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植物学报》(ISSN 1674-3466,CN11-5705/Q)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 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
【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科学家在番茄与黄瓜的驯化及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邓磊,杜敏敏,李传友,Lei Deng,Minmin Du,Chuanyou Li
关于薯类作物储藏根和块茎的差异 张鹏
植物引种驯化对近500年人类文明史的影响及其科学意义 黄宏文,段子渊,廖景平,张征,Hongwen Huang,Ziyuan Duan,Jingping Liao,Zheng Zhang
植物莽草酸途径EPSPS蛋白的分子进化和基因结构分析 巩元勇,郭书巧,束红梅,倪万潮,帕尔哈提·买买提,沈新莲,徐鹏,张香桂
碎米蕨属的系统学研究——基于4种叶绿体DNA序列片段 王弯,杨文利,窦平,张钢民,Wan Wang,Wenli Yang,Ping Dou,Gangmin Zhang
利用RNA-seq技术分析淹水胁迫下转BnERF拟南芥差异表达基因 吕艳艳,付三雄,陈松,张唯,戚存扣,Yanyan Lü,Sanxiong Fu,Song Chen,Wei Zhang,Cunkou Qi
拟南芥叶片数目变化突变体对营养生长时相转变的影响 卢阳,龙鸿,Yang Lu,Hong Long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芽期耐冷QTL 朱金燕,杨梅,嵇朝球,王军,杨杰,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梁国华
癸二烯醛对3种常见浮游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艳,杜蒙蒙,王小冬,李韶山,Yan Wang,Mengmeng Du,Xiaodong Wang,Shaoshan Li
地衣芽孢杆菌耐高温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烟草瞬时表达及转化拟南芥的研究 李潇,孙海彦,阮孟斌,王霈虹,彭明,Xiao Li,Haiyan Sun,Mengbin Ruan,Peihong Wang,Ming Peng
连续光照转暗培养联合药物处理实现衣藻细胞的高水平同步化 刘维仲,王洁茹,胡勇,Weizhong Liu,Jieru Wang,Yong Hu
环境论文发表:火烧迹地清理与植被恢复方法
论文导读:因此,及时对火烧区进行清理和植被恢复,对保护和恢复该区域森林资源,提高涵养水量、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对减轻自然灾害,提高区域的减灾防灾水平,促进生物多样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火烧区的清理最佳时间是火烧的当年或者第二年,如果时间过长,火烧迹地上萌生的灌木非常繁茂,会大大增加清理的工作量,而且极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
关键词:环境论文发表,火烧迹地,清理,植被恢复
森林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发生重大火灾后,不但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而且由于重度火烧区内天然更新能力差,导致植被群落发生演替,植被种类分布发生变化。
植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拟南芥AtFTCD-L参与根系响应土壤紧实度的机制————作者:刘雨函;曹启江;张诗晗;李益慧;王菁;谭晓萌;刘筱儒;王显玲;
摘要:植物根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重金属、盐和冷热胁迫以及生理性缺素等,其中土壤结构特别是土壤紧实度会影响根系的生长与形态,进而影响作物产量。高尔基体通过囊泡分泌参与根系的生长以及响应非生物胁迫。然而,高尔基体如何参与根系响应土壤紧实度的机制还不清楚。前期研究发现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AtFTCD-L定位在高尔基体反面(trans Golgi netw...
基于“以赛促创”的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作者:魏梦璐;李锦粤;饶玉春;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推动教育模式革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高校植物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存在教学形式与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培养模式不规范、评价体系不合理等结构性短板。学科竞赛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创新素养4个层面,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锻炼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文以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科本科生培养模式为例,探讨如何...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野葛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作者:曾文丹;严华兵;吴正丹;尚小红;曹升;陆柳英;肖亮;施平丽;程冬;龙紫媛;李婕宇;
摘要:为建立高效的野葛(Pueraria lobata)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以野葛组培苗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因素对野葛毛状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建立野葛毛状根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限制因子;发根农杆菌K599为最适宜的菌株;以培养5-13代组培苗继代培养8天、第1-2节位刚展开的幼嫩叶片为最佳外植体材料,预培养3天,菌液侵染15分钟,毛状根诱导率最高,可达22.4%。野葛毛状根继代增殖的...
