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3-1059/I
国际标准刊号:1003-5672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一本期杂志:《云南社会科学》社科类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新闻知识》新闻传播论文发表

  期刊简介:

  《文艺评论》(月刊)创刊于1984年,2011年由双月刊变为月刊,单月为文艺评论.现当代版,双月为文艺评论.国学版,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追踪和研究当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研究本省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

  《文艺评论》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办刊道路,在创刊之初即引起全国理论界和创作界的很大反响。其时“改革者形象塑造论”专栏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退稿小说选登”专栏,曾被《文学报》刊登文章誉为编辑工作的一个创举;而“北大荒文学风格探”专栏所展开的对于“北大荒文学风格”讨论和争鸣,更是为我省作家艺术家认识黑龙江、反映黑龙江提供了理论上的滋养和参考,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此后我省曾引起全国注目的黑土戏剧、黑土影视等现象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栏目:

  理论前沿、思潮过眼、阐释与评说、世说新语、艺海风云。

  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

  1、北大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5届入选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1992)、北大核心期刊(1996)、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2、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092;总被引频次:254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174;综合影响因子:0.053

  4、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5、期刊荣誉:

  《文艺评论》曾先后被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文艺理论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文学评论类核心期刊。

  文艺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从裂隙到节奏——阿甘本对海德格尔艺术本源论的继承与改写————作者:张玉玲;韩振江;

摘要:阿甘本对艺术作品本质的探讨借鉴了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论。阿甘本总体上延续了海德格尔对艺术的现象学阐释,反对现代哲学美学传统,主张艺术作品本质上是制作的产物而非审美判断的对象。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通过裂隙进入形态的争执之被固定存在”,其中“裂隙”既是世界与大地之间的裂口,又是将其统一起来的设计。阿甘本对艺术作品本质的追问总体上遵循了海德格尔的思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方法论上的创新。他从结构角度出...

赛博空间与欲望生产——齐泽克文化理论的双重面向————作者:张奎志;于清淼;

摘要:在“后人类”文化语境中,关于赛博空间与欲望生产的理论探讨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齐泽克即认为,赛博空间代表了虚拟化、数字化的现实;欲望生产则指向了人类内在的欲望和社会对这些欲望的操控。赛博空间作为欲望生产的场所,一方面塑造着大众的审美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衍生出关于幻象与现实的审美悖论。欲望生产在赛博空间中的流变与演进,不仅颠覆了人类对现实与虚拟、主体与他者的认知,更进一步揭示了当代社会总体性与人类个体...

方回南宋史观与乾淳诗学的建构————作者:黄金叶;

摘要:“乾淳”是宋南渡中兴以来最为繁华安定的时间,常为元初南宋遗民旧士所怀念,史称“乾淳之治”。自南宋灭亡后,南方遗民旧士从各自角度总结南宋灭亡因由,并由此生发不同的诗学理念。方回作为宋元易代之际的重要诗学家,亦在其列。方回以“乾淳之治”为南宋中兴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认为庆元党禁之后,权臣擅命,大儒没落,乾淳儒风不复存在,同时期晚唐体的盛行是南宋亡国的象征。由此,方回提出恢复乾淳诗风的主张,冀以重振时风...

从故事说开去:后电视语境下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趋势探析————作者:王晓琳;

摘要:在后电视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表达方式和受众的接受方式发生改变。一方面,创作者应和媒介环境之变,创新主旋律表达策略,以故事再创作和剧场空间展演的方式使传统文化变得通俗易懂、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他们也积极应对后电视语境潜藏的风险,牢牢把控作为节目立足之本的文化内容生产、艺术鉴赏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开放的姿态允许受众从多个角度参与共建故事的意义空间,实现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以期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马佳伟作品

摘要:<正>~

“或然性”的探寻——论文学阐释的一条当代路径————作者:庞弘;石锦瑜;

