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报

所属栏目:农业期刊 热度: 时间:

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362/S
国际标准刊号:1007-0435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草学会
查看草地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草业学报》农业核心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兽医杂志》兽医学论文发表期刊

  【杂志简介】

  《草地学报》是中国草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承办的草学领域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草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辟有专稿、综述、论文、简报等栏目,为从事草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技术管理干部服务。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统计源期刊,同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统计源期刊,同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收录;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特邀专稿、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多叶苜蓿光合特性及复叶超微结构的研究 武自念,魏臻武,侯向阳,于林清,任卫波,穆怀彬,李伟民,朱平华,王珍

  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陈玲玲,毛培胜,王明亚,汪辉,郑慧敏,陈泉竹,闫慧芳,CHEN Ling-ling,MAO Pei-sheng,WANG Ming-ya,WANG Hui,ZHENG Hui-min,CHEN Quan-zhu,YAN Hui-fang

  信息动态

  2001-2013年若尔盖地区植被退化的时空格局分析 冯文兰,钟昊哲,王永前,龚雪梅,FENG Wen-lan,ZHONG Hao-zhe,WANG Yong-qian,GONG Xue-mei

  蜥蜴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杨涵越,聂梅,黄永梅,张景慧,YANG Han-yue,NIE Mei,HUANG Yong-mei,ZHANG Jing-hui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群落特征及草场质量的影响 杨合龙,孙宗玖,陈玉萍,YANG He-long,SUN Zong-jiu,CHEN Yu-ping

  不同放牧压力下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 荀其蕾,安沙舟,孙宗玖,梁娜,杨合龙,XUN Qi-lei,AN Sha-zhou,SUN Zong-jiu,LING Na,YANG He-long

  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稳定性对不同管理方式的响应 沈艳,马红彬,赵菲,谢应忠,SHEN Yan,MA Hong-bin,ZHAO Fei,XIE Ying-zhong

  不同休牧模式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李文,曹文侠,徐长林,师尚礼,李小龙,张小娇,刘皓栋,LI Wen,CAO Wen-xia,XU Chang-lin,SHI Shang-li,LI Xiao-long,ZHANG Xiao-jiao,LIU Hao-dong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 董扬红,曾全超,李娅芸,李鑫,张宏,安韶山,DONG Yang-hong,ZENG Quan-chao,LI Ya-yun,LI Xin,ZHANG Hong,AN Shao-shan

  石家庄论文发表范文:鹤庆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为研究鹤庆五味子果实(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γ-Schizandrin(Ⅰ),Kadsurin(Ⅱ),Tigloylgomisin P(Ⅲ),Prinsepiol(Ⅳ),Wuweilignan Ⅰ(Ⅴ)。均是首次从鹤庆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鹤庆五味子,木脂素,化学成分

  鹤庆五味子(Schisandra wilsoniana A. C. Smith)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木质藤本,产于我国云南,民间将其果实作“五味子”药用,功效与五味子(S. chinensis Baill) 相同。近年来,从五味子属植物果实中分离到一些具有显著抗HBV和抗HIV活性的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1~5]。

  草地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祁连山不同海拔梯度下模拟增温对土壤碳氮组分影响研究————作者:王泽岳;王文颖;熊友才;陈晓玥;王宇星;马燕梅;杨方堃;

摘要:为明确祁连山不同海拔梯度(2700~4100 m)土壤碳氮组分变化特征及模拟增温的影响,通过采集不增温与模拟增温处理的各土层土壤样品,分析碳氮组分及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有机碳含量为20.95~82.55 g·kg-1,针叶林与高寒灌丛显著高于草甸化草原及高寒草甸(P<0.05),后者显著高于流石滩(P<0.05)。增温使表层(0~10 cm)含量下降至14.64~6...

