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自由谈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文学自由谈

《文学自由谈》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2-1015/I
国际标准刊号:1003-2789
主办单位:天津市文联
主管单位:天津市文联
上一本期杂志:《诗潮》省级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作品》省级文学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文学自由谈》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文学自由谈》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文学自由谈》系中国文坛一家极富特色的文学批评刊物。该刊竭力于表达文坛民意,试图告诉人们一个相对真实的文坛。一切作家、作品,一切文学事件、文学现象,都可以一视同仁地成为该刊质疑、评点的对象。不论作者是名人,不是非名人,只要在文学的范畴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该刊都将对其提供说三道四、显才露智的版面。

  该刊选稿遵循“六不”思路,即不推敲人际关系,不苛求批评技法,不着眼作者地位,不体现编者好恶,不追随整齐划一,不青睐长文呆论。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万方数据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特约、直言、茶座、闲话、思考、人物、反弹、推荐。

  文学自由谈最新期刊目录

萧红写了“两部《生死场》”————作者:王小妮;

摘要:<正>萧红的一生,不停地抗争命运,并节节败退。作为作家,其人生几乎宿命般应和演绎了她作品的主题。1935年的上海,在鲁迅的奔波推动下,萧红的《生死场》在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叶紫的《丰收》之后作为“奴隶丛书”的第三本出版。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套经过名家策划的丛书,同时也是一套“非法出版物”。出版方容光书店,是一个被杜撰的出版机构(据林贤治《漂泊者萧红》135页)。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左翼文学的倾向,...

莫怕蝉只喧哗一夏————作者:红孩;

摘要:<正>看李宇春和宋佳参加一个综艺活动,当主持人问李宇春喜欢唱哪首歌时,她说喜欢唱电影《祝你幸福!》的片尾曲《莫怕莫怕》。于是,她就和宋佳很投入地唱,我则有一搭无一搭地听。老实说,对当下的流行歌曲,我基本不怎么关注,甚至记不清谁唱过什么。不过,我对流行歌曲中的许多歌词倒颇感兴趣,有的歌词看似漫不经心,却也能将人生道个明明白白。譬如这首《莫怕莫怕》歌中就唱到:“什么是答案,是落叶说,秋天真好看,被河流...

重谈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作者:九南;

摘要:<正>七十多年前的“夫妇”故事仍耐人寻味萧也牧是一位被遗忘的作家。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他呢?其实,萧也牧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员闯将。他在新中国刚刚建立几个月之后,就在创刊不久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小说《我们夫妇之间》(《人民文学》1950年第一卷第三期)。小说写了知识分子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妻子张同志之间的一段既充满矛盾又最后和解的爱情婚姻故事。这是当代文学中最早正面反映现实爱情婚姻的一篇小说,题材...

如果我来选新时期十大诗人————作者:刘春;

摘要:<正>前些天去参加一个读书会。一个读者问我,艾青以后的诗人,哪几个最著名?我给他说出了几个名字,他大部分没听说过。他很惊讶地问,他最喜欢的汪国真为什么没有入选。我说很抱歉,汪国真的确是个影响很大的诗人,但他不在我谈论诗歌的序列里。从这个朋友的惊讶,我再一次看到了普及新时期诗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我今天介绍一下我心目中的新时期十大诗人。具体地说,是19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青年诗人——当然,从年龄上...

书信,研究“孙犁美学”的重要路径————作者:武歆;

摘要:<正>1宋曙光先生从《天津日报》编辑岗位退休后,将手中的“编辑之笔”转换为“作家之笔”,以四十余年编辑经历为“经”,以《铅字之忆》《粉笔之忆》《同学之忆》等“系列之忆”为“纬”,发表了多篇高品质的文化散文。最近读到宋曙光《书信之忆》(《中国作家·纪实版》2025年2期)——在这篇一万余字的叙事散文中,不仅有宋曙光和众多作家诗人之间的约稿和编稿的个人经历,还着重提到孙犁先生的“书信往事”,用了大量的...

