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是国家科委(79)国科发条字341号文批准创办的植物学专业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自然科学期刊。本刊1979年创刊,现已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本刊属于中国生物学类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论文和简报;植物学领域的新发现及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结合本人工作,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属于中国生物学类科技核心期刊;并根据文献计量学材料,被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荣获中科院优秀期刊二等奖(1996)、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三等奖(1997)、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2006)、云南省“优秀期刊奖”和“优秀装帧奖”(2009)等。
所发表的论文在国内生物、农林、医药、轻工等二次文献刊物都有摘报;国外CA(美国化学文摘)、BA(美国生物学文摘)等从1980年起就连续摘报,还有生物科学的当代进展(CABS)、科学引文索引(SCI)的CI部分以及俄罗斯文摘杂志(PЖ)和国际农业科技情报系统(Agris)等摘报。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民族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与资源管理、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5个专栏。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大理苍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尹志坚,彭华,YIN Zhi-jian,PENG Hua
中国兰科植物新资料 李剑武,叶德平,刘景欣,谭运洪,殷建涛,LI Jian-wu,YE De-ping,LIU Jing-xing,TAN Yun-hong,YIN Jian-tao
释植物学名中“Tangut"一词 汤彦承,王锦秀,TANG Yan-cheng,Wang Jin-xiu
中国红树植物柱果木榄(红树科)考证 侯学良,HOU Xue-liang
两种蕨类植物孢子囊柄的结构观察 周喜乐,严岳鸿,ZHOU Xi-le,YAN Yue-hong
裂瓣人字果,云南毛茛科一新种 王文采,刘冰,WANG Wen-tsai,LIU Bing
弥勒苣苔种子的休眠萌发特性 刘成,秦少发,胡枭剑,LIU Cheng,QIN Shao-fa,HU Xiao-jian
生长温度对烟草叶片环式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 黄伟,胡虹,HUANG Wei,HU Hong
脱水速率对非洲柚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 薛鹏,文彬,XUE Peng,WEN Bin
基于三种叶绿体基因序列的证据分析阴石粉背蕨和金粉背蕨的关系 王弯,杨文利,窦平,赵冉冉,张钢民,WANG Wan,YANG Wen-li,DOU Pin,ZHAO Ran-ran,ZHANG Gang-min
滇石栎沿纬度梯度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 苏文华,施展,杨波,杨建军,赵冠华,周睿,SU Wen-hua,SHI Zhan,YANG Bo,YANG Jian-jun,ZHAO Gun-hua,ZHOU Rui
玉龙雪山种子植物资源评价 刘德团,李婉莎,和玉龙,陈智发,黄华,高富,许琨,吴之坤
西双版纳布龙自然保护区勐宋片区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 赵明旭,Geekiyanage Nalaka,Harrison Rhett Daniel,许建初,Khin Myo Myo,Ridwan Nurdiana Dian,Paudel Ekananda,ZHAO Ming-xu,Geekiyanage Nalaka,Harrison Rhett Daniel,XU Jian-chu,Khin Myo Myo,Ridwan Nurdiana Dian,Paudel Ekananda
建筑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市政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控制
【摘要】市政道路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及市容市貌的重要体现,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建设的形象。市政道路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而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关系着市政道路的日后使用情况。本文对市政道路设计与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质量和安全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做好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我们要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维护保养等各个方面加以重视,尤其是要注意在“人、材料、机械、方法及环境”等五大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合理性、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第37卷总目次
摘要:<正>~
浙江南麂岛陆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作者:朱弘;库伟鹏;戎建涛;项佳娥;
摘要:浙江南麂岛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岛,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67属393种(包含种下分类等级);扣除栽培种和逸生种,则南麂岛野生维管束植物尚有81科210属304种;分析表明:从科的层面看,蕨类植物的最大科为凤尾蕨科(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海金沙科(Lygo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种子植物的最大科多为世...
