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2-1558/C
国际标准刊号:1008-3456
主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农机推广与安全山西省农业机械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双月刊。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科研、管理及教学人员。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大学,办学质量、科研实力、声望与地位都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本刊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把“三农”问题研究作为本刊的特色和重点。获奖情况: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等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栏目获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农业农村农民、政治哲学、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教育教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673-0143 ,CN:42-1737/N) 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乡镇编外用工的组织形态及其转变——基于“控制权”理论的分析————作者:廖启湖;

摘要:编外用工在推动基层实现有效治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福建省橙镇编外用工从专管员到综合巡查队的组织形态嬗变过程为例,借助“控制权”理论探究专管员和综合巡查队两种编外用工形态的内在差异,揭示推动编外用工组织形态嬗变的结构性力量。研究发现:(1)专管员和综合巡查队两种编外用工形态的根本区别在于实际“控制权”的差异化分配,橙镇编外用工组织形态转变的本质是镇政府在争取编外用工的实际“控制权”;(2)乡...

教育如何调节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作者:陈新忠;杨宁欣;

摘要:互联网像一把双刃剑,既增益人们的生活,又混淆人们的视听,而教育有助于化害为利。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探讨居民互联网使用、社会公平感与受教育程度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社会公平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使用互联网比不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社会公平感更低;城乡居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和父辈受教育程度在这一负向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有效弱化...

家庭农场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199个家庭农场调查样本的分析————作者:王丹;郭熙保;

摘要:家庭农场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出发,构建家庭农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实证测度和分析我国1199个家庭农场的信息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信息化平均水平为0.260,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家庭农场信息化主要由信息化素养支撑,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贡献明显不足。(2)家庭农场信息化发展存在经营类型、示范级别等方面的异质性,非粮种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稿约

摘要:<正>一、本刊简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主办,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连续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单月5日出版。本刊围绕新时代“三农”问题研究主线,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问题研究,刊发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土地问题等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2...

施药服务外包有助于农药减量施用吗?——来自CLES的经验证据————作者:钱龙;饶清玲;陆华良;

摘要: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施用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2020年和2021年两年混合截面数据,探讨了施药环节服务外包对农药减量施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施药环节外包显著减少了农药施用。在调整样本组合、聚焦水稻种植户,处理选择性偏误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施药服务外包通过缓解劳动力约束和实现规模效应来减少...

集体经济发展与内生型农村公共品供给————作者:王波;

摘要:在国家大力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社区公共财力从而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内生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大致经历了“制度外”的自上而下供给模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供给模式和“制度内”自上而下的项目制供给模式,当前我国正出现的是一种“由发展集体经济驱动的、村社主导”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作为项目制的有益补充,这一模式的实践...

契约和关系视角下转入户耕地生态保护的行为逻辑分析————作者:吴凡夫;李祖佩;钟涨宝;

摘要:基于山东省和湖北省粮食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分析转入户进行耕地生态保护的契约治理逻辑和关系治理逻辑,并对两种行为逻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以化肥减量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同时遵循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行为逻辑,与非正式契约和弱关系流转相比,正式契约以及强关系流转均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对化肥施用位于低位的转入户,契约治理的减施效应更明显,而对化肥施用位于中高位的转入户,关系治...

粮食企业化生产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内在逻辑与案例佐证————作者:谌洁;翁贞林;邓倩;

摘要:粮食生产是一项多元主体目标相容的协同行动过程。以江西鄱谷农业科技公司粮食企业化生产组织为案例,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分析框架,解构有责企业驱动粮食生产多元主体目标相容的运行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有为政府通过制度供给为企业运行的市场空间擘画制度边界,有能集体落实有为政府的政策主张并通过基层服务实现企业和农户及农业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效市场激活资源要素,同时,粮食生产企业积极融入社会目标承担社会...

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考察————作者:曹壹帆;陈慧杰;李雪颖;

摘要:在中国农村由“打工经济”逐步向“创业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的数据,从微观农户视角,考察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细分劳动生产率类别发现,试点政策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显著提高了农户非农劳动生产率;对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而言,试点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在...

