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学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3-1115/S
国际标准刊号:1000-369X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查看茶叶科学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调味品》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昆虫分类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茶叶科学》是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一本能够反映学科水平和发展动向的“权威性期刊"。自1989年以 来,该刊己先后被中国科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和浙江省科学技术 期刊编辑学会6次评为优秀学术期刊。先后被英国CAB文摘及其数据库和美国 化学文摘CA及其数据库收录;1996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的光盘版,并于1999年全刊上网;本刊同时还加入了万方数据网络中心的 ChingInfo系统并上网;1999年起己成为轻工和手工业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茶叶科学》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均很靠前。 《茶叶科学》内容涵盖茶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重要的茶叶科研课题, 在《茶叶科学》上都有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主要内容包函茶树栽培、茶树 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 、茶的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

  《茶叶科学》现已成为涉茶研 究和涉茶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 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适于茶业、农业、饮料、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 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各级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等阅读。 对外发行方面主要与英、法、日、美、德、印、斯、印尼等国的20余家科研和文献单位进行文献交换,并有少量对外发行。此外,通过参加中国学术期 刊电子杂志社的光盘版和网络版向全世界发行。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

  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主编金犁奖

  年浙江省2005~2006年度优秀科技期刊1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学术交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茶尺蠖类免疫球蛋白基因 EoHML 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余玉庚,袁志军,殷坤山,付建玉,肖强,YU Yugeng,YUAN Zhijun,YIN Kunshan,FU Jianyu,XIAO Qiang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成果介绍

  管理模式对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影响 潘铖,韩善捷,韩宝瑜,PAN Cheng,HAN Shanjie,HAN Baoyu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刘琴,徐健,李传明,韩光杰,孙俊,祁建杭,王春军,刘更生,LIU Qin,XU Jian,LI Chuanming,HAN Guangjie,SUN Jun,QI Jianhang,WANG Chunjun,LIU Gengsheng

  基于 EST-SSR 的祁门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李赛君,雷雨,段继华,罗意,黄飞毅,董丽娟,LI Saijun,LEI Yu,DUAN Jihua,LUO Yi,HUANG Feiyi,DONG Lijuan

  茶树根系 Actin 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远华,陆建良,范方媛,石玉涛,LI Yuanhua,LU Jianliang,FAN Fangyuan,SHI Yutao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发明专利介绍

  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 EST-SSR 遗传多样性研究 黄晓霞,唐探,姜永雷,冯程程,程小毛,HUANG Xiaoxia,TANG Tan,JIANG Yonglei,FENG Chengcheng,CHENG Xiaomao

  《茶叶科学》简讯 《茶叶科学》编辑部供稿

  控释氮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立锋,苏孔武,黎金兰,石元值,伊晓云,方丽,阮建云,MA Lifeng,SU Kongwu,LI Jinlan,SHI Yuanzhi,YI Xiaoyun,FANG Li,RUAN Jianyun

  最近5年世界各主要产茶国茶园面积和茶叶年产量 朱永兴

  基于模糊算法的茶叶理条机温度控制设计 王小勇,李兵,曾晨,李尚庆,徐成刚,WANG Xiaoyong,LI Bing,ZENG Chen,LI Shangqing,XU Chenggang

  石家庄论文发表范文:鹤庆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为研究鹤庆五味子果实(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γ-Schizandrin(Ⅰ),Kadsurin(Ⅱ),Tigloylgomisin P(Ⅲ),Prinsepiol(Ⅳ),Wuweilignan Ⅰ(Ⅴ)。均是首次从鹤庆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鹤庆五味子,木脂素,化学成分

  鹤庆五味子(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木质藤本,产于我国云南,民间将其果实作“五味子”药用,功效与五味子(S. chinensis Baill) 相同。近年来,从五味子属植物果实中分离到一些具有显著抗HBV和抗HIV活性的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1~5]。

  茶叶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贮藏时间对‘汝城白毛茶’白茶化学成分与风味特征的影响研究————作者:谢明威;丁树洽;聂晴;周玲红;文海涛;蔡淑娴;

摘要:‘汝城白毛茶’(Camellia pubescens)具有较好的的白茶适制性,对于其白茶贮藏变化的研究尚属空白。以‘汝城白毛茶’所制的白毫银针和寿眉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感官审评和定量描述分析(QDA)揭示了不同贮藏年份白毫银针和寿眉的化学成分与风味特征。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对寿眉成分的影响更显著,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在白毫银针和寿眉样品中分别获得差异代谢物349个...

