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397/Q
国际标准刊号:1005-264X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植物生态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菌物学报》期刊信息
下一本期杂志:《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环境科技论文

  【杂志简介】

  《植物生态学报》创刊于1955年,是我国生态学领域创刊最早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本刊以发挥其在植物生态学领域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为指导思想,突出反映植物生态学科热点和生长点的研究成果。刊登稿件主要以发表植物生态学领域(包括个体和生理生态,种群、群落、景观、生态系统生态学, 植被与数量生态,化学生态,污染生态及当前国际生态学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可持续发展等)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创新性原始论文或有新观点的国际植物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动态的综述。本刊还刊有论坛栏目,主要对学科发展中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促进学科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内数据库收录情况: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STPCD)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I) 数据源期刊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统计源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电子杂志社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电子杂志社 )、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中国核心期刊 ( 遴选 ) 数据库 ( 万方数据 - 数字化期刊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维普资讯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北京大学 )、中国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 ( 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中心 )、《中国生物学文摘》 ( 中国生物学文摘编辑部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 )。

  国外数据库收录情况:CA ( 美国《化学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AJ ( 俄罗斯《文摘杂志》 Abstract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BA ( 美国《生物学文摘》 Biological Abstracts)、Biobasis 数据库、Ecological Abstracts、Advances in Ecology、AGRIS International 《国际农业文献索引》。

  获奖情况:1.2002、2003年影响因子在生物类期刊中排第一位、2.1999、2000、2001连续多年影响因子在生物类期刊中排前三位、3.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4.2002年全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奖、5.2003年全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奖、6.2006年全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奖

  【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综述、简报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基于年降水、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蒸散的高寒草地水分利用效率 米兆荣,陈立同,张振华,贺金生,MI Zhao-Rong,CHEN Li-Tong,ZHANG Zhen-Hua,HE Jin-Sheng

  阴天和晴天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 初小静,韩广轩,邢庆会,于君宝,吴立新,刘海防,王光美,毛培利,CHU Xiao-Jing,HAN Guang-Xuan,XING Qing-Hui,YU Jun-Bao,WU Li-Xin,LIU Hai-Fang,WANG Guang-Mei,MAO Pei-Li

  不同来源可溶性有机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万菁娟,郭剑芬,纪淑蓉,任卫岭,司友涛,杨玉盛,WAN Jing-Juan,GUO Jian-Fen,JI Shu-Rong,REN Wei-Ling,SI You-Tao,YANG Yu-Sheng

  桂西北喀斯特森林植物-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曾昭霞,王克林,刘孝利,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张浩,杜虎,ZENG Zhao-Xia,WANG Ke-Lin,LIU Xiao-Li,ZENG Fu-Ping,SONG Tong-Qing,PENG Wan-Xia,ZHANG Hao,DU Hu

  集成高分辨率UAV影像与激光雷达点云的亚热带森林林分特征反演 许子乾,曹林,阮宏华,李卫正,蒋圣,XU Zi-Qian,CAO Lin,RUAN Hong-Hua,LI Wei-Zheng,JIANG Sheng

  崇明东滩南部盐沼植被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丁文慧,姜俊彦,李秀珍,黄星,李希之,周云轩,汤臣栋,DING Wen-Hui,JIANG Jun-Yan,LI Xiu-Zhen,HUANG Xing,LI Xi-Zhi,ZHOU Yun-Xuan,TANG Chen-Dong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乔木幼苗组成与月际动态 姚杰,闫琰,张春雨,邳田辉,赵秀海,YAO Jie,YAN Yan,ZHANG Chun-Yu,PI Tian-Hui,ZHAO Xiu-Hai

  学术期刊发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研究

  摘 要: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和学校教育4种模式。农村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农民培训模式也应不同。该文在对4种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AHP-Fuzzy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指标模型,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困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AHP-Fuzzy

  Evaluation Research on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 in China

  ――Based on AHP-Fuzzy Model

  Shan Wuxiong

  (Hun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Biology and Mechanism, Changsha 410127,China)

  植物生态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退化特征因子识别与快速诊断指标体系构建————作者:许梦真;卢正宽;谭星儒;王彦兵;苏天成;窦山德;潘庆民;陈世苹;

摘要: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近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明确草原退化特征因子,构建草原退化快速诊断指标体系,对准确评价草原的退化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选取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样地进行群落调查,获取相关植被和土壤指标,运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退化指标的筛选和权重赋值,并兼顾政府和牧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构建草甸草原退化快速诊断指...