中国秃疮花属和海罂粟属的细胞学研究(英文)————作者:向春雷;董洪进;胡国雄;纳迪亚·扎赫拉;船本常男;
摘要:报道了秃疮花属3种,即苣叶秃疮花、秃疮花和宽果秃疮花共11个居群及其姐妹类群海罂粟属1种(海罂粟)一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研究结果表明,秃疮花属全部三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海罂粟的染色体数目为2n=10,并且是该属中新发现的最小数目
金平漏斗苣苔,云南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英文)————作者:陈文红;陈润征;喻智勇;朱欣田;税玉民;
摘要:报道云南中越边境西隆山苦苣苔科一新种,即金平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jinpingensis W.H.Chen & Y.M.Shui)。该新种在花冠形态和淡黄色花色特征上近似合萼漏斗苣苔(R.petelotii(Pellegr.)Burtt),但是植株密被柔毛、萼筒与萼裂片近等长而与后者不同。对该新种的种子和花粉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云南东南部苦苣苔科一新种——红河短檐苣苔(英文)————作者:蔡磊;陈润征;尹志坚;张国学;陈文红;税玉民;
摘要:描述了采自中国云南东南部红河县的苦苣苔科一新种——红河短檐苣苔(Tremacron hongheense),新种与该属模式种短檐苣苔(Tremacron forrestii Craib)最为相似,区别在于该新种叶片正面疏被长刚毛,而非较密的白色贴伏短柔毛和稀疏锈色长柔毛;花冠筒外面具白色短腺毛,而非近无毛;花冠檐部裂片顶端呈红色,且质地加厚(特别是上唇裂片),而非黄色且同质地;雄蕊长约1.6~1....
广西洞穴植物一新种——木论耳蕨(英文)————作者:沈晓琳;刘静;蒋日红;
摘要:报道了广西石灰岩洞穴植物一新种——木论耳蕨(Polystichum mulunense X.L.Shen & R.H.Jiang),本种形态特征近似广西耳蕨(Polystichum guangxiense W.M.Chu et H.G.Zhou)和凤山耳蕨(P.fengshanense L.B.Zhang et H.He),不同之处在于本种根状茎的鳞片披针形,边缘被稀疏的细齿;叶片基部略收缩;小羽...
中国光萼苔属一新种和一新变种(英文)————作者:贾渝;何强;
摘要:描述了光萼苔属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卷瓣光萼苔Porella recurve-loba和多齿光萼苔全缘变种P.campylophylla(Lehm.&Lindenb.)Trev.var.integra,它们分别采自中国甘肃和云南。提供了上述新分类群的描述和线条图,并且讨论了与它们形态相似种类之间的区别特征
定植于地衣体内的大团囊虫草新谱系————作者:姜岱峰;赵璐;郭虹;王海英;
摘要:大团囊虫草是一类寄生型真菌,绝大多数以大团囊菌为宿主,只有3个种寄生在甲虫和蝉的幼虫体内。我们从采集自中国五个省份和南极长城站的42份地衣标本中分离得到了64株大团囊虫草属真菌菌株,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这些真菌可能不是相同的种类,显示有多个种类的大团囊虫草属真菌广泛定植于地衣体中。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内生真菌通常对宿主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地衣内生真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来源于地衣共生真菌或光合共...
热带木质藤本的根压及其与系统发育和环境的关系————作者:王华芳;杨石建;张教林;
摘要:木质藤本导管直径大,容易发生气穴化,根压可能在气穴化导管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旱季和雨季监测32种木质藤本的根压,分析了根压与系统发育、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木质藤本均有根压,最大根压范围2~138 kPa。旱季有72%的木质藤本根压较小
拟南芥WRKY8转录因子相关基因VQ10和VQ11受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诱导表达————作者:韩笑;王后平;潘金晶;胡彦如;陈小兰;余迪求;
摘要:拟南芥WRKY8转录因子能与VQ蛋白家族成员VQ9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耐盐反应。本研究中进一步发现,WRKY8能与多个VQ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相互作用,其中VQ5、VQ10、VQ11、VQ16、VQ20、VQ23及VQ32等与WRKY8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VQ13、VQ14、VQ17、VQ21、VQ25及VQ31等与WRKY8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基因表达分析表明,WRKY8相关的VQ10、V...
红豆蔻专性异交主导下的主动自交机制(英文)————作者:崔煜文;李庆军;
摘要:主动自交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植物在面对极端环境,例如传粉者稀缺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繁殖保障机制,它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为近交衰退和花粉或胚珠贴现。在姜科植物部分属,如山姜属和豆蔻属当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作花柱卷曲(flexistyly)的特殊机制。过去的研究认为这种机制的意义在于避免自交和性别干扰,但是根据我们的野外观察,如果下垂型花朵的花粉在其花柱开始向下弯曲时仍然留在花药之上,柱头就很有可能接触到花粉从...