α-二羰基化合物在不同茶类中的含量分布研究————作者:陈文雪;诸力;刘跃云;江用文;朱宏凯;

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通过检测茶叶中α-二羰基化合物与邻苯二胺形成的稳定喹喔啉类化合物,分析茶叶中10种α-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3-脱氧葡萄糖醛酮是六大茶类中最主要的二羰基类化合物,高温杀青过程是绿茶、黄茶、乌龙茶中短链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主要诱因,相对较低的干燥温度是白茶、黑茶中形成长链二羰基化合物的重要影响因素。绿茶、黄茶、红茶和乌龙茶中的α-...

茶饮料泡沫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黄珊由美;林东艺;马成英;荣杰峰;孙威江;黄艳;

摘要: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外观等,了解并掌握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技术,对优化生产流程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性阐述了泡沫生成的基本理论,并分析泡沫生成过程中不同因素(如茶叶成分、温度和pH等)的影响,概述了消除泡沫的不同方法、消泡原理,以及在食品领域中常用消泡剂的类别,为茶饮料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茶园根际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作者:马雪晴;吴华伟;曹春霞;郑娇莉;

摘要:为了从茶园根际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解磷菌,从湖北省英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园采集根际土壤,通过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解磷菌,以解磷活性及产IAA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及16 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促生特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菌株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解磷菌DFP-24具有较好的产IAA能力,经鉴定为...

萎凋过程中环境胁迫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作者:晏朵;余鹏辉;龚雨顺;

摘要:萎凋是茶叶品质形成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期间茶鲜叶受到失水、温度、光照及机械损伤等多种环境胁迫,导致其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影响茶叶品质的形成。综述了茶叶萎凋过程中不同环境胁迫对茶叶主要品质(滋味与香气)形成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环境胁迫如何调控茶鲜叶内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探讨了其影响茶鲜叶内细胞物理结构变化、酶促和非酶促化学反应内在作用机制,旨在为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茶树BZR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CsBZR1-5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作者:董圆;张永恒;肖烨子;余有本;

摘要:BZR1转录因子是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茶树基因组数据,鉴定并克隆了6个茶树BZR1家族成员,分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并探究了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6个茶树BZR1成员的内含子个数为2或3,其编码蛋白都包含典型的bHLH特征结...

茶树DREB基因的生信分析及其调控CsPOD3的抗旱机制————作者:徐容;邓智英;邵陈禹;罗玉麒;仇舒琪;王聪;周玲红;刘仲华;沈程文;

摘要:基于课题组前期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CsDREB11、CsDREB15和CsDREB25等基因。通过RT-qPCR验证,它们均受干旱诱导表达。从进化树、蛋白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级和三级结构、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CsDREB11、CsDREB15和CsDREB25都与狭叶油茶(Camellialanceoleosa)的亲缘性最为密切,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三级结构均以...

茶树ICE基因家族鉴定及CsICE43克隆和低温表达分析————作者:朱倩;邵陈禹;周彪;刘硕谦;刘仲华;田娜;

摘要: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茶树CsICE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富含光响应、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其可...

茶树‘大面白’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作者:尹明华;张牧彤;徐子林;欧阳茜;王美暄;李文婷;

摘要:茶树‘大面白’(Camellia sinensis cv.‘Damianbai’)是上饶市广信区自主培育的国家级品种,其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尚不清楚。以‘大面白’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和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面白’线粒体基因组全长886 354 bp,结构为完整单环状分子,GC含...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作者:唐美君;李红;张欣欣;姜洪新;王志博;郭华伟;肖强;

摘要: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头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并比较了不同龄数种群在发育历期、蛹重和雌雄性比等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1、23、25、27、...

叉角厉蝽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及捕食偏好性————作者:陈俊华;闻鑫茹;王晨旭;张俏俏;刘红敏;宁万光;郭世保;

摘要: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成虫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2~4龄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测定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2~4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探究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3~4龄茶银尺蠖的种内干扰效应,以及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与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偏好性。结果显示,叉角厉...