中国柔毛油杉林的群落类型及特征————作者:韩鹏宾;何斌;陆树刚;唐勤;

摘要: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其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区极其狭窄,呈斑块状零星的分布在贵州省和湖南省的山地和丘陵。为揭示柔毛油杉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组成及特征,该研究于2021–2023年的植物生长季对柔毛油杉林群落开展了全面的样方调查,在柔毛油杉的分布区内选择调查样地共计4处,设置样方11个,调查覆盖了柔毛油杉林的所有分布区域。记录柔毛油...

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回补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作者:徐嘉昕;肖元明;王小赟;王雯莹;马玉花;李强峰;周国英;

摘要:土壤质量下降是中度退化高寒草甸恢复的关键性限制原因之一,同时,不合理的氮磷肥施用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然而,目前针对青藏高原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质量提升技术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在氮磷肥配施耦合微生物菌肥的处理下,对不同处理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探究最佳的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结果表明,氮磷肥和微生...

退化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作者:牛亚平;高晓霞;姚世庭;杨元合;彭云峰;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全球约50%的天然草地发生不同程度退化。草地退化显著改变了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然而,以往关于退化草地多样性与功能群组成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主要来自单点尺度,仍缺乏大尺度的观测证据。为此,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三江源退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15个样点45条退化序列的标准化调查和采样,解...

呼伦贝尔退化沙地植被-土壤碳氮磷互馈关系及微生物驱动机制————作者:姚博;陈云;曹雯婕;龚相文;罗永清;郑成卓;王旭洋;王正文;李玉强;

摘要:植被-土壤系统间的养分互馈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土壤间的碳(C)、氮(N)、磷(P)互馈关系及推动植物群落演替恢复的关键因子尚不清楚。该研究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从土壤微生物视角探讨沙地植被-土壤养分互馈关系并揭示沙地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的限制因子。选择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过程的不同景观类型,包括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

木质素酚类物质对内蒙古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者:杜淑辉;褚建民;段俊光;薛建国;徐磊;徐晓庆;王其兵;黄建辉;张倩;

摘要: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流失与积累的影响因素亟需深入研究。植物残体来源的木质素酚类物质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苯环开环导致的木质素酚类物质分解是否是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流失的重要过程,尚未见研究报道。该研究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个退化阶段草地,测定了土壤中木质素酚类物质含量、苯环开环关键功能基因(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 catA)丰度和分解产物(顺,顺-已二烯二酸)丰度,分析了其沿退化...

中国退化草地恢复的限制因子与关键技术研究————作者:杨元合;彭云峰;

摘要:<正>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约占国土面积的30.5%(方精云等, 2018)。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诸多生态功能(Bardgett et al.,2021;Bai & Cotrufo,2022;彭云峰等, 2023)。同时,草地生态系统也为牧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边疆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侯...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被恢复的养分限制因子解析————作者:房凯;王迎新;黄建辉;段俊光;张琦;张倩;甘红豪;褚建民;

摘要: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固碳增汇、防风固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当前部分地区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亟需深入解析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该研究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的13个采样点(每个点包含4种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调查,探究了植物群落属性(地上生物量、盖度和密度)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分...

长期围封后高寒草原植物根系分泌物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作者:王娟;张登山;肖元明;裴全帮;王博;樊博;周国英;

摘要: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互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长期围封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根系分泌物碳、氮、磷分泌速率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仍知之甚少。该研究以青海湖流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放牧和长期围封处理的野外试验样地,在植物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进行根系碳、氮、磷分泌速率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并进一步解析根系分泌物特征与植物群落特征和...

降水调控农牧交错带盐渍化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对氮添加及刈割的响应————作者:郝杰;刁华杰;苏原;武帅楷;高阳阳;梁雯君;牛慧敏;杨倩雯;常婕;王袼;许雯丽;马腾飞;董宽虎;王常慧;

摘要:在养分受限的农牧交错带盐渍化草地,农业施肥诱导的氮输入增加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通常会使土壤可利用养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然而,受年际降水量的影响,植物净初级生产力对氮添加与刈割的响应是否随降水量的改变而变化,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该研究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氮形态与刈割试验平台,实验设置了包括对照和模拟氮...

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的根系分泌物特征及其根际效应研究进展————作者:梁天豪;熊德成;刘源豪;杜旭龙;杨智杰;黄锦学;

摘要:全球变化背景下,地下生态过程的变化已成为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菌根是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共生体。作为与树木相关的两种菌根真菌,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真菌广泛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中,且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在土壤碳动态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菌根类型树种能够通过根系分泌物不断地调整有机质输入数量和化学组成来积极响应环境变化,...

青霉菌灭活菌丝体对白车轴草和黑麦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作者:夏敏菖;李倩倩;钱清清;任淑君;梁应冲;陈亭颖;李映佳;牟宗敏;陈穗云;

摘要:施用生长促进剂是人工辅助干预加快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为挖掘适用于退化草地的生长促进剂,该研究采用盆栽实验和田间实验的方法,探索了青霉素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MP)对禾豆混播法常用牧草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DMP能够显著改善白车轴草和黑麦草的生理指标,并改良二者的发育...

