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稻麦科技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福建稻麦科技

《福建稻麦科技》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5-1147/S
国际标准刊号:1008-9799
主办单位: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主管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湖南林业科技》林业工程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农村新技术》农业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为客户提供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渠道的中介服务。本站是《福建稻麦科技》杂志的依托网站,《福建稻麦科技》杂志是本站的主体杂志,直接负责该杂志的的推荐、征稿、信息整理收录等工作。网站本着用心为客户服务的原则,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推荐最适合您的论文栏目,帮助客户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

  期刊简介:《福建稻麦科技》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科技期刊,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技术类三等奖。主要报道稻麦作物科研论文、试验研究报告、有 关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科技动向。供农业科研、教学、科技推广及管理人员参考。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 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数位数据库"等。并入选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来源期刊。

  期刊栏目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新品种新组合、植物保护、科技论坛、综述。

  期刊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1.期刊推荐
网站所有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国家级、核心正规刊物,具有国内国外双刊号。凡增刊、假刊、各类专刊、版权有争议的未经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非法刊物均谢绝合作与发表。

2.写作指导
我们拥有众多来自各领域专业知识过硬、写作经验丰富的的论文编辑团队,并拥有一批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您的论文发表把脉献策。如果您有需要,我们将以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竭诚为您服务,直到您满意为止。

3.投稿保证
对于收到的论文稿件,本公司会有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处理,保证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意见,并根据发表要求以及您的需要负责审核、润笔等工作!

4.客户投诉及建议
鸣网专门设立了客户投诉电话,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不满之处,或有相关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本站客服人员,我们的相关负责人会第一时间为您解决和答复。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服务人员满意,请转告你身边的同事和朋友。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福建稻麦科技》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福建稻麦科技最新期刊目录

香型优质杂交稻宓乡优1902的选育与应用————作者:房贤涛;郑建华;游晴如;王洪飞;董瑞霞;陈春霞;黄庭旭;

摘要:宓乡优1902是以香型优质抗病不育系宓乡A为母本,香型优质亲本福恢19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口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宓乡优190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华浙优261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作者:周建霞;邓飞;王孔俭;陈丽平;陆爱国;周伟民;虞涛;张珍;

摘要:为了探求优质稻华浙优261的种植模式,2023年在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寺平村开展连作晚稻华浙优261施肥量及其不同栽插密度的栽培试验。试验设置4个肥料梯度,即0(F0)、120(F1)、165(F2)、210 kg/hm2(F3);3个栽插密度处理,即19.5(M1)、22.5(M2)、25.5万穴/hm2(M3),共计12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

米粉专用型晚籼杂交稻新品种澜优151的选育与应用————作者:游晴如;王洪飞;陈春霞;董瑞霞;郑菲艳;涂诗航;房贤涛;周鹏;黄庭旭;

摘要:澜优15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高直链淀粉含量水稻三系不育系澜达A与高配合力恢复系江恢151配组培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澜优15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中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9.3%,可作为米粉加工专用稻。介绍了澜优151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的关键要点

优质长粒香型恢复系福源香3号的选育与应用————作者:胡荣华;蔡巨广;张以华;

摘要:福源香3号是以优质香稻材料玉针香辐照诱变选育出的中间材料作母本,与优异亲本CNR8作父本选育而成的水稻恢复系,表现长宽比高、米质优、香味值高等特点。利用福源香3号配组育成的谷优9001、繁优福源香等品种已完成生产试验。主要介绍了福源香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组应用

宁化县烟后优质稻品种筛选试验————作者:韩明钟;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在三明市种植的烟后稻品种,引进华浙优261、庐两优1187等9个水稻新品种,以晶两优534为对照,在宁化县开展筛选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庐两优1187、筑两优427和荃两优851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田间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在三明市作烟后稻机插示范推广应用

水稻所自育品种在浦城县作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迎丰收————作者:王颖姮;

摘要:<正>立冬霜气浓,秋收岁月静。2024年11月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岗位在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建立的150亩“内10优7185”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百亩示范片再生季进行现场观摩和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北京大学李毅教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测报处刘杰副处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郑文静研究员、海南省农业科学...