鲁迅倡导:到“漩涡中”去!————作者:刘金祥;

摘要:<正>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和主将,鲁迅先生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并以其指导文学创作实践。早在1928年8月22日,他在写给友人、翻译家韦素园的信中就坦陈:“以史底唯物论批评文艺的书,我也曾看了一点,以为那都是极直捷爽快的,有许多暧昧难解的问题,都可说明。”彼时的鲁迅先生正着手翻译苏联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1929年6月大江书铺出版),由此更系统地接受唯...

吴宓果欲杀胡适否乎?————作者:李建军;

摘要:<正>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文章之名若不正,则作者的笔下之言,也不会顺通。所以,为了名正言顺,章适句妥,先得就本文的题目略作解释。从胡适的“八不主义”立场来看,我这文言文式样的题目,专意“模仿古人”,偏偏不用“俗字俗语”,显示出对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违拒和冒犯,大可给它戴上顶“选学余孽”的帽子。然而,在我的理解中,将文言文与白话文人为对立起来,在认知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有害的。如果说,没有...

谜之王蒙回旋曲————作者:刘阳;

摘要:<正>题目本来是《王蒙的进步、退步和原地踏步》。写下一念,突然觉得它在纸上立了起来:前一步,后一步,又原地踏上一步,不是活脱脱一支新疆舞吗?跳舞离不开音乐,脑海中又蹦出《初春回旋曲》——王蒙很自得的一篇小说。回旋曲,A-B-A-C-A-D-A-…-A,拿来做这篇写在春天里的文章路标,多妙!用这个回旋曲结构,想聊聊王蒙发表于2024年第6期《当代》,旋即被《小说选刊》转载的短篇小说《高雅的链绳》。九...

文学的“牛皮癣”及其他————作者:唐小林;

摘要:<正>给文学乱贴标签,是许多文学批评家最擅长的事。他们就像生意人一样,只关注怎样将商品上架,吸引顾客的眼球,从而不时捣鼓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学新名词”,把文学研究活生生变成了商品营销。诸如什么“先锋文学”“新红颜写作”“铁西三剑客”“新南方写作”等。这样的生拉活扯,不禁让人想起大街上包治百病的“牛皮癣”广告。曾几何时,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一夜之间,都不约而同,一窝蜂地“先锋”起来。一大批跟风造势...

从朱季海说到陈寅恪————作者:向继东;

摘要:<正>王宁先生新著《学林追远录》中有一篇《今世再无朱季海》,写她当年跟随导师陆宗达去见朱季海先生。进屋前,导师对她说:“朱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辈分比我高,我是要磕头的。你进去,我不好行礼……”读到这里,我很是感慨!这自然使我想起朱季海先生晚年蜗居苏州十全街的旧事:有一年,文化局欲聘他参与古籍整理,他只问了句“《经典释文》用通志堂本抑或抱经堂本”,便把来人晾在冬日的寒风里。这个细节像一枚银针,刺破...

“说不清”与“差不多”————作者:李建永;

摘要:<正>数十年来,不间断地翻读鲁迅先生的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不免时不时在私底下给先生小说搞起“排行榜”来。二三十年前,大约是这样排序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伤逝》《故乡》《风波》《药》《孤独者》《非攻》……现在看来,无论从艺术的圆融,还是思想的深邃来考量,都会将《祝福》放在第一。我试着把“前五名”反复阅读几次,最终还是将《祝福》置于榜首。有一个理由也许可以...

苏珊·万托赫的小说《难路》与河南大学————作者:王经华;

摘要:<正>河南大学校庆110周年时,由河大出版社出版了两本纪念书籍。有趣的是,这两本书都与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有关,都是时任河大副校长的孙功奇教授写的序。一本是我与王怀阳合作主编的《王广庆墨迹选》,一本是由苏珊·万托赫著、刘炜翻译的小说《难路》。一、校长函呈教育部留任外籍教师万陶珂《难路》一书正文的前面,印有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用工楷写给教育部的信

我眼中的陈世旭、孙惠芬、刘兆林————作者:邓刚;

摘要:<正>陈世旭的眼睛第一眼看到陈世旭,简直是充满青春的帅哥,以为他比我至少小三十岁,可以尊我为大叔,可细论才知他只比我小三岁。这令我惊愕之余,未免对上帝忿忿不平。更不平的是,上帝竟然还给这家伙配了两个炯炯有神的眼珠子。我敢说,所有初见陈世旭的人,都会被他这两只眼睛迷惑,认定这小子是斯斯文文的江南才子或奶油小生。男人有如此两个漂亮的眼珠子太有福了,会有多少女孩子对他倾慕呀。为此,我私下臆想,这小子绝对...