温带草原土壤酶化学计量与限制性养分对放牧的响应————作者:李天琦;曹继容;柳小妮;田思惠;兰波兰;邱颖;薛建国;张倩;褚建民;张淑敏;黄建辉;李凌浩;王其兵;

摘要:土壤胞外酶介导有机物分解,维持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其活性及化学计量比是反映土壤养分可利用性、解析微生物资源限制的重要指标。然而放牧,特别是过度放牧引起的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对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和养分限制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放牧强度梯度实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并通过矢量模型解析了土壤养分限制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水...

气候变化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林分生长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作者:王堃莹;邱贵福;刘子赫;孟君;刘宇轩;贾国栋;

摘要: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作为中国北方重要防护树种,其大面积衰退对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及防护林持续经营产生了严重影响,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小叶杨退化原因可为人工林的管理经营提供参考。该研究调查了张北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的小叶杨人工林,将其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内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树轮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和气孔调节策略进行对比,从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小叶杨生长和iWUE的影响。结果显...

幼龄楸树生物量分配规律与异速生长模型————作者:陈文义;王智勇;周梦岩;麻文俊;王军辉;罗志斌;周婧;

摘要:为了探究幼龄楸树(Catalpa bungei)主干、枝条、叶、粗根、细根、整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并建立相应的异速生长模型,在3个相邻省份4个取样点的3–8年幼龄期楸树人工林中,选取41株胸径(D)范围为3.2–24.8 cm的样木,采用全称质量法测量楸树各组分生物量并分析其分配规律。分别以D,树高(H)及其复合形式D2H为预测变量,利用简单幂函数的形式...

东北碱化草甸芦苇匍匐型分株超速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作者:韩大勇;李海燕;张维;杨允菲;

摘要: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是长根茎型克隆植物,是世界广布种,具有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其形态甚至生长型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芦苇匍匐型分株是根茎伸出碱斑地面的一种特殊生长形式,该研究旨在探讨匍匐型分株的生长规律及形成机制。采用挂标签定期对分株生长跟踪测量、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生理测定和15N同位素转移测定等方法,测定并分析了芦苇匍匐型分株超速生长的节律与格局、光合特性及分株间生理整合指标。...

降水梯度带榆树枝叶协作关系的区域分异规律————作者:李姝雯;汤璐瑶;张博纳;叶琳峰;童金莲;谢江波;李彦;王忠媛;

摘要:伴随着降水特征变化(如干旱、干季延长或干湿交替加剧),与之相耦合的植物功能性状也将随之发生变异,继而引发植物功能性状的协作关系(单个器官内或多个器官间)发生相应调整,以此为基础的植物行为和适应策略随之改变。但对这一过程背后的数量关系和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以功能性状为切入点,沿降水梯度带跨区域原位测量共有种对气候环境的特异性反应,量化这些特异性反应背后的性状-环境关系,阐明其调控机制,揭示共有种功能...

杉木和木荷木质部形成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作者:李思雨;杨风亭;王辉民;戴晓琴;孟盛旺;

摘要:解析木质部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入了解木材生产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制定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千烟洲站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木荷(Schima superba)为对象,使用微树芯法于2022年监测了两个树种木质部形成的季节动态,旨在明晰其木质部形成物候、生长动态及差异,并分析木质部生长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和木荷的形成...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与林下灌木树种根-叶功能性状协调性及差异————作者:杜英杰;范爱连;王雪;闫晓俊;陈廷廷;贾林巧;姜琦;陈光水;

摘要:研究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的协调性及差异,有助于从植物整体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植物的生态策略。为此,该研究通过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内20种木本植物(10种乔木、10种灌木)的叶片与根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乔木与林下灌木树种根叶功能性状协调性及生存策略的差异。研究发现,叶片与1级根相似性状间,仅叶氮浓度和根氮浓度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不受系统发育影响。群落内叶性状存在...

亚热带地区3种常绿阔叶植物光系统Ⅱ功能对冬季短暂升温的响应————作者:闫小红;傅英健;胡文海;

摘要:气候变暖导致亚热带地区冬季出现15℃以上亚适温的短暂升温现象,然而不同耐冷性常绿阔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响应这种短暂升温的尚缺乏研究。该研究以栽培于亚热带的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耐冷性强)、荷花木兰(Magnolia grandiflora,耐冷性中等)和雅榕(Ficus concinna,冷敏感)为材料,比较了这3种常绿阔叶植物阴生叶和阳生叶光系统Ⅱ(PSⅡ)功能对冬季短暂...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植物生态学报》农业科技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467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