摘要:阐释是人文研究的基点所在。在文学阐释领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了意味深长的紧张。为弥合二者的冲突,研究者试图建构以“或然性”为枢纽的阐释路径,一方面强调阐释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以及文本意义的难以精确还原;另一方面又通过不厌其烦的求证和辨析,尽最大可能对意义本原加以趋近乃至重构。在判断或然性程度的过程中,“内在”和“外在”的证据材料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因此,或然性也彰显了语境在文学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国产古装“重生剧”中“大女主”身份幻象的建构————作者:夏野;

摘要:国产古装“重生剧”为迎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和市场的需求,着力采用多种叙述手段建构“大女主”身份,使以女性观众为主体的受众,在见证“大女主”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叙事爽感。但是,多种的叙事手段的尝试,却构建起了并不真实的“大女主”身份幻象,如不定式聚焦与第一人称视角的使用拔高了“大女主”的智力和能力,多重叙事层次叠加让“大女主”幻象不堪一击,“间隙性空间”的创设也并未真正让“大女主”身份获得新的内...

“两个结合”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作者:李健;张晓怡;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道路非常曲折,话语体系的建构几经周折。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半个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高速发展期。学习西方而不废古典,试图构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全面引进、运用苏联的文学批评观念和话语,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文学批评话语建构出现工具化、教条化、过度政治化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转向学习欧美西方,一些批评家甚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文艺美学的人民性与时代化建构——以吕荧的文艺美学观为考察对象————作者:韩清玉;黄长明;

摘要: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吕荧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阐释和中国化建构,现实性、情感性、时代性与人民性是吕荧文艺美学思想的四大特征。现实性与情感性的统一是吕荧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强调文艺的革命性同时兼顾主观精神和审美属性。在与左翼文艺界的诸次论争中,吕荧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时代特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其理论重心由“阶级性”转向“人民性”,关注人民文艺。现实性与情感性是对...

钱锺书的辞赋研究————作者:丁涵;

摘要:钱锺书对辞赋的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他的《管锥编》内,亦散见于其《谈艺录》《七缀集》《容安馆札记》等其他著述或手稿中。他从文献整理、字句训释、作品批评、发展史梳理和理论建构的层面,将辞赋的文本、作者、作年、题旨的重要个案加以考订,并用通变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辞赋整体演变进程中的语言、结构、文体、风格的特征和因革。在留意辞赋书写和批评的历史语境之同时,钱锺书又重视挖掘中西文学背景中可资比较及互鉴的元素,...

现代新诗对“中国形象”的多角度建构————作者:张定华;

摘要:诞生于“五四”的新诗在其初创的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时期,从多个角度对正在经历艰难蜕变的中国进行了观照和描述,塑造出诸多兼具现实感和艺术魅力的形象,大致可划分为三种:一是喻示国家命运的寓言式形象,二是表征国家实体的土地、国土类形象,三是渲染国家氛围的寒冬、暗夜类形象。这些形象蕴含了广大诗人的爱国情感、对祖国所面临之千古变局的认识以及对建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憧憬和想象,其产生及流变对于新诗的发展意义重大,并...

《宝水》:乡土文学叙事的多维分析————作者:刘婷艳;吕珊珊;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乡土题材小说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有序传承的写作系统呈现乡土大地的宽厚与包容,从抚平历史的创伤到展现新画卷,从稳定的差序格局到新型城乡关系,使得当代乡土题材小说叙事更为丰富,不失传统又继往开来。从乡土叙事嬗变、视角转换、情感回归、文学价值四个维度,解读我国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70后”女作家乔叶的长篇力作《宝水》中的乡土文学叙事密码,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文本解读

元代“大一统”观念与地理赋新变————作者:王琦;张建伟;

摘要:元代混一南北,开拓塞外,将地理一统塑造成“正统论”前提,地理观念影响文学书写,重塑元代文风与气象。地理赋作为元代国家科举重要赋题,清晰地展现出元代文化政策对南北文风的统合,反映出大一统时代赋学气象。元代“祖骚宗汉”赋学实践下,古赋解决赋体发展穷尽、消融于诗文的危机。地理赋形式上回溯汉赋书写程式,以古为新,全方位铺陈地理空间;内容上纪实性增强,展现朝贡外交、城市商业与市民生活,反映出欧亚文化交流情况...

