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韵文学刊

《中国韵文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014/H
国际标准刊号:1006-2491
主办单位: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艺术研究》文学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意林》少年版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国韵文学刊》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中国韵文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和湘潭大学学联合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繁荣中华学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探讨中国韵文的特点和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诗词曲等中国韵文的作家和作品,并酌登少量现代和当代的韵文创作。

  本刊的主要内容为:中国韵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诸如韵文学的范围、内容 和研究方法、韵文学研究史等;中国韵 文学的宏观研究,诸如中国韵文发生嬗变的规律及文化背景,中国韵文的基本特征;中国韵文的分体研究,风格与流派研究,作家与作品研究等;韵文学的比较研究,诸如中外韵文的比较,中原韵文与边疆少数民族韵文的比较,中国韵文各体或各时期的比较,韵文与散文的关系等;海内外关于中国韵文研究成果和动态的综述、评价;国内尚末披露的中国韵文学文献资料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诗学研究、词学研究、曲学研究、时代新声、耆旧遗音。

  中国韵文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散为百东坡”:苏轼黄州词的心理内涵和思想意义————作者:张媚东;

摘要:谪黄是苏轼人生政治挫折的第一站。这一时期的词人因复杂、矛盾的心态内涵而引人注目。“惊弓之鸟”的心态,使他咀嚼、自省苦境。天生形成的名士气质,又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词人内心,逞才、竞技、欣赏妓女,都是他独一无二的自我安慰方式。通过建立谨慎、老练的人际社交,积郁心中难以诉说的痛苦亦得到部分排解。至于学陶的自我宣言,则是作为罪犯身份的词人在这一特殊时期的自我安抚。东坡学陶与陶渊明的思想本身,存在一定偏差。黄...

当代古体诗词鉴赏批评的审美经验缺失及其原因思考——以周啸天诗歌鉴赏批评为例————作者:赵义山;

摘要:十年前,当代著名诗人周啸天先生以传统诗词创作获“鲁迅文学奖”,在诗坛引起很大震动,也引起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多集中于啸天一些具有幽默诙谐特点的歌行体诗,赞之者姑不论,贬之者以为仿佛现代口语白话,岂可称之为古体诗。虽然这种争议早已结束,啸天诗的好已获得普遍承认,但出现争议的原因,以及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诗学理论问题,却并没有展开认真讨论和深入思考。一些偏见可能仍旧根深蒂固。本文以为,产生争议的原因,首先...

唐宋词乐文献整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作者:田玉琪;徐利华;

摘要:唐宋词乐文献是指唐宋时期和曲子词相关的音乐文献。它主要包括唐宋时期胡部燕乐、鼓吹曲、法曲、清商曲和有关词乐配合、词调歌唱及后代传承与研究的相关文献。国内词乐文献的整理研究,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很多文献的作者、版本依然会不断有新发现,校勘的工作空间依然很大。词乐文献的笺注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笺注内容和笺注方式,前者直接决定著作的学术含量,作者本身的学术思辨又起着核心作用。而在文献学、音乐学的诸多研...

姜夔《杏花天影》词乐、律、意关系探微————作者:周韬;

摘要:姜夔是南宋风雅词派的开创者。他旁配俗字乐谱的十七首词,是迄今仅存的宋代词调歌曲,可资证明其创调与创意兼备的“精能”之才。以《杏花天影》词为例,为渲染词境,姜夔对二十八调之正宫调的二变声进行了灵活高下处理:他以两处调外音“勾”字,将正宫调的“下变(徴)”之声,临时恢复到符合“变徴”名义的、靠近徴音的真“变徴”之声,并以词唱所发变徴之声,来宣泄内心对南宋君臣饱尝屈辱的悲怆,对“时”局的满腹忧患,对中原...

唐宋诗歌中的“夜直”事象及其衍变————作者:吕梅;吕昱衡;

摘要:“夜直”作为唐宋诗中的习见事象,其有别一般事象者在于所指涉的动作行为的复杂性(“复合事象”)和所折射的士人生活的多面性(公私兼具)。“夜直”事象在时间、地点、物象等方面有其特定的叙事特征,呈现出“静”“凉”“清”“典丽”的事境氛围。“夜直”空间肩负政治、社交、抒情的多重功能,关联着丰富的诗人情感。由唐至宋,诗人拣择更纤巧深细、贴近日常的物象勾勒“夜直”场景,着意形塑“夜直清”的事境,更多表达个体自...

