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戏剧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1-1087/J
国际标准刊号:1003-7500
主办单位: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主管单位: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查看四川戏剧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学术探索》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科类论文

  期刊简介:

  《四川戏剧》(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以戏剧艺术为主并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是四川省振兴川剧及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是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艺术类专业期刊,旨在加强戏剧理论、艺术现象研究,蘩荣戏剧文学,活跃戏剧评论。

  《四川戏剧》近年来,立足四川特色地方文化的建设,如川剧、灯戏、藏戏、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评介;着眼于中国戏剧艺术、影视文化、音乐艺术、舞美艺术及国外戏剧艺术的前沿研究;最大容量撷取全国地方戏剧艺术研究的新信息、新动态、新成果;并积极筹办各类不同级别的学术研讨会议。

  期刊栏目:

  牧童遥指、采菊东篱、青山泉水、海阔天空、红吉枝头等。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3、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4、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122;总被引频次:256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140;综合影响因子:0.066

  5、四川戏剧杂志荣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四川省优秀期刊

  田汉戏剧奖优秀期刊

  四川戏剧最新期刊目录

2024年度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报告————作者:赵建新;

摘要:2024年戏曲艺术的创作和演出基本呈平稳态势。从年初持续到岁末的20余次戏曲展演渐趋平台化与机制化;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也向专业化和常态化发展;戏曲学科发展与三大体系建设卓有成效,梅兰芳研究正成长为学科的重要增长点;戏曲剧目创演方面,小剧场做足大文章,老题材尽显新面貌,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一系列经典折子戏是本年度的精彩华章;本年度行业热点关注“戏曲破圈”,聚焦“人工智能”;围绕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

现实关注、家庭伦理、类型多元——2024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分析————作者:陈旭光;卢玥;

摘要:2024年中国电影在“现实关注”“家庭伦理”与“类型多元”的张力间探索前行。电影市场票房增速放缓,新主流大片遇冷,头部电影稀缺,中小成本的现实题材作品关注现实境遇、以“温暖”叙事传播现实精神,在“直面现实”与“缝合社会”之间讲述本土化的“中国故事”;家庭伦理题材电影深耕中国式家庭的结构性变化与寓言性图解,拓展现实题材领域与满足当下需要的创新表达方式;类型格局上,喜剧、悬疑、科幻和动作电影等重要类型...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戏改运动研究————作者:王衡;姚丽婷;

摘要:延安时期,戏改运动既是陕甘宁边区文艺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边区政府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依托与抓手之一。为了提升边区干部群众的文化、思想与政治素养,增强其自觉意识,激发其革命热情与抗战建国的使命感,进而将他们“组织起来”,以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建设,并满足战争背景下生产劳动、政治宣传与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边区文艺界在自行探索的基础上,自觉以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尤其是毛泽东...

明代宫廷西游戏演剧活动考述————作者:周固成;

摘要:明代宫廷西游戏在演剧主题方面或匡扶社稷、或宣讲有道、或娱乐众生,强调戏曲礼乐的教化作用;在演剧艺术方面,追求曲词雅丽、排场宏大、冠履繁多、服饰精美等。这些演剧活动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又体现了古人对戏曲舞台审美的精益求精,可为当今戏曲的主题创作、舞美艺术构建以及戏曲传播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2024年度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报告————作者:赵建新;

摘要:2024年戏曲艺术的创作和演出基本呈平稳态势。从年初持续到岁末的20余次戏曲展演渐趋平台化与机制化;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也向专业化和常态化发展;戏曲学科发展与三大体系建设卓有成效,梅兰芳研究正成长为学科的重要增长点;戏曲剧目创演方面,小剧场做足大文章,老题材尽显新面貌,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一系列经典折子戏是本年度的精彩华章;本年度行业热点关注“戏曲破圈”,聚焦“人工智能”;围绕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

电影无限循环结构的创作研究————作者:许芮祥;

摘要:无限循环结构自20世纪40年代起在电影中兴起,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在电影之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本文将从无限循环结构的历史沿革谈起,从时空设定、叙事方式以及视觉造型三个角度分析其常见模式以及一些需要遵循的创作要点,同时梳理无限循环结构影片常见的内核以及潜在发展空间

巴渝舞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及特征研究————作者:李涛;黄山鹰;

摘要:巴渝舞是古代巴郡渝水地区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本文基于文化生态理论,以自然与社会环境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巴渝舞在其生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文化生态环境影响,并提炼出巴渝舞所具有的鲜明文化特征,从而阐释文化生态环境对巴渝舞的浸润作用及其与巴渝舞文化特征生成之间的紧密联系

算法诗学、工作伦理与数据本体论——2024年度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影研究综述————作者:杜天笑;

摘要:在被称为“AI电影元年”的2024年度,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进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也重塑着人们对于电影的感知。本文就2024年度电影研究对人工智能的讨论进行回望与综述,从“算法诗学维度的探索、电影工业美学的更新、AI生成影像本体论的建构”三个面向,及媒介转向、后电影、真实性、后人类、人机关系、新质生产力等关键词辨析,以期勾画出2024年度电影研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术成果之争鸣与转向

元明清时期萧史弄玉剧作本事流变考————作者:王琳;刘雅文;

摘要:以萧史弄玉故事为本事的剧作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随着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相关剧作出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反映了女性思想解放的初步进程,并成为近现代相关剧作中弄玉对爱情自主追寻的先声。同时,明清时期相关剧作日益与政治结合,教化功能增强,教化内容由宣扬伦理道德,变为树立君主权威、巩固封建统治。这样的流变特征不仅在元明清时期以萧史弄玉故事为本事的戏剧作品中有所体现,也与这段时间内大量爱情婚姻剧...

