是中国当前最成功的硬科幻电影,可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里程碑。《流浪地球》系列与美国同题材影片《2001太空漫游》有着直接的互文关联。《流浪地球》系列对“流浪”故事框架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人类未来关系的重写,凸显了科幻电影生产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和中国特色,实现了对美国科幻的超越

从布朗族民歌发展现况看音乐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者:杨民康;

摘要:布朗弹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中国布朗族新兴民歌形式,尽管产生和形成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它对传统民歌有较好的继承和发展,仍然拥有传统民歌的种种文化特征,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包括布朗弹唱和泼水节在内,显现传承+建构特征的一类当代民族文化事象,无形中成为当地群众对本民族传统音乐进行自我传承和保护的一道“隔离带”,由此形成以本民族为基本范围的,具有对内、对外两种不同...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沙弥守戒自杀故事画新辨————作者:樊雪崧;

摘要: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主室南壁中层东端故事画以往被定名为宾头卢度跋提长者姊、度恶牛缘故事画。通过将此故事画与相关经文的对照分析,可以判断其应是沙弥守戒自杀故事画的第一部分。东端起首画面的重新辨识,有助于判断沙弥守戒自杀故事画的画面情节和图像叙事顺序,并凸显出此图对前代故事画的继承、创新之处。故事画依南壁小禅窟而绘的构图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其宣讲戒律、警示教诫之功能

暗色调主义与戏剧性——一种视觉经验的生成————作者:刘晋晋;

摘要:暗色调主义的产生不是缘于神学或神秘学对黑暗的崇拜,而是画家对室内剧场舞台灯光效果的借鉴。19世纪早期,戏剧家、文学家建构出“戏剧性明暗对比”的概念。这一概念建立在语言的结构规则之上,与戏剧性或明暗对比本身的特征无关。当煤气灯运用于舞台照明后,强烈的光影效果消失。在这种视觉文化的转变中,戏剧家、文学家意识到过去舞台上强烈的明暗对比与戏剧性张力相似,从而把戏剧性当作明暗对比的特性。“戏剧性明暗对比”这...

敬告作者、读者

摘要:<正>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于1987年创刊,双月刊,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第八届广西优秀期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艺术史》栏目)、民族地区学报名栏(《艺术史与民族艺术》栏目)。《艺术探索》栏目齐全,覆盖各个艺术门类,主要栏目有《艺术史》(名栏,重点建设栏目)、《东南亚艺术研究》、《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人类学》、《艺术设计研究与...

崇高的显与隐:普桑风景画中的差异与过度问题————作者:刘子琦;诸葛沂;

摘要:“崇高”这一源自修辞学而拓展至美学领域的概念,因其内在蕴含一种难以精确描绘的独特性质,很难被确切界定或具象化为符号形象,然而,它往往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巧妙存在于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对此议题,路易·马兰以尼古拉·普桑的风景画作为研究切入点,将崇高自身假定为再现的不可再现性进行论述,进而探究普桑如何通过显于静处、隐于动处、显隐绞结这三种不同形式将崇高呈现在绘画之中。这一探讨不仅实现了不可再现的崇高在...

算法理性批判:“创梦主义”艺术的奇观————作者:迪特·莫施;著孟凡君;高晓芳;

摘要:算法理性所创造的“人工艺术”并不具有艺术固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工创造力”依赖于由形式关系和路径网络推导出的统计概率或数学偶然性,充其量只能被描述为对某种表象的模仿呈现,一种对视觉和听觉的肤浅仿拟。程序像奴隶一样,满足了程序员反复输出“令人愉快”和被普遍接受的东西的愿望。这就是“人工艺术”作品借鉴流行文化的原因,它们再现了众所周知的东西。“创梦主义”的图像是琐碎的,表现出对奇异生物的明显偏好。创...

《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中的戏剧文献研究————作者:赵骥;

摘要:《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的《戏剧号》,由汪优游、徐半梅编辑、主笔,涉及20世纪20年代戏剧协社、实验剧社、非职业化演剧、话剧表演对白、舞台布景技术、服饰道具、剧评、剧本等方面的文献,是研究20年代爱美剧运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依据这些文献,可以概括20年代新剧运动发展的轨迹以及新剧向现代话剧嬗变的途径。但因《时事新报》本身之缘故,这些史料长期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和发掘

崔白《竹石槐穿儿图》考——兼及“柳穿鱼”————作者:李晨辉;

摘要:《宣和画谱》著录崔白作品时显示一定的分类意识,将具有相似题材、趣味和表现方式等的作品连续依次著录。其所录两件《竹石槐穿儿图》不在墨竹和传统院体设色作品之列,而与山水、雪竹(雪景)位置相近。槐穿儿当为禽鸟,即后世所谓槐串,为一种旅鸟。此两图应以竹石为主体造景,可能与槐树形成具有高士逸趣的组合形式,树间穿梭或依止若干槐穿儿,有流畅的动感,背景则是春夏时节充满野逸之趣、具有杳远空间感的山野或沙渚。《宣和...

吴晋飞天类型特征及其源流初探————作者:何志国;李文平;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吴晋飞天是汉地最早的佛教飞天形象,根据姿态差异可分为曲体型、平直型及奔跑型。这三类飞天是在古印度巴尔胡特、桑奇大塔及秣菟罗飞天的基础上加上项光简化而成的。吴晋平直型飞天造型对十六国时期飞天影响较多,曲体型和奔跑型飞天的影响次之。西晋末至十六国时期战乱导致由南向北的移民,为北方尤其是河西地区带来了部分吴晋佛像粉本

近代报人对戏曲演进之影响探略————作者:周淑红;

摘要:在中国近代,报人群体影响着戏曲的发展演进。1902—1911年,维新派和革命派知识分子成为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利用报纸进行戏曲改良。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大批报人通过种种手段介入戏曲,如:创作剧本,作为票友登场,在报刊上发表剧评进行戏剧理论的论争,捧角,经营剧场,等等。报人对戏曲的介入,极大改变了戏曲原有的发展节奏和进程,报人群体影响并建构了新型的戏曲生态

由他者到主体:中国电影院空间的现代化演变————作者:尹敏捷;

摘要: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大众文化产物,电影院自进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作为现代化实践空间,另一方面又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生发出新的样态。电影院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从早期茶楼、戏园的“寄居者”到独立单体影院,从会堂式影院到现代多厅影城,中国电影院空间实现了由他者到主体的演变

刘南一作品————作者:刘南一;

摘要:<正>~

民国时期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实用美育理念与近现代中国美术馆的形象塑造————作者:徐丹丹;

摘要:天津市立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馆,对近现代中国美术馆的形象塑造具有典范意义。关注现实、以美育促进实业发展的实用美育理念贯穿于天津市立美术馆征集、收藏、展示、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博物馆面貌。这契合了同时期学者的理论研究,成为美术馆具备博物馆属性的现实注脚。同时,实用美育理念使天津市立美术馆极为关注人才培育、实业发展和城市更新,凸显美术馆建设中主题展览、经世致用等特征,使美术馆从...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艺术探索》艺术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48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