刘秉忠的身份认同与诗歌理论————作者:刘世明;

摘要:刘秉忠是蒙元王朝的开国重臣,也是元朝初年存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论诗讲究炼字炼句、声情并举,在尊唐合古的观念下,追求清雄骚雅的诗歌风格。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妙悟兴圆、诗酒同宗、元气仙风等理论,在诗学史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而这些理论,又与其身份相关联。辅臣、高僧、散人,是刘秉忠政治身份、宗教形象与自我认同的反映。他将三教思想熔铸于诗歌理论之中,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值得学界关注

近代南社艳体诗歌批评论纲————作者:李建江;

摘要:艳体向来是诗坛的边缘题材,不入诗道正统,直到近代,才出现创作热潮,甚至呈现出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发展趋势。南社艳诗批评的兴起就深受近代香艳文学风潮的驱动。香艳文学风潮的发生受到社会思想的转变、娱乐文化的发展、文艺思潮的沾惠和个人情感经历等四重因素的影响。具体批评围绕尚情诗学和书写规则展开。前者承续袁枚性灵诗学遗绪,后者将“情文相生”作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理想,点破诗歌的富贵气象;既体现出传统诗学印记,又嵌...

夏味堂《诗疑笔记》考述————作者:彭慧;张宜静;

摘要:高邮夏氏家族是清代名门望族,八世祖夏味堂是乾嘉时期的朴学名家,《诗疑笔记》是其研读《诗经》的毕生所得。夏氏怀着“燧虽微而可以应时,磷虽微而亦可以察阴阳之理”的信念,秉承“有未安则必并求其安而心乃畅然”的宗旨,不拘成说、大胆质疑,灵活运用因声求义、结合文理、参验文例等多种训诂方法,对《毛传》《郑笺》《孔疏》乃至朱熹《诗集传》等前人旧注中的疏漏予以辩驳补充,就《诗经》的古字古义乃至诗文主旨提出许多独到...

尚真实·重词艺·存词史——张伯驹《丛碧词话》《清词选》析论————作者:陈水云;

摘要:作为现当代词人之词的代表,张伯驹对王国维的论词思想有所继承,同时也吸收了清人沈谦、陈廷焯、况周颐的有关思想,推重本色,崇尚沉郁,标举境界。他论词对字法、句法、章法、声律尤为看重,选词以五代北宋为宗,能正确看待清代浙、常两派之得失。他的《丛碧词话》之评点唐宋词及其与黄君坦合选之《清词选》,则体现了他“以词存史”之理念。他代表着20世纪词学史的一种重要方向,即以词人身份而论词,重在审美体验和艺术传达,...

论《洛神赋》的游仙意蕴————作者:段丽惠;陈永成;

摘要:《洛神赋》是一篇以政治遭际为创作契机,以游仙叙事为文学底色的情感书写。以游仙语境对该赋进行观照,许多文本能获得新的意蕴阐释的可能,如洛神扮演着游仙文学中“接引者”的角色,神人结合的失败正由于接引的中断而非礼防的束缚;洛神对君王“陈交接之大纲”,即传授房中修仙术,代表着曹植对长生的渴望而非情色的诱惑。该赋安排神女最后黯然离去,则突出了曹植彼时心境下对游仙的狐疑与“自刺”态度,从而与同时期所作《赠白马...

描绘西藏第一曲:论清代林乔荫散曲集《西藏闻见录》————作者:尹蓉;

摘要:《西藏闻见录》是清代福建人林乔荫创作的散曲集,包括南北两套曲子。它真实、细致地描写了西藏的饮食、衣冠、房舍、婚丧、宗教等民俗风情,叙述了汉藏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史,从唐代“唐公主”的影响,到清代双忠祠的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的确立等。《西藏闻见录》的散曲表现手法奇特,用大量夹注的形式对曲辞中的“蛮语”、风俗、宗教、制度等进行说明,曲词与注文韵散结合,抒情和叙事浑然一体

论《唐诗绝句赘笺》中胡次焱补注的阐释特点与学术价值————作者:李刚刚;