潮州单丛茶区不同海拔瓢虫科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作者:李再霖;彭锋;王兴民;陈晓胜;

摘要:为了明确潮州单丛茶区天敌瓢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潮州市不同海拔的茶园开展瓢虫科物种多样性调查。采用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两种分析方法,从不同海拔茶园瓢虫科昆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种、相对多度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潮州茶园中瓢虫群落与海拔间的关系。设置了茶园天敌瓢虫调查样点63个,共采集瓢虫标本1 132头,鉴定天敌瓢虫12族26属45种。结果显示,直钩方瓢虫(Sas...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年份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作者:马梦君;胡新龙;邱首哲;张锐明;唐慧珊;刘晨;余子铭;李婧;王明乐;

摘要:为探究陈放年份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采用茶叶感官审评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别对生产于2022、2019、2014、2009年和2002年的5份青砖茶样品进行全面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陈放时间的延长,青砖茶外形逐渐褐化,茶汤色泽加深,陈香逐渐显露,口感更加醇厚,青砖茶的综合感官品质得到提升。从不同年份青砖茶样品中共鉴定出特征性化合物189种,其中以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

绿茶中7种不同极性农药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及其风险评估————作者:徐金屏;杜雪梅;吕婉仪;朱雷;张丹阳;陈红平;陈玲;柴云峰;

摘要:呋虫胺、苯醚甲环唑、唑虫酰胺、虫螨腈、联苯菊酯、丁醚脲与草甘膦等7种农药是在我国登记的在茶树上广泛使用的化学农药,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重点监控对象。使用气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监测了绿茶冲泡中7种农药的浸出率。结果发现,茶汤中农药的浸出率与水溶解度、辛醇/水分配系数相关。呋虫胺、草甘膦易溶于水,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均高于70%,其他5种农药的水溶解度较低,平均浸出率小于11.3%。...

茶渣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性能优化及风力监测系统应用研究————作者:林东艺;黄冲;王未名;黄艳;冯新凯;

摘要:研制了一种新型茶渣基摩擦纳米发电机(Tearesiduepowderbasedtriboelectricnanogenerator,TRP-TENG),并以其为基础开发了智慧风力监测装置。以不同发酵程度的茶渣超微粉末作为摩擦膜材料,制备了不同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水平往复冲压平台测试比较其电输出性能差异,寻找TRP-TENG的最佳材料并进行器件的优化。进一步对优化后的TRP-TENG进行频率响应、...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汉滩病毒效果研究————作者:罗璐璐;赵悦汐;王彦博;幸怡;齐洋;马宏炜;程林峰;张芳琳;

摘要:为明确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在体内外对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的抑制成效,开展以下试验:(1)运用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EGCG的细胞毒性;(2)在感染HTNV的不同时段添加EGCG进行处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及斑点形成试验(Focus formation assay,FFA)检测H...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西湖龙井茶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作者:杨浩;唐佳暖;杜舒琪;张豆;胡广;

摘要:茶园作为地域性农业文化景观,不仅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为人们提供游憩、教育和精神疗愈等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然而,如何高效、精准地识别量化茶园景观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仍是一个研究难点。以杭州西湖龙井茶园为例,通过筛选携程、新浪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上的游记与短文,以关键词出现频率和语义网络分析为基础,基于公众文化形象感知对西湖龙井茶园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行量化评价。采用扎根理论构建西湖龙井茶园生态...

年轻群体新茶饮购买意愿提升实证研究——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作者:阎鹏翔;彭康;陈富桥;姜仁华;

摘要: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发展迅速,成为继传统原叶茶、快消瓶装茶之后的第三大茶叶消费形式。快速扩张导致行业“内卷”加剧,提高顾客购买意愿与购买频率成为行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关键。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构建了年轻群体新茶饮购买意愿提升机制分析模型,采用1 900份消费者调研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检验新茶饮产品创新、场景体验、品牌曝光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茶饮产品创新、场景体验和品牌曝光均对顾客购买意愿...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作者:张淑怡;马成英;陈维;苗爱清;乔小燕;林冬纯;夏红玲;许靖逸;

摘要:为探究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在炒青绿茶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金萱炒青绿茶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enantioselectiv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Es-GC-MS)分析挥发性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对120℃不...

基于GC-O-MS评价芽叶型黄茶的香气类型及其关键香气组分的呈香贡献————作者:周虹余;王瑗媛;李法鑫;聂枞宁;冯德建;赵悦伶;杜晓;

摘要:为全面探析芽叶型黄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GC-O)技术,并辅以感官审评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芽叶型黄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芽叶型黄茶以清甜香为主,通过感官审评细分为鲜嫩香、栗甜香及甜香3类。利用GC-MS共检测到119种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H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投...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茶叶科学》农业科技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nongye/466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