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当代美术家

当代美术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0-1027/J
国际标准刊号:1005-3255
主办单位:当代美术家杂志社
主管单位:当代美术家杂志社
上一本期杂志:津图学刊图书情报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艺术中国湖南省文化期刊

   《当代美术家》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是一本具有前沿性、权威性、学术性的综合期刊。旨在反映美术思潮,传递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信息,积极扶持和关怀美术新生力量的成长。于1984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单月月末出刊。

  2006年2月,来自巴塞尔的邀请函如期而至,《当代美术家》杂志将继续受邀前往瑞士,参加这里一年一度举办的“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本参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专业杂志,《当代美术家》凭借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和对艺术新人的推荐,从2004年开始就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异地分身的孪生活动:每年12月举办的迈阿密海滩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简称ABMB)上,于艺术杂志展示区的综合展位中初次亮相,成为它的媒体合作伙伴。经过两年的合作,今年6月即将举办的第37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当代美术家》将拥有自己的独立展位,而《当代美术家》杂志的广告也将一如既往的同时出现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官方网站和画册中。

  当代美术家杂志栏目设置

  《当代美术家》主要栏目:聚焦、解读、圆桌、艺术网站、再创空间。

  阅读推荐:美术向导

  《美术向导》是针对业余美术爱好者的自学特点而编辑的一套自学美术技法期刊,其中内容也适合举办各类美术培训班作为辅导教材使用。《美术向导》刊登的文章,都是聘请艺术造诣精深、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等美术院校教师和著名美术家撰写的,涉及学科繁多,诸如素描、色彩、解剖、透视,国画(山水、花鸟、人物)、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均作系统地讲授,为初学者展开了广阔的选择余地,既可各取所需,专心致志学习某一学科,又可普遍涉猎,多方摄取知识。

  当代美术家最新期刊目录

艺术学理论的新探讨与新认识————作者:夏燕靖;

摘要:当前,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艺术学学科以其跨界特性与交叉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呈现出包容开放与互联共建的格局,推动了丰富的学术实践与学理探讨,为中国艺术学的学术、学科、话语“三大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实践立场来看,“三大体系”重在立足传统、坚持本位,从历史文化基因中确定行动方向,以知行合一引领创新知识体系的发展,推动现代化视野中的学术范式的生成。本次采访从“艺术学理论...

匮乏和创造:抗战时期八路军设计活动的特征研究————作者:黄厚石;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展八路军、支持抗日,解放区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很多军人干部都拥有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因此他们能够很快地实现从战斗到生产的身份转型,并在设计和生产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时陕甘宁边区的环境下,由于生产材料种类和数量的匮乏,八路军的设计者们不得不尽量挖掘现有生产材料的潜力,做到“一物多用”和“物尽其用”。尤其是一些金属材料的不足,导致八路...

触觉之美:安格尔的古典世界————作者:张坚;

摘要:安格尔是一位恰逢现代美术革命前夜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因应时代变化,在与同时代的德拉克洛瓦的竞争中,创造和发展了一种蕴含浪漫主义内质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他崇尚线条,注重严谨的构图,以古典浮雕的观念抑制深度空间表达,突出平面性,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的触觉之美;他以拉斐尔、普桑为楷模,同时,也融入希腊古风、哥特式和样式主义因素。在色彩方面,他注重冷暖色调对比,继承和发展北方绘画传统中的对于事物外表肌理和细节...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地区进京作品选登————作者:郝大鹏 ;刘世勇 ;张朤 ;孙继任 ;潘召南 ;张宇锋 ;刘更 ;周波 ;赵宇 ;田雨阳 ;刘代涛 ;牟洨葶 ;李屹 ;何嘉怡 ;谭晖 ;程逸欧 ;吴文杰 ;杨越越 ;黄昕怡 ;王平妤 ;曹丰泰 ;徐琳 ;王权玮 ;杨承颖 ;刘子豪 ;金龙 ;梁炯光 ;陈华 ;梁菊 ;朱宇同 ;张卜云 ;顾欣 ;郭可凝 ;吴迪 ;赵思琪 ;胡华杰 ;李海磊 ;熊海媚;

摘要:<正>~

细读:重识西方美术史————作者:鲁明军;

摘要:<正>在既有的艺术史研究中不乏围绕某件作品展开的论述,然而,大多研究还是围绕艺术流派、艺术家展开的,尤其在汉语学界,即便是基于某件作品的讨论,也多侧重实证,鲜见关于其哲学或思想根基的深度挖掘和阐释,更少在艺术作品与历史、哲学之间建立贯通性解释的案例。自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建系以来,如何在艺术与哲学之间搭起一座新的桥梁,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史研究的道路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因此,...

