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昆虫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环境昆虫学报

环境昆虫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4-1640/Q
国际标准刊号:1674-0858
主办单位:广东省昆虫学会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环境昆虫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食用菌学报上海市农业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乡村发现湖南农业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环境昆虫学报》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上百家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环境昆虫学报》广东省农业论文投稿,创办于1978年。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昆虫学会中国昆虫学会主办昆虫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我国广大昆虫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园地,以刊登昆虫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综合性、理论性的学术论文为主,鼓励探索自然奥秘,加强知识创新,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及我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昆虫学科研人才服务。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均已有较大影响,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等国内外重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

  期刊收录: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环境昆虫学报》来稿用5号宋体字、A4纸隔行打印。正文前用中文和英文分别给出:题目、作者姓名、署名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5~8个关键词。英文稿件用附页以中文给出上述信息。

  2、《环境昆虫学报》首页脚注给出资助项目的名称和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汉语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3、《环境昆虫学报》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中文和英文全称。文稿标题中不宜用缩略词,请使用全称。摘要中亦尽可能不用缩写词。外国人名一律用原名,不译成中文。外文字母和符号请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

  4、源自中文的人名和地名在译成英文时,采用汉语拼音。表题、图题及表图中注字均需有英文对照。生物科级以下名称首次出现时应注明拉丁学名。

  5、表格要求采用“三线表”。文中插图请用绘图纸黑墨绘制或使用高质量的激光打印样图,要求线条清晰、均匀。

  6、图幅宽度:8cm以内(半栏)或14~16cm(通栏)。

  7、图线粗细:坐标线、指引线用细线,线宽约0.13~0.25mm,函数曲线用粗线,线宽约0.25~0.5mm。

  8、图字大小:图中所有字符的字体与字号应一致,均用6号宋体字。每幅图附清晰的复印件一份。照片请用光面相纸印出,要求层次清晰,反差适中,不污损,无折痕。以比例尺示明图像实际大小。图样和照片应大小适当,以利制版。插图另纸打印,附在文后。正文中相应处画一方框标明图的位置,框下注明图序、图题和图注,图注文字应精练。

  阅读推荐:昆虫学报

  《昆虫学报》为昆虫学领域学术性刊物。反映我国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水平和进展。发表有关昆虫系统发育学、昆虫病理学、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药剂毒理学、昆虫分子生物学,以及农、林、牧及医害虫和益虫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 办刊宗旨:传播报道昆虫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动态,推动国内外昆虫学界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的昆虫学事业,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环境昆虫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取食玉米和高粱的草地贪夜蛾转录组分析————作者:陆琪;孙利媛;石云芝;王苑馨;胡军;贾栋;马瑞燕;杨军;

摘要:为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转录水平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对取食玉米和高粱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功能注释与分类、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与验证。转录组结果显示,与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相比,取食高粱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现1 4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860个,下调表达基因594个。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取食高粱的幼虫差异表达基因...

低温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生存力的影响————作者:张宇;迟海鹏;张苹;常学飞;董兆克;曹贺贺;吴仁杰;吕昭智;

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耐寒能力,本研究测定了不同低温条件下(恒温和波动低温)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存活情况,为预测该害虫的越冬分布区提供科学依据。恒温试验以3龄和5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在0℃、-2℃、-5℃、-10℃低温下进行短期低温胁迫,分别统计处理0.5、1、2、3、6、12、24和36 h时的死亡率;同时选取4日龄蛹为研究对象,在6℃和10℃条件下处理3 d...

栗等鳃金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作者:商显坤;潘雪红;魏吉利;刘玮;韦喜;蒙浩辉;谢锐锋;黄诚华;

摘要:栗等鳃金龟Exolontha castanea Chang是甘蔗上重要的地下害虫。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栗等鳃金龟的外部形态、胚后发育特征、发育历期、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栗等鳃金龟雌雄幼虫肛腹片上的短刺毛数量存在差异,雌虫显著多于雄虫。蛹和成虫腹部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化特征,易于辨别,并且在体长、体宽和体重上均表现出“雌大雄小”现象。不同日龄的卵、幼虫和蛹发育特性变化明显,...

