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山地学报

《山地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1-1516/P
国际标准刊号:1008-2786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山地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畜牧科学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山地学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共同主办的山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的与山地有关的多学科知识,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生态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防治(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山区社区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验方法、管理经验等内容。适合于从事上述工作的科技人员、决策者、管理干部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适合于各级综合图书馆(室)、政府的国土资源、水利电力、农林牧等部门的资料(信息)室收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技术与方法、专论与综述、学术探讨、其他。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中根-土间隙的导流特性 王帮团,徐则民,王帮圆,WANG Bangtuan,XU Zemin,WANG Bangyuan

  基于GIS技术研究贺兰山、罗山洪积扇特征与山脉抬升关系 李庶波,张珂,章桂芳,傅建利,梁浩,LI Shubo,ZHANG Ke,ZHANG Guifang,FU Jianli,LIANG Hao

  广东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及白斑成因 谭艳,朱诚,吴立,孙伟,王晓翠,贾天骄,彭华,侯荣丰,TAN Yan,ZHU Cheng,WU Li,SUN Wei,WANG Xiaocui,JIA Tianjiao,PENG Hua,HOU Rongfeng

  不同措施红壤坡地与梯田土地生产潜力 张国华,谢崇宝,皮晓宇,左长清,ZHANG Guohua,XIE Chongbao,PI Xiaoyu,ZUO Changqing

  黑河山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蓝永超,丁宏伟,胡兴林,石明星,马蔷,LAN Yongchao,DING Hongwei,HU Xinglin,SHI Mingxin,MA Qiang

  基于生产函数的区域泥石流灾害易损性研究 顾春杰,孙爽,宁娜,马金珠,GU Chunjie,SUN Shuang,NING Na,MA Jinzhu

  苏坡店沟“7·10”泥石流破坏都汶公路毛家湾大桥机理 蒋先刚,葛永刚,雷雨,郭朝旭,JING Xiangang,GE Yonggang,LEI Yu,GUO Chaoxu

  基于HEC-HMS的水打沟泥石流汇流过程 王纳纳,唐川,唐宏旭,WANG Nana,TANG Chuan,TANG Hongxu

  基于桩间土拱效应的微型桩间距的分析 李志雨,何晖,郭智,LI Zhiyu,HE Hui,GUO Zhi

  雅鲁藏布大峡谷水电开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李志威,王兆印,余国安,王旭昭,张晨笛,LI Zhiwei,WANG Zhaoyin,YU Guoan,WANG Xuzhao,ZHANG Chendi

  期刊论文发表范文: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现状与思考

  摘 要:该文阐述了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发展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加快发展。

  关键词: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历程,现状,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工作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质量安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日益成为主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以下简称“绿色生资”)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经过近20a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形势下绿色生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绿色食品事业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山地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西藏极高海拔生态移民生计韧性测度及其群体差异:基于森布日案例————作者:欧阳进一;张继飞;

摘要:极高海拔生态搬迁显著改善了西藏牧户移民的居住环境,但生存环境剧变带来的压力可能对其生计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以西藏最大的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集中安置点——森布日移民安置点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收集搬迁牧户生计信息,结合博弈论组合赋权定量评估搬迁安置牧户生计韧性水平;并基于两步聚类法划分移民牧户群体,解析其生计韧性差异。结果表明:(1)森布日安置牧户生计韧性平均值为2.93,缓冲能力、自组...

蚕桑产业是推动贵州石漠化治理的新路径————作者:崔俊芳;张信宝;邢丹;彭韬;郑静;唐家良;赵爱春;

摘要:<正>地下漏失是喀斯特山地特有的水土流失方式。耕作扰动促进地下漏失,加剧喀斯特坡耕地的石漠化。根据贵州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公报,全省总耕地面积达5208万亩,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占比高达313万亩,中度及以上石漠化耕地约占三分之一,多为草帽田、锅盖田,产量低下。然而,这些石漠化耕地上的石灰土却极适宜桑树生长。桑树根系发达,盘根交错,能有效稳固土壤。因此,在喀斯特坡耕地上发展桑园,是抑制石漠化的有效途径

“经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交互关系——基于四川省21个市州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杨桂红;彭立;张慧娟;张馨月;

摘要:经济水平、绿色发展和环境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受数据与方法限制,前期研究主要关注经济、绿色发展、环境之间的两两关系,对三者之间的互馈机制和因果联系研究仍较薄弱,尚未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反映经济-绿色-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基于2000—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水平、绿色发展和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模...