菠菜AT-hook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谱分析————作者:杨莉;曲茜彤;陈子航;邹婷婷;王全华;王小丽;
摘要:AHL (AT-hook)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构建、逆境胁迫及植物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揭示菠菜(Spinaciaoleracea)AHL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在基因组范围内对菠菜SoAHL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外源水杨酸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SoAHL家族包含19个成员,在6条染色体间不均匀分布,系统发育树将其分为2个亚族,I、II亚族分别包含10、9个SoA...
植物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研究进展————作者:石雅琦;刘海双;柯瑾;马清;王锁民;
摘要:环核苷酸门控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CNGCs)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阳离子通道,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冷、热、盐和病原菌等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简要概述了植物CNGCs的分类、结构及表达定位,并重点对其离子选择特征、调控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对植物CNGCs蛋白的全面认识,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根系表型性状的蚕豆耐盐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作者:范惠玲;路妍;金文海;王慧;彭小星;武学霞;刘玉皎;
摘要:蚕豆(Vicia faba)耐盐碱性种质鉴定为挖掘耐盐碱基因和选育耐盐碱品种奠定基础,对盐碱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8 g·L–1混合盐碱溶液(Na Cl、Na2CO3和Na2SO4,质量比为9:1:1,p H9.25)对399份国内外蚕豆种质在萌发期进行胁迫处理,并测定了3个发芽指标和1...
大豆TPS基因家族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变化及单倍型选择规律分析————作者:曹婕;卢秋连;翟健平;刘宝辉;方超;李世晨;苏彤;
摘要:海藻糖-6-磷酸合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合成海藻糖的关键酶,已在多个物种中被报道参与调节光合作用、糖代谢、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等生理过程。目前,TPS在大豆(Glycine max)中的报道极少。该文在大豆全基因组中鉴定了20个TPS基因及其包含的10种重要蛋白保守基序。启动子元件分析显示,大豆TPS基因的启动子区富含大量胁迫响应元件;盐胁迫处理...
马来甜龙竹多倍体高效诱导及鉴定————作者:郭政;邵香君;鲁海雯;侯丹;孔思梦;李翔宇;刘华倩;林新春;
摘要:由于大部分竹类植物开花周期长、花期难以预测且结实率低,导致竹子育种一直是竹类植物研究的难题。多倍体育种作为植物育种的一种常用手段,能够通过人工诱导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在竹子育种中,有关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较少。在已有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液体悬浮法和固体培养基混培法对马来甜龙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结果表明,对于愈伤组织分化率和褐化率...
轮藻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作者:夏琳凤;李瑞;王海政;冯大领;王春阳;
摘要:轮藻门(Charophyta)植物与陆生植物组成单系的链形植物门,化石证据和分子证据支持陆生植物起源于轮藻门植物。该文总结了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10种轮藻门植物的14个全基因组信息,综述了植物陆地化的分子机制,表明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编码关键转录因子的基因家族扩张和基因水平转移是轮藻产生预适应的潜在原因。文中阐述了轮藻门植物全基因组数据在转录组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作用,提出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和泛...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2025(IPFIC 2025)第一轮通知
摘要:<正>为交流我国草科学相关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动态,对接世界草业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展示科技创新促进草业发展的中国方案,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积极搭建国际国内同行学术交流及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重大工程与成果发布的平台,中国植物学会定于2025年7月10–13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办“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2025”(International Pastureland and Forage...
2024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作者:顾红雅;陈凡;林荣呈;漆小泉;杨淑华;陈之端;陈学伟;丁兆军;萧浪涛;左建儒;姜里文;白永飞;种康;王雷;
摘要:2024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3年大幅提升,在植物激素调控、病理学、合成生物学、耐逆性机制、系统发育与基因组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紫杉醇生物合成”和“实现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的自由转换”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24年度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简要介绍了50项有代表性的重要进展,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态势,进而思考...