野大豆种子EMS化学诱变条件筛选及验证————作者:沈佳欣;穆麟;汤鲜丽;黄菁;黄雨珣;王森;张志飞;

摘要: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是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作为栽培大豆的重要近缘野生种,具有多荚、高蛋白和强抗逆等优良特性,是栽培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以野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打破种子硬实后设计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不同处理浓度(1.0%,2.0%)与时间(1~10 h)的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筛选野大豆种...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作者:曹薇;迟晓雪;王畅;魏红;鲁海涛;钟尚志;

摘要: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设置切根+有机肥+微生物菌剂(YQJ)、切根+有机肥(YQ)、切根+叶面肥(YY)、对照(CK)4种处理,探究复合改良措施对呼伦贝尔退化草甸草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较CK,3种改良措施均能提高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其中切根+叶面肥处理改良效果最显著(P<0.05),地上生物量较对照提高70%;施肥处理会导致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复合改良措施...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生殖株数量特征动态研究————作者:宋家敏;初丽爽;李海燕;杨允菲;兰理实;由成成;

摘要:有性生殖一直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无性系植物种群的适应至关重要。不同生境下无性系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株数量特征的动态仍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对不同生育期内,天然草甸、人工草地和弃耕地中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生殖株数量特征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下,生境对羊草生殖株数量特征均产生显著影响。三种生境中,生殖株株高和花序长在开花期显著增大,叶生物量及其分配显著...

沙鞭SnRK2基因家族鉴定及干旱胁迫下表达分析————作者:杨倩;苏旭;刘玉萍;刘涛;郑莹晖;靳佳瑞;张朋辉;余明君;

摘要:为了明晰沙鞭SnRK2蛋白激酶的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组水平鉴定SnRK2家族成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分析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沙鞭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SnRK2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PvSnRK2.1~PvSnRK2.10,分别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PvSnRK2蛋白氨基酸残基数为341~496,分子质量为38 636.17~56 572.38 kD...

灌溉定额对油莎豆茎叶、块茎及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作者:张晴晴;闫景明;董新平;杜艺;张志浩;曾凡江;

摘要:为明确块茎形成期不同灌溉定额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莎豆(品种‘吉沙11号’)为试验材料,在块茎形成期分别设置CK(常规灌溉定额,420 m3·hm-2),W1(80%常规灌溉定额),W2(60%常规灌溉定额)三个处理,于收获期采集茎叶、块茎和土壤样品...

不同龄级梭梭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作者:王淑娟;张睿杰;谢尕藏卓玛;张富;谢爱萍;马瑞;

摘要:为探究不同龄级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土壤碳氮储量变化及细菌群落结构,在民勤县绿洲前沿的阻沙固沙带选择不同建植时间(5 a,15 a,25 a,30 a)的梭梭人工林,以流动沙丘为对照,分析梭梭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变化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梭梭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且随林龄增长而增加,30 a林地0~10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碳、全氮...

紫花苜蓿对青藏高原东部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作者:文焱彬;王新;王娜;宋慧宇;杜岩功;

摘要:本文以青海省玛沁县、贵南县和贵德县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紫花苜蓿田间和空白地块土壤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养分含量,通过二代扩增子测序测定土壤真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玛沁和贵南的种植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了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36.58%~69.24%)、担子菌门(8.02%~33.41%)为主,区域间β...

螺旋藻多肽对苜蓿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作者:邹雨琪;刘丽英;原野;潘泽宇;孟和高勒;宝乐尔;格根图;

摘要:螺旋藻多肽是从螺旋藻(一种蓝绿色藻类)中提取的多肽分子。因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和多种氨基酸,可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饲料的抗氧化活性和发酵品质。本研究揭示了添加不同浓度螺旋藻多肽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以初花期紫花苜蓿为原料,设置螺旋藻多肽添加剂量设3个梯度,分别为1%,3%,5%,每组设3个重复,以添加量为0作对照组...

基于MaxEnt模型的西藏杓兰和黄花杓兰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作者:代彩琴;张夺霖;杨洁;张勃;张文柳;

摘要:探究气候变化对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和黄花杓兰(C. flavum)潜在分布及未来分布格局的影响,对制定其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结合2种杓兰的分布数据及气候环境变量,分析其在当前和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AUC值均高于0.9,预测结果可靠。西藏杓兰的分布主要受年均降水量、海拔和温度季节性变化影响,而黄花杓...