看“义士”AI“整顿文坛”————作者:李潇潇;

摘要:<正>2025年1月,作为最早的“创意写作”授课老师,王安忆仍旧没有松口说一句,“‘创意写作’可以培养作家”。因为她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家,明晓文学的本质。她诚恳地为“创意写作”的学生提出就业指导,去做企业文化宣传或游戏情境设计,而对于“不差钱”,非来这里“寻开心”的家伙,她也只好表示欢迎。2025年6月,王安忆的学生们未必就听从了导师的就业指导,他们在心里轻蔑地瞥一眼老艺术家的“单纯”,准备打着“名...

经典作家谈文学批评————作者:茅盾 ;思奇;

摘要:<正>~

文学语言的几个问题————作者:尧山壁;

摘要:<正>一、什么是文学语言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是思想的外观,内容的外衣。外衣就不是指一针一线,一个大襟,一个扣眉儿,而是包括布料、颜色、剪裁、款式的总称。文学语言也是这样,包括词汇、句子、段落,及彼此关联的整体呈现。这就好像一个演员的行头,一道美食的色、香、味。鲁迅说汉语言文字之美,至少包括三种,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如忘年交、东道主、壁上观等词语,包含动人故事。诗句更是如此,“明...

林语堂《苏东坡传》指谬————作者:刘江滨;

摘要:<正>在所有的苏轼传记中,论影响力,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当首屈一指。这本书堪称两个文学大师跨时空的心灵对话。二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读后感,称喜欢苏东坡又喜欢林语堂的读者如我,读此书获得了双重的艺术享受。近两年,我又沉浸在苏轼的文学世界,开始了系列文章的写作。读的相关书籍、资料多了,再回头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发现此书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存在一些瑕疵和谬误。作为一本作家传记,文学性当然是必要的,...

想起周涛————作者:秦安江;

摘要:<正>天池我不知上过多少次,内地客人来疆,总要安排天池,它既有名又近,早晨出发中午就能回来,下午大巴扎逛一圈,一天的日程就算打发。第二天吐鲁番,然后那拉提或喀纳斯或南疆转几天,整个行程就结束,内地客人的新疆之行,就拜拜了您嘞。飞机一送,甚至电话都不用打,发几个短信以示问候,接待任务就算完成。快二十年,这样的任务年年有,经常还一年几次。所以新疆的名山大川草原湖泊,我是去得都不爱去,能逃避一次是一次。...

AI写作首先会冲击哪些作者————作者:熊万里;

摘要:<正>最近,AI写作成为热门话题之一。我分别下载了豆包、Kimi、DeepSeek,体验一段时间后,认为在写作方面,目前的它们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乎。我试用了一段时间,觉得它们只是超强搜索+超效编辑的一个程序化软件而已。简而言之:快速化集成,条理化堆砌。AI基本上能搜索到网上可以搜索到的所有东西,然后利用信息,针对问题进行快速编辑,给出答案。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容纳各种版本的“百科全...

圈里拼命喝彩,圈外无人理睬————作者:李伟明;

摘要:<正>去年写了一篇短文《圈子化与粗鄙化》,谈到了文学的“圈子化”问题,觉得意犹未尽,这个话题还可以再说一说。从图书销量来看,当前文学作品的关注度当然无法和几十年前相比。即使是获得了文学大奖的作品,其发行量也不算特别可观,尤其是所谓的“纯文学”作品。但是,从文学评论来看,呈现的却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景象,似乎名家辈出,佳作不断,一浪高过一浪,作家们不断攀登着新的高峰。随便看一个作家的简介,也是来头不...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