野蔷薇组培快繁和高效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作者:曹雪敏;包颖;张悦新;李瑞杰;苏健馨;张蔚;
摘要:以野蔷薇(Rosa multiflora)当年生带芽茎段为试材,建立了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是带腋芽茎段,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是先用75%乙醇浸泡30秒,再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0分钟,成活率可达96%;带芽茎段萌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01 mg·L–1 NAA+0.1 mg·L–1 水稻胚乳淀粉合成相关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作者:李新宇;谷月;徐非非;包劲松; 摘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s)是调控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机制,在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发育和胚乳淀粉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已在水稻胚乳中鉴定到大量淀粉合成相关酶(SSREs)发生蛋白质PTMs。该文总结了水稻胚乳SSREs的磷酸化、赖氨酸乙酰化、琥珀酰化、2-羟基异丁酰化、丙二酰化及泛素化6种PTMs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修饰位点和途径及生物学功能。其中,蛋白质磷酸... 中国植物学会首届“青苗论坛”通知(第一轮) 摘要:<正>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发挥学会学术平台和科技资源效能,中国植物学会于2023年设立“青苗人才成长计划”,以项目资助方式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截止目前,已有12位青年人才入选者。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榜样力量,打造优质人才培养品牌,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中国植物学会定于2025年5月23–25日举办首届“青苗论坛” 基于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杨志刚;张鹏程;常海文;康立茹;左毅;向浩鑫;韩凤英; 摘要:分析了146份辣椒(Capsicumspp.)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同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形态学性状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22%–267.58%与14.35%–72.51%,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4–1.91与1.58–2.02,说明辣椒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利用SSR标记从22对引物中检测出102个等位... 基于FRET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小分子荧光探针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吕加一;李乐攻;侯聪聪; 摘要:生物小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分子量较小的单体物质,植物小分子种类繁多,包括离子、植物激素和代谢物等。了解植物体内这些小分子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解析相关的生理功能和调控网络,并为植物细胞学的精确观察创造新的机遇。基于F?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设计的基因编码荧光生物传感器/探针,为活体内观察这些小分子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 番茄SlWRKY45转录因子在响应低温和干旱胁迫中的功能————作者:樊蓓;任敏;王延峰;党峰峰;陈国梁;程国亭;杨金雨;孙会茹; 摘要: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低温和干旱等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而SlWRKY45在番茄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低温、干旱和ABA处理均可显著诱导SlWRKY45的表达;过表达SlWRKY45可提高番茄对干旱和低温的耐受性;在干旱和低温处理下,过表达株系的光合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 水稻抗病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江亚楠;徐雨青;魏毅铤;陈钧;张蓉菀;赵蓓蓓;林宇翔;饶玉春;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然而,水稻的各种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其中,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是影响全球水稻生产的3种主要病害,因此培育具有广谱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迫在眉睫。近年来,水稻抗病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从水稻自身免疫反应、抗性基因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病调控机制,提出今后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水稻广谱抗病育种提供...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芒果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果实保鲜效果————作者:曹慧;羊尾燕;纳琦婷;朱长松;孟兰环;宋海超;史学群; 摘要:炭疽病是芒果主要病害之一,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侵染引起。发病后影响果实品质从而缩短果实货架期。该研究从生物防治角度出发,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和从芒果果实中分离出的炭疽菌进行实验,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悬液(CB)处理芒果果实,并利用平板对峙法观察CB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发酵液(CF)处理胶孢炭疽菌,结果... 大花三色堇再生体系建立————作者:张汝鑫;李晨荣;王童欣;黎洁;李霆格;许慧娴;李梅儿;赵莹;彭婷;王健; 摘要:为构建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hiana)植株再生体系,以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hiana) 8个品种的叶片和叶柄为实验材料,筛选并确定了再生率高的品种和部位,并以PXP的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再生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 PXP是用于再生体系建立的最佳品种,其叶柄是最佳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不含糖)+30 g·L–1蔗糖+1...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