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植物科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级),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任务是报道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创新性、有重要意义的原始研究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本本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综合评述(应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反映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简报、学术讨论、重要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学科,包括农、林、牧、医药、轻工、水产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者。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武汉植物学研究》现用名《植物科学学报》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湖北省优秀期刊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第四届中科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湖北省一级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湖北省科技期刊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学术讨论、重要书刊评介、学术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地茶属地衣的分类及地理分布研究 杨美霞,王立松,王欣宇,YANG Mei-Xia,WANG Li-Song,WANG Xin-Yu
栾川乌头,河南毛茛科一新种 王文采,WANG Wen-Tsai
大兴安岭地区硅藻中国新记录 吴波,刘妍,王全喜,WU Bo,LIU Yan,WANG Quan-Xi
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郭华,张桂萍,铁军,李燕芬,GUO Hua,ZHANG Gui-Ping,TIE Jun,LI Yan-Fen
基于大样地油松种群的地统计学分析 李颖,张婕,郭东罡,上官铁梁,LI Ying,ZHANG Jie,GUO Dong-Gang,SHANGGUAN Tie-Liang
香果树根萌苗生长特性及影响因子分析 郭连金,薛苹苹,邵兴华,田玉清,肖志鹏,GUO Lian-Jin,XUE Ping-Ping,SHAO Xing-Hua,TIAN Yu-Qing,XIAO Zhi-Peng
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刘艳,田尚,皮春燕,LIU Yan,TIAN Shang,PI Chun-Yan
在基因家族背景下对四种植物中DGAT2的鉴定和序列分析 陈振玺,王鹏,盖江涛,王奇志,CHEN Zhen-Xi,WANG Peng,GAI Jiang-Tao,WANG Qi-Zhi
不同水陆生境下入侵种喜旱莲子草与土著种莲子草表型变异和细胞渗透势调节能力的比较研究 高乐旋,GAO Le-Xuan
枇杷幼果PLD和LOX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吴锦程,吴毕莎,黄审剑,陈祠贤,颜亮,许宏斌,林建琼,WU Jin-Cheng,WU Bi-Sha,HUANG Shen-Jian,CHEN Ci-Xian,YAN Liang,XU Hong-Bin,LIN Jian-Qiong
淹水胁迫对不结球白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郭欣欣,朱玉英,侯瑞贤,李晓锋,朱红芳,侯喜林,GUO Xin-Xin,ZHU Yu-Ying,HOU Rui-Xian,LI Xiao-Feng,ZHU Hong-Fang,HOU Xi-Lin
铜胁迫对穿心莲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潘雪峰,李明,赵盼,唐堃,董闪,赵冬,PAN Xue-Feng,LI Ming,ZHAO Pan,TANG Kun,DONG Shan,ZHAO Dong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崔佰慧,杨春雷,杨锦鹏,刘毅,陈防,CUI Bai-Hui,YANG Chun-Lei,YANG Jin-Peng,LIU Yi,CHEN Fang
石家庄论文发表范文:鹤庆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为研究鹤庆五味子果实(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γ-Schizandrin(Ⅰ),Kadsurin(Ⅱ),Tigloylgomisin P(Ⅲ),Prinsepiol(Ⅳ),Wuweilignan Ⅰ(Ⅴ)。均是首次从鹤庆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鹤庆五味子,木脂素,化学成分
鹤庆五味子(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木质藤本,产于我国云南,民间将其果实作“五味子”药用,功效与五味子(S. chinensis Baill) 相同。近年来,从五味子属植物果实中分离到一些具有显著抗HBV和抗HIV活性的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1~5]。
植物科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藏东南沙生植物碳分配策略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作者:王娜娜;韩雨圳;刘海坤;何睿;胡曼;党海山;
摘要:为了解沙生植物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机制及其碳分配策略适应性变化,本研究以藏东南沙生植物云南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yunnanensis Rousi)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CK)、低氮添加(15 kg·hm-2·a-1,N1)、高氮添加(20 kg·hm-2·...