象喻思维中的“骨”范畴演进————作者:赵志恒;

摘要:“骨”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成与演进均是在象喻思维的引领下进行的。具体来说,其首先经由“观物取象”实现了由骨骼之骨到“骨”象的转化,其后在“以象比德”传统的影响下被引入人物品藻领域,并最终进入文艺领域成为纯粹的审美范畴。“骨”范畴的演进离不开象喻思维,其过程也揭示了象喻思维的运思模式及其同古代文学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

中国近现代美术关键词形成与发展研究————作者:臧美莹;

摘要:近年来各学科关于关键词的研究成为一种潮流,反映了学界兴趣已从以往体例宏大的原理性研究向简单明了的关键词研究位移。以布鲁代尔长时段理论为研究时段划分基础,借鉴关键词研究的学术路径,以中国美术史和不同时期涌现的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比选择美术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词作为知识考古与历时性描述,力图还原历史语境,挖掘中国美术现代转型时期独特的观念史、思想史与心灵史,并从中发现中国近现代美术关键词融...

中国当代艺术的泛波普化————作者:李晓民;

摘要:从概念结构来看中国当代艺术,首先应该是中国的文化形式,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当艺术的独立性和审美性逐一丧失之后,波普艺术也自然透露出它那与生俱来的精神衰微。而中国波普的初始化是生硬的“拿来主义”,既没有工业社会与价值观冲突,更不具备精神世界的时空错置,有的只是西方流行样式的套用。艺术的语义创新都有与之匹配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基础。进入信息时代,消费文化在中国蓬勃发展,泛波普...

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论辩————作者:于丹;

摘要:《咏廿四气诗》是敦煌文献中书写二十四节气的组诗,为二十四首五律,在中国月令节气诗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诗学地位和理论意义。在唐代两位元姓宰相和九位卢姓宰相中,仅元稹以诗名世,《咏廿四气诗》的内容、诗体、写法及民本精神与元稹诗具有相通性;就创作时间而言,此诗应作于敬宗在位的长庆四年四月,元稹时任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叙事层面所依据历法应为《宣明历》;就创作目的而言,因对穆宗知遇之恩的感念,故其当为追悼穆宗...

网络写作是自由写作吗?——技术、商业视域下对网络写作的反思————作者:周铭悦;

摘要:新媒介技术催生新的表达空间,挑战传统文学与文化秩序,带来表征自由的新文学形式,但写作“元程序”技术霸权下隐含的不平等与不自由、网络空间的再社会化又时时解构着自由书写的可能。商业化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转身对非商业写作形成整体性遮蔽,使网络写作呈现经济逻辑主导下主体性缺位的单一状态,忽视了游牧在商业秩序外的非商业化自由写作。资本对读者的欲望管理和常态化的跟风写作使网络类型小说日益同质化的同时,网络类型小说...

数据使奴与免费佃农——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网络文学读者的异化————作者:雷成佳;

摘要:网络文学商业化发展使其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当资本搭上数字的快车后,读者成为其重点奴役的对象。网站首先以“后福特主义”式的服务理念搭建起了读者的快感通道,又先后通过会员制和免费阅读制获取庞大而稳固的数据,在数据测算中提高广告投放及作品推送的精准度,以此实现读者数据与网络文学再生产的反哺。网站还通过搭建交互平台、维护粉丝迷群等措施引导读者完成从消费者到产销者角色的转变,榨取其在“玩劳动”中的经济价值。...

刘钻作品————作者:刘钻;

摘要:<正>~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文艺评论》艺术类核心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15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