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766/X
国际标准刊号:1673-4831
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查看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由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是中文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CA、BA等国内外几十家重要刊库收录。

  主要读者对象: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研究以及农林、自然资源开发等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江苏省优秀期刊

  全国优秀环境科技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论综述、学术研讨、动态信息、经验交流、书刊评价。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概念、类型与方法 李海东,沈渭寿,司万童,闫庆武,LI Hai-dong,SHEN Wei-shou,SI Wan-tong,YAN Qing-wu

  天然碳质吸附剂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研究进展 王磊,龙涛,陈樯,祝欣,石佳奇,徐建,田猛,林玉锁

  我国城市冬季PM2.5空间特征及其人为影响因子 林巧莺,陈永山,LIN Qiao-ying,CHEN Yong-shan

  基于Boston矩阵的江苏省秸秆焚烧压力-状态-响应评价 刘甜,苏世伟,朱文,LIU Tian,SU Shi-wei,ZHU Wen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 徐志荣,叶红玉,卓明,许明珠,武璐,XU Zhi-rong,YE Hong-yu,ZHUO Ming,XU Ming-zhu,WU Lu

  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及防控措施调查 马彦,杨虎德,MA Yan,YANG Hu-de

  不同政策情景下农业土地利用效应模拟分析 刘朝旭,刘黎明,付永虎,卓东,袁承程,LIU Zhao-xu,LIU Li-ming,FU Yong-hu,ZHUO Dong,YUAN Cheng-cheng

  基于GIS的龙墩水库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氮磷负荷研究 陈玉东,陈梅,张龙江,周慧平,张卫东,石先罗,高恒娟,CHEN Yu-dong,CHEN Mei,ZHANG Long-jiang,ZHOU Hui-ping,ZHANG Wei-dong,SHI Xian-luo,GAO Heng-juan

  北运河下游流域典型设施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 刘琼琼,邵晓龙,刘红磊,于丹,张彦,李慧,LIU Qiong-qiong,SHAO Xiao-long,LIU Hong-lei,YU Dan,ZHANG Yan,LI Hui

  滨海陆地生态系统净化功能与价值评估——以黄骅市为例 李超,许策,何玲,王树涛,陈亚恒,许皞,LI Chao,XU Ce,HE Ling,WANG Shu-tao,CHEN Ya-heng,XU Hao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冬季水鸟群落组成与生境关系分析 孙孝平,张银龙,曹铭昌,朱书玉,单凯,SUN Xiao-ping,ZHANG Yin-long,CAO Ming-chang,ZHU Shu-yu,SHAN Kai

  农业论文发表:榆林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摘 要:该文介绍了樟子松生物学特征;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营养土的配制和装填、种子处理、播种、出苗期管理以及苗期管理等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关键词:榆林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樟子松是我国西北地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经过多年的种植栽培,樟子松人工防护林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导致樟子松在西北地区育苗困难,难以形成规模化繁殖,严重影响了樟子松防护林建设。榆林市自1956年从东北引种樟子松并栽培成功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培育出大量的优质壮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樟子松育苗经验总结如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华北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分析————作者:徐健恒;黄锦楼;杨晓进;李静;杨沁润;程冠全;张清强;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以药物及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为主的新污染物(ECs)已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为了调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中新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检测了华北5个典型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站进出水中PPCP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华北5个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进出水中共检测出16种PPCPs,浓度范围为ND~226ng·L-1...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坡耕地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作者:周一诺;马新;刘文利;热伊罕古丽·喀迪尔;许冲;吴景贵;李建明;

摘要:水土流失是最为典型且长期持续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由于降雨的季节性分布和人为因素,坡耕地会发生水土流失。本文分析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在时空角度上对坡耕地入渗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明有机物料对坡耕地入渗能力调控的路径。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提升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较于CK处理,鸡粪处理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和饱和含水量均显著提升且最明显,分别提升了134.79%和6.50%;鸡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降污增汇的影响研究:以天目湖流域为例————作者:石玉;徐昔保;林瑒焱;陈旻坤;魏学琼;

摘要: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对于实现降污增汇、应对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择中国东部湿润区、且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天目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GeoSOS-FLUS与InVEST模型,结合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阐明201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及降污增汇效应,探究自然发展(ND)、生态优先发展(EP)、社会经济优先发展(SEP)和综合发展(CD)四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降污增汇的影响,...