摘要:《唐诗绝句赘笺》是南宋遗民胡次焱在谢枋得注解《漳涧二泉先生选唐绝句》的基础上所做的补注。因该书在国内流传不多,所以学界对其学术价值还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发现,胡氏对诗歌的注解具有长于考证、诗史互证、以《易》解诗和知人论世的特点。胡注的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修正了谢注的不足,还体现在其自身所具备的珍贵史料及诗学文献价值

论当代台湾词人杨仲谋论词绝句的词学观————作者:张寒涛;

摘要:杨仲谋为当代台湾著名词人,喜以绝句论词,在《说词韵语》及《评词绝句注》中,以181首绝句,评述自唐五代至清末民初180位词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体系之严谨远胜以往韵语论词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词学思想。杨氏论词本于性情,推尊词体,倡守正顺变之说;欣赏多样词风,于婉约、豪放之外,尤为关注潇洒一派;还以词人为基础,词风演进为线索,词派统序为中心,构建词史经典序列

栏目寄语————作者:钟振振 ;周文彰;

摘要:<正>钟振振:诗、词、曲、赋等四大韵文文体,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种重要样式。千百年来,佳作如云,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给,至今仍受到数以千万计的当代读者青睐,并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当代作者用其形式从事创作,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活力。中国韵文学会广大会员及《中国韵文学刊》全体同仁,几十年如一日地以古代韵文研究为己任,如今视野更扩展到当代韵文研究,其标志之一便是学刊自本期起,新开辟了...

柳永“婚姻词”考辨——与薛瑞生先生商榷————作者:张再林;党洁;

摘要:薛瑞生先生所撰《乐章集校注(增订本)》,资料丰富,校注精审,然其对柳永婚姻情况及相关词作的考证却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薛先生首先以柳永《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为据,推断柳永于咸平四年(1001)十五岁时早婚,该词乃为其新婚妻子所作;然后进而认为之后五年间与其第一任妻子有关的词作达三十余首,占其全部词作的七分之一左右。但从北宋社会的婚姻习俗、词体在北宋前期的发展状况以及柳词本身的内容格调来看,薛先生的...

杜甫诗歌的饮食书写及其新变————作者:仲皓;

摘要:杜甫今存诗中,超过400首涉及饮食描写,所提到的饮食种类和数量远超前代及同代诗人,在情感内涵和书写策略上也有其新变。从题材上看,杜甫的饮食书写与其个体流寓史紧密结合,趋向日常化。他以地方饮食经验突破贵族宴饮的趋同性,以细腻的物态描写代替笼统的佳肴铺排,以真实的感官享受触发多维度抒情主题。在他的笔下,饮食成为表述个体生命、地方风物、感官记忆、政治理想的载体,从日常之物完成诗性转化。在写作方式上,杜甫...

来稿须知

摘要:<正>一、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应有英文翻译。二、署名:应有汉字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姓氏与名均不缩写。三、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中国韵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邢蕊杰;

摘要:<正>2024年11月1日至3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和绍兴文理学院主办,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人文社科处、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于创新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韵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捷克等地的百余名学者,参与了风则江畔的这场学术盛会

古代诗学史上“诗之至”说总检讨————作者:陆坤;欧明俊;

摘要:“诗之至”即诗歌的最高审美理想和创作追求。《诗大序》最早提出“诗之至”说,奠定其原生含义,历代诗论家基于各自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主张,对“诗之至”进行了多元阐述,衍生出“有滋味”“性情真”“声情妙”“含蓄”“自然”“杜诗”等丰富内涵,以及“第一”“第一流”“第一等”“最上乘”“冠绝古今”“绝唱”“上品”“集大成”“诗圣”等相似表述。“诗之至”说可以为诗歌创作指示致力方向,为诗歌鉴赏提供多维视角,为诗歌...

论明清通俗小说中诗词的“把关”————作者:杨志君;

摘要:“把关人”是指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的传播者。明清通俗小说的诗词传播存在多位“把关人”,他们会对诗词进行筛选,决定着诗词能否进入小说及传播于世。小说作者的知识结构、审美趋向决定了在通俗小说中引用哪些诗词与创作什么诗词。小说重编者一方面会保留小说的人物诗词及与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诗词,另一方面会对小说中与情节若即若离的诗词,描写人物、景物、场景等程式化的诗词,俚俗的诗词以及体制性韵文,进行删减、替换。在...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