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勘察设计》(半年刊)1981年创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林业勘察设计同行,围绕林业建设科学技术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勘察设计经验,推广科技成果,指导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本刊主要读者是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林业勘察设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林业勘察设计杂志栏目设置
森林经理专题研究、论坛、学术研究与经验介绍
林业勘察设计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该刊198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
林业勘察设计最新期刊目录
果药两用植物瓜馥木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作者:余燕华;陈剑勇;邓燕冰;林小青;阮淑明;万泉;
摘要:为解决果药两用植物瓜馥木的优质种苗短缺问题,克服种子繁殖导致的雌雄株比例失调,为瓜馥木栽培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以延平YP-21无性系雌株嫩梢为外植体,成功建立了瓜馥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体系,确定了各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移栽基质。结果表明,瓜馥木苗木组培最佳消毒方法为先使用75%乙醇消毒20 s,再用0.1%的HgCl2消毒4 min;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 KT+0.4 mg/L ...
茶绒杜鹃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技术初探————作者:叶菁;
摘要:茶绒杜鹃的观赏与经济价值较高,但自然更新能力较弱,为了提高茶绒杜鹃的人工繁殖效率,探索了生长调节剂对茶绒杜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基质、生长调节剂对茶绒杜鹃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绒杜鹃种子用质量浓度为600 mg/L的GA3处理24 h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到65%和55%;在扦插繁殖方面,V(泥炭土)∶V(珍珠岩)=3∶1的混合基质有利于生根,浓度为200 mg/L的IBA处理插穗基...
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作者:罗晓辉;
摘要:为摸清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对保护区内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本底调查,对保护区内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福建汀江源保护区内野生药用植物共102种,隶属61科94属,其中二至多年生草本及灌木类占优势,分别占总种数的38.24%和20.59%;仅含1个种的科数量最多,共39个,占总科数的63.93%;...
遮阴对栀子生长性状及果实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作者:林振显;
摘要:研究遮阴处理对栀子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指标的影响,为栀子的栽培管理及环境选择提供参考。以‘灵地珍栀’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对象,设定了透光率为45%(SS)、60%(MS)、85%(LS)和100%(CS)的遮阴处理,经过4个月遮阴后,比较各处理下栀子的生长情况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提高,地径增长量、叶厚、西红花苷含量显著降低;冠幅增长量、叶长、叶宽、黄酮含量、栀子苷含量...
福建柏人工林生长模型拟合及生长动态分析————作者:吴衍航;
摘要: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福建柏的胸径、树高生长数据,选用Weibull、Gompertz、Mitscherlich、Logistic、Korf等5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分析48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材积均以Weibull方程模拟效果为最优,其线性式经相关性检验精度高,该方程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胸径、树高、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12年、第11年、第24年;平均生长量最大...
基于林分测树因子的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模型构建与实践——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作者:蓝文升;
摘要:以福建省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为研究对象,采集福建省人工、天然阔叶林生物量数据,以通用全局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利用交叉建模和检验构建与林分测树因子有关的生物量模型,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选优,并应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阔叶林生物量估算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株数有关的生物量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福建省人工和天然阔叶林生物量。依模型估算的武夷山国家公园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为7 321 157.11...
闽桦与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及结构特征————作者:钟荔荔;
摘要:为探究闽桦与杉木的混交效应,以武夷山的12年生闽桦纯林、杉木纯林和闽桦-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林型下两个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长和冠幅等生长指标,分析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并探讨混交效应在林分结构特征和生产力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两个树种混交后闽桦单株材积较纯林增加25.2%,而杉木材积则减少68.6%;混交林中闽桦的直径分布峰值向高阶移动,分化程度降低,而杉木的直径分布峰值向低...
尤溪县桔梗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作者:魏开炬;
摘要:为掌握福建省尤溪县桔梗科植物资源本底资料,为该区桔梗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采用野外线路踏查、查找已有资料与采访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尤溪县桔梗科植物共有7属11种,占福建省桔梗科植物种数的61.1%,其中开发潜力较大的有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金钱豹(Codonopsis javanica)、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铜锤玉带草(L...
浙江省营造林工程监理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作者:郭国娇;方炎杰;商天其;徐乾斌;汪继斌;余建荣;
摘要: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背景下,探讨营造林项目监理工作的特点和浙江省营造林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系统重塑营造林监理管理体系、科学设定监理费用取值标准、稳步培育健康监理市场、完善营造林设计技术体系等对策,旨在强化监理专业水准,以满足营造林项目对监理工作的现实需求,促进营造林项目高效优质推进
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蝶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作者:朱丽红;
摘要:采用样带法对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蝶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蝴蝶成虫2 011只,分属8科49属73种,蛱蝶科种类最多,有17属24种,占总种数的32.87%;眼蝶科次之,有5属12种,占总种数的16.44%;珍蝶科最少,仅1属1种,占总种数的1.37%。在农田、林地、草地、灌丛4种生境的蝶类群落中,灌丛生境的物种数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最高,林地生境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不同月份群落调查显示...