山区县域老年人口与养老服务设施协调度分析及优化调控策略——以南平邵武市为例————作者:陈香;林李月;柯文前;

摘要: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合理规划与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成为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关键环节。前期研究多聚焦于全国或经济发达地区,而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域关注较少。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类地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设施空间布局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选取福建省南平邵武市作为案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县域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以及二者之间的空间协调性,提出...

福建城村汉城遗址城壕沉积记录的河流地貌过程————作者:王子桉;卫俊杰;邱俊杰;左昕昕;靳建辉;

摘要:环壕是古代聚落重要的功能性设施,其多利用天然河道并加以人工改造而形成,可以实现农业灌溉和军事防御等多重功能。城村汉城遗址是秦末汉初的闽越国城址,具有完备的环壕系统,为深入了解闽北地区秦汉时期人地关系演变提供了契机。本研究在遗址环壕的不同河段选取4个钻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测试和粒度分析,结合钻孔岩性和现代地貌特征,重建遗址环壕的水文沉积过程,并探讨闽越国城址建立前后水文环境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

川西云杉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为例————作者:李旭华;刘涛;蔡蕾;徐峥静茹;刘兴良;冯秋红;

摘要:森林立地类型的合理划分和立地质量的精准评价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森林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在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研究方面存在区域性标准不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需结合区域特征开展进一步探索。本文以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等方法开展云杉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土层厚度、海拔和坡向为影响云杉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不同...

喀斯特地区棕榈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作者:廖拉拉;唐丽霞;吴文丽;阮仕航;王子杰;

摘要:棕榈树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优势树种。关于棕榈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尚不明确。本文以棕榈根系为研究对象,将根系分为2~3 mm、3~4 mm、4~5 mm三个径级,采用TZY-1型土工合成材料综合测定仪在4种垂直荷载下对棕榈根-土复合体进行直剪试验,探讨不同含根量(2根、4根、9根、16根)和布根角度(0°、30°、60°、90°)下根-土复合体的抗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滑坡体成土作用早期影响生物有效磷(Bio-P)含量的主要因素————作者:何晓丽;何俊波;吴艳宏;

摘要:生物有效磷(Bio-P)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关系到植物的生长态势和生产力水平,在土壤发育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其释放、吸收及固定过程受到母岩类型、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和降水状况)、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酶促作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然而,这些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成土早期Bio-P循环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本研究选取了川西地区14个年龄为5~30 a的滑坡堆积体,通过研究土壤微生...

泥石流透过型拦砂坝群结构优化设计————作者:刘兆旭;任锦程;赵艳青;苏鹏程;汪洋;龚旭;

摘要:泥石流常采用拦砂坝坝群布局工程措施。如何达到泥石流拦砂坝群,尤其是透过型拦砂坝群在多级拦截下的最优协同作用,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选择司地沟为研究区,在无人机数据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以透过型拦砂坝群的重要设计参数开口比作为主要研究参数,采用基于改进MacCormack-TVD有限差分法的Massflow软件对开口比L为1、2、3的梳齿坝群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泥石流在不同L条件下的泥深、流速及堆积面积...

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拦挡坝群布局优化————作者:王浩;张金涛;代林;王全才;王继华;

摘要: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拦挡坝群协同布局防治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翻越首坝后,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次级坝体的受力状况以及整体的防治效果,均会受到坝体间距和坝体结构的重要影响。前期研究关注单一坝体,对坝群间距如何影响坝体承载模式及防治效果尚缺乏认识。本文基于野外实地勘察,利用ANSYS-Fluent的流固耦合模型,模拟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多级拦挡坝的不同间距、坝型与坝体应力之间的关联。结合RAMMS的...

密度及粒径差异对冰岩碎屑流分选模式及冲击力的影响————作者:杨钧凯;姜元俊;阿比尔的;朱元甲;刘宇桐;

摘要:冰岩碎屑流在运动过程中,因岩石颗粒和冰颗粒之间存在显著的密度差异,产生颗粒分选现象,影响其流动特性和冲击效应,最终改变冰岩碎屑流的致灾性。前期研究多采取室内实验研究的方法,检验单一颗粒性质对颗粒分选的影响,并没有考虑颗粒粒径差异和密度差异对冰岩碎屑流颗粒分选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室内物理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探究冰岩碎屑流在岩石和冰的粒径及密度差异下的运动过程。由于冰岩碎屑流物质组成的复杂性,本研究假...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PM2.5时空变化特征————作者:王桂林;

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是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因素。分析城市化对PM2.5污染的影响,掌握PM2.5污染演变规律,对于控制PM2.5污染,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然而,以往城市PM2.5污染研究多依赖地面监测点PM2.5数据,且未能有效排除PM2...

