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兽类学报》是我国唯一报道野生哺乳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创刊25年来,在推动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向国内外报道和介绍我国兽类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报道像大熊猫、海南坡鹿、白鳍豚、羚牛、普氏原羚、普氏野马、蒙古野驴、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殖,以及鼠类等有害动物的防治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先后发表了很多有份量的原始研究论文。同时在促进我国同国际兽类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起到了一个平台作用,先后在有关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分布、繁殖,鹿类动物的分类、生态,中国主要兽类的数量与保护,啮齿动物的生态、行为、繁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方面中外科学家合作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参与合作的国外作者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科学家。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目前本刊已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和国外的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的《动物学记录》等众多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所收录。
于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2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得青海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被评为青海省编校质量一等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为: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西黑冠长臂猿隔离小种群栖息地植被特征与其食性及生境利用 倪庆永,蒋学龙,王孝伟,梁宗利,解萌,NI Qingyong,JIANG Xuelong,WANG Xiaowei,LIANG Zongli,XIE Meng
秦岭南坡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赵海涛,党高弟,王程亮,王晓卫,郭东,罗茜,赵建强,贺征兵,李保国
成年雌性太行山猕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食物和温度的影响 崔振伟,王振龙,赵国亮,路纪琪,CUI Zhenwei,WANG Zhenlong,ZHAO Guoliang,LU Jiqi
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秦岭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的行为和丰富度 王长平,刘雪华,武鹏峰,蔡琼,邵小明,朱云,Melissa Songer,WANG Changping,LIU Xuehua,WU Pengfeng,CAI Qiong,SHAO Xiaoming,ZHU Yun,Melissa Songer
断乳前棕色田鼠幼仔对双亲和可卡因的条件位置偏爱 王建礼,方倩倩,宋淑芳,邰发道,WANG Jianli,FANG Qianqian,SONG Shufang,TAI Fadao
高原鼠兔不育控制对鸟类多样性影响 曲家鹏,刘明,杨敏,张知彬,张堰铭,QU Jiapeng,LIU Ming,YANG Min,ZHANG Zhibin,ZHANG Yanming
林睡鼠幼鼠的活动规律和行为初步观察 安冉,刘斌,徐艺玫,黎歌,廖力夫,AN Ran,LIU Bin,XU Yimei,LI Ge,LIAO Lifu
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醚复合不育剂(EP-1)对雌性东方田鼠生殖的影响 周训军,杨玉超,王勇,张美文,李波,彭真,ZHOU Xunjun,YANG Yuchao,WANG Yong,ZHANG Meiwen,LI Bo,PENG Zhen
卡麦角林对黄毛鼠睾丸组织结构及四种标志酶活力的影响 秦姣,苏欠欠,刘全生,QIN Jiao,SU Qianqian,LIU Quansheng
学术期刊发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研究
摘 要: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和学校教育4种模式。农村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农民培训模式也应不同。该文在对4种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AHP-Fuzzy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指标模型,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困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AHP-Fuzzy
Evaluation Research on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 in China
兽类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圈养黔金丝猴对不同噪声的行为响应研究————作者:吴江明;黄小龙;程绍传;杨伟;张旭;冉景丞;
摘要:人为噪声重塑了自然环境声景格局,对野生动物行为、分布和警戒性等造成了不利影响。黔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仅栖息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掌握黔金丝猴对不同噪声的行为响应,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以黔金丝猴研究中心圈养黔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回放交通噪声、游客噪声、农村生活噪声和鸟类捕食者声音4种噪声并设置声压级梯度 (40 ...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亚非野猫————作者:王秀磊;张波;常青;孙向波;周佺;张素娟;李佳;
摘要:From October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 deployed camera trapping survey of wildlife diversity in Ningxia Zhongwei Shapot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Our study obtained ...
三江源国家公园人居环境中棕熊入室活动节律及人为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李全邦;王东;魏海娟;牛少鹏;连新明;
摘要:近年来,棕熊 (Ursus arctos) 入室活动导致的人熊冲突问题已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工作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对园区内棕熊的行为习性及其与人类活动的时空响应等相关研究的匮乏进一步导致冲突管理处于被动局面。本研究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青海省曲麻莱县叶格乡龙麻村,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共布设20个相机位点,获取了人居环境中总计4 781个有效相机工作日...
贵州省黑线姬鼠生活史特征————作者:张一真;白智江;王涛;陈燕;王登;
摘要:了解动物生活史特征,是解析动物生物学和生态学进程及其相关机制的基础。本研究收集了2016—2023年期间贵州省余庆县逐月夹捕监测的黑线姬鼠 (Apodemus agrarius) 雌雄、体质量、怀孕率、胎仔总数及2023年捕获鼠上下颌臼齿咀嚼面磨损程度、发情状况等数据。根据繁殖和发育情况,建立了该地区黑线姬鼠年龄划分的体质量标准,按照该标准,鉴定了研究期间各月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结合种群体质量的月...