中国丝状蓝藻的一个新记录种——乌克兰细点丝藻————作者:王捷;张婷;魏爱丽;王清华;史佳琪;王中杰;
摘要:乌克兰细点丝藻(Oculatella ucrainica Oxana Vinogradova&Tatiana Mikhailyuk)是2017年从土壤结皮与海岸边分离出来并描述为新种的耐旱陆生物种。本研究从我国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校园的潮湿土壤和贵州省花溪公园的湿润墙面分离出两株丝状蓝藻,形态上与乌克兰细点丝藻相似,均在丝状体顶端细胞中含有橘色颗粒;16S rRNA基因序列显示,这两株蓝藻与乌克兰细...
热带亚热带裸子植物苏铁与木本被子植物叶性状差异研究————作者:赵英梅;卢思雨;谢强华;黄冬柳;万春燕;杨泉光;蒙奕奕;吴虹佳;朱师丹;
摘要:苏铁类(Cycads)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且绝大部分处于濒危状态。本研究分析了南宁植物园苏铁分类园的28种苏铁类植物的叶(羽片)形态解剖特征和水分关系性状,同时收集79种热带亚热带森林乔木的叶性状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与被子植物相比,苏铁类植物的叶片较厚,饱和含水量(SWC)较高,耐失水能力(Ψtlp)较强,比叶面积(SLA)及...
大头茶属3种植物天然居群的叶表型性状特征研究————作者:杨建欣;龚买玉;马长乐;樊智丰;高灿;王李娟;邓莉兰;
摘要:以大头茶属(Polyspora)3种植物的10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比较、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叶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枇杷花药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作者:高枫;邓国翠;张伍;张野驰;龚燕兵;
摘要: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传粉者访问前(套袋组)与访问后(访问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花药中真菌与细菌的组成...
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林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作者:曲梦君;雷训;赵航;朱威霖;邵帅;薛玉洁;王健铭;李景文;尚策;
摘要:基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实地调查数据,整理了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林种子植物名录,并对河谷林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林共记录种子植物55科228属403种,分别占新疆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48.67%、29.73%、10.84%,植物多样性相对丰富。河谷林草本植物种类丰富,占种子植物总数的80.40%,乔木物种较单一,其中杨柳科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和特...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对全国巨柏潜在分布的预测————作者:曾伟英;王德智;叶琛;龚宇;王昱熙;张全发;
摘要:巨柏(Cupressus gigantea W. C. Cheng&L. K. Fu)是西藏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研究基于R软件“kuenm”包优化模型参数,建立最优MaxEnt模型,预测了全国范围内巨柏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并结合贡献率和折刀测验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结果显示,优化模型的表现效果较好,相比默认参数模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提高了模拟预测精度。与河流的距离、温度季节性变...
基于动态顶空吸附法的花气味量化研究方法比较————作者:张有轩;段英明;周雅婷;龚燕兵;
摘要:由于花气味能够影响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香水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众多收集花气味的方法。其中,通过连续的气流将花气味收集到吸附剂上的动态顶空吸附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案仍不够统一,这可能会对分析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在总结已有文献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典型花香成分标准混合物和大花六道木(Abelia×grandiflora (André) Reh...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中的应用————作者:苏琦雅;钟彩虹;徐永平;刘德江;李黎;
摘要: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基于植物-病菌分子互作机理,以跨界RNAi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植物表面喷施靶向沉默病菌致病基因的核酸试剂,提升植物防病能力,抵御病害侵染的高效绿色植物病害防控技术。该技术具备靶向性强、防效高、环境兼容性好、开发简便等诸多优势,有望大幅度替换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阐明...
过表达OsTTG1影响拟南芥的表皮毛、花青素及开花期————作者:罗双双;张宗琼;农保选;夏秀忠;梁树辉;廖祖宇;冯锐;陈灿;郭辉;梁云涛;曾宇;邱永福;李丹婷;杨行海;
摘要:OsTTG1编码WD40结构域重复蛋白,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中与花青素积累有关,但是否影响其他性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突变体ttg1中过表达OsTTG1基因,结果显示,OsTTG1-OE株系的叶片和茎秆上均有花青素积累,种子呈棕褐色,叶片、茎秆、花萼等部位均出现表皮毛。突变体ttg1的开花时间比Co...
续随子MYB基因家族的鉴定及ElMYB114在油脂合成中的功能分析————作者:惠生娟;葛丽萍;王子瑜;张玉胜;苏云婷;孙岩;李润植;
摘要:MYB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代谢和种子发育等生命过程。为探究其在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油脂合成及积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续随子MYB转录因子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分析了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理化性质、启动子顺式元件以及时空表达谱,并克隆了ElMYB114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其转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进一步鉴定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
基于生长进程和生物量分配的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的生长策略————作者:孙百慧;方晰;孙龙;金文芬;范世才;
摘要:基于定期连续观测数据,运用Richard模型模拟立地、土壤、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4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的林分地径、树高的生长进程,结合收获法测定生物量器官间的分配,剖析...