西藏高原雪崩灾害的地形约束与地貌分类————作者:丁海涛;陈宁生;吴铭洋;张馨月;

摘要:地形地貌是雪崩灾害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是雪崩灾害判识的基础。西藏高原地貌形成与演化过程与中国其他高山存在差异性,导致其雪崩分类与机制不同。本研究基于西藏高原近10年来发生的122次雪崩灾害的编目数据,采用遥感分析、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结合区域地貌演化历史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西藏高原雪崩灾害的时空发育规律。研究发现:(1)雪崩空间上集中在喜马拉雅和念青唐古拉山区的公路路段,时间上特别集中于2—4...

典型山区乡村路网通达性时空演变及分区优化——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作者:吴吉香;闵婕;翁才银;

摘要:乡村路网是山区重要基础设施。乡村路网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时间段,以乡镇为研究单元来探讨山区乡村路网通达性;缺乏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居民点为节点对乡村路网多时段的研究,难以揭示山区村级水平路网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以位于武陵山区的秀山县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乡村路网数据,运用网络分析法、SOM聚类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乡村路网通达性...

农户分化视角下稳定土地承包意愿差异————作者:李瑞盛;周文凤;徐定德;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重塑农户的收入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第二轮土地承包期临近结束,不同类型农户对维持当前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中3804户农户数据,采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研究农户分化对稳定土地承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已分化为生存型小农、生活型小农、生产型小农和功能型小农,样本中各类农户占比分别为2%、70%、1%和27%,其中45...

中国式山区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战略路线————作者:方一平;黄学渊;贺新军;王保盛;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山区现代化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一般性,又呈现复杂多样的特殊性,其现代化需要探索契合山区特质的现代化。本文依据综述法、比较法,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山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和举措,梳理了中国山区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阿尔卑斯山、苏格兰高地,美洲安第斯山及亚洲等主要山区国家现代化共性与差异,总结...

基于迁居意愿的震后重建区地方依恋差异性特征————作者:唐勇;石瑜;钟美玲;

摘要:地震深刻改变了灾区人地关系,使得灾后重建区地方依恋问题备受关注。然而,基于迁居意愿视角的地方依恋争议与矛盾尚缺乏深入学术探讨与实证检验。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区北川、汉旺、映秀等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基于迁居意愿假设,开展一般性、社会性与物质性三个地方依恋维度的量化分析,旨在揭示家、社区和城镇尺度下地方依恋的维度与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受访居民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环境...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幼苗幼树更新特征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作者:王坤;赵维俊;

摘要:森林天然更新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路径,对维持森林的动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幼苗幼树阶段是决定森林天然更新质量和数量的关键时期。地形作为森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之一,对幼苗幼树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研究过去依赖在海拔梯度样地或样带的取样方法,取样强度相对较小,难以全面揭示反映更新苗的更新格局与分布特征。本文以祁连山中段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动态监测大样地(340 m×300 ...

福建南平市洪涝灾害致损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关系————作者:石成华;李奇;罗清虎;过怡婷;林勇明;

摘要:土壤种子库是种子植物漫长进化历程中的一项生存策略。关于灾后土壤种子库的前期研究,多侧重于地震、火灾、荒漠化等灾后各阶段种子库特征、时空变化、萌发特性及其与植被恢复的关联。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中土壤种子库的破坏影响长期且持续,导致种子存活与萌发能力受损,相关研究难度、周期和成本的增加,限制了洪涝灾害后生态系统中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及土壤因子的相关研究。本文以闽北森林的受损样地、自然恢复样地、未受损样地...

四川茂县叠溪堰塞坝溃决的实验研究————作者:刘世成;王运生;宋良;

摘要:滑坡堰塞坝上下游坝体结构与颗粒组分展现出显著差异性。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各类堰塞坝体的溃决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已有研究在坝体粒序的选择上存在局限性,加之堰塞坝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天然溃决过程与人工土石坝溃坝存在根本不同。本文选取1933年四川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发生Ms7.5级强震诱发的滑坡堵江事件为案例,通过野外实地取材并进行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似反粒序结构下,不同颗粒级...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山地学报》自然科学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476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