近年来新排戏曲剧目跨界合作研究——以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为例————作者:曾艳;

摘要:青春版·赣剧《红楼梦》是编剧、导演、服装、灯光均为跨界合作的结果。跨界合作可以促进各大院团优势互补,排出高质量好戏,激活消费市场,但也有可能导致各剧种间的趋同化发展。因此,保持独特的音乐风格、提升各院团的独立创作能力是增加剧种辨识度的可行途径

古希腊“歌队”戏剧审美功能的共性和个性————作者:王丽;

摘要:“歌队”作为构成古希腊戏剧的重要一环,不仅体现了戏剧艺术的普遍性,还反映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本文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历时性角度梳理“歌队”的起源与演变轨迹,并结合共时性分析,比较其在戏剧功能和审美意图上的差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当代戏剧舞台中“歌队”的实际运用,从而揭示其在人类情感表达及戏剧本体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电影叙事结构:现实主义的诗性取向————作者:李祉萤;黄望莉;

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建立人的主体性的文化主潮下,中国电影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试图帮助大众梳理面对新秩序时所产生的情绪,以及为未来创作争取更加积极、自由和浪漫的空间,于是诗性的创作取向,在中国社会文化中被突出和强调。本文从写意性、抒情性、情绪结构等因素入手,力求解读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现实主义叙事的诗性取向

共情传播视域下合拍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以《世界遗产漫步》为例————作者:侯小天;王庆福;

摘要:合拍纪录片是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单纯的内容共创无法深入到话语的共通,需要一种事关人类共同情感的共情传播来化解传播困境。中日合拍纪录片《世界遗产漫步》充分发挥共情传播在跨文化对话中的重要作用,在叙述主体、话语主题、意义建构等层面实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未来合拍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也应以共情传播为切入点,以夯实共情基础、注重共情特征、重构共情话语等手段,推动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

消费与体验:2025年春节档电影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作者:宋法刚;李潇微;

摘要:2025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的6部上榜影片,虽然票房差异较大,但质量水准、审美体验等方面都各有千秋。无论是题材的非现实性还是类型的延续性,都让2025年春节档电影成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现象级票房的诞生,同样呈现出观众的审美及消费趋向的走势,其背后是电影产业化在新阶段的多元生态的嬗变和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编剧方法与策略——以《编剧坊》为例————作者:刘艳卉;

摘要:人工智能融入编剧,并不意味着剧作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动摇。这种人机协作的新编剧模式,必将催生新的编剧思维与创作习惯,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编剧理论和策略十分必要。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辅助编剧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大模型创作的优势与不足,注意建立结构化的创作思维,做到提示语清晰、具体、规范,及时介入基本构思、人物设定、分幕大纲各阶段,同时培养识别和修改剧本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在编剧...

图书馆非遗文化的保护探讨————作者:伏菊英;

摘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诸多机构积极投身于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为四川省本土文化的延续与发扬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深入剖析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举措、遭遇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力图展现非遗保护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旨在为同类非遗保护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向前发展,让四川非遗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漫谈剧本创作的关键流程——康尔教授访谈录————作者:康尔;徐望;

摘要:<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奋发有为,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那么,就剧本创作而言,怎样才能写出一部专业化程度较高、能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剧本呢?近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望专门拜访了戏剧理论与创作名家康尔教授,与他就此话题展开了一场系统、深入的访谈。一、剧本到底是什么?徐望:康老师,您好!又与您见面啦!当前,我国戏剧艺术不断繁荣,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戏剧作品的期待日益增加

《第十二夜》中的肖像画叙事————作者:汤平;

摘要:作为16世纪末将人物肖像画带入英国戏剧文本和剧院表演的先锋,莎士比亚将戏剧和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充盈丰富的图像话语,具有“诗如画”的美学特征。《第十二夜》是莎翁喜剧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视觉艺术表现最为强烈的一部作品,呈现了大量关于“看”“眼睛”“肖像画/画像”等视觉修辞。剧中的肖像画相互关联,层层推进,使图像与文本相互渗透融合,共同形塑了整部戏剧的诗画关系的张力。本文从《第十二...

京剧[南梆子]唱腔的艺术表达与当代传承————作者:杨雯;

摘要:京剧声腔来源广且纷繁复杂,除了[西皮][二簧]声腔自成体系外,小众且独特的[南梆子]声腔作为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值得重点关注。2024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相继展开,随着“梅派”经典剧目的轮番上演,[南梆子]再次引发热议,这一古老的声腔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愈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川剧《焚香记》音乐创作的守正与创新————作者:罗英;

摘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赋予川剧的文化使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守住川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根脉,是新时代川剧艺术发扬光大的基本导向。本文以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参演剧目《焚香记》为例,从“老戏新排,老戏精演”角度入手,通过全剧音乐风格的总体设定、全剧音乐布局解析和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川剧音乐如何在新时代做到守正创新,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四川戏剧》戏剧期刊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15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