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杂志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语言研究杂志

语言研究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2-1025/H
国际标准刊号:1000-1263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查看语言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艺术与投资杂志中级艺术职称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长篇小说选刊杂志论文字体格式要求

   《语言研究》杂志简介

  《语言研究》(季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最重要的语言学学术刊物之一。本刊以中国境内各语言为研究对象,兼采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之长,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以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研究》刊载内容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探索及新学说的评价;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的描写;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在语言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手段的理论和实践;语言的对比研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当前国内外重要语言学著作述评等。

  《语言研究》近二十余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几乎涉及语言学的所有领域,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致重视和好评,许多论文一再被引用。论文作者包括内地绝大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和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的汉学家。本刊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必备的研究资料,也适合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汉语、少数民族语、外语等有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阅读。

  《语言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语言研究》杂志收录情况: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2018年《语言研究》杂志02期投稿目录:

  汉语句法省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第十四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现代汉语名词的叙实性研究袁毓林;寇鑫;

  假性局部同素反义名词研究徐正考;张桂梅;

  量级结构与汉语形容词的极性对立问题罗琼鹏;

  测度式“别(是)X”的认知机制研究王蕾;

  “差一点(没)VP”句式中的交际博弈及其句法效应鲁承发;

  陕北清涧方言“量度形容词”的句法特征惠琰;

  清代传本苏州弹词的方言语气助词与叹词的使用特点——以“吓”、“哙(噲)”为例蔡晓臻;

  投稿论文:假性局部同素反义名词研究

  【摘要】:由"单音节反义语素"和"同形语素"组合构成的不具有语义对应关系的成对名词(如"前生:后生""日前:日后")——我们称其为"假性局部同素反义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假性局部同素反义名词212对,约占所收名词的1.49%,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型复杂。其词义不对应主要表现在语素义不相应所形成的词义不对应和语素义相应所形成的词义不对应两个方面。假性局部同素反义名词的产生主要缘于世界多角度分类的实际需求和"局部同素反义名词"构词模式所具有的丰富结构、语法、语义空间(容量)。对这类词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全面认识汉语构词法,进一步了解人类语言的共性以及汉语的特性,也有助于汉语教学。

  论文范例参考: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语言研究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中古俚俗语词“懊憹”考略————作者:方一新;王云路;

摘要:中古(秦汉魏六朝隋)有“懊憹”一词,现今最权威的《汉语大词典》释义有缺漏,相关的中医词典甚或出现注音错误。根据早期用例、词义发展梳理其源流演变。从异文与形音义入手,考察其与“懊恼”之间的关系,补正古代诗文误用以及辞书存在的疏失

第五届汉语音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作者:会议筹备组;

摘要:<正>第五届汉语音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25年10月17日—20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汉语音义学学科建设:理论·方法·实践”,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汉语音义学研究的理论、材料与方法问题;(2)汉语音义书注音与韵书、字书注音的本质区别与联系;(3)汉字音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4)语音-语义-语法的综合研究;(5)出土文献音义资料的整理与研究;(6)语言研究的其他相关问题...

可洪《〈玄应音义〉音义》校札————作者:谭兴富;

摘要:释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卷二五为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所作音义极具学术价值,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在其文本定型时就已经存在,有些则是在其入藏后传刻过程中出现的。文章选取其中存在问题的15条进行了考辨

中古“名称”的词汇史考察——以中古史书为基本材料————作者:真大成;

摘要:中古时期,人们为某些人、地、职官及物品初次命名或再次命名时,会使用当时的语言成分(特别是词汇成分);我们可以中古名称为材料反观它对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中古史书载录的名称为基本资料,考察它所反映的中古词语新质、口语词、方言词、基本词,同时说明以名称为语料还应注意辨析

近代汉语“洗剥”等词考辨————作者:曹海东;刘梦莹;