阿拉善伏翼在陕西省和江苏省的新记录————作者:秦嘉豪;何向阳;黄泽双;朱俊宇;颜奥然;沈田田;赵华斌;张礼标;
摘要:本研究组于2013年7月和2024年8月分别在陕西省和江苏省捕获4只和9只高级伏翼属Hypsugo蝙蝠。从形态上来看,体型小,前臂长33.20 ~ 38.00mm;毛厚而密;背面毛为浅棕色,毛尖部颜色较淡;腹面毛较背面颜色较淡,毛基部为深棕色;耳郭宽,耳屏狭窄,有明显基叶;翼膜外缘有明显的浅色边界;尾尖稍伸出尾膜外。从两省各选取2只标本进行头骨测量和DNA分子扩增。头骨小且低,颅全长13.20 ~...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探讨高海拔牦牛心脏免疫细胞的功能————作者:张迅;黄娜婷;李静怡;陈家瑞;魏青;
摘要:低氧会影响动物组织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导致内质网应激,心脏在机体氧供需平衡调控中至关重要,在内质网应激下容易受到损伤。终年生活在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牦牛对高原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但高海拔牦牛心脏组织为应对低氧造成的内质网应激,其免疫细胞相关功能有何变化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取青海曲麻莱县 (海拔4 500 m) 与循化县 (海拔2 600 m) 不同海拔的高原型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和单细胞转...
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四种野生有蹄类动物栖息地适宜性分析————作者:王子涵;王东;侯陆一;李全邦;李其琴;魏海娟;连新明;
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特别是在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的青藏高原地区。野生有蹄类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状况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预测气候变化对分布范围的影响可为野生有蹄类动物的保护与关键区域的栖息地修复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本研究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藏原羚 (Procapra picticaudata)、藏羚 (Pantholo...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塔里木盆地亚洲野猫适宜生境的影响————作者:李辉煌;卓莹莹;巴图巴艺尔;窦子微;Sabina Koirala Sharma;汪沐阳;杨维康;
摘要: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物种分布范围的重要驱动因素,开展相关研究可为濒危物种保护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亚洲野猫 (Felis silvestris ornata) 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少见研究报道。本研究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区域,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与未来2041—2070 (2050s)、2071—2100 (2080s) 两时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下亚洲野猫的潜在适宜...
草原须鼠耳蝠在中国西北三省区新分布————作者:宋玲星;樊淬;卯明乐;欧智布;邓怀庆;肖宁;周江;卢学理;
摘要:2023年8月,调查人员在新疆、青海和宁夏使用竖琴网及雾网采集到40号鼠耳蝠标本(29号雄性,11号雌性)。这些标本与草原须鼠耳蝠(Myotisaurascens)的形态特征相符,具体描述如下:毛短,具胡须,背毛褐色,腹毛毛基深灰色,毛尖呈灰白色;头体长(40.4±2.7)mm,前臂长 (35.1±1.3)mm;耳狭长 (13.6±1.1)mm,耳屏细长且直,长 (6.9±0.7)mm,约为耳长的...
人兽冲突视角下野猪致害防控手段有效性及经济生态分析————作者:鞠一格;张正一;杨永昕;孟和达来;贺伟;张书理;
摘要: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是野生动物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在野猪 (Sus scrofa) 退出“三有”名录的背景下,对野猪致害防控手段进行有效性评估,并在经济与生态层面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于2022年及2023年的8月21日至10月9日在罕山林场与黑里河林场28块样地设置82个相机点位开展实验,采用有效性评价、Kruskal-Wallis检验、成本效益分析和可推广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使用防控...
哺乳动物季节性精子发生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作者:潘连红;贾功雪;杨其恩;王绪敏;
摘要:为适应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哺乳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殖策略。精子发生的季节性变化是季节性繁殖动物典型的适应性特征之一。在繁殖期,睾丸生精上皮的各级生精细胞有序分化以源源不断地生成精子;而在非繁殖期,生精细胞发育阻断,睾丸退化。季节性精子发生随着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该过程主要受光周期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Axis,H...
基于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青藏高原东缘鼢鼠物种鉴定————作者:蔡振媛;孔虹颖;何振邦;宋鹏飞;郭凡;李斌;梁程博;胡天石;徐波;林中原;张同作;
摘要:物种分类和鉴定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石,综合分子生物学和经典分类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可提高结果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学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Cyt b) 序列对青藏高原东缘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采集的74个鼢鼠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头骨形态鉴定结果显示,尾巴被稀疏短白毛的鼢鼠个体 (Pac) 为甘肃鼢鼠 (Eospalax cansus),而尾巴被密毛的个体 (Pab) 为高原鼢鼠 (Eospalax b...