茅苍术组培苗继代过程的退化机制研究————作者:江宇慧;王萌;陈雷;陈庆梅;徐建中;姚林英;森林;余坤;
摘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收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第3、10和17代的无菌苗,测定其外观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数据,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组织培养继代次数的增加,茅苍术组培苗的增值率下降,生物量、株高、叶长宽比逐渐降低,出现表型退化。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m 不同潮位本土与外来红树植物根系-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作者:叶冰冰;苗灵凤;龙奕帆;李梦琦;李大东;杨帆; 摘要:为比较不同潮位下本土与外来红树植物根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本土红树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Lour.) Poiret)与外来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anan-Hamilton)为研究对象,主要测定了两树种在低潮位(LT)、中潮位(MT)和高潮位(HT)下根系、根际和非根际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及其Cr、Hg、Cd、Zn含量,以及根系... 神农香菊萜类合酶基因CiaTPS1和CiaTPS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作者:陈诗;袁冲;赵彬凯;鹿昊辰;何妍;张景景;刘义飞; 摘要: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 aromaticum)为神农架特有的植物资源,其全株散发浓郁芳香。萜类化合物是其香气成分的重要来源,而萜类合酶(Terpene synthase,TPS)是形成萜类骨架多样性的关键驱动酶。本研究基于神农香菊基因组数据,克隆到2个TP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分析和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iaTPS1基因开放阅读框(... 紫堇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假灰绿黄堇————作者:刘鲁峰;彭敬宜;刘冰;黄先寒;陈俊通; 摘要:在对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采集的罂粟科紫堇属(Corydalis DC.)植物进行鉴定时,发现一个在中国未记录的物种。通过查阅文献和进行大量标本比对后,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Corydalis pseudoadunca Popov,此前仅在吉尔吉斯斯坦有分布记录。本文为其新拟定中文名称“假灰绿黄堇”,并根据凭证标本和已有文献提供了该物种的形态描述以及它与近似种的形态学比较。本次新发现不仅更新了国产... 海南钻喙兰开花物候与繁殖特性————作者:陈馷嶂;赵莹;张哲;宋希强; 摘要:植物开花物候和繁殖特性对物种及种群的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策略,影响着其竞争、生存和演化。本研究以海南钻喙兰Rhynchostylis gigantea (Lindl.) Ridl.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海南岛自然分布7个样地内的海南钻喙兰为期2年的野外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其开花物候和繁育特性,结果表明:海南钻喙兰花期为1月下旬到3月中旬,居群花期历时28~43 d,个体平均开花时间2... 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机理及与抗逆境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刘磊;张斯梅;张勇;杨欣欣;荣浩;王军; 摘要:根通气组织不仅是连接根系与地上部的气体运输通道,还与植物的抗逆境胁迫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的机理以及与抗淹水胁迫、抗重金属胁迫、抗干旱胁迫、抗低养分胁迫的关系,概述了如何通过栽培措施调控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获得高产、水分和养分高效,并展望了未来作物通气组织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减水肥增效”栽培管理措施的研发和优良作物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随机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李玲燕;王斌;黄甫昭;李健星;郭屹立;李冬兴;向悟生;陆芳;文淑均;陆树华;李先琨; 摘要:基于弄岗15-hm2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监测样地2021年的野外复查数据,本研究对林分整体和优势种的随机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生活型和环境因子角度探讨随机体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林分整体还是优势种的角尺度分布中,随机体频率均最高,在0.5以上。林分整体和优势种角尺度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乔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灌木为聚集分布,且随机体比例均超过55%。原有植株个体数、平均胸径、平均海拔、地形湿... 林层高度对不同品质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作者:解婷婷;徐定兰;易伶俐;方平福;钟曲颖;侯志琪;杨清培;宋庆妮;刘骏; 摘要: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凋落物在不同林层高度下的分解动态以及养分释放差异,本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ex Benth.) Tutcher)、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Hemsl.) Penk)3种不同品质凋落物叶片为...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