摘要:元明以来近代汉语文献中的“洗剥”“选剥”“跣剥”“旋剥”同为一词,正体词形应作“挦剥”(“洗”“选”“跣”“旋”皆为“挦”的音借字),当训为“拔扯剥除(衣服等)”,其词义结构中不含“尽”“光”之类的义素

试论《说文解字》引《尚书》体例——兼说引经与汉代所见经本之关系————作者:陈翀实;

摘要:充分理解《说文解字》引经体例,是研究《说文》引经性质的基本前提。以《说文》征引《尚书》为例,其具体情形可归纳为三种:引《书》证本字,引《书》明假借,引《书》涉及重文。第一类中,部分引经不能视作经本异文,其中的用字差异或因许慎训读而产生;第二类引文则基本可以确定为《尚书》异文;第三类较为复杂,应对文字异体与经本异文两个层次做出区分。总之,《说文》引经所见异文未必是真实存在的汉代《尚书》文本

从结构助词“的/格”的功能分化看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机制————作者:李旭平;章才闯;

摘要:杭州话是一种由吴语和官话相互接触形成的方言变体,其接触表征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词汇层面,也体现在语法上。本文通过考察杭州话中结构助词“格”和“的”的共存和竞争现象,试图弄清杭州话的语法接触方式和接触模型。杭州话有两个助词“格”(ke?)和“的”(tie?),其中“格”是吴语型助词,而“的”则为官话型助词。它们在句法上互补分布,语义功能上对立。从带“格/的”的定中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来看,杭州话语...

疑问副词“可”的来源及语法化————作者:刘彦哲;

摘要:“可”由助动词虚化为反诘副词,是在反诘问这一特定语境中逐渐实现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和语境吸收。最早在东汉汉译佛经中,“可”就能够用作表推度询问的疑问副词。“可”由助动词虚化为表推度的疑问副词,其语法化机制主要是结构关系变化导致的重新分析。此外,“可”的语法化还受疑问副词“宁、岂、颇、叵”等的类推影响

侗语的辅音类型————作者:龙润田;

摘要:通过统计分析40个侗语调查点的辅音库藏与分布以及闭塞音、擦音和鼻音等辅音类别,探讨了侗语辅音的类型共性与差异。侗语的辅音类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套或以上的闭塞音系列并具有四至五个闭塞音调音位置、三擦音和四擦音系统占优、四鼻音和七鼻音系统占优。辅音的清送气和清不送气对立、存在小舌音和清化鼻音音位是现代侗语南部方言最显著的辅音类型特征;清送气闭塞音消失、闭塞音韵尾[k]消失则是现代侗语北部方言最显著...

类隔切与《切韵》的卷舌色彩介音————作者:麦耘;

摘要:《切韵》的反切有一些端知、精庄类隔切。在《王三》中,端组切上字而切出知组声母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二等韵,有少量三等韵字;精组切上字而切出庄组声母者数量不多,只见于二等韵。端知组之间、精庄组之间主要区别实不在声母,而在介音,即知、庄组带卷舌色彩介音,端、精组则否;此四组两两之间,从声母上说,是带或不带卷舌色彩介音的音位变体的关系。依作者构拟,《切韵》乙类(二等韵绝大部分)和丙类(三等韵重纽三等及同类者)...

《朝鲜馆译语》塞音韵尾研究————作者:李锦花;朱旭;

摘要:《朝鲜馆译语》是由明代官方外事机构编纂的中朝对译词汇集,记录了大量明朝时期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词条,全部使用汉字标译。本文通过考察《朝鲜馆译语》朝鲜语塞音韵尾的标记情况,归纳其规律,分析其所反映的近代汉语入声韵音韵特征,认为这一时期汉语处于塞音韵尾脱落过程的中间态,韵尾发音部位后移并向喉塞尾[-?]演化,且演化具有不均衡性。《中原音韵》在萧豪和歌戈两韵重出的宕江摄入声字,在《朝鲜馆译语》中标记...

