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古生物学报》杂志是古生物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科研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刊载内容是:描述、分析古生物和古生物群、与国内外相关古生物群进行对比,探讨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环境,为地层时代确立和找矿提供依据,特别注重反映我国古生物学新的重要成果和新进展;介绍讨论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报道国内外古生物学界学术活动的动态、介绍与评论古生物学的重要著作。
《古生物学报》是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的唯一刊物,也是我国古生物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数十年来所刊出的内容成为我国地质和古生物学工作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参考书,在国际古生物学界也有一定影响,例如,80年代发现和研究的“澄江动物群”,最初的几篇重要论著,都在《古生物学报》刊出,至今还被广泛引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古生物学动态和学术讨论,介绍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国内、外重要古生物论著的简介和评述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1961的个体发育新材料 罗惠麟;袁金良;胡世学;尹济云;詹冬琴;苗兰云; 1-11
2 埃迪卡拉纪疑难化石Shaanxilithes在云南王家湾剖面的发现及地层意义 张志亮;华洪;张志飞; 12-28
3 环节动物——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先驱者? 周志澄;罗辉;李罡;Willems H;许波;蔡华伟;陈金华;陈迪舒;王学恒; 29-42
4 湖北宜昌樟村坪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 叶琴;童金南;安志辉;田力;赵小明;朱士兴; 43-65
5 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山西组湿地植被群落演替序列 周卫明;万明礼;颜梦晓;程晨;王军; 66-83
6 论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的鉴别特征 方翔;张允白;陈挺恩;张元动; 84-92
7 侏罗纪木化石在云南的首次发现及其古生态学意义 李国取;吴亮;张春波;沈睿文;俞赛赢;王春玲;韦海波;陈宇轩;杨继媛;冯卓; 93-100
8 塔里木柯坪羊吉坎剖面柯坪塔格组下段(上奥陶统)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丁奕;李越;杨芝林;唐鹏; 101-112
9 东北吐卓虫(Tuzoia manchuriensis)完整个体在山东潍坊寒武系的首次发现 孙智新;王平丽;袁金良; 113-119
10 塔北井下奥陶系的牙形类序列及其对比 熊剑飞;武涛;王君奇; 120-139
11 中国桥弯藻科(硅藻门)化石新记录种 胡竹君;李艳玲;王永; 140-146
核心论文代发范文:紫薇扦插生根特征和形态解剖学研究
摘要:以紫薇岱宗2号品种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和木质化枝条为试材,研究了扦插时期对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木质化枝条优于木质化枝条。通过对半木质化枝插穗生根过程进行形态学和解剖观察,表明插穗茎内无根原基, 不定根原基为诱发型的,起源于维管形成层与初生射线的交叉处。
关键词:紫薇,扦插,不定根,解剖学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又名百日红,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洁古朴,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值少花的盛夏,观赏价值很高,花期6至9月,花期较长,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分布于华东、华中与西南地区。紫薇以种子繁殖为主,但是种苗遗传稳定性较差,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易保存,而扦插繁殖是有效的快繁途径。有关紫薇扦插生根形态解剖学研究很少见报道。本试验从不同扦插时期的紫薇生根情况以及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入手,以期对紫薇扦插繁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材料与方法
古生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古近纪安集海河组的小泡螺科(Bulinidae)化石(腹足纲)————作者:朱祥根;
摘要:新疆准噶尔盆地安集海河组的腹足类化石很丰富, 文中记述的Bulinidae (小泡螺科)是采获标本中的一部分, 标本采自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奎屯河剖面的安集海河组中段, 有2属5种(含2新种): Sinoplanorbis sinensis (Odhner), Sinoplanorbis junggarensis sp. nov., Sinoplanorbis intermedia Yü et Pan...
双翅目大蚊科化石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王初平;刘玉双;
摘要:大蚊科(Tipulidae)是双翅目长角亚目中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类群之一, 迄今全球大蚊科现生及化石物种约四千余种, 除南极洲外, 各大洲均有分布; 其中化石9属139种, 自晚侏罗世至中新世均有记录。本文重绘了大蚊科昆虫化石代表属及亚属的翅脉特征, 详细回顾了大蚊科昆虫化石的研究简史, 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大蚊科化石昆虫属种的出现及分布, 并提出大蚊科的研究问题及展望
大语言模型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基于RAG的知识问答系统为例————作者:黄冰;
摘要:面向科学的人工智能正推动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大语言模型在科研领域的潜力远不止于文献阅读等基础应用, 众多学科已开始构建领域研究的人工智能系统。商业模型存在使用门槛高、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等制约因素, 而开源大模型的本地部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构建腕足动物知识问答系统为例, 探索了基于基础检索增强生成(Naive RAG)的开源大语言模型在专业知识获取中的应用价值。该系统...
宏演化中的生物复杂性问题————作者:李一濛;赵方臣;曾晗;朱茂炎;
摘要:从不同角度探索生物复杂性(biological complexity)的宏演化过程,对深入理解生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生物复杂性难以被定义和量化,而生物复杂性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生物系统演化趋势的分析模式,因而难以对生物复杂性的演化趋势进行准确地描述。在生物分类多样性(taxonomic diversity)和形态差异性(morphological disparity)的研究基础上,...