精确主义艺术中的美国身份及其建构策略,1920—1950————作者:聂皓雪;

摘要:精确主义是成长、发展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本土现代艺术运动,其流行时段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话语权在全球的扩张过程几乎重合,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与意义系统的建构层面,与美国身份的塑造之间存在广泛与内在的相关性,体现出鲜明的国家与时代特色。本文在社会艺术史视角的启发下,侧重于立足美国20世纪上半叶方兴未艾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横截面,分别从美国本土的都会经验和大众文化、工业化大生产的商业伦理及前现代与现代...

起点:野夫在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作者:艾姝;

摘要:以往研究多着眼于野夫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的行迹与功绩,但其在更早的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及之前的艺术探索却未得到深入讨论。从艺术传播的角度来看,艺术家成名的因素往往较为复杂,其成名的后续影响也应被联系起来剖析。本文通过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木刻展览所存留的众多相关文献,窥见野夫在崭露头角时期的创作特点与组织活动,及其在新兴木刻版画圈的引领作用。1935年,新兴木刻版画的创作者数量尚少,优秀者更是屈...

为中国抽象艺术“生产出回忆和希望”——孟禄丁艺术的文化记忆三部曲————作者:彭肜;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孟禄丁的艺术之路一直行走在抽象艺术的“语言纯化”与东方文化的“身份认同”二者的巨大张力之中。所有迹象表明,孟禄丁呈现了抽象艺术在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上从“逃离”到“回归”、再到“重构”的三部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文化身份”的逃离到“文化记忆”的回归,抽象艺术在孟禄丁这里不再是创作手法与策略的简单运用和调整,而是为中国抽象艺术乃至全世界的人们“生产出回忆...

构建中国现代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多维思考————作者:郭亮;

摘要:在当下中国艺术学的学术、学科与话语“三大体系”构建与演进历程中,基础研究领域依旧保持着较为稳健且深入的发展态势。回顾过去近20年的研究,一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方法、理论与体系相继出现,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趋势与21世纪以来的全球研究范式的转型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跨学科研究范式成为各领域的普遍学术现象,艺术学领域也在研究方法创新与多元学科交叉过程中不断开辟全新的认知视角与维...

抽象艺术具身化:孟禄丁审美心智的认知延展与具身转向————作者:支宇;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孟禄丁在中国艺术界多以“纯化语言”和抽象艺术“离身美学”的代言人形象出场。事实上,孟禄丁抽象艺术的话语方式是“具身的”(embodied)而非“离身的”(disembodied)。从当代认知美学角度看,孟禄丁抽象艺术具有三重知觉维度:“人机交互”而非“机械设定”、“文脉嵌入”而非“情境抽离”、“媒介延展”而非“材料固化”。也就是说,孟禄丁艺术经历了从“离身美学”到“审美具身...

编者按

摘要:<正>2025年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时期的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时期的艺术功能观、价值观、创作观和审美观既是“五四”以来新美术运动的逻辑归结,也深刻影响了抗战后中国美术的发展。本刊向学界征集并刊载有关抗战与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建构、抗战时期中国现代艺术的空间与生态重构、抗战时期艺术的“本土西行”与现代性转换、抗战时期艺术家的生存境遇与艺术创作、抗...

由器物到博物:“全民抗战”背景中的早期博物馆实践————作者:赵帅;

摘要:本文以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比较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作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考察博物馆学理化演绎、体系化建构和区域化拓展的过程。关注早期由沿海、西北、西南向国立博物馆演变的历程,从收藏理念、组织制度、文化传播和研究成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特别是伴随着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其在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和研究视野中的转换。文章以国立、省立和高校中具有代表性博物馆机构为研究对象,...