叉角厉蝽对家蚕幼虫的捕食作用————作者:倪婧;李波;李玲俐;谢道燕;张永红;杨振国;白兴荣;

摘要:目前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规模化人工饲养主要以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等为食料,但以害虫为食料饲养,在叉角厉蝽商品化包装、远距离带食料运输至释放地时,难免增加田间释放时害虫迁移入侵、扩散危害的风险。本研究将家蚕Bombyx mori幼虫作为叉角厉蝽各发育阶段的食料,具体探究叉角厉蝽各虫...

散装花生和玉米中大谷蠹和谷蠹的声音识别方法初探————作者:常菲菲;杨晓军;李洋;向才玉;郑斯竹;鲁玉杰;

摘要:对大谷蠹Prostephanus truncatus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成、幼虫在花生和玉米中运动的声音进行参数分析,通过声学方法实现大谷蠹和谷蠹种类和虫态的鉴定。采用声学软件Cool Edit PRO对大谷蠹和谷蠹成、幼虫在花生和玉米中运动的声音进行时频域分析,统计它们的脉冲数、虫声峰值、频率峰值及脉冲持续时间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特征参数。大谷蠹和谷蠹在花生中运动的声音...

栀子花精油对瓜实蝇成虫驱避及杀虫活性研究————作者:侯佳辉;赵伊丹;董钧锋;胡镇杰;杨海博;孙亚兰;吕琪卉;李定旭;陈根强;刘欢;

摘要: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是一种危害多种瓜果蔬菜的重要农业害虫,因其产卵隐蔽、幼虫蛀果为害,导致防治工作极其困难。为筛选出对瓜实蝇成虫具有驱避及毒杀活性的植物精油,本研究测定了11种芳香植物精油对瓜实蝇成虫的驱避活性和毒杀活性,旨在为绿色高效防控瓜实蝇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采用Y型嗅觉仪行为选择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精油对瓜实蝇的行为驱避活性;然后采用果实喷雾法...

中国细长蚁属Tetraponera物种的分布格局与生态位分化————作者:冷雪艳;张银川;徐正会;吴宁宁;史彩云;杨泽俊;

摘要:为了揭示中国细长蚁属Tetraponera物种的生态位分化,依据过去30年里积累的我国细长蚁属物种的标本、生态和地理分布数据,研究了该属物种的区系和分布格局,合计发现中国细长蚁属物种13个。该属物种在全球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典型华南区特征。分布格局研究显示,云南省细长蚁属的物种最丰富,飘细长蚁T. allaborans(Walker,1859)是生态适应幅度和...

气候变化下新入侵种——西部喙缘蝽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作者:贺娜;张知晓;户连荣;马惠芬;卢兰;刘凌;季梅;

摘要:西部喙缘蝽Leptoglossus occidentalis Heidemann是一种为害针叶树的全球性害虫。中国于2021年首次在威海和青岛发现该成虫,是一种新的入侵物种。为明确西部喙缘蝽在中国的潜在分布情况,揭示未来气候变化下西部喙缘蝽的分布动态,本研究以其在全球的824个有效分布记录和筛选出的12个环境变量为基础,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其在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The 6<...

苦豆子豆荚螟及其寄生性天敌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作者:余晓倩;贺泽帅;丁荣荣;陈良越;张大治;

摘要: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物种之一,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危害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豆荚螟及其寄生性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预测害虫的发生,有效地设计生物防治措施,提高天敌的利用效率,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于2024年6-7月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刘家寨苦豆子...

台湾甲腹茧蜂寄生行为及寄生功能反应————作者:陈晓菡;何昌本;唐良德;蔡廷;赵海燕;

摘要: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是鳞翅目多科害虫的一种重要卵-幼虫跨期寄生蜂。本团队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象研究了台湾甲腹茧蜂的寄生行为,并测试了其对斜纹夜蛾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甲腹茧蜂的寄生行为包括搜寻、检测、清理、刺探、产卵和产卵后清洁六个步骤,平均每块寄主卵的寄生时间约为186...

酱香大曲中长头谷盗和谷蠹的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作者:吕军;滕灿;徐姗;王彩竹;黄汝佳;高岩松;范国梦;程琴;

摘要:酱香大曲是一种多菌多酶制品,其生产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昆虫取食。这些昆虫如何适应这种多菌多酶环境,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基础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探究了酱香大曲中两种重要昆虫——长头谷盗Latheticus oryzae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对16S rDNA的V3-V4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显示,长头谷盗和谷蠹的肠道中分别鉴定...