云南九种樟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及脱水耐性(英文)————作者:杨娅娟;郭永杰;秦少发;胡枭剑;
摘要:种子库是对野生植物进行长期迁地保存的重要手段,但不适用于种子脱水敏感的植物。樟科植物中有不少为我国南方常见的重要经济林木,许多种类具有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但关于其种子萌发及脱水耐性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十分缺乏。本研究选取来源于5个属的9种樟科植物,对其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利用100粒种子法原理确定其脱水耐性。结果表明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种子可能具有中度...
基于生态位分化的秦岭松栎混交林建群种共存机制————作者:吴昊;
摘要:在秦岭山脉中段设置15个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调查样地,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建群种径阶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混交林的群落学特征,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技术(CCA)探讨了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养分)对群落物种分布及建群种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揭示研究区松栎混交林建群种的共存机制。结果如下:(1)15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39种,隶属于53科102属,油松和锐齿槲栎的建群种优势地位突出,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科分...
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皱叶瘤果茶的种群生态特征研究(英文)————作者:刘海燕;杨乃坤;邹天才;李媛媛;洪江;
摘要:皱叶瘤果茶(Camellia rhytidophylla)是颇具经济价值的特有濒危植物,分布于贵州高原亚地区(Ⅲ D10d)开阳县花梨镇洛旺河流域海拔573~920 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研究其种群生命特征与保育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皱叶瘤果茶疑似分布区(6 km2)开展踏查,在密集分布区设置样地进行详查,分析其种群结构、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皱叶瘤果茶种群结构为...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群落林下草本植物功能群分类————作者:姚雪芹;张钦弟;毕润成;蒋鹏飞;
摘要: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辽东栎作为山西具有代表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山西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以辽东栎为对象的成果颇多,对其林下草本层的研究少有报道。太岳山辽东栎群落随着环境梯度(海拔)的变化,林下植物优势种变化明显,草本植物对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能较好地反映出植被与环境的动态关系。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太岳山七里峪辽东...
西双版纳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作者:苏波;常艳芬;
摘要: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共有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63种,隶属于76属31科。西双版纳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亚洲热带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这363种蕨...
攀枝花块菌-华山松菌根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英文)————作者:万山平;郑毅;汤利;刘培贵;王冉;于富强;
摘要:块菌作为可食用的地下外生菌根真菌,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意义。中国白块菌资源虽然被不断的描述和报道,但形成机制尚未为人所知。前人研究表明,块菌的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块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攀枝花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华山松(Pinus armandii)菌根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用可培养的方法揭示了其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在所分离到的细菌...
西藏东部牧民对藏药植物山莨菪的传统利用及环境适应意义(英文)————作者:付瑶;王赟;杨永平;杨雪飞;
摘要:野生植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是传统人类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基础。在西藏东部地区,传统藏药植物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是当地牧民防御冬季低温灾害对牲畜造成伤害的一种重要的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7个村13个关键信息员,以及2个村以畜牧为主的牧户进行了访谈调查。对牧民秋季收割山莨菪地上枯枝部分以备冬季饲喂家畜作为防御冬季雪灾和冷害等传统知识和实践进行了记...
药用植物黄芪离体培养茎尖的包埋脱水法和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英文)————作者:尹明华;洪森荣;
摘要:为找出一条黄芪种质长期包埋脱水法保存和包埋玻璃化法保存的程序,以来源于黄芪离体生长腋芽的黄芪茎尖并包埋成海藻酸钙珠。随后,在MS+0.75 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25℃下预培养5 d后,放于干硅胶上无菌干燥5 h,直至含水量达23.1%(以鲜重为基础)时将材料投入液氮保存。保存1 d后,茎尖在40℃水浴中化冻2~3 min并转入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2周后大约5...
珙桐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作者:杨艳;黎云祥;胥晓;
摘要: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种子在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主要的抗氧化酶和代谢产物在有效清除活性氧和保证种子活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马边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珙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从休眠解除进入萌发阶段过程中的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层积初期,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林业勘查设计
- 北大核心《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北大核心农村经济
- 省级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环境技术》
- 北大核心《渔业信息与战略》
- 国家级《农业科技通讯》
- 省级《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 省级《四川农机》
- 省级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 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当代农机》
- 省级青海农牧业
- 省级广西水利水电杂志
- 国家级《土壤学报》
- 省级《云南林业》
- 国家级《中国农村金融》
- 省级草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环保产业》
- 北大核心《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国家级《农业经济与管理》
- 北大核心《木材工业》
- 省级《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国家级《中国渔业经济》
- 省级南方水产科学
- 北大核心《干旱区地理》
- 北大核心甘肃林业
- 省级《上海农业科技》
- 国家级《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