单播和混播对退化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作者:高汉森;尹亚丽;赵文;刘晶晶;李世雄;

摘要:单播和混播是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修复的常见方式,但是两者对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为阐明土壤真菌群落对单播和混播的响应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为对照,以在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上建植5年的单播草地和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极度退化草地,单播与混播都显著改变了部分α指标(P<0.05),β多样性中两者都和极度退化草地之间存在显著...

不同品种饲用大豆农艺特征及其还田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效应————作者:齐海波;樊俊梅;赵韦;王明玖;吴阿荣;马一鸣;李舒宁;索媛;吴倩;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测不同品种饲用大豆(Glycine max(L.) Merr.)的农艺特征及其还田对耕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分析肥田效应,以期为土壤改良寻找更多的绿肥资源。以品种‘S001草食兼用杂交野大豆’(S001)、‘内农S002饲用大豆’(S002)、‘蒙农S003饲用大豆’(S003)、‘蒙农S004饲用大豆’(S004)、‘蒙农S005饲用大豆’(S005)和‘蒙农S006饲用大豆’(S006...

多星韭AwDFRs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作者:林颖;谭圆圆;饶英;黄覃;汪波;彭婷;刘国锋;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花青素合成通路上的关键酶,其表达与花青素积累及花色呈现密切相关。为了探究DFR基因与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花色形成的关系,以紫花和白花多星韭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其DFR基因,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克隆得到4条DFR等位基因,称作AwDFRs,包括紫花中的AwDFR-P1,AwD...

基于无人机获取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信息损失分析及修正————作者:李嘉欣;靳瑰丽;刘文昊;王生菊;陈梦甜;李文雄;杜玟霖;李超;胡秀雯;

摘要:为探究无人机监测草地生物量的信息损失,本文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多光谱影像对照地面高光谱及实测数据,以植被指数结合线性回归法构建不同物候期群落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探讨无人机获取地上生物量的误差与规律并建立修正模型。结果表明:(1)4月、6月、9月无人机多光谱最佳模型分别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退化程度对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关系的影响————作者:段俊光;房凯;褚建民;王迎新;张琦;

摘要:草地退化严重制约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大尺度范围下不同退化阶段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对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锡林郭勒轻度、中度、重度退化典型草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测定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二者在不同退化阶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一二年生草本物种多度增加,多年生草本物种多度降低,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土壤养分整体水平在重度...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作者:张磊;张玉娟;孙世贤;徐学宝;邢越;刘晓丽;高翠萍;王成杰;

摘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了解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调控机制,旨在为合理控制放牧强度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Stipa breviflora)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枯落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未放牧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处理(P<0.05);随着...

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作者:郭芳;张卫青;关海波;万志强;袁亚楠;Ser-Od Tsedevdorj;张丽;

摘要:为探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不同放牧管理草场布设147个陷阱,捕获节肢动物12059头,属2纲12目83科,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布甲科(Carabidae)和蝗总科(Acridoidea)。禁牧(0 羊单位·hm-2·a-1)、轻牧(0.34 羊单位·hm-2·a

放牧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作者:王瑞;苏世锋;尹亚丽;赵文;王彦龙;李世雄;

摘要: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Control CK:未放牧、Light grazing LG:轻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 MG:中度放牧、Heavy grazing HG:重度放牧、Extremely heavy grazing EG:极重度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素含量和土...

前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绩效比对与优化路径————作者:王向雯;陈强强;王佳;杨凌;

摘要:适时开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绩效评价对于优化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比对前两轮政策绩效差异,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绩效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综合绩效在较低水平上显著提升,综合值由0.1212提升至0.1550,2010—2020年均增长率达5.24%。生态、经济、社会绩效值由0.1477,0.1345,...

内蒙古中西部荒漠草原区植物根系-土壤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变化及环境响应————作者:余雅楠;葛楠;王博;李雨薇;吕楠;王传琪;李欣;

摘要:为揭示内蒙古中西部荒漠草原区植物根系-土壤系统间元素转化与循环的环境响应机制,本文对荒漠草原植物根系及土壤(0~60 cm)碳、氮、磷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分析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及区域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根系C含量最高(32.42%)、P含量最低(0.28%)、C∶N变异系数最大;土壤C,N,C∶P及N∶P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C∶N在垂直方向上有增加的趋势;植物根系与土壤C,...

  相关农业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