大螟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作者:李传艳;于晓锐;唐良德;牟明月;臧连生;

摘要:大螟是水稻、玉米、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北扩危害小麦,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关注到自2010年来,大螟的研究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缺乏对大螟研究的系统性综述,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螟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对今后的研究设计提供基础信息,本文系统综述了大螟的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综合防治策略、人工饲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

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进展————作者:李霞;赵国玉;周霞;徐文鑫;金林红;

摘要: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是国际上新型的高效生物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治农林、牧草、花卉和卫生等领域的害虫。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是全球性植物土传病害,防治难度极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根结线虫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本文对根结线虫生物学特...

气候变化下马铃薯块茎蛾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作者:林昌进;胡海琴;石一涵;周子钦;刘晨曦;高玉林;陈李林;

摘要: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也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本研究基于马铃薯块茎蛾当前在中国分布点和环境变量因子,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及未来两种气候背景下马铃薯块茎蛾在中国的潜在适生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蛾当前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约363.6 × 104 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7.9%;高适...

性比对瓜实蝇成虫交配与繁殖的影响————作者:张清璐;张燕;杨景芳;周忠实;

摘要:性比是影响昆虫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按雌雄比为1﹕11、2﹕10、6﹕6、10﹕2、11﹕1 5种性比组合将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雌雄成虫进行配对,通过对雌虫交配后的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雌雄虫寿命等生物学指标观察,揭示不同性比对瓜实蝇成虫交配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虫交配次数受性比影响显著,随雌虫比例增加,雌虫平均交配次...

近25年台湾乳白蚁生物学研究进展————作者:李广升;张治东;杜澄举;柴振杰;冶晓莉;陈伟文;王偲;

摘要: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广泛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食木害虫,主要危害各种木质结构和林木。由于台湾乳白蚁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破坏,近年来受到学界高度关注。深入了解台湾乳白蚁生物学是防治的基础,本文系统综述了2000年以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台湾乳白蚁的全球分布是由东亚多次引进和桥头堡效应共同造成的,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预计其适宜分布范围还将不断增加。由于台湾乳白蚁的...

茶银尺蠖触角转录组及相关嗅觉基因的分析————作者:张方梅;尤伟晨;郭世保;陈俊华;史洪中;耿书宝;周洲;乔利;

摘要:本研究利用III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3 335条unigenes,N50长度为1 151 bp。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有23 581条unigenes注释到六大公共数据库中,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unigenes最多,占39.96%,且与家蚕Bombyx...

3种杀螨剂胁迫对截形叶螨TtABCB和TtABCG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陈嘉明;罗丽丹;安琪;刘磊;孙勤哲;刘欢;王森山;宋丽雯;

摘要: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是玉米等农作物上主要害螨之一,现已对许多药剂产生抗性,导致防治难度加大。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跨膜超蛋白家族,可通过内、外源底物的跨膜运输在对药剂的解毒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截形叶螨ABC转运蛋白基因进行了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并比较了阿维菌素、炔...

基于线粒体CO I基因的广西豇豆蓟马种群遗传分化分析————作者:王欢廷;黄立飞;龚芮;曹雪梅;郑霞林;杨朗;

摘要:为了明确广西田间豇豆蓟马的发生种类,采集其14个设区市虫源,利用线粒体CO I基因测序并分析蓟马种群间的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本次合计扩增234条序列片段,识别到广西豇豆田间共5种蓟马,为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和华简管蓟马Hapl...

微生物调控昆虫信息素产生和感知的研究进展————作者:肖逸;程代凤;

摘要:微生物在昆虫合成信息素与感知信息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广泛影响昆虫的行为、生理及种群动态。微生物通过包括代谢调节、基因表达调控以及信号传递途径的干预等多种机制来精细地调节宿主昆虫信息素的合成与感知,这种调节不仅促进了昆虫的适应性,还可能引发种群内部的竞争与资源分配的矛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影响昆虫信息素的合成与感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微生物影响昆虫信息素的生成与感知能力的作用...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