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F区及周边水鸟时空分布————作者:陈振亮;林鑫磊;黄思猷;雷兴龙;马建雯;
摘要: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每月调查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F区及周边8 km范围内的水鸟1~2次,并对水鸟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调查期间共记录水鸟5目9科38种、单月调查最大数量723只。养殖坑塘是调查范围内水鸟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生境类型。风电场附近的海上养殖区域水鸟活动频繁,共计4目5科17种。单月调查最大数量723只,多是在此觅食或在养殖浮漂上休息的游禽,如鸭类、鸥类等
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马占相思的生产力与改土效果————作者:卢佳毅;
摘要:探讨在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利用固氮树种马占相思进行更新改造的可行性,并量化林分生产力的提高效果和土壤环境的改良效益。结果表明,营造马占相思林可以显著提高林地生产力,不同坡位上马占相思的林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马尾松;上、中、下坡3种坡位的马尾松林全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95 t·hm-2、2.84 t·hm-2、2.12 t·hm-2,马...
不同混交类型对秃杉生长及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作者:林根旺;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比30年生秃杉杉木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中秃杉生长量表现为秃杉杉木混交林>秃杉木荷混交林>秃杉纯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中秃杉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分别为21.74 m、31.46 cm、12.85 m、4.2 m、0.78 m3·株-1,高于其他两种林分,分别较秃杉纯林高了...
马尾松林下培育乌饭树技术研究————作者:于建宏;
摘要:为探索利用马尾松林下空间培育乌饭树资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置3个马尾松保留密度等级,副处理设置4个不同梯度等级的管护措施。试验结果表明,23年生马尾松保留密度以450株/hm2较为合理,乌饭树造林保存率较高,平均地径和鲜叶质量均明显高于保留密度675株/hm2和900株/hm2的林分,平均树高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劈草、浅锄、培土、施肥等管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造林保存率,随着管护集约度的提高经营...
格氏栲与杉木混交造林试验效果分析————作者:彭明良;
摘要:采用格氏栲2年生无纺布容器苗和杉木1年生裸根苗进行混交造林试验,比较株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等3种不同混交方法以及格氏栲与杉木按1∶1、1∶2、1∶3的不同株数比例混交的林分生长效果,并以格氏栲纯林和杉木纯林作为对照。造林后第5年的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方法以株间混交的格氏栲、杉木保存率及生长量最高,格氏栲的平均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达88.30%、7.17 cm、5.83 m,比格氏...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套种闽楠的生长效果分析————作者:施联光;
摘要: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650株·hm-2、950株·hm-2和1 250株·hm-2的间伐保留密度,在林下套种闽楠,营建杉木闽楠复层林。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后保留密度的降低,林分的郁闭度降低,杉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以及平均单株材积逐渐增加,其中间伐保留密度为650株·hm-2和950株·hm...
泉州森林公园引种红翅槭生长效果初报————作者:蔡阳彬;
摘要:为丰富公园树木种类和景观效果,泉州森林公园在龙眼林下进行红翅槭的引种造林试验。调查结果表明,6年生红翅槭的保存率高达90%以上,表明红翅槭较适应龙眼林下的生长环境;随林龄增大,红翅槭的保存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随龙眼林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红翅槭早期有一定耐阴性,后期对光照的需求增强。本试验中,红翅槭在郁闭度0.30~0.49的林冠下生长较为正常
不同坡向和坡位对八角生长的影响————作者:潘荣荣;
摘要:调查福建省沙县水南国有林场八角引种试验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八角在阳坡、半阳坡的生长情况比阴坡、半阴坡生长更好;坡向对八角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的影响显著;坡位对八角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影响显著,对林分蓄积影响不显著;坡向与坡位的交互作用对八角各项生长指标皆无显著影响。建议沙县在进行八角引种栽植时,可以采用人工纯林培育八角工业原料林或园林绿化专用林,同时应优先选择阳坡或半阳坡的林地
福建武夷山林区营林生产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究————作者:季永超;
摘要:以福建武夷山营林生产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武夷山的特殊区域特征,秉持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并重原则,提出武夷山林区应在合理制定规划目标的前提下完善空间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营造林规划设计要点,并从树种配置、良种壮苗、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适用的造林技术
海拔对尾巨桉DH32-29无性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郑妙秀;
摘要:按照海拔高差100 m设置标准地,对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8.5年生尾巨桉DH32-29无性系的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立木材积、枝下高、冠幅等指标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各项生长指标影响显著,位于海拔108~300 m的尾巨桉,其胸径、树高、材积、枝下高优于海拔300 m以上的山地;相关分析表明胸径和树高与其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海拔上升,受冻害、风害的概率增加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农业类论文发表期刊
- 省级甘肃畜牧兽医
- 国家级《河北农机》
- 国家级《农村养殖技术》
- 省级《河北渔业》
- 省级土壤与作物
- 南大核心《农业经济问题》
- 省级农家致富杂志
- 国家级林业科技通讯
- 省级四川农业科技
- 北大核心《中国畜牧兽医》
- 省级热带农业工程
- 国家级《农村工作通讯》
- 国家级《中国林业》
- 国家级《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省级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 北大核心《作物杂志》
- 省级《新疆农业科技》
- 省级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国家级花卉
- 北大核心《大豆科学》
- 省级《江西农业学报》
- 国家级农机导购
- 省级广西水产科技
- 省级现代种业
- 省级《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省级中国乡村发现
- 省级湖南烟草
- 北大核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省级《江苏农业科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