古木测年方法研究综述————作者:李玉风;张厚江;
摘要:古木年代久远、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测定古木的年代,对于认识和保护木质文物、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了解古代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放射性碳(14C)定年、树轮年代学定年和红外/近红外光谱定年三种科学定年方法的各自原理、研究现状、优缺点及前沿方向。总结分析发现:放射性碳定年法作为最常见的古木年代测定方法,但存在一定的误差;树轮年代学是...
西藏二叠纪四射珊瑚Ipciphyllum naoticum的返青及其生态意义————作者:王小娟;迟慧梅;
摘要:基于对采自西藏札达姜叶玛剖面上二叠统姜叶玛组的块状四射珊瑚Ipciphyllumnaoticum(喷口伊泼雪珊瑚)的连续切片,详细描述其中返青个体重新生长的过程,包括轴部返青和边部返青两种类型。两类返青现象因为返青程度不同,重新生长的过程不尽相同,指示的生态环境也不同:轴部返青的个体回到了更早的青年期,可能与种内竞争导致的食物不足有关;边部返青的个体回到胚胎期重新生长,可能是由于虫体受到较大的伤害...
基于3D打印的植物化石三维复原与优化技术——以德令哈莲化石(Nelumbo delinghaensis)为例————作者:王国一;侯思平;戴爱斌;罗明月;李琪佳;
摘要:化石的三维复原与实物打印技术是建立古生物学研究与科普之间的重要桥梁。然而,与常为三维立体保存的脊椎动物化石相比,植物化石受自身生物结构的影响,多以二维状态保存,三维复原技术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德令哈莲Nelumbo delinghaensis Luo et Jia, 2022为材料,探索并优化基于3D打印技术的古植物复原方法,以期为古植物学研究与科普提供新的三维复原方案和展...
《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2021版
摘要:<正>本刊是古生物学及其相关的生物地层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动态、学术讨论、论著评述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为进一步提高《古生物学报》的学术质量,特作如下稿约。1.本刊为中文版,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提要和300单词以上的英文提要,鼓励增加英文内容。提要以第三人称写,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关键词一般不超过8个词组,每篇文章(包括图、表、参考文献...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三次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作者:Secretariat of 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摘要:<正>2024年10月25日—28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三次学术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个单位共同承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晓樵教授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大锰副校长、北京市科协张宏处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古生物学报》被评为“202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作者: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PS;
摘要:<正>2024年12月24日,中国知网与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4版)。《古生物学报》被评为“202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这是自2015年以来,《古生物学报》再次获得该殊荣,标志着其国际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自2011年起,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已连续13年联合研制并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该报告通过统计国际期刊对中国期刊的引用情况,客观反映...
中国三叶虫研究历史与现状:文献计量研究————作者:任赛晨;王青山;张兴亮;
摘要:为揭示我国三叶虫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使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收录在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计量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目前我国三叶虫研究正处于逐步攀升的发展态势,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紧密,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我国三叶虫研究热点区域为扬子板块的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安徽以及华北板块的河北、山东,研究热点地层为寒武系与奥陶系...
湘西寒武系芙蓉统双瓣壳节肢动物猛洞河虫(Mengdongella)的生长发育模式————作者:谢浩闻;咸晓峰;张华侨;
摘要:猛洞河虫(Mengdongella)是仅发现于湘西寒武系芙蓉统排碧阶的微体双瓣壳节肢动物。由于缺少不同发育阶段的标本,前人的研究仅限于双瓣壳的形态描述和壳刺的功能分析,对生长过程缺乏关注。本文研究了产自湘西王村剖面芙蓉统排碧阶比条组上部的猛洞河虫标本,标本数共计229枚。不同大小的标本代表着不同的生长阶段。通过对它们的壳长、壳高、壳刺长和壳刺起始宽度的测量和分析,发现这些参数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豫西济源盆地中—上三叠统谭庄组幻蝉类的首次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英文)————作者:张前旗;杜旭恒;赵显烨;张海春;
摘要:本文根据一枚产自华中地区豫西济源盆地谭庄组上段的昆虫化石标本建立1新属新种——济源三叠幻蝉(Triasomaguviopsis jiyuanensis Zhang Q. et Zhang H. gen. et sp. nov.),归入原蝉总科幻蝉科(半翅目,蝉亚目)。本新类群以盖翅较小且具瘤、ScP+RA在盖翅中部初次分支、MP脉三分支且初次分支水平处晚于ScP+RA脉、CuA脉弯曲无分支为特征。...
贵州赫章早泥盆世植物化石的新材料————作者:汪瑶;刘炳材;白姣;徐洪河;
摘要:提要早泥盆世是陆生维管植物演化与多样性分异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物群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及我国的华南等地均有广泛分布。本文基于华南板块贵州赫章下泥盆统丹林组采集的植物化石新材料,识别出了Zosterophyllum sp.和1种未知茎轴及1种具刺植物。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丰富了赫章早泥盆世植物群的面貌,进一步证实了工蕨纲植物在华南早泥盆世植物群中的优势地位。综合本文与之前对于赫章早泥盆世植物产地的研...
