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食用菌学报

食用菌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683/S
国际标准刊号:1005-9873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查看食用菌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南方果树北大核心农业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环境昆虫学报广东省农业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食用菌学报》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上百家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食用菌学报》上海市农业论文征稿,创刊于1994年,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活性成分、栽培技术和环境控制、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主要读者对象是食用菌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供销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主要栏目:遗传育种、生理生化、驯化栽培、栽培材料、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

  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生理生化、驯化栽培、栽培材料、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食用菌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食用菌学报》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食用菌学报》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食用菌学报》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阅读推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在1905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的基础上,几经更名演进而来的,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学报和科技期刊。旨在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本刊为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已被CA、AJ、ZR、CABI等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和国内许多权威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多年来连续获得省内外多项奖励,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华北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和全国优秀高校学报。

  食用菌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胶凝剂对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作者:黄智健;董奕彦;彭柳城;褚珮瑶;赵海娜;雷桥;谢晶;陈晨伟;

摘要: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菌株,以农业副产物为主要基质,在基质中加入5%、10%、15%和20%的复配胶凝剂(以质量比3︰2的黄原胶和刺槐豆胶组成),以不含复配胶凝剂的处理为对照,制备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含量复配胶凝剂对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及含5%、10%复配胶凝剂的菌丝体生物质复合材料外表面光滑且无肉眼可见裸露基质;含15%、20%...

不同秸秆还田量和生石灰量对羊肚菌品质的影响————作者:马佳佳;金梅娟;闫肃;黄桂丽;顾俊荣;王毓宁;董明辉;

摘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每667 m2秸秆还田量[0 (A0)、200 (A1)、400 (A2)、800 kg(A3)]和生石灰量[0 (B0)、25 (B1)、50 (B2)、75 kg(B3)]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感官品质(色泽、质地)与营养品质(游离氨基酸、总酚、粗多糖和营养元素)的影响,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不同处理羊肚菌风味和滋味的差异,探明秸秆还...

一株野生香菇与‘申香215’孢子单核体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作者:徐蒋振;李洁;张帅;董浩然;邵阳浩;章炉军;张丹;宋春艳;

摘要:将1个云南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孢子单核体菌株DH10分别与190个‘申香215’孢子单核体菌株进行两两杂交,构建杂交群体,测定11个分级农艺性状和10个数值农艺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0个杂交子中148个可以正常出菇,分级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71~1.386(平均为0.627);与其他3种不同交配型菌株比较,交配型为A2B3A4B4菌株的出菇...

低温胁迫对草菇菌株VG39生理及转录组影响————作者:张童言;郑婷婷;万佳宁;李正鹏;龚明;张建国;

摘要: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G39和V23(对照)的菌丝进行低温(4℃)处理,检测处理前后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红外检测、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时,与菌株V23比较,菌株VG39多糖和赖氨酸含量较高;与未经低温处理比较,两个菌株多糖、赖氨酸、可溶性蛋白、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未经低温处理比较,菌株VG39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

金针菇异质单核菌株培育————作者:贺渊倩;刘宁宁;刘慧馨;李华;刘靖宇;

摘要: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稳剂种类、培养方式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双核菌株W8-Y33原生质体数量的影响;通过单单杂交与显微镜镜检,筛选出与单核菌株W8亲和、与单核菌株Y33不亲和的单核菌株H33,并对其菌落形态和线粒体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摇床培养7 d、酶解温度28℃、酶解时间2 h、甘露醇为渗稳剂时,菌株W8-Y33的原生质体数量...

棕榈拟盘多毛孢对羊肚菌生长的影响————作者:李冰寒;梁珍;刘玥;赵坤;李林辉;

摘要:为探究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病原菌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生长的影响:检测病原菌对六妹羊肚菌菌丝体的损伤、子囊果的侵染、发酵和挥发性产物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羊肚菌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对羊肚菌浸提液的利用情况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棕榈拟盘多毛孢攀附缠绕羊肚菌菌丝,导致其皱缩枯萎;与正常子实...

羊肚菌连作障碍中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作者:姚春馨;余萍;张蔓;王鹏;陶南;刘庆洪;田果廷;

摘要: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株YMe151为供试材料,研究含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自毒作用,并分析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羊肚菌发酵液、出菇土壤浸提液、子实体水提液的含量较高时,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减慢,生物量减少。羊肚菌连作土壤与未连作土壤代谢物相比,有12个差异代谢物,其中β-L-二氧戊...