安徽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暗褐彩蝠————作者:孙浩;翟瑞清;汪琪莹;凌化矾;吴孝兵;潘涛;
摘要:2023年8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使用竖琴网采集到蝙蝠3只,其中两只经过形态鉴定为中管鼻蝠 (Murina huttoni)。另一只蝙蝠 (♂) 体型较小,前臂长为37.53 mm;颅全长为14.21 mm;耳廓卵圆形,基部呈管状,形似漏斗;耳屏细长;背毛暗褐色;齿式为2.1.3.3/3.1.3.3 = 38。上述特征与暗褐彩蝠 (Kerivoula furva) 的外形和头骨特...
海南猕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作者:陈光乐;邢露;杜宛儒;任宝平;
摘要:猕猴(Macaca mulatt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猕猴(M.m.brevicaudus)是该物种在中国分布纬度最低的一个亚种,目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有关海南猕猴数量和分布的科研文献记录停滞于30年前。为更好地保护海南猕猴,亟需对其开展种群数量和分布等本底资源调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结合文献资料信息、访问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海南全境的猕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猪獾种群密度、活动节律和栖息地利用特征————作者:王扬;厉亮;郑南忠;俞遴;童根平;付文燕;宋虓;赵闪闪;徐爱春;
摘要:中型食肉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上层消费类群,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猪獾(Arctonyx albogularis)为鼬科中型食肉动物,在华东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处于较高位置,然而关于其种群密度、日活动节律及栖息地利用特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和龙塘山区域布设了110台红外相机,进行3年调查,累积118 800个工作天数。利用随机相遇模型估算了猪...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鼬獾和花面狸时空分布格局————作者:孙捷;章蜜;罗伟;顾杭敏;张微微;
摘要: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鼬獾和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时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进行分析,以MaxEnt模型对二者的适宜栖息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运用ENMTool...
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征————作者:舒彦;黄玉龄;刘媛;朱大鹏;刘坤;谭晋超;王凤梅;方婷婷;袁施彬;王乐;
摘要:为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内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年3月和8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集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和粪便样本。对样本中的钙(Ca)、镁(Mg)、磷(P)、钠(Na)、钾(K)、铁(Fe)、锰(Mn)、锌(Zn)、铜(Cu) 9种动物必需矿物元素绝对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绝对含量高的元素,在食物和...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取食竹种地上生物量评估————作者:秦炜锐;刘景怡;宋心强;付明霞;潘翰;程勇;周材权;杨彪;
摘要:估算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取食竹地上生物量对评估大熊猫食物资源和栖息地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样方法和收获法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各竹种的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初步估算荥经片区大熊猫取食竹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大熊猫取食竹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竹种的地上生物量差异极显著,但大多表现出枝<
白头叶猴对人工栽培桉树的取食及营养分析————作者:刘彦辰;郭秋艳;陆媚静;吴世军;农登攀;黄乘明;范鹏来;周岐海;
摘要:自然界中很少有哺乳动物以桉树为食源植物。野外观察发现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常年取食人工种植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这是否是一种反常现象?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白头叶猴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其相关的取食人工种植尾巨桉的数据,通过对桉树被取食部位的营养分析,...
中国兽类名录(2024版)————作者:魏辅文;杨奇森;吴毅;蒋学龙;刘少英;胡义波;葛德燕;李保国;杨光;李明;周江;李松;李晟;余文华;陈炳耀;张泽钧;周材权;吴诗宝;张立;陈中正;陈顺德;邓怀庆;江廷磊;张礼标;石红艳;卢学理;李权;刘铸;崔雅倩;李玉春;何锴;
摘要:自“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和《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问世以来,这两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哺乳动物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得益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例如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内的生物本底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中国哺乳动物分类学的研究也在持续进步。在2022—2024年,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与2022年相比,新增42个物种。为了帮助国内外学者全面了解中国哺乳...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 省级《广东茶业》
- 国家级《腐植酸》
- 北大核心《干旱气象》
- 国家级《绿色中国》
- 北大核心《中国畜牧杂志》
- 省级《河北渔业》
- 省级《广西林业》
- 省级《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福建农业学报》
- 省级《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省级《农民致富之友》
- 国家级《农电管理》
- 国家级农药研究与应用
- 省级林业与生态
- 省级《现代园艺》
- 省级广西园艺
- 国家级《中国花卉园艺》
- 省级山西农业科学
- 省级农药译丛
- 省级《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北大核心《上海农业学报》
- 省级《云南林业》
- 北大核心《种子世界》
- 国家级《农业展望》
- 国家级《中国森林病虫》
- 省级四川农场
- 省级北方果树
- 省级《现代农业装备》
- 省级绿色视野
- 国家级《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