改性生物炭对小白菜中镉吸收累积的影响————作者:木丽远;周洪印;黄祖志;王军磊;孙思静;张乃明;包立;

摘要:为了探索改性生物炭对镉的吸附效果以及其在农田镉污染的安全利用技术,以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采用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CK(不施加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A1(生物炭施20 g·kg-1)、A2(生物炭施50 g·kg-1)、A3(生物炭施100 g·kg-1)、A4(改性生物炭施20 g·kg-1)、A5(改性...

RS与GIS技术在流域-河口系统生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及趋势————作者:卢晓强;马月;徐徐;臧明月;刘立;刘燕;

摘要:流域-河口系统是从流域源头到河口及其周边区域所形成的复杂生态网络,包括河流、湖泊、湿地、三角洲、沿海湿地和近岸海域等。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的加剧,以及气候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流域-河口系统面临着水体污染、栖息地破碎化、生态系统健康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现代生态环境监测和...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作者:唐依萍;刘昕;鲁云;黄杰;毛静;王婧;兰香英;张自亮;张佑祥;吴涛;

摘要:鸟兽多样性作为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保护区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脉南坡中段,保护区内适宜的气候及多样的生态环境为鸟兽的繁衍与发育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为查明该保护区鸟兽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状况,在保护区内布设105台红外相机开展了为期2年的野生动物调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5534 张,分属哺乳纲3目9科15种,鸟纲6目16科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体系对土壤中苯胺的去除效果研究————作者:王伟鹏;王颖;王月;白顺果;马学敏;吴昌永;王凝怡;

摘要:以西北某工业园区污染场地的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维模拟柱淋洗实验、正交试验,探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pH值、正丙醇浓度及NaCl浓度对污染土壤中苯胺去除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苯胺去除效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分析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各参数对苯胺去除效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SDBS浓度>pH值>NaCl浓度>正丙醇浓度,SDBS浓度与pH、NaCl浓度与正...

江西省村庄聚落绿化木本植物相似性及其成因研究————作者:肖倩;李献文;夏启航;吴南生;徐青青;徐礼森;徐程扬;

摘要:树种使用趋同化是我国城乡绿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留得住乡愁是打造、恢复和重建地域特色突出的植被景观风貌的关键,而树种选择是建设乡愁植被景观的重要瓶颈。论文以江西省抽样的91个村庄为对象,按照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和建设类型将村庄划分成3组、12个类型,分析了各组内不同类型村庄间、同一类型村庄间的木本植物Jaccard相似性指数(Jsim)变化特点,并从树种选择和经济条件角度进一步讨...

巢湖流域禽类规模养殖碳氮足迹时空特征研究————作者:方维鑫;武慧君;朱慧敏;梅威;苏畅;

摘要:为研究禽类规模养殖过程中的碳氮流动对巢湖流域造成的环境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选取禽类规模养殖中饲料种植、饲料加工、禽类养殖和粪便管理4个生命周期阶段,建立禽类规模养殖碳氮足迹分析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巢湖流域1990—2020年禽类规模养殖造成的碳足迹和氮足迹。结果表明,巢湖流域禽类规模养殖造成的碳足迹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2010年从0.3×106...

县域国土空间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与模拟研究:以四川省邛崃市为例————作者:刘志彬;吴玺;余东芮;李军;余向克;高雪松;欧定华;邓云思;

摘要:本文利用2009—2023年邛崃市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趋势、空间自相关和Hurst指数分析,研究该县级行政区的国土空间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2009—2023年邛崃市碳排放总量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的变化趋势,各类国土空间的碳排放量变化也可以划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但乡村生产空间的碳排放量在国土空间碳排放总量的占比始终大于70%;(2) 2009—2023年,邛崃市国土...

伴矿景天春化临界温度及其生理响应初步研究————作者:李欣萌;周通;张艺馨;尚薇;湛方栋;黄永杰;吴龙华;

摘要:连续种植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可以有效去除污染土壤中镉(Cd)。但伴矿景天开花后出现的大部分枝条枯死问题,会显著影响其生长及土壤Cd的持续吸收,进而影响植物吸取修复效率。本论文通过控制伴矿景天生长时温度和持续时间的盆栽试验,探明伴矿景天的春化临界条件及其生理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4 C低温处理可促进伴矿景天开花,且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开花日期逐渐提前,开花率提高。伴矿景天的春化临界温度为4-8 ℃,...