河南渑池中始新世鬣猫类新材料————作者:盛家瑔;毕顺东;李茜;
摘要:本文描述了产自河南渑池河堤组任村段上部化石层中的鬣猫类新材料,并创建了渑池东方翼齿兽(新种)Orienspterodon mianchiensis sp. nov.。其与属型种O. dahkoensis主要区别在于:p4三个主尖排列于一条线上,下跟座中下次尖明显;下臼齿均存在更为清晰的下后尖,下原尖与下前尖舌侧侧扁,下三角座从m1—m3依次增大;m1—m2中下跟座更为发育、开阔,m3下跟座较为退化...
陕西宁强寒武系纽芬兰统幸运阶宽川铺组中的Olivooides mirabilis化石新类型————作者:王晓阳;陈伟;雍媛媛;蔡耀平;
摘要:陕南寒武系纽芬兰统幸运阶宽川铺组中大量高精度形态结构特征的小壳化石在磷酸盐化作用下得以保存,该地也成为了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的重要化石宝库。Olivooides(橄榄蛋属)是第一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中一类特征鲜明、易于识别的刺胞类动物化石。过去40多年来报道的绝大部分Olivooides(橄榄蛋属)化石被...
江苏徐州寒武系第二统猴家山组顶部小壳化石初探————作者:付饶;胡亚洲;刘璠;宋宝鹏;张志飞;
摘要:提要华北板块寒武系第二统小壳化石丰富,为小壳动物分类学、寒武纪地层划分与洲际对比以及古地理重建提供关键证据。近年来,华北板块寒武系底部小壳化石被广泛研究,而猴家山组作为华北板块寒武纪最早沉积地层之一,其顶部的小壳化石组合却缺乏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苏北地区张楼剖面寒武系猴家山组顶部海绿石灰岩中经酸蚀处理得到的小壳化石,并对其化石组合进行了丰度统计与系统描述。该小壳化石组合共计12属12种,其中以软舌...
贵州麻江地区寒武纪杷榔动物群的群落组成和生态空间分析————作者:马闻语;陈圣光;罗绣春;王德智;杨宇宁;
摘要: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保存了海洋生物群落最原始的生态结构,为群落生态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贵州寒武纪斜坡相区的杷榔动物群(第4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定量生态学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对贵州麻江地区杷榔动物群的新产地平定剖面进行化石采集和分类统计,并运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定量化分析。鉴定出腕足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软舌螺动物、古虫动物、开腔骨动物和曳鳃动物8个化石门类,计31属33种,...
湖北宜昌下茶庄剖面寒武系第四阶天河板组微生物—古杯礁及其古生态学意义————作者:郑家炜;朱杨格;刘丽静;沈锦文;王睿;庄蔚菱;
摘要:古杯是最早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造礁作用的后生动物,首次出现在西伯利亚地台幸运阶底部,直到寒武系第四阶基本灭绝。湖北宜昌第四阶的天河板组钙质微生物—古杯礁是华南目前已知含古杯生物礁的最高层位,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第四期的古杯礁报道非常少。本文首次报道了宜昌下茶庄剖面天河板组的钙质微生物—古杯礁,为研究第四阶古杯类衰落阶段的古杯和微生物组成的礁群落古生态特征提供了新材料。该生物礁群落组成包括造礁生物原古杯Ar...
陕西西乡寒武纪幸运期宽川铺生物群网格状微体化石埋藏学与生物属性研究————作者:项楷;刘威;殷宗军;
摘要:磷酸盐化保存是软躯体化石特异埋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微生物在软躯体磷酸盐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通过埋藏学实验发现,微生物会在动物胚胎等软躯体组织内部快速滋生,充填生物体内部空间,以微生物假形的方式复制了生物体的原始形态。但化石的磷酸盐化过程是否与埋藏学实验模拟的过程一致,目前仍有争议。本次研究在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类网格状微体化石。此类化石的保存状态可以根据其中丝状微生物滋生的...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南方农业学报》
- 省级《陕西林业科技》
- 国家级《中国果菜》
- 省级畜牧兽医科学
- 省级农业知识瓜果菜
- 北大核心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省级经济动物学报
- 省级《中国林副特产》
- 北大核心环境昆虫学报
- 国家级《特种经济动植物》
- 北大核心《浙江农业学报》
- 省级上海蔬菜杂志
- 省级山西果树
- 省级水稻科学英文版
- 省级温州农业科技
- 国家级《农机使用与维修》
- 省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土地》
- 省级《内蒙古气象》
- 国家级农药市场信息
- 国家级《植物保护》
- 省级《重庆环境科学》
- 省级《保鲜与加工》
- 国家级《中国农资》
- 省级《吉林农业科学》
- 学报《中国城市林业》
- 省级南方农业
- 国家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北大核心《邵阳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水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