多民族聚居村落演变与家园共同体建构——以云南某市X村为例————作者:冯慧超;何清俊;

摘要:现代化进程和多元文化交流影响多民族聚居传统村落,新时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建构家园共同体值得深入探讨。通过梳理社会学、人类学关于共同体的理论脉络,分析村落共同体在多民族聚居村落中的局限性。以云南省某市X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市场化改革前、市场化改革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等三个时段演变特征。市场化改革前,X村形成稳定的共同体;市场化改革时期,旅游介入带来快速发展,但出现利益分配不均、文化特色削弱...

功能依赖、风险承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作者:韩述;郭贯成;刘俊杰;

摘要: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宅基地退出成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基于江苏省676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从功能依赖和风险承载力两个维度出发,系统考察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功能依赖对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居住保障功能依赖和情感寄托功能依赖对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资产价值功能依赖则显著激励退出...

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的视角————作者:龚勤林;乔涛;冷玉婷;

摘要: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转移、农用耕地流转与农业资本深化;第三,数字经济作用存在异质性,其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驱动效应的测度与分析——以西南地区215个脱贫摘帽县为例————作者:时朋飞;王梦君;李星明;

摘要: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县域就地城镇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面板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驱动县域就地城镇化,数字基础设施、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对其均有正向作用,但治理数字化作用程度偏弱;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县域就地城镇化的...

耕地细碎化对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数字参与的调节效应————作者:王婷昱;蓝红星;

摘要:耕地“非粮化”整治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系统探讨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数字参与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从总体估计来看,耕地细碎化对种植结构“非粮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耕地细碎化越严重,农户种植结构“非粮化”程度越高;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分样本估计来看,耕地细碎化对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仍较为稳健,但在东部地区影...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者:刘艺;李谷成;李练军;

摘要:农业低碳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3-2020年中国部分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和农业碳汇测算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3-2020年中国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其中前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7%;(2)在空间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

乡村治理中面子秩序功能的转型再生——从乡村环境治理实践案例展开————作者:杨新惠;

摘要:深嵌在农民生存之道中的“面子”,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生产着地方性的乡村治理秩序,能够弥补行政和法律难以触及的人心领域。在传统乡村社会,面子的秩序功能在行为约束、纠纷解决和公共参与三个方面尤为显著。随着乡村社会向现代化转型,面子秩序功能赖以有效运作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功能效力有所削弱。然而,考察当代乡村环境治理的实践案例发现,面子的秩序功能得以在乡村环境治理的场域中被重新激活,发挥出彰...

城乡融合下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同机制————作者:李顺强;张琦;鲁煜晨;

摘要:协调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议题。基于中国1835个县级行政单元(不含市辖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相对非农化率指标(即县域人口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并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探讨乡村相对非农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而测算县域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最优比值区间。研究发现:(1)县域乡村相对非农化率的最...

植保“包干制”减量化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视角————作者:曹冉;窦道龙;徐志刚;

摘要:推进农药减量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借鉴“大包干”的制度设计思路,分析病虫害防治环节“包干制”实现农药减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包干制”赋予服务主体农药减量的内在动力,激励其通过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包干制”服务主体的减量化行为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制约,促使服务主体及时、针对性防治病虫害,以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确保防治有效。在“包干制”下,服务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减...

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价值提升——云南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吴一凡;李小云;

摘要:乡村价值凸显是城乡关系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而语言景观是探究乡村价值的一个重要切面。以民族志书写乡村语言景观的构建过程,以长达10年的河边村建设为个案,系统展现了传统乡村通过现代化语言体系与外部市场对接、提升乡村价值的路径。通过呈现语言景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从语言景观切入乡村价值提升的新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对农村语言社会学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发现,乡村语言景观所具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

农产品追溯信息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高聪;项朝阳;

摘要:农产品追溯信息是消费者诊断产品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系统地总结农产品追溯的信息特征并深入分析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产品追溯信息的市场价值。基于浙江、四川、上海等我国较早实行农产品追溯、经济相对发达的11个省市共405份消费者调查数据,对农产品追溯信息特征是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分析,从风险控制感和不确定性规避视角构建并检验农产品追溯信息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机理的...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962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