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的金耳粗多糖性质及对细胞迁移的影响————作者:孙浩雯;刘艳芳;冯杰;刘利平;杨林雷;曹瑶;张劲松;康继;

摘要:为探讨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的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粗多糖的化学成分、结构特征、流变特性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分别以蒸馏水、0.1 mol·L-1 NaOH溶液、0.1mol·L-1 HCl溶液为溶剂提取子实体的粗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间羟基联苯法分别测定总糖、还原糖和糖醛酸的含量,采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

基于YOLOv5s-GCE模型检测糙皮侧耳黄斑病————作者:张志勇;武同辉;刘靖宇;王硕;王宸;张燕青;郑维;

摘要:为准确高效检测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黄斑病,构建基于YOLOv5s的黄斑病检测模型YOLOv5s-GCE。该模型在YOLOv5s模型基础上引入轻量化GhostNet结构,将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嵌入到YOLOv5s主干网络中,并利用增强交并比(enhancedintersectionoverunion,EIOU)损失函数替换原YO...

桦褐孔菌抗肿瘤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谭汇轩;王玥婷;米云冲;施心雨;姜明;

摘要:总结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抗肿瘤物质(粗提物和化合物),并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方面介绍其抗肿瘤机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桦褐孔菌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下)————作者:鲍大鹏;

摘要:<正>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直接展示,也是推动杂交育种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物质基础

食用菌育种学科体系从理论建设到实践应用————作者:谭琦;

摘要:<正>《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一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于《食用菌学报》2024年第6期和2025年第1期发表。该文深入探讨了我国食用菌育种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理性杂交育种体系的九大技术策略,涵盖了明确育种目标、构建品种系谱、优化杂交路径与体量、设计多代际杂交等多个方面

猪肚菇的研究进展————作者:闫苗苗;程萱;翟丹丹;姜宁;李巧珍;黄钢;李玉;于海龙;

摘要:综述猪肚菇(Pleurotus giganteus)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遗传育种、食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猪肚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稳定同位素技术溯源羊肚菌产地————作者:刘星;饶钦雄;卢阳阳;耿昊;赵晓燕;宋卫国;

摘要:以采集自不同产地的140个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材料,基于不同产地羊肚菌碳、氮、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δ2H和δ18O)的分布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箱线图进行产地差异描述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

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作者:林宇琪;马吉胜;包海鹰;

摘要:为探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降尿酸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BA组(别嘌呤醇5 mg·kg-1)、阳性BB组(苯溴马隆7.8 mg·kg-1)和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低剂量组(50 mg·kg-1)、高剂量组(100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

广叶绣球菌多糖对铅暴露小鼠海马损伤缓解作用————作者:吴蕊;冯瑞;牛旭凯;许梦燕;韩笑月;云少君;冯翠萍;曹谨玲;

摘要: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PB)、广叶绣球菌多糖组(SLP)、同笼铅暴露组(Co-PB)和同笼广叶绣球菌多糖组(Co-SLP),除NC外,其余组以1 g·L-1醋酸铅溶液为饮用水,SLP、CoSLP每天灌胃400mg·kg-1的广叶绣球菌多糖,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海马铅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结构,测定海马丙二醛(...

裂褶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机制————作者:李凤福;潘美晨;胡惠月;王莉颖;李长田;

摘要: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引起人参(Panax ginseng)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明确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机制,通过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实验阐明其萃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测定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反映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通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

固态复合酶解法和纳米球磨法处理对猴头菌子实体粉物理和营养特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的影响————作者:杜敏杰;杨焱;刘朋;张忠;陈万超;李文;吴迪;金月玲;

摘要:以超微粉碎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粉为对照,分别采用固态复合酶解法、纳米球磨法处理子实体粉,通过对子实体粉微观形貌、消化率、营养功效成分及体外免疫活性分析,探究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猴头菌子实体粉物理和营养特性及体外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微粉碎法处理的子实体粉(PS)相比,纳米球磨法处理的子实体粉(PN)粒径降低,其纤维柱状结构改变;固态复合酶解法处理的子实体粉(...

黑木耳多糖-麦角甾醇复合物制备及体外降胆固醇作用————作者:李梁;李佳辉;吴佳蔓;王哲铭;贾丰荧;靳雯;云少君;冯翠萍;

摘要: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多糖-麦角甾醇复合物(APE),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和光、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胆固醇在胶束中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与黑木耳多糖质量比为1∶16时,麦角甾醇的包封率最高;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PE表面粗糙,呈纤维状,平均粒径为1 265 nm。与游离麦角甾醇相比,APE光、热稳定性均较好。APE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胶束的...

食用菌及其制品中过氧化麦角甾醇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及应用————作者:鄂恒超;彭书婷;赵志勇;张艳梅;李晓贝;周昌艳;赵晓燕;

摘要:为建立食用菌及其制品中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EP)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优化色谱、质谱条件,通过基质效应、加标回收率、检出限和重复性实验考察方法学,最后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31种食用...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食用菌学报上海市农业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596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