马奈的哲人————作者:刘晨;

摘要:1865年,马奈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看到委拉斯开兹名作《伊索》和《迈尼普斯》,大为震撼。受这对“哲人”启发,马奈愈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抱负——将艺术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回到巴黎,马奈一鼓作气画成“三哲”,加上之前的一幅《饮苦艾酒的人》,凑成一组,卖给了艺术经销商。这些真人大小的作品描绘的都是19世纪中叶巴黎市民眼中衣冠不整的边缘人或乞丐。马奈借用了委拉斯开兹的形式,并将其改编成了现代版本...

杜尚的《泉》:“现成品”的崛起————作者:刘云卿;

摘要:杜尚的“现成品”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决定性事件,《泉》是他最为著名的“现成品”。“现成品”《泉》不只是“物”及思想,还包括它的发生史,影响与启示,以及杜尚本人。《泉》的影响力无所不在,并与杜尚的其他现成品一道挑战了我们过去视为当然的一切,更改了艺术史的进程,预示了未来可能的道路

卷首语

摘要:<正>《当代美术家》在探索与变革中走过了2024年,也在努力与坚守中,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当代美术家》融入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进程,关注当代美术的新景象、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为展示中国美术创作与研究成果,建构中国当代美术的批评话语体系,促进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语)。新时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有了快速的发展,艺术的学科结构得以重大调整,艺术学内涵...

滕固美术史学中的多重民族-国家叙事————作者:张学峰;

摘要: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叙事,既是政治浪潮,又是文化浪潮。滕固是现代美术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美术史分期、风格学转化、士大夫画发展三个层面,叙述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史。他是从美术史理论层面,探寻民族—国家叙事的先驱者。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指出滕固对中国美术史作了三种分期,前两种政治性表达强烈,概念的使用时见生硬,第三种对古代艺术风格进行全程描述,婉转揭示中国风格有独立、发展、圆满等阶段,这种温...

乡村再造:艺术介入乡村的内在机理与创新路径————作者:田智文;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的重要性与意义日益凸显。艺术不仅能为乡村带来物质和经济的增长,更能深刻影响乡村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振兴,推动乡村再造进程。然而,在目前的乡村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艺术介入乡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同质化严重、资本过度介入和乡村文化内核的缺失等。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艺术的作用,克服当前面临的问题,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艺术...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研究在德国的“世界性”——以1912—1943年《东亚杂志》为中心的观察————作者:赵娟;

摘要: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品大规模外流,围绕着收藏、展览和研究,中国艺术知识也随之不断迁移到西方知识体系之中,并带动着新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此一进程中,在艺术收藏和展示的博物馆空间之外,专业期刊成为知识生产和传播最重要的阵地。论及中国艺术研究,德国柏林的《东亚杂志》尤为重要,它是欧美最早专门致力于东亚艺术研究的学术杂志,从诞生之初便汇聚着来自不同文化、国别和学科背景的学者,连接着不同社会...

中国书法在西方的传播: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作者:毕罗;

摘要:中国书法对外传播的问题,不仅是美术交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西文明对话平台和视角的问题。在今天的世界文化体系中,中国书法担任着非常奇特的角色:它既是传统文化宝藏,又是一门前卫的艺术;一方面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悠久传统,另一方面可以给拥有其他艺术传统的国家提供新鲜的审美营养。其实,通过客观对待中外交流史以及系统地挖掘相关史料和实物可知,近代以及古代的对外书法传播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多彩,不仅是古...

书法国际传播的新样态——以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为例————作者:王子金 ;葛华灵;

摘要:本文从书法国际教育实践出发,对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中三所高校的书法教学进行比较研究。从施教者与受教者特点、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多维性三个角度分析海外高校书法教学现状,结合当前海外书法教育的整体情况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并提出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培养为核心的海外学堂教学体系完善措施。文章进一步以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为书法国际传播的样本,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书法国际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挖掘海外...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当代美术家美术研究杂志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wenxue/1027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