释“其与几何”————作者:尉侯凯;

摘要:《国语》《左传》“其与几何”之“与”不是表反诘的语气副词,也不能理解成句中语气词,而应该是一个助动词,相当于“能”。正缘于此,“其与几何”亦可写作“其能几何”。“能”“与”含义接近,于是形成一个同义复词“与能”。“与能”可倒作“能与”,说明“与”必定有类似“能”的含义。《尚书·太甲中》“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礼记·表记》引作“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罔克”与“罔...

董作宾考释甲骨文字之特点——论分期断代对于考释甲骨文的重要性————作者:王斐;程邦雄;

摘要:董作宾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古年代学、古地理学等学科均有所建树。其中,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不仅承袭了前人偏旁分析、据形考释、辞例比较等科学的考释方法,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利用分期断代考释甲骨文字的新道路,揭示了不同时期卜辞在文字形体、用字习惯等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现象,对于甲骨文字考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将董氏考释甲骨文的方法特点进行全面总结对甲骨学科的...

徽州杂字书方言字考释——兼谈徽州方言词用字的共性与个性————作者:周太空;

摘要:作为明清以来一种独特的识字材料,杂字书在民间广受欢迎。这些杂字书记录日常生活、描写身边事物,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同时,杂字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字。与同时期其他方言区的方言用字相比,徽州杂字方言用字既有共通之处,又显示出独特的地域性。文章以徽州地区杂字中的■“门岩”为例,通过考释,展现徽州方言用字的共性与个性

《韩国传世汉字韵书集成》出版————作者:张玉来;

摘要:<正>《韩国传世汉字韵书集成》,由张玉来、黄仁瑄、刘根辉三位教授主编,尉迟治平、盛玉麒、程邦雄三位教授任顾问,近二十位学者参与编纂,是一部大型域外历史文献集成,由齐鲁书社2014年精装出版,全书11册,近五百万字。在东亚地区,自两千多年前始,以中国为中心,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中南半岛,以韩国(朝鲜)、日本、越南为四裔,构建了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汉字文化圈。历史上,我国古代学者编纂的汉字工具...

第四届华中大语言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45周年纪念会即将召开————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第四届华中大语言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45周年纪念会,定于2025年7月18日—2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问题;(2)汉字、汉语的关系及其与民族文字互动问题;(3)民族语言与语言接触问题;(4)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实践问题;(5)语言研究数智化及其相关问题;(6)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45周年纪念。会议不收会务费,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刊登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本刊刊登英文稿。二、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作者投稿时,请在另页写明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出生年、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E-mail)。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还应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和项目编号。如有多位作者,请注明通讯作者。三、请通过本刊采编系统(https://yyyj.cbpt.cnk...

《经典释文》“以意求之”类例研究————作者:薛茹;

摘要:“以意求之”是《经典释文》中一种辅助性注音体例,一般来说,作为常用异读字的被注字,所注之音之义在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在没有明假借、别异文的情况下,后文将不再注音。该体例有的适用于整本书,有的可以涵盖一卷。通过分析字头特点,知道这种体例是陆德明为了减少注音次数,避免《释文》过于芜杂采取的办法。根据这种注音体例适用的范围,可剔除《释文》流传过程中后人增改的音切

《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解诂————作者:韦婷;

摘要:《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中的“不随”,过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不枉倾”,二是“不随从”“不附和”。根据相关文献与用字习惯,我们认为“随”实为楚方言词,通作“?”,训作欺谩

唐宋西北方音非组字的喉化现象研究————作者:李华斌;

摘要:从敦煌写卷和西夏文的语音材料可知,晚唐至北宋时期,西北地区已出现了非组字喉化的现象,现代晋方言也有这种类似的现象。x(包括h)和f都是“钝”(grave)音,在频谱图上,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区,在听感上很接近,容易被混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存在f、v与带u及u V相拼的音节,因为u的圆唇性质使得f、v发音困难。西北方言的非组字软腭化或喉化的原因应是圆唇的主元音或介音。现代汉语中,非组字的软腭化或喉...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语言研究杂志语言研究人员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0861.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