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永芳A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繁殖技术————作者:叶宁;鲍兴禄;杨德卫;叶新福;郑向华;程朝平;

摘要: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利用永芳A与恢复系东南恢517、马华粘等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永芳优517、永芳优马华粘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优质水旱兼用型常规水稻新品种泉珍12号————作者:陈锦文;谢旺有;谢少和;陈惠清;余文昌;王天生;侯凯强;

摘要:泉珍12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佳辐占为母本,榕籼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2024年连续2 a成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在水田和具备微喷灌设施旱地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福建省作早稻及节水抗旱稻种植。介绍了水旱兼用型常规稻新品种泉珍12号的主要特性及水旱高产栽培技术

浙大荃优1610在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徐华亮;

摘要:浙大荃优1610系浙江大学等单位用不育系荃粳1A与恢复系DR610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引进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清秀、株型适中、穗大粒密、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总结了浙大荃优1610在建瓯市作早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爽两优132在延平区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作者:林爱华;游东斌;吴娟娟;王辉;

摘要:爽两优132是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用爽1S与爽恢32配组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年在延平区作再生稻试验种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生育期适中、结实率高、再生力强等优良特性,适合在延平区作再生稻扩大示范种植。概述了爽两优132作再生稻种植的栽培技术

夷优101在建阳区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沈丽华;

摘要:夷优101系武夷山科力兴种业有限公司用夷A和恢复系南恢101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2年起建阳区连续2 a引进夷优101作烟后稻机插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丰产稳产性较好、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强等优良特点。总结了夷优101作烟后稻种植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将乐县优质稻品种展示试验————作者:季祥丰;

摘要:为收集储备优质稻种,加大优质稻种植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产量,2023年将乐县引进了10个杂交稻新品种在安仁乡石富村进行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优590、荃优607、川种优3607、嘉丰优911、甬优59等5个品种表现高产、米质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强,可扩大试验示范;钻两优莉晶丝表现生育期较长、米质优,可作为优质大米示范种植。总结了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特性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叶夹角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作者:崔丽丽;

摘要:<正>叶夹角是决定水稻种植密度、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叶枕作为连接叶片和叶鞘的组织器官,直接决定叶夹角的大小。已有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和MAPK信号通路通过参与叶枕的发育调控水稻叶夹角大小。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张建福研究员、谢华安院士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The Os MAPK6-Os WRKY72...

稻虱缨小蜂控制稻飞虱的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作者:张居念;洪集体;

摘要:害虫的有效防治是有机水稻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年试验和实践,总结制定了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种植地的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适宜的播种栽插期、稻虱缨小蜂栖息地的构建、稻虱缨小蜂的田间释放技术、水稻螟虫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

两系籼型杂交稻荃两优851高产制种技术————作者:饶学雄;

摘要:荃两优851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荃211S和恢复系YR851配组选育出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2—2023年在建宁县进行2 a的中稻制种,母本荃211S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且配合力较强、抗倒伏;恢复系YR851具有抗病、高产等特征特性。总结了荃两优851在建宁县的高产制种技术

稻虱缨小蜂规模饲养与冷藏技术规程————作者:张居念;施龙清;连玲;吴春珠;董萌;解振兴;姜照伟;

摘要: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的卵期优势寄生蜂,对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介绍了寄生植物水稻苗的水培、寄主褐飞虱的饲养和寄生卵的制备、稻虱缨小蜂的接种寄生与培育、冷藏寄主植物小麦苗的培养、稻虱缨小蜂的接种寄生与冷藏、稻虱缨小蜂种群的杂交复壮等方法和整个饲养流程,并对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福建稻麦科技》2025年征订启事

摘要:<正>《福建稻麦科技》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科技期刊,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三等奖,2013年获福建省期刊奖优秀栏目金奖,2014年获福建省期刊奖优秀作品银奖,2016年获福建省期刊奖优秀作品铜奖,2020年获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奖。主要报道稻麦作物科研论文、试验研究报告、有关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科技动向。设有:稻麦作物选育选配、繁殖制种、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综述、科技动态、信息快...

高校科研团队发现纯天然“农药”

摘要:<正>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教授团队近日发表一项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它来自常见的农作物,能有效规避细菌耐药性,为研发绿色农药开辟新路径。近10年来,雷晓光一直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及其化学防御策略,致力于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通过系统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我们发现了芥酸酰胺。它是一类植物内源存在的、具有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产物分子。...

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茉01S的选育与应用————作者:顾建强;罗炜强;温怀常;田大刚;陈建民;

摘要:以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高配合力不育系广占63S为母本,与优质保持系天丰B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连续多年定向培育,于2013年育成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优质、高异交率、配合力强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茉01S,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不育系茉01S配组的茉两优系列新组合在生产试验中表现丰产、稳产和米质优等特点,已育成茉两优618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福建省品种审定

农安县:科技赋能稻米深加工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摘要:<正>近年来,农安县大力推进稻米“生产+加工+流通+供应+销售”五端融合,全面打响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提升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稻”路通达四方的新思路。目前,农安县稻米产业综合产值不断扩大。2025年3月6日,记者走进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在吉林省寒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一袋袋大米整齐排列,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米袋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润的光泽,叉车往来疾驰,时而精准地将...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