华东地区6种常见低洼滩地绿化树种的固碳释氧功能研究————作者:赵天雅;王心童;张祯;刘昱辉;於朝广;华建峰;

摘要:以华东地区低洼滩地常见的6种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夏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叶面积指数等,分析树种的日固碳释氧能力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8月,6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主要呈单峰型和双峰型,6月和7月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中山杉302(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302')的叶面积指数以及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 (H. Lév.))...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除治成本与除治策略的权衡————作者:常虎;杨晋炜;左平;倪青林;孙祝友;石富军;董茜;

摘要: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被引入我国后,经历了人工引种、自然扩散、入侵物种的变化历程。作为入侵物种,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应对减少入侵物种的危害性这一挑战,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自2003年以来已广泛开展了很多除治和...

江苏省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和CH4、N2O排放对施氮的响应————作者:马寅正;乔云发;唐煜杰;吴钥;苗淑杰;

摘要:为探究江苏省稻麦轮作系统CH4以及N2O排放与氮肥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最佳施肥方案,基于多水平定量施氮试验对稻麦轮作种植模式氧化亚氮以及甲烷排放和施氮的关系进行精确估算,构建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CF)与生态经济净收益(NEEB)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施肥优化方案,以期为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进行,为稻麦轮作体系...

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理化特征、致病菌变化及抑制探究————作者:刘菊莲;高总元;孙嘉欣;纪立东;司海丽;王生博;

摘要:深入了解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理化性状变化特征、致病菌丰度变化特征以及探究漂白液与生石灰的添加处理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效果,可为养殖场合理应用牛粪再生垫料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滚筒好氧发酵工艺中牛粪转化为再生垫料的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对生产过程中滚筒内不同位置上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克雷伯氏菌的数量、垫料理化特征进行测定,并确定漂白粉与生石灰最...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梁野山鸟兽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活动节律————作者:姬程鹏;林裕芳;兰作闽;黄晓春;姚文杨;曾起瞄;黄丽;乐通潮;谭芳林;

摘要:野生动物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前提,也是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最南端和南岭山脉最东段,动植物区系组成具有典型的过渡地带特征,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解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现状,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保护区全域的大中型兽类和地栖性鸟类进行监测,按照1 km×1 km的网格共布设18...

苏北某市典型污水排放源夏季抗生素的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作者:李金凤;崔键;高方述;丁程成;张祯;刘晓静;常雅军;姚东瑞;

摘要:污水是环境新型污染物之一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明确其残留特征和生态风险对维护水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备受全球广泛关注。然而,污水来源的复杂性和抗生素种类的多样性使得污水中抗生素的残留特征和生态风险仍尚未明晰。本研究调查了江苏省北部某市夏季八个典型污水排放源(农村、城镇(A、B、C)、化工园区、医院、养鸡场和养牛场)进出水中抗生素的浓度,评估了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率及出水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

桂北地区低镉富硒水稻品种筛选————作者:唐乐斌;周子寒;张怡博;刘智博;Shahab Asfandyar;宋波;

摘要:选取桂北地区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在天然硒镉高背景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不同品种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不同部位镉(Cd)、硒(Se)含量等指标,对比参试品种糙米低Cd富Se效果,探究糙米中的Se和Cd与土壤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明显,变幅为0.420~0.581 kg·m-2,其中野香优2号、泰优390、德优108和10香优...

水生植物根系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水体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作者:张欢;孙丹丹;耿淑芳;卢信;高岩;陈未;樊广萍;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滥用引发了广泛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威胁到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植物修复是一种成本低廉、无二次污染的绿色原位修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污染水体的治理。植物根际具有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和完备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植物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相关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综述了当前关于植物修复过程中根际微生物、根系分泌物及各种生物酶等对常见抗生素尤其是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

江苏沿海斑点叉尾鮰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作者:刘崇万;朱晓华;杨洪生;徐志华;任娣;王明华;陈校辉;李昊泽;

摘要: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 ARGs)是一类新型污染物。为了解江苏沿海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以下简称鮰)养殖环境中ARGs的污染现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典型鮰养殖场环境样品中ARGs的绝对丰度进行检测分析,同时,探究ARGs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体样品中sul1、sul